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線束插接件的固定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配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線束插接件的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汽車電子功能的增加,電子插接件的可靠固定至關重要,每一個電子功能件對應著一個插接件,插接件的布置及固定對整車性能、可靠性有很重要的作用,插接件的布置或固定不合理,會導致插接件松動,使與電控單元連接的部件總成失去功能,尤其當多個插接件集中布置時,很容易造成插接件混淆,且多條線束之間纏繞交雜,造成故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線束插接件的固定裝置,可對多個相鄰布置的插接件集中管理,減少由于線束插接件布置雜亂而導致的故障。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汽車線束插接件的固定裝置,包括卡接于車體鈑金的插裝盒體,和沿所述插裝盒體的周向排布的多個插裝結構,連接于汽車線束的插接件插裝于所述插裝結構內,且所述插裝盒體內設有多個安裝空間,用于捆綁汽車線束的扎帶固定于所述安裝空間內。
[0006]優選地,所述插裝盒體內設有多個縱橫交錯的隔板,所述安裝空間形成于各所述隔板之間的空隙。
[0007]優選地,所述插裝結構包括連接于插裝盒體外壁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以及連接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平行設置并間隔預設距離,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三板包圍形成容納所述插接件的插裝槽,所述插接件插裝于所述插裝槽內,且所述插接件的卡腳卡接于所述第三板的卡槽內。
[0008]優選地,所述第三板還設有導向槽,設于所述插接件的導向筋滑接于所述導向槽內。
[0009]優選地,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三板的限位缺口,設于所述插接件的限位塊嵌入所述限位缺口內。
[0010]優選地,所述插裝槽的開口端還設有導向面。
[0011]優選地,所述插裝盒體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為L形板,所述第二卡爪為楔形結構,所述插裝盒體與所述車體鈑金的卡接結構形成于所述第—爪和所述第二卡爪。
[0012]優選地,所述第二卡爪的周向分別設有定位筋和彈片,所述定位筋和所述彈片分別抵靠于所述車體鈑金的相對側。
[0013]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線束插接件的固定裝置,包括卡接于車體鈑金的插裝盒體,和沿所述插裝盒體的周向排布的多個插裝結構,連接于汽車線束的插接件插裝于所述插裝結構內,且所述插裝盒體內設有多個安裝空間,用于捆綁汽車線束的扎帶固定于所述安裝空間內。采用此技術方案,將插接件按照次序插入對應的插接結構內,保證了插接件的合理固定,同時,插裝盒體設有多個固定線束扎帶的安裝空間,可保證連接于不同插接件的線束之間不會發生互相纏繞,減少了故障。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固定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軸測圖;
[0016]圖2為圖1中A部位的放大視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卡爪的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卡爪的一個實施例的卡接示意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插接件和插接結構的一個實施例的連接示意圖;
[0020]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插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1]附圖標記說明:
[0022]100-固定裝置;10_插裝盒體;11_安裝空間;12_第--^爪;13_第二卡爪;14_定位筋;15_彈片;20_插裝結構;21_第一板;22_第二板;23_第三板;231_卡槽;232_導向槽;233-限位缺口 ;24_插裝槽;200_插接件;201_卡腳;202~導向筋;203~限位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結合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線束插接件的固定裝置100,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術方案:包括卡接于車體鈑金的插裝盒體10,和沿插裝盒體10的周向排布的多個插裝結構20,連接于汽車線束的插接件200插裝于插裝結構20內,且插裝盒體10內設有多個安裝空間11,用于捆綁汽車線束的扎帶固定于安裝空間11內。采用此技術方案,將插接件200按照次序依次插入對應的插接結構20內,保證了插接件200的合理固定,同時,插裝盒體10設有多個固定線束扎帶的安裝空間11,可保證連接于不同插接件200的線束整齊規整,不會與車身碰觸、避免產生振動或異響,減少故障。
[0024]上述的技術方案中,插裝盒體10內設有多個縱橫交錯的隔板,安裝空間11形成于各隔板之間的空隙;同時,安裝空間11還可在隔板上方設置平板,并在平板上開口形成,上述安裝空間11的實施方案簡單,成型方便。
[0025]插裝結構20有多種實施方案,在本實施例中,插裝結構20優選包括連接于插裝盒體10外壁的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以及連接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的第三板23,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平行設置并間隔預設距離,第一板21、第二板22和第三板23包圍形成容納插接件200的插裝槽24,插接件200插裝于插裝槽24內,且插接件200的卡腳201卡接于第三板23的卡槽231內,此結構設置簡單,布置緊湊,且插裝可靠。當然,插裝結構20可根據插接件200的具體結構設置,本實用新型對此不做限定。
[0026]且進一步地,第三板23還設有導向槽232,設于插接件200的導向筋202滑接于導向槽232內。具體地,導向槽232包括兩個且平行設置,相對應地,導向筋202也設有兩個,導向筋202與導向槽232 —一對應,此方案可保證插接件200與插裝槽24的準確安裝,即一步插接到位,避免由于安裝偏差導致多次插裝的缺陷,提高了安裝效率。
[0027]更進一步地,還包括設于第三板23的限位缺口 233,設于插接件200的限位塊203嵌入限位缺口 233內,限位塊203用于限制插接件200的插接深度,避免過度插裝造成插針的損壞。具體地,限位塊203和限位缺口 233均為梯形結構,限位塊203自梯形結構的小端進入限位缺口 233內,在插接行程末端,限位塊203完全嵌入限位缺口 233內并與限位缺口233的內壁貼合。
[0028]為了方便插裝,在插裝槽24的開口端、導向槽232的開口端均設有導向面,導向面呈八字形,以方便插接件200的順利進入。
[002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裝置100,采用插裝盒體10卡接于車體鈑金,具體地,插裝盒體10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爪12和第二卡爪13,第一^^爪12為L形板,第二卡爪13為楔形結構,插裝盒體10與車體鈑金的卡接結構形成于第一卡爪12和第二卡爪13。此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安裝時,將L形的第一卡爪12放入卡孔內,然后用力將楔形結構的第二卡爪13卡入另外兩個卡孔內,較第一卡爪12和第二卡爪13均采用楔形卡爪相比,節省操作力。且更優選地,第二卡爪13設有兩個,第一卡爪13設有一個,三點固定更加穩定。
[0030]進一步地,第二卡爪13的周向分別設有定位筋14和彈片15,定位筋14和彈片15分別抵靠于車體鈑金的相對側,當第二卡爪13卡入車體鈑金的卡孔內,第二卡爪被限定在定位筋14和彈片15之間,避免了第二卡爪13的脫出,提高了連接的可靠性。
[0031]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且,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之后,本領域相關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入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汽車線束插接件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接于車體鈑金的插裝盒體,和沿所述插裝盒體的周向排布的多個插裝結構,連接于汽車線束的插接件插裝于所述插裝結構內,且所述插裝盒體內設有多個安裝空間,用于捆綁汽車線束的扎帶固定于所述安裝空間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裝盒體內設有多個縱橫交錯的隔板,所述安裝空間形成于各所述隔板之間的空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裝結構包括連接于插裝盒體外壁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以及連接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平行設置并間隔預設距離,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三板包圍形成容納所述插接件的插裝槽,所述插接件插裝于所述插裝槽內,且所述插接件的卡腳卡接于所述第三板的卡槽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還設有導向槽,設于所述插接件的導向筋滑接于所述導向槽內。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三板的限位缺口,設于所述插接件的限位塊嵌入所述限位缺口內。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裝槽的開口端還設有導向面。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裝盒體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為L形板,所述第二卡爪為楔形結構,所述插裝盒體與所述車體鈑金的卡接結構形成于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爪的周向分別設有定位筋和彈片,所述定位筋和所述彈片分別抵靠于所述車體鈑金的相對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線束插接件的固定裝置,包括卡接于車體鈑金的插裝盒體,和沿所述插裝盒體的周向排布的多個插裝結構,連接于汽車線束的插接件插裝于所述插裝結構內,且所述插裝盒體內設有多個安裝空間,用于捆綁汽車線束的扎帶固定于所述安裝空間內。采用此技術方案,將插接件按照次序插入對應的插接結構內,保證了插接件的合理固定,同時,插裝盒體設有多個固定線束扎帶的安裝空間,可保證連接于不同插接件的線束之間不會發生互相纏繞,減少了故障。
【IPC分類】H02G3-02
【公開號】CN204559022
【申請號】CN201520311940
【發明人】張洪磊, 黃啟海, 曹維福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12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