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振動馬達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振動馬達相關技術領域,尤其是指SMT振動馬達結構。
【背景技術】
[0002]SMT是表面組裝技術(表面貼裝技術)(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的縮寫),是目前電子組裝行業里最流行的一種技術和工藝。SMT貼片型振動馬達采用了 SMT自動化安裝技術,達到與FLFX或PCB的一體化設計,符合通訊產品高度集成化的發展趨勢,已被世界前三位通訊產品公司指定采用。
[0003]近年來,隨著SMT振動馬達在國內生產與使用的普及,SMT振動馬達的三個缺陷也出現了。具體如下:1、貼片時,定子軸承受熱后潤滑油揮發嚴重而造成的噪音問題;2、貼片時,助焊劑附著在定子軸承上造成不起動的問題;3、振子加長(加重)時,產品會發生翹翹板現象,振子端會下栽,導致振感無法提高,設計受到局限。
[0004]SMT振動馬達常由于這些缺點常被客戶(手機廠家)投訴,也一直困擾著設計人員,影響著SMT振動馬達市場份額。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避免助焊劑影響馬達起動且降低噪音的SMT振動馬達結構。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7]SMT振動馬達結構,包括定子組件、轉子組件、后蓋組件和振子,所述的定子組件包括機殼、定子軸承和磁瓦,所述的定子軸承、磁瓦、振子和轉子組件均置于機殼的內部,所述的振子安裝在轉子組件上,所述轉子組件的一端安裝在定子軸承上,所述轉子組件的另一端安裝在后蓋組件上,所述的轉子組件分別與定子軸承和后蓋組件活動連接,所述的磁瓦置于轉子組件的外側面上且與轉子組件之間有間隙,所述的機殼與后蓋組件安裝在一起構成一個封閉空間。
[0008]本實用新型采用封閉式結構,定子軸承和振子不再外露,故而客戶過回流焊爐安裝時,受機殼保護,振動馬達的噪音會降低一些;同時,在安裝時助焊劑也不可能影響到定子軸承,也就不會影響振動馬達的起動。
[0009]作為優選,所述的機殼形狀呈管狀,所述機殼的一端為密封端,所述機殼的另一端為開口端,所述的定子軸承安裝在機殼的密封端中間處,所述機殼的開口端與后蓋組件密封連接,所述的磁瓦有兩片,所述的兩片磁瓦安裝在機殼的內壁上且呈中心對稱分布。定子軸承不再外露,且由于定子軸承在機殼內部,客戶過回流焊爐安裝時,受機殼保護,定子軸承處的溫度低于外面,定子軸承的潤滑油揮發程度會降低,最終振動馬達的噪音自然會好些;安裝時,助焊劑也不可能再會附著到定子軸承上,也就不會影響振動馬達的起動。
[0010]作為優選,所述的轉子組件包括轉軸、套管、鐵芯、銅線、換向器和壓敏電阻,所述的鐵芯安裝在轉軸上,所述的鐵芯與機殼上的磁瓦位置相對應,所述的銅線安裝在鐵芯上,所述的套管安裝在轉軸上且置于鐵芯的左側,所述的換向器安裝在轉軸上且置于鐵芯的右側,所述的壓敏電阻安裝在換向器上,所述的轉軸設有套管的一端安裝在定子軸承上,所述的轉軸設有換向器的一端安裝在后蓋組件上,所述的振子安裝在轉軸上且置于定子軸承與套管之間。振子被設計在定子軸承與套管之間,故而振子轉動時定子軸承和后蓋組件的承受力方向與大小將基本相同,這也會降低馬達噪音;同時由于振子固定在定子軸承與后蓋組件之間,振子長度可以隨便加長而馬達卻不會產生翹翹板問題,振子加長振感也就會加強。
[0011]作為優選,所述的后蓋組件包括后蓋、后蓋軸承和電刷,所述的后蓋軸承安裝在后蓋的內部中間處,所述轉軸設有換向器的一端安裝在后蓋軸承上,所述的電刷安裝在后蓋上且置于后蓋軸承的前端,所述的電刷與換向器連接。
[0012]作為優選,所述的后蓋組件外側面上設有接線端子,所述的接線端子與電刷電連接。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潤滑油不易揮發,有效的降低噪音,避免了助焊劑影響振動馬達的起動,可通過加長振子長度來提高振感。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定子軸承,2.機殼,3.磁瓦,4.轉軸,5.振子,6.套管,7.壓敏電阻,8.電屆lj,9.后蓋組件,10.后蓋,11.接線端子,12.換向器,13.鐵芯,14.銅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0017]如圖1所述的實施例中,SMT振動馬達結構,包括定子組件、轉子組件、后蓋組件9和振子5,定子組件包括機殼2、定子軸承1和磁瓦3,定子軸承1、磁瓦3、振子5和轉子組件均置于機殼2的內部,振子5安裝在轉子組件上,轉子組件的一端安裝在定子軸承1上,轉子組件的另一端安裝在后蓋組件9上,轉子組件分別與定子軸承1和后蓋組件9活動連接,磁瓦3置于轉子組件的外側面上且與轉子組件之間有間隙,機殼2與后蓋組件9安裝在一起構成一個封閉空間。機殼2形狀呈管狀,機殼2的一端為密封端,機殼2的另一端為開口端,定子軸承1安裝在機殼2的密封端中間處,機殼2的開口端與后蓋組件9密封連接,磁瓦3有兩片,兩片磁瓦3安裝在機殼2的內壁上且呈中心對稱分布。
[0018]轉子組件包括轉軸4、套管6、鐵芯13、銅線14、換向器12和壓敏電阻7,鐵芯13安裝在轉軸4上,鐵芯13與機殼2上的磁瓦3位置相對應,銅線14安裝在鐵芯13上,套管6安裝在轉軸4上且置于鐵芯13的左側,換向器12安裝在轉軸4上且置于鐵芯13的右側,壓敏電阻7安裝在換向器12上,轉軸4設有套管6的一端安裝在定子軸承1上,轉軸4設有換向器12的一端安裝在后蓋組件9上,振子5安裝在轉軸4上且置于定子軸承1與套管6之間。
[0019]后蓋組件9包括后蓋10、后蓋軸承和電刷8,后蓋軸承安裝在后蓋10的內部中間處,轉軸4設有換向器12的一端安裝在后蓋軸承上,電刷8安裝在后蓋10上且置于后蓋軸承的前端,電刷8與換向器12連接。后蓋組件9外側面上設有接線端子11,接線端子11與電刷8電連接。
[0020]將振子5和定子軸承1安裝在機殼2的內部,并用后蓋組件9對機殼2進行封閉操作構成一個封閉空間,而采用封閉式結構,使得振子5與定子軸承1不再外露,且由于定子軸承1在機殼2內部,客戶過回流焊爐安裝時,受機殼2保護,定子軸承1處溫度低于外面,軸承潤滑油揮發程度會降低,最終振動馬達噪音將會有所降低;安裝時,助焊劑也不可能再會附著到定子軸承1上,也就不會影響振動馬達的起動;振子5被設計在轉軸4上且置于定子軸承1與后蓋軸承之間,轉動時定子軸承1與后蓋軸承的承受力方向與大小將基本相同,這也會降低馬達噪音。
【主權項】
1.SMT振動馬達結構,其特征是,包括定子組件、轉子組件、后蓋組件(9)和振子(5),所述的定子組件包括機殼(2)、定子軸承(1)和磁瓦(3),所述的定子軸承(1)、磁瓦(3)、振子(5)和轉子組件均置于機殼(2)的內部,所述的振子(5)安裝在轉子組件上,所述轉子組件的一端安裝在定子軸承(1)上,所述轉子組件的另一端安裝在后蓋組件(9)上,所述的轉子組件分別與定子軸承(1)和后蓋組件(9)活動連接,所述的磁瓦(3)置于轉子組件的外側面上且與轉子組件之間有間隙,所述的機殼(2)與后蓋組件(9)安裝在一起構成一個封閉空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SMT振動馬達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機殼(2)形狀呈管狀,所述機殼(2)的一端為密封端,所述機殼(2)的另一端為開口端,所述的定子軸承(1)安裝在機殼(2)的密封端中間處,所述機殼(2)的開口端與后蓋組件(9)密封連接,所述的磁瓦(3)有兩片,所述的兩片磁瓦(3)安裝在機殼(2)的內壁上且呈中心對稱分布。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SMT振動馬達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轉子組件包括轉軸(4)、套管(6)、鐵芯(13)、銅線(14)、換向器(12)和壓敏電阻(7),所述的鐵芯(13)安裝在轉軸(4)上,所述的鐵芯(13)與機殼(2)上的磁瓦(3)位置相對應,所述的銅線(14)安裝在鐵芯(13)上,所述的套管(6)安裝在轉軸(4)上且置于鐵芯(13)的左側,所述的換向器(12)安裝在轉軸(4)上且置于鐵芯(13)的右側,所述的壓敏電阻(7)安裝在換向器(12)上,所述的轉軸(4)設有套管¢)的一端安裝在定子軸承(1)上,所述的轉軸(4)設有換向器(12)的一端安裝在后蓋(10)組件(9)上,所述的振子(5)安裝在轉軸(4)上且置于定子軸承⑴與套管(6)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3的SMT振動馬達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后蓋組件(9)包括后蓋(10)、后蓋軸承和電刷(8),所述的后蓋軸承安裝在后蓋(10)的內部中間處,所述轉軸(4)設有換向器(12)的一端安裝在后蓋軸承上,所述的電刷(8)安裝在后蓋(10)上且置于后蓋軸承的前端,所述的電刷(8)與換向器(12)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SMT振動馬達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后蓋組件(9)外側面上設有接線端子(11),所述的接線端子(11)與電刷(8)電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SMT振動馬達結構。它包括定子組件、轉子組件、后蓋組件和振子,所述的定子組件包括機殼、定子軸承和磁瓦,所述的定子軸承、磁瓦、振子和轉子組件均置于機殼的內部,所述的振子安裝在轉子組件上,所述轉子組件的一端安裝在定子軸承上,所述轉子組件的另一端安裝在后蓋組件上,所述的轉子組件分別與定子軸承和后蓋組件活動連接,所述的磁瓦置于轉子組件的外側面上且與轉子組件之間有間隙,所述的機殼與后蓋組件安裝在一起構成一個封閉空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潤滑油不易揮發,有效的降低噪音,避免了助焊劑影響振動馬達的起動,可通過加長振子長度來提高振感。
【IPC分類】H02K7/065
【公開號】CN205081623
【申請號】CN201520884618
【發明人】周拾金, 周建平
【申請人】浙江省東陽市誠基電機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9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