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機器人觸點式充電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器人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智能機器人觸點式充電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智能機器人是模擬人類行為或思想,亦或者模擬其他生物的機械(如機器狗,機器貓等)。智能機器人具備內部信息傳感器和外部信息傳感器,如視覺、聽覺、觸覺或嗅覺,除具有感受器外,它還有效應器作為作用于周圍環境的手段,多為自整步電動機,類似于筋肉,它們使手或腳動起來,還有一些燈光或聲音作為回應。
[0003]現有的智能機器人內部均攜帶有蓄電池,通過蓄電池驅動上述效應器工作,然現有的蓄電池的充電均通過充電線插置在插座進行充電,需人為進行操作才能完成,相當麻煩。
[0004]鑒于此,本發明人為此研制出一種智能機器人觸點式充電結構,有效的解決了上述問題,本案由此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智能機器人觸點式充電結構,無需人為操作,智能機器人移動到充電座上時即可自動進行充電,并且結構簡單。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種智能機器人觸點式充電結構,包括和智能機器人分離的充電座,充電座上安裝向外凸出的兩彈性充電觸點,彈性充電觸點和電源電連接,智能機器人的底部安裝和該彈性充電觸點配合的兩固定充電觸點,固定充電觸點和智能機器人內的蓄電池電連接,充電座上開設智能機器人輪子的導向槽,通過該導向槽校正智能機器人運行方向使固定充電觸點觸碰到彈性充電觸點。
[0008]所述兩彈性充電觸點分別分布在導向槽的左右兩側,相應的兩固定充電觸點亦分別分布在輪子的左右兩側。
[0009]所述智能機器人的底部開設安裝槽,固定充電觸點安裝在安裝槽的內部,彈性充電觸點的頂部的前后兩側邊呈圓弧形。
[0010]所述導向槽具有喇叭形的入口。
[0011]所述智能機器人的尾部形成向后的凸出部,固定充電觸點和輪子安裝在該凸出部的下表面。
[0012]所述充電座形成用于容納凸出部的容置腔,固定充電觸點和導向槽形成于該容置腔的底面。
[0013]所述充電座位于容置腔的外側形成具有喇叭形的導向槽的入口。
[0014]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由于設置有導向槽,因此智能機器人的輪子進入導向槽后即可自動擺正位置,無需人為操作,并且結構非常簡單。工作時,智能機器人移動至充電座,輪子進入導向槽后自動擺正位置,智能機器人繼續沿導向槽移動直至固定充電觸點和彈性充電觸點接觸,通過彈性充電觸點可靠的和固定充電觸點連接進行蓄電池充電。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施例充電座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施例智能機器人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17]標號說明
[0018]充電座1,彈性充電觸點11,側邊111,導向槽12,入口 121,容置腔13,凸塊14,智能機器人2,固定充電觸點21,安裝槽22,輪子3,凸出部4。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0020]如圖1-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揭示的一種智能機器人2觸點式充電結構,包括和智能機器人2分離的充電座1,充電座1可放置在墻邊等前部無遮攔的位置。
[0021]充電座1上安裝向外凸出的彈性充電觸點11,彈性充電觸點11和電源電連接,智能機器人2的底部安裝和該彈性充電觸點11配合的固定充電觸點21,固定充電觸點21和智能機器人2內的蓄電池電連接,充電座1上開設智能機器人2的輪子3的導向槽12,通過該導向槽12校正智能機器人2運行方向使固定充電觸點21觸碰到彈性充電觸點11。
[0022]由于設置有導向槽12,因此智能機器人2的輪子3進入導向槽12后即可自動擺正位置,無需人為操作,并且結構非常簡單。其中導向槽12具有喇叭形的入口 121,喇叭形的入口 121使得輪子3在稍微偏離導向槽12的位置時也能準確無誤的進入導向槽12。
[0023]工作時,智能機器人2移動至充電座1,輪子3進入導向槽12后自動擺正位置,智能機器人2繼續沿導向槽12移動直至固定充電觸點21和彈性充電觸點11接觸,此時蓄電池即可進行充電。
[0024]—般傾斜多發生在輪子3的前后側,輪子3的左右兩側一般處于同一水平面上,為了使兩彈性充電觸點11和兩固定充電觸點21充分接觸,兩彈性充電觸點11分別分布在導向槽12的左右兩側,相應的兩固定充電觸點21亦分別分布在輪子3的左右兩側。并且兩彈性充電觸點11作用在智能機器人2上的作用力也更加平衡。
[0025]智能機器人2 —般在地面上移動,為了保護固定充電觸點21不受碰撞,在智能機器人2的底部開設固定充電觸點21的安裝槽22,將固定充電觸點21安裝在安裝槽22的內部,如此固定充電觸點21即可不必暴露在外,避免了不必要的碰撞。彈性充電觸點11的頂部的前后兩側邊111呈圓弧形,圓弧形的設計,使得彈性充電觸點11能夠容易的進入或離開該安裝槽22。
[0026]其中智能機器人2的尾部形成向后的凸出部4,上述輪子3安裝凸出部4下表面,上述固定充電觸點21也安裝在該凸出部4的下表面,該凸出部4增加了智能機器人2的穩定性,使智能機器人2不至于在進入充電座1時傾倒。
[0027]相應的充電座1形成容置腔13,容置腔13用于容納凸出部4,固定充電觸點21和導向槽12形成于該容置腔13的底面,容置腔13主要起到保護各部件的作用。并且當智能機器人2跑偏時,凸出部4自然也就無法進入容置腔13,只有凸出部4進入容置腔13內才能進行充電,因此容置腔13還起到確定是否到位進行充電的作用。
[0028]由于凸出部4要先進入容置腔13難度較大,因此喇叭形的入口 121形成于容置腔13的外側,只有讓輪子3先進入導向槽12時,才能保證凸出部4容易的進入容置腔13。
[0029]由于輪子3和智能機器人2的底部具有一定的高度,為了縮短彈性充電觸點11至智能機器人2的底部的距離,在充電座1上形成凸塊14,彈性充電觸點11安裝在該凸塊14上。
[0030]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設計思路所做的等同變化,均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智能機器人觸點式充電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和智能機器人分離的充電座,充電座上安裝向外凸出的兩彈性充電觸點,彈性充電觸點和電源電連接,智能機器人的底部安裝和該彈性充電觸點配合的兩固定充電觸點,固定充電觸點和智能機器人內的蓄電池電連接,充電座上開設智能機器人輪子的導向槽,通過該導向槽校正智能機器人運行方向使固定充電觸點觸碰到彈性充電觸點。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機器人觸點式充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彈性充電觸點分別分布在導向槽的左右兩側,相應的兩固定充電觸點亦分別分布在輪子的左右兩側。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機器人觸點式充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機器人的底部開設安裝槽,固定充電觸點安裝在安裝槽的內部,彈性充電觸點的頂部的前后兩側邊呈圓弧形。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機器人觸點式充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槽具有喇叭形的入口。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機器人觸點式充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機器人的尾部形成向后的凸出部,固定充電觸點和輪子安裝在該凸出部的下表面。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智能機器人觸點式充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充電座形成用于容納凸出部的容置腔,固定充電觸點和導向槽形成于該容置腔的底面。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智能機器人觸點式充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充電座位于容置腔的外側形成具有喇叭形的導向槽的入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機器人觸點式充電結構,包括和智能機器人分離的充電座,充電座上安裝向外凸出的兩彈性充電觸點,彈性充電觸點和電源電連接,智能機器人的底部安裝和該彈性充電觸點配合的兩固定充電觸點,固定充電觸點和智能機器人內的蓄電池電連接,充電座上開設智能機器人輪子的導向槽,通過該導向槽校正智能機器人運行方向使固定充電觸點觸碰到彈性充電觸點。本實用新型工作時,智能機器人移動至充電座,輪子進入導向槽后自動擺正位置,智能機器人繼續沿導向槽移動直至固定充電觸點和彈性充電觸點接觸,通過彈性充電觸點可靠的和固定充電觸點連接進行蓄電池充電。
【IPC分類】H02J7/00
【公開號】CN205017072
【申請號】CN201520810374
【發明人】郭長琛, 許清漢
【申請人】智童時刻(廈門)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