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分支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纜轉接設備,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電纜分支箱。
【背景技術】
[0002]歐式電纜分接箱作為三相交流50Hz,1KV電纜饋電線路的電能接受和分配之用,是一種用來對電纜線路實施分接、分支、接續及轉換電路的設備。它的主要特點是雙向開門,靠利用進線接頭和出線接頭做導體的連接,具有長度小,電纜排列清楚,三芯電纜不需要大跨度交叉等顯著優點。
[0003]而現有技術的1kV歐式電纜分接箱,在工作時產生較大的熱量,而生產的熱量在分接箱內部聚集,從而使分接箱內部溫度升高,容易導致內部電纜電氣絕緣外套老化,發生火災,故障率升高,危害電網安全。
[0004]如申請號為201320352099.2的中國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1KV高壓電纜分接箱,包括有上部箱體、下部箱體和電纜連接附件,上部箱體包括有位于中間的梯形箱體以及位于梯形箱體兩肩部的左箱體和右箱體,其中左箱體和右箱體均為倒直角三角形構造,二者與中間的梯形箱體組成方形箱體,梯形箱體的上側面所有兩側邊具有鉸接構造,分別與左箱體和右箱體上端的一側邊鉸接;下部箱體為長方體構造,梯形箱體的下端部與下部箱體為可拆卸連接;電纜連接附件以縱向排列的方式安裝在梯形箱體內腔中。
[0005]現有的歐式電纜配電箱同上述文件所示通常采用于下部箱體設置百葉狀通風口的結構進行散熱,由于現有技術中為了防止雨水從通風口處設置,該通風口的百葉通常都朝下傾斜設置,即其開口為斜向下設置。現有的上述結構在散熱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現為,電纜分接箱內的空氣在受熱時密度減小形成上升氣流,由于現有通風口的百葉開口斜向下設置,使得箱體內的熱氣流無法直接從通風口處流出,而是需要上升至箱體頂部受到箱體頂面阻擋向下回流再從通風口處流出,這就使得熱量在箱體內形成熱氣回流,熱量很大一部分殘留于箱體內,散熱不直接,效果不明顯。這也是現有技術中電纜分接箱內溫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實用新型內容】
[0006]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散熱的電纜分支箱。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纜分支箱,包括有上部箱體、下部箱體和電纜連接附件,所述下部箱體的側面設有第一百葉窗,所述第一百葉窗的開口斜向上設置,所述第一百葉窗的上方設有傾斜向下的第一遮雨板;所述上部箱體的頂面設有第二百葉窗,所述第二百葉窗的開口斜向上設置,所述第二百葉窗上方設有第二遮雨板。
[000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摒棄了傳統的百葉窗結構,通過將第一百葉窗的開口向上設置,使得下部箱體產生的熱氣可直接順著第一百葉窗的開口方向向上排出箱體外,相比傳統百葉窗開口向下設置的結構其具有散熱更直接,排熱效率更高的特點,箱體內的熱氣大部分均可通過第一百葉窗向外排出,只有少部分繼續上升至上部箱體,當然由于第一百葉窗的開口為斜向上設置,故需要考慮第一百葉窗的防雨性,故在第一百葉窗的上部設有第一遮雨板,第一遮雨板向下傾斜設置,雨水可順著第一遮雨板流下而不會流入箱體內,并且由于第一遮雨板設置于第一百葉窗的外部,從第一百葉窗排出的熱氣已經與外部大氣進行有效的交互,熱量被發散,從而使得第一遮雨板不會對第一百葉窗的排熱造成影響。另外,由于熱氣為上升狀態,箱體內其余熱氣必然會接觸上部箱體頂面,故在上部箱體的頂面還設有第二百葉窗,第二百葉窗的開口亦斜向上設置,且在其上方還設有第二遮雨板,第二百葉窗可更進一步的提高該電纜分支箱的散熱性,使得上升的熱氣流直接從上部箱體頂部的第二百葉窗散發,而不于箱體內形成熱氣回流,避免對箱體內的氣體進行二次加熱,通過設置的上述第一百葉窗和第二百葉窗結構大大的加強了電纜分支箱在使用過程中的散熱作用,提高了使用壽命,使用也更加安全。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遮雨板呈向下傾斜設置并延伸至上部箱體的邊沿處。
[00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二遮雨板向下傾斜方便雨水的滑落,且其延伸至上部箱體的邊沿處使得滑落的雨水直接從滑出箱體而不會殘留在上部箱體的頂面上,排除了雨水可能流進第二百葉窗中的可能。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遮雨板的上表面凹陷形成有導流面。
[00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二遮雨板上表面凹陷形成導流面,使得雨水滴落于第二遮雨板表面時可通過導流面匯流,更方便排水。
[00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百葉窗的開口靠近上部箱體的表面處設有阻水條。
[00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阻水條設置于第二百葉窗的開口靠近上部箱體的頂面處,可防止上部頂面殘留水滴時,水滴從第二百葉窗的開口處流入。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纜分支箱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圖1的A部分放大圖;
[0017]圖3為圖1的B部分放大圖。
[0018]附圖標記說明:1、下部箱體;2、上部箱體;11、第一百葉窗;12、第一遮雨板;21、第二百葉窗;22、第二遮雨板;23、阻水條;221、導流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參照圖1至圖3對本實用新型電纜分支箱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0020]本實施例所述的電纜分支箱,如圖1所示,包括有上部箱體2、下部箱體I和電纜連接附件,所述下部箱體I的側面設有第一百葉窗11,所述第一百葉窗11的開口斜向上設置,所述第一百葉窗11的上方設有傾斜向下的第一遮雨板12 ;所述上部箱體2的頂面設有第二百葉窗21,所述第二百葉窗21的開口斜向上設置,所述第二百葉窗21上方設有第二遮雨板22,第一遮雨板12、第二遮雨板22均通過焊接固定。
[0021]本實用新型摒棄了傳統的百葉窗結構,通過將第一百葉窗11的開口向上設置,使得下部箱體I產生的熱氣可直接順著第一百葉窗11的開口方向向上排出箱體外,相比傳統百葉窗開口向下設置的結構其具有散熱更直接,排熱效率更高的特點,箱體內的熱氣大部分均可通過第一百葉窗11向外排出,只有少部分繼續上升至上部箱體2,當然由于第一百葉窗11的開口為斜向上設置,故需要考慮第一百葉窗11的防雨性,故在第一百葉窗11的上部設有第一遮雨板12,第一遮雨板12向下傾斜設置,雨水可順著第一遮雨板12流下而不會流入箱體內,并且由于第一遮雨板12設置于第一百葉窗11的外部,從第一百葉窗11排出的熱氣已經與外部大氣進行有效的交互,熱量被發散,從而使得第一遮雨板12不會對第一百葉窗11的排熱造成影響。另外,由于熱氣為上升狀態,箱體內其余熱氣必然會接觸上部箱體2頂面,故在上部箱體2的頂面還設有第二百葉窗21,第二百葉窗21的開口亦斜向上設置,且在其上方還設有第二遮雨板22,第二百葉窗21可更進一步的提高該電纜分支箱的散熱性,使得上升的熱氣流直接從上部箱體2頂部的第二百葉窗21散發,而不于箱體內形成熱氣回流,避免對箱體內的氣體進行二次加熱,通過設置的上述第一百葉窗11和第二百葉窗21結構大大的加強了電纜分支箱在使用過程中的散熱作用,提高了使用壽命,使用也更加安全。
[0022]需要說明的是,此處采用百葉窗作為通風口設置,主要基于百葉窗的開口均為傾斜設置,其對箱體內熱氣的排放具有導向作用,更方便熱氣的排放,且排出的熱氣與外部冷氣相遇產生對流時,外部的冷氣更容易借助百葉窗斜口的導向作用進入箱體內,提高箱體內的散熱作用,而采用普通直接開口式的通風口則達不到上述的效果,故本實用新型的通風口采用呈百葉狀設置。
[0023]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所述第二遮雨板22呈向下傾斜設置并延伸至上部箱體2的邊沿處。第二遮雨板22向下傾斜方便雨水的滑落,且其延伸至上部箱體2的邊沿處使得滑落的雨水直接從滑出箱體而不會殘留在上部箱體2的頂面上,排除了雨水可能流進第二百葉窗21中的可能。
[0024]進一步的,如圖3所示,所述第二遮雨板22的上表面凹陷形成有導流面221,第二遮雨板22上表面凹陷形成導流面221,使得雨水滴落于第二遮雨板22表面時可通過導流面221匯流,更方便排水。
[0025]進一步的,如圖3所示,所述第二百葉窗21的開口靠近上部箱體2的表面處設有阻水條23,阻水條23通過焊接于第二百葉窗21的開口與上部箱體2頂面接觸的位置。阻水條23設置于第二百葉窗21的開口靠近上部箱體2的頂面處,可防止上部頂面殘留水滴時,水滴從第二百葉窗21的開口處流入。
[0026]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達到高效散熱的電纜分支箱。
[002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電纜分支箱,包括有上部箱體、下部箱體和電纜連接附件,其特征是:所述下部箱體的側面設有第一百葉窗,所述第一百葉窗的開口斜向上設置,所述第一百葉窗的上方設有傾斜向下的第一遮雨板;所述上部箱體的頂面設有第二百葉窗,所述第二百葉窗的開口斜向上設置,所述第二百葉窗上方設有第二遮雨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纜分支箱,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遮雨板呈向下傾斜設置并延伸至上部箱體的邊沿處。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纜分支箱,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遮雨板的上表面凹陷形成有導流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纜分支箱,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百葉窗的開口靠近上部箱體的表面處設有阻水條。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纜分支箱,其技術方案要點包括有上部箱體、下部箱體和電纜連接附件,所述下部箱體的側面設有第一百葉窗,所述第一百葉窗的開口斜向上設置,所述第一百葉窗的上方設有傾斜向下的第一遮雨板;所述上部箱體的頂面設有第二百葉窗,所述第二百葉窗的開口斜向上設置,所述第二百葉窗上方設有第二遮雨板。本實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種高效散熱的電纜分支箱。
【IPC分類】H02G15-10
【公開號】CN204376362
【申請號】CN201520091435
【發明人】王建芳
【申請人】浙江東明電氣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6月3日
【申請日】2015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