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物聯網太陽能熱發電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處理行業中的污泥脫水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物聯網太陽能熱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的大部分太陽能熱發電裝置的結構比較復雜,裝置重量重,制造材料消耗大,安裝不方便,抗颶風能力差,吸收的太陽能利用率低下,熱能利用率低,發電機的發電頻率不穩定,太陽能電池板輸出的是直流電壓、不能直接使用,使用時需要轉換為交流電,中間有很多的能耗,系統需要的冷凝箱溫度比較高,體積也要大,發電頻率不穩定,發電效率低下,不便于擴展功率,不利于市場的推廣。目前的太陽能集熱發電則是通過數量眾多的反射鏡,將太陽的直射光聚焦采集,通過加熱水或者其他工作介質,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然后利用與傳統的熱力循環一樣的過程,即形成高壓高溫的水蒸氣來推動汽輪機發電機組工作,最終將熱能轉化成為電能。正是通過這樣的環節,太陽能集熱發電技術可和傳統火電發電技術順利地集成在一起。由于火電發電技術早已非常成熟,從而降低了太陽能集熱發電整體技術開發的風險。更重要的是,利用熱能發電的形式也使得CSP在能量儲存和聯合發電方面具有了獨特的優勢,是實現將來全天候24小時連續發電的根本基礎。四種主要的太陽能集熱發電方式:目前,比較常用的一種分類方式,是根據對太陽能的采集方式的不同,把太陽能集熱發電主要可分為槽式、菲涅爾式、塔式和斯特林(碟式)發電系統。槽式的主要設備是:拋物面(parabolic)長槽型(trough)的聚光器、吸熱管、儲熱器、熱裝換設備、汽輪發電機、變電設備等。菲涅爾系統就是簡化了的槽式系統,菲涅爾系統其實就是用一組平板鏡來取代槽式系統里的拋物面型的曲面鏡聚焦。通過調整控制平面鏡的傾斜角度,將陽光反射到集熱管中,實現聚焦加熱。為了簡化系統,一般采用水/水蒸氣作為吸熱介質(油和熔鹽介質在技術上也是可行的)。相比于拋物面式的曲面鏡,平面反射鏡制造難度低,因此大大降低了初始投資成本,但聚焦精度比槽式差。塔式:定日鏡、集熱塔、儲熱、汽輪發電機、變電設備等。但這些都是大面積規模化空間使用,而需要電力的企業屋頂面積小,具有太陽能電池板由于無法靈活轉動而導致發電效率低的問題,不能滿足小型企業屋頂的熱發電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便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物聯網太陽能熱發電裝置,本實用新型設置有逐日轉向裝置,太陽能電池板可以通過逐日轉向裝置調整太陽能電池板的角度,可以最大限度的獲取太陽能,提高了效率。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發電效率高的優點。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物聯網太陽能熱發電裝置,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光伏支柱、支座、導電線、壓力傳感器、接收管、太陽能收集裝置、連接線纜、輸出軟管、輸入軟管、發電裝置、渦輪、壓力容器、增壓栗、驅動軸、發電機、輸出電線、控制器與逐日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電池板下端設置有逐日轉向裝置,所述逐日轉向裝置與太陽能電池板相互連接,所述逐日轉向裝置下端設置有光伏支柱,所述逐日轉向裝置與所述光伏支柱相互固定連接,所述光伏支柱下端設置有支座,所述光伏支柱與支座相互固定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一側設置有導電線,所述接收管設置于太陽能收集裝置內,所述導電線一端與所述接收管相互連接,所述接收管上端連接有壓力傳感器,所述太陽能收集裝置下端設置有發電裝置,所述太陽能收集裝置通過連接線纜與發電裝置相互連接,所述發電裝置內設置有渦輪,所述接收管下端設置有輸出軟管,所述輸出軟管一側設置有輸入軟管,所述輸出軟管與輸入軟管下端與所述渦輪相互連接,所述渦輪下端設置有壓力容器,所述渦輪與壓力容器相互連接,所述壓力容器下端設置有增壓栗,所述增壓栗與壓力容器相互連接,所述渦輪一側設置有發電機,所述渦輪與發電機通過所述驅動軸相互連接,所述發電機一側設置輸出電線,所述發電機與輸出電線相互連接,所述發電機下端設置有控制器,所述發電機與控制器相互電連接。
[0005]進一步,所述接收管上端還設置有溫度傳感器。
[0006]進一步,所述渦輪為蒸汽式渦輪。
[0007]進一步,所述控制器一側連接有用戶接口。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1.本實用新型設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可以定位太陽能收集器,以通過裝置內的傳感器或者其他報警系統的遠程輸入來使裝置在有害天氣中的損傷最小化。
[0010]2.本實用新型設置有逐日轉向裝置,太陽能電池板可以通過逐日轉向裝置調整太陽能電池板的角度,可以最大限度的獲取太陽能,提高了效率。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其中:1、太陽能電池板2、光伏支柱3、支座
[0013]4、導電線5、壓力傳感器6、溫度傳感器
[0014]7、接收管8、太陽能收集裝置9、連接線纜
[0015]10、輸出軟管11、輸入軟管12、發電裝置
[0016]13、渦輪14、壓力容器15、增壓栗
[0017]16、驅動軸17、發電機18、輸出電線
[0018]19、控制器20、用戶接口21、逐日轉向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出簡要說明。
[0020]如圖1所示,一種物聯網太陽能熱發電裝置,包括:太陽能電池板1、光伏支柱2、支座3、導電線4、壓力傳感器5、接收管7、太陽能收集裝置8、連接線纜9、輸出軟管10、輸入軟管11、發電裝置12、渦輪13、壓力容器14、增壓栗15、驅動軸16、發電機17、輸出電線18、控制器19與逐日轉向裝置21,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電池板1下端設置有逐日轉向裝置21,所述逐日轉向裝置21與太陽能電池板1相互連接,所述逐日轉向裝置21下端設置有光伏支柱2,所述逐日轉向裝置21與所述光伏支柱2相互固定連接,所述光伏支柱2下端設置有支座3,所述光伏支柱2與支座3相互固定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1 一側設置有導電線4,所述接收管7設置于太陽能收集裝置內8,所述導電線4 一端與所述接收管7相互連接,所述接收管7上端連接有壓力傳感器5,所述太陽能收集裝置8下端設置有發電裝置12,所述太陽能收集裝置8通過連接線纜9與發電裝置12相互連接,所述發電裝置內設置有渦輪13,所述接收管7下端設置有輸出軟管10,所述輸出軟管10 —側設置有輸入軟管11,所述輸出軟管10與輸入軟管11下端與所述渦輪13相互連接,所述渦輪13下端設置有壓力容器14,所述渦輪13與壓力容器14相互連接,所述壓力容器14下端設置有增壓栗15,所述增壓栗15與壓力容器14相互連接,所述渦輪13 —側設置有發電機17,所述渦輪13與發電機17通過所述驅動軸16相互連接,所述發電機17—側設置輸出電線18,所述發電機17與輸出電線18相互連接,所述發電機17下端設置有控制器19,所述發電機17與控制器19相互電連接。
[0021]工作方式:本實用新型通過陽光照射安裝在光伏支柱和逐日轉向裝置上的太陽能電池,產生一股電流,電流通過導電線接入到接收管中,再通過接收管下端設置的輸出軟管與輸入軟管接入到渦輪,本實用新型渦輪和發電機組件產生的電力通過輸出電線可以被提供到家庭、建筑物、商業、電力負載或公共電路。各種儀表、繼電器、斷路器、逆功率流傳感器和其他監測/保護裝置可被安裝在發電機與家庭、建筑物、商業、電力負載或公共電路之間。本實用新型設置的用戶接口可被安裝到任一可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的用戶裝置上。例如,用戶裝置可包括計算機、筆記本電腦、手機、移動通訊裝置或其他電子裝置。具有用戶接口的用戶裝置能夠通過直接連接、網絡連接、USB連接、無線網絡、廣域網或其結合而可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本實用新型將蒸汽渦輪、壓力容器和增壓栗連接在一起,并通過輸入軟管和輸出軟管連接到接收管。
[0022]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的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的等同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物聯網太陽能熱發電裝置,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光伏支柱、支座、導電線、壓力傳感器、接收管、太陽能收集裝置、連接線纜、輸出軟管、輸入軟管、發電裝置、渦輪、壓力容器、增壓栗、驅動軸、發電機、輸出電線、控制器與逐日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電池板下端設置有逐日轉向裝置,所述逐日轉向裝置與太陽能電池板相互連接,所述逐日轉向裝置下端設置有光伏支柱,所述逐日轉向裝置與所述光伏支柱相互固定連接,所述光伏支柱下端設置有支座,所述光伏支柱與支座相互固定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一側設置有導電線,所述接收管設置于太陽能收集裝置內,所述導電線一端與所述接收管相互連接,所述接收管上端連接有壓力傳感器,所述太陽能收集裝置下端設置有發電裝置,所述太陽能收集裝置通過連接線纜與發電裝置相互連接,所述發電裝置內設置有渦輪,所述接收管下端設置有輸出軟管,所述輸出軟管一側設置有輸入軟管,所述輸出軟管與輸入軟管下端與所述渦輪相互連接,所述渦輪下端設置有壓力容器,所述渦輪與壓力容器相互連接,所述壓力容器下端設置有增壓栗,所述增壓栗與壓力容器相互連接,所述渦輪一側設置有發電機,所述渦輪與發電機通過所述驅動軸相互連接,所述發電機一側設置輸出電線,所述發電機與輸出電線相互連接,所述發電機下端設置有控制器,所述發電機與控制器相互電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物聯網太陽能熱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管上端還設置有溫度傳感器。3.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物聯網太陽能熱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渦輪為蒸汽式渦輪。4.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物聯網太陽能熱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一側連接有用戶接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物聯網太陽能熱發電裝置,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光伏支柱、支座、導電線、壓力傳感器、接收管、太陽能收集裝置、連接線纜、輸出軟管、輸入軟管、發電裝置、渦輪、壓力容器、增壓泵、驅動軸、發電機、輸出電線、控制器與逐日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太陽能電池板下端設置有逐日轉向裝置,逐日轉向裝置與太陽能電池板相互連接,逐日轉向裝置下端設置有光伏支柱,逐日轉向裝置與光伏支柱相互固定連接,光伏支柱下端設置有支座,光伏支柱與支座相互固定連接,太陽能電池板一側設置有導電線,接收管設置于太陽能收集裝置內,導電線一端與接收管相互連接。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發電效率高的優點。
【IPC分類】H02S20/32
【公開號】CN205005005
【申請號】CN201520754952
【發明人】魯寧
【申請人】天津市安佳信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