一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變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包括:上部箱體和下部底座,下部底座包括頂部結構、底部結構和若干個連接結構,頂部結構、底部結構和若干個連接結構密封形成中空結構,所述頂部結構與上部箱體的下端形狀相同、大小相同且固定連接,所述底部結構與所述頂部結構的形狀相同,所述底部結構與所述頂部結構通過所述連接結構固定連接,所述中空結構中設置有變壓器,本實用新型通過與箱式變電站的上部箱體相固定的下部底座來固定箱式變電站,便于安裝,且下部底座設置有中空結構,可以容納變壓器,節省了上部箱體的空間,且箱式變電站內設置有一上一下兩個氣流通道,提高了箱式變電站的通風效果。
【專利說明】
一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變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
【背景技術】
[0002]所謂變電站,即是用于改變電壓的設備,為了把發電廠發出來的電能輸送到較遠的地方,必須把電壓升高,變為高壓電,到用戶附近再按需要把電壓降低,這種升降電壓的工作靠變電站來完成,變電站的主要設備是開關和變壓器,按照規模大小不同,成為變電站、變電所、配電室等。
[0003]箱式變電站是將高壓受電、變壓器降壓、低壓配電等功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安裝在一個防潮、防銹、防塵、防鼠、防火、防盜、隔熱、全封閉、可移動的鋼結構箱體內,但它安裝時需要首先預置安裝平臺,再將箱式變電站與安裝平臺相固定,較為繁瑣。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便于安裝、牢固可靠。
[0005]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包括:上部箱體和下部底座,所述下部底座包括頂部結構、底部結構和若干個連接結構,所述頂部結構、底部結構和若干個連接結構密封形成中空結構,所述頂部結構與上部箱體的下端形狀相同、大小相同且固定連接,所述底部結構與所述頂部結構的形狀相同,所述底部結構與所述頂部結構的尺寸比例為1.1-1.5,所述底部結構與所述頂部結構通過所述連接結構固定連接,所述上部箱體內設置有高壓開關設備和低壓配電設備,所述中空結構中設置有變壓器;所述頂部結構與上部箱體的連接處設置有第一通風孔,所述上部箱體的側面下部設置有第二通風孔,所述上部箱體的側面上部設置有第三通風孔,所述第一通風孔與所述第二通風孔形成第一氣流通道,所述第二通風孔與所述第三通風孔形成第二氣流通道。
[0007]其中,所述頂部結構與上部箱體的連接處設置有高壓電纜進線孔和低壓電纜出線孔。
[0008]其中,所述下部底座的外表面設置有防腐層。
[0009]其中,所述上部箱體的下端的形狀為矩形,相應地,所述頂部結構與底部結構的形狀為矩形,所述連接結構的數量為四個,分別連接在頂部結構與底部結構的四個面上。
[0010]其中,所述底部結構上還設置有十字交叉的第一固定結構。
[0011]其中,所述中空結構內還設置有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與所述第一固定結構及變壓器固定連接。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一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包括:上部箱體和下部底座,所述下部底座包括頂部結構、底部結構和若干個連接結構,所述頂部結構、底部結構和若干個連接結構密封形成中空結構,所述頂部結構與上部箱體的下端形狀相同、大小相同且固定連接,所述底部結構與所述頂部結構的形狀相同,所述底部結構與所述頂部結構的尺寸比例為1.1-1.5,所述底部結構與所述頂部結構通過所述連接結構固定連接,所述上部箱體內設置有高壓開關設備和低壓配電設備,所述中空結構中設置有變壓器;所述頂部結構與上部箱體的連接處設置有第一通風孔,所述上部箱體的側面下部設置有第二通風孔,所述上部箱體的側面上部設置有第三通風孔,所述第一通風孔與所述第二通風孔形成第一氣流通道,所述第二通風孔與所述第三通風孔形成第二氣流通道,本實用新型通過與箱式變電站的上部箱體相固定的下部底座來固定箱式變電站,便于安裝,且下部底座設置有中空結構,可以容納變壓器,節省了上部箱體的空間,且箱式變電站內設置有一上一下兩個氣流通道,提高了箱式變電站的通風效果。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主視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仰視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俯視圖。
[0016]其中,1-上部箱體,2-下部底座,3-頂部結構,4-連接結構,5-底部結構,6-中空結構,7-變壓器,8-高壓開關設備,9-低壓配電設備,10-第一固定結構,11-第一通風孔,12-第一■通風孔,13-第二通風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圖1-圖3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主視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俯視圖。
[0020]—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包括:上部箱體I和下部底座2,所述下部底座2包括頂部結構3、底部結構5和若干個連接結構4,所述頂部結構3、底部結構5和若干個連接結構4密封形成中空結構6,所述頂部結構3與上部箱體I的下端形狀相同、大小相同且固定連接,所述底部結構5與所述頂部結構3的形狀相同,所述底部結構5與所述頂部結構3的尺寸比例為1.1-1.5,所述底部結構5與所述頂部結構3通過所述連接結構4固定連接,所述上部箱體I內設置有高壓開關設備8和低壓配電設備9,所述中空結構6中設置有變壓器7;所述頂部結構3與上部箱體I的連接處設置有第一通風孔11,所述上部箱體I的側面下部設置有第二通風孔12,所述上部箱體I的側面上部設置有第三通風孔13,所述第一通風孔11與所述第二通風孔12形成第一氣流通道,所述第二通風孔12與所述第三通風孔13形成第二氣流通道。
[0021]在本實施例中,通過與箱式變電站的上部箱體I相固定的下部底座2來固定箱式變電站,便于安裝,且下部底座2設置有中空結構6,可以容納變壓器7,節省了上部箱體I的空間,且箱式變電站內設置有一上一下兩個氣流通道,提高了箱式變電站的通風效果。
[002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頂部結構3與上部箱體I的連接處設置有高壓電纜進線孔和低壓電纜出線孔。
[002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下部底座2的外表面設置有防腐層。
[002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上部箱體I的下端的形狀為矩形,相應地,所述頂部結構3與底部結構5的形狀為矩形,所述連接結構4的數量為四個,分別連接在頂部結構3與底部結構5的四個面上。
[002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部結構5上還設置有十字交叉的第一固定結構10。
[0026]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中空結構6內還設置有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與所述第一固定結構1及變壓器7固定連接。
[002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法,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箱體(I)和下部底座(2),所述下部底座(2)包括頂部結構(3)、底部結構(5)和若干個連接結構(4),所述頂部結構(3)、底部結構(5)和若干個連接結構(4)密封形成中空結構(6),所述頂部結構(3)與上部箱體(I)的下端形狀相同、大小相同且固定連接,所述底部結構(5)與所述頂部結構(3)的形狀相同,所述底部結構(5)與所述頂部結構(3)的尺寸比例為1.1-1.5,所述底部結構(5)與所述頂部結構(3)通過所述連接結構(4)固定連接,所述上部箱體(I)內設置有高壓開關設備(8)和低壓配電設備(9),所述中空結構(6)中設置有變壓器(7);所述頂部結構(3)與上部箱體(I)的連接處設置有第一通風孔(11),所述上部箱體(I)的側面下部設置有第二通風孔(12),所述上部箱體(I)的側面上部設置有第三通風孔(13),所述第一通風孔(11)與所述第二通風孔(12)形成第一氣流通道,所述第二通風孔(12)與所述第三通風孔(13)形成第二氣流通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部結構(3)與上部箱體(I)的連接處設置有高壓電纜進線孔和低壓電纜出線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底座(2)的外表面設置有防腐層。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箱體(I)的下端的形狀為矩形,相應地,所述頂部結構(3)與底部結構(5)的形狀為矩形,所述連接結構(4)的數量為四個,分別連接在頂部結構(3)與底部結構(5)的四個面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結構(5)上還設置有十字交叉的第一固定結構(1)。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帶有雙氣流通風結構的半埋式箱式變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結構(6)內還設置有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與所述第一固定結構(10)及變壓器(7)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H02B1/56GK205489192SQ201620274770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5日
【發明人】劉士杰, 程小銀, 張金山, 關惠珊
【申請人】泰豪科技(深圳)電力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