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線電纜防火套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電纜鋪設防護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線電纜防火套管。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電力電纜、通訊電纜等多重線纜的鋪設中,往往需要多條線纜直接集中在一起進行密集鋪設,或需要如將電力線纜等嵌與建筑如內部等排布,尤其是在配電室等環境中,往往多條電力線纜需要緊密的排布在電纜夠的狹小空間中,或在電力線纜外包覆一層PVC材質的套管,而該套管缺乏對高溫抵抗能力及對火災的撲滅及報警能力,因此當發生火災時或某根電纜反正故障起火后,由于電力線纜排布密集或嵌于建筑物等物體內部,無法第一時間發現火災隱患,更無法在第一時間對起火點進行處理,因此,極易造成電力線纜大面積起火燒毀,并易引發觸電事故,而現有技術中的電線電纜的套管不具有防火功能,不能夠在電線電纜出現起火點的時候就自動沒火,不能夠及時避免火災的發生。
[0003]為了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電線電纜防火套管[申請號:CN201220590595.7],包括金屬管,金屬管內置有電線電纜,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遇火膨脹碳化隔熱保護層,所述遇火膨脹碳化隔熱保護層包覆在所述金屬管的外圍且與所述金屬管形成一個防火整體結構。
[0004]上述方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有技術的不足,但是該防火套管只是起到將電線電纜與外界的作用,不能及時對起火點進行滅火處理,整體設計還不夠合理,實用性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防火效果好的電線電纜防火套管。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電線電纜防火套管,包括外絕緣管和內熱熔管,所述的外絕緣管和內熱熔管之間設有可容置第一防火劑的防火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火腔內設有沿著內熱熔管螺旋分布的防火管,所述的防火管將防火腔分隔成若干沿著內熱熔管軸向分布的防火區間,所述的防火管內設有可容置第二防火劑的防火空間,所述的防火腔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堵頭且第一堵頭與防火腔密封連接。當電線電纜起火時,內熱熔管熔融,防火腔內的第一防火劑對起火點進行滅火處理,能及時避免火災的發生,當第一防火劑流完時,熔融防火管,第二防火劑流出進行滅火處理,第二防火劑滅火效果好于第一防火劑,二者構成兩道滅火防線,滅火效果好,整體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0007]在上述的電線電纜防火套管中,所述的防火腔內設有能夠限制防火管軸向移動的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一端固定在外絕緣管上,另一端與內熱熔管之間形成液流口。限位板利于防火管的軸向固定,避免其移動。
[0008]在上述的電線電纜防火套管中,所述的外絕緣管的一側開有與防火管一端相連通的進液口,另一側開有與防火管另一端相連通的出液口,所述的進液口和出液口上均密封連接有第二堵頭。可通過進液口向防火管中添加第二防火劑,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0009]在上述的電線電纜防火套管中,所述的外絕緣管和內熱熔管上均設有密封槽,第一堵頭兩端設有若干個軸向排列且與密封槽一一對應的密封環,所述的密封環的直徑由內到外依次增大。密封環和密封槽形成密封,避免第一防火劑流出防火腔外。
[0010]在上述的電線電纜防火套管中,所述的密封環的內緣上設有軸向延伸的延伸環且延伸環的外壁緊貼外絕緣管的內壁。延伸環形成徑向密封作用,密封效果好。
[0011]在上述的電線電纜防火套管中,所述的外絕緣管外套有彈性保護套,所述的彈性保護套和外絕緣管之間設有防水層。彈性保護套對外絕緣管具有保護作用。
[0012]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電線電纜防火套管的優點在于:第一,當電線電纜起火時,內熱熔管熔融,防火腔內的第一防火劑對起火點進行滅火處理,能及時避免火災的發生,當第一防火劑流完時,熔融防火管,第二防火劑流出進行滅火處理,第二防火劑滅火效果好于第一防火劑,二者構成兩道滅火防線,滅火效果好,整體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實用性強。第二,限位板利于防火管的軸向固定,避免其移動。第三,可通過進液口向防火管中添加第二防火劑,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第四,密封環和密封槽形成密封,避免第一防火劑流出防火腔夕卜,延伸環形成徑向密封作用,密封效果好。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局部放大圖。
[0015]圖中,外絕緣管1、內熱熔管2、第一防火劑3、防火腔4、防火管5、防火區間6、防火空間7、第一堵頭8、進液口 9、出液口 10、第二堵頭11、延伸環12、彈性保護套13、液流口 14、密封槽15、密封環16、限位板17。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如圖1-2所示,本電線電纜防火套管包括外絕緣管I和內熱恪管2,外絕緣管I和內熱熔管2之間設有可容置第一防火劑3的防火腔4,其特征在于,防火腔4內設有沿著內熱恪管2螺旋分布的防火管5,防火管5將防火腔4分隔成若干沿著內熱恪管2軸向分布的防火區間6,防火管5內設有可容置第二防火劑的防火空間7,防火腔4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堵頭8且第一堵頭8與防火腔4密封連接。當電線電纜起火時,內熱熔管2熔融,防火腔4內的第一防火劑3對起火點進行滅火處理,能及時避免火災的發生,當第一防火劑3流完時,熔融防火管5,第二防火劑流出進行滅火處理,第二防火劑滅火效果好于第一防火劑3,二者構成兩道滅火防線,滅火效果好,整體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0017]其中,防火腔4內設有能夠限制防火管5軸向移動的限位板17,限位板17 —端固定在外絕緣管I上,另一端與內熱熔管2之間形成液流口 14,限位板17利于防火管5的軸向固定,避免其移動。外絕緣管I的一側開有與防火管5 —端相連通的進液口 9,另一側開有與防火管5另一端相連通的出液口 10,進液口 9和出液口 10上均密封連接有第二堵頭11,可通過進液口 9向防火管5中添加第二防火劑,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外絕緣管I和內熱熔管2上均設有密封槽15,第一堵頭8兩端設有若干個軸向排列且與密封槽15 —一對應的密封環16,密封環16的直徑由內到外依次增大,密封環16和密封槽15形成密封,避免第一防火劑3流出防火腔4外。作為一種改進,密封環16的內緣上設有軸向延伸的延伸環12且延伸環12的外壁緊貼外絕緣管I的內壁,延伸環12形成徑向密封作用,密封效果好。外絕緣管I外套有彈性保護套13,彈性保護套13和外絕緣管I之間設有防水層,彈性保護套13對外絕緣管I具有保護作用。
[0018]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0019]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外絕緣管1、內熱熔管2、第一防火劑3、防火腔4、防火管5、防火區間6、防火空間7、第一堵頭8、進液口 9、出液口 10、第二堵頭11、延伸環12、彈性保護套13、液流口 14、密封槽15、密封環16、限位板17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主權項】
1.一種電線電纜防火套管,包括外絕緣管(I)和內熱熔管(2),所述的外絕緣管(I)和內熱熔管(2)之間設有可容置第一防火劑(3)的防火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火腔(4)內設有沿著內熱熔管(2)螺旋分布的防火管(5),所述的防火管(5)將防火腔(4)分隔成若干沿著內熱熔管(2)軸向分布的防火區間¢),所述的防火管(5)內設有可容置第二防火劑的防火空間(7),所述的防火腔(4)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堵頭(8)且第一堵頭(8)與防火腔⑷密封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線電纜防火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火腔(4)內設有能夠限制防火管(5)軸向移動的限位板(17),所述的限位板(17) —端固定在外絕緣管(I)上,另一端與內熱熔管(2)之間形成液流口(1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線電纜防火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絕緣管(I)的一側開有與防火管(5) —端相連通的進液口(9),另一側開有與防火管(5)另一端相連通的出液口(10),所述的進液口(9)和出液口(10)上均密封連接有第二堵頭(1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線電纜防火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絕緣管(I)和內熱熔管(2)上均設有密封槽(15),第一堵頭(8)兩端設有若干個軸向排列且與密封槽(15)一一對應的密封環(16),所述的密封環(16)的直徑由內到外依次增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線電纜防火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環(16)的內緣上設有軸向延伸的延伸環(12)且延伸環(12)的外壁緊貼外絕緣管(I)的內壁。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線電纜防火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絕緣管(I)外套有彈性保護套(13),所述的彈性保護套(13)和外絕緣管(I)之間設有防水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電纜鋪設防護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線電纜防火套管。本電線電纜防火套管,包括外絕緣管和內熱熔管,外絕緣管和內熱熔管之間設有可容置第一防火劑的防火腔,防火腔內設有沿著內熱熔管螺旋分布的防火管,防火管將防火腔分隔成若干沿著內熱熔管軸向分布的防火區間,防火管內設有可容置第二防火劑的防火空間,防火腔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堵頭且第一堵頭與防火腔密封連接。優點在于:當電線電纜起火時,內熱熔管熔融,防火腔內的第一防火劑對起火點進行滅火處理,能及時避免火災的發生,當第一防火劑流完時,熔融防火管,第二防火劑流出進行滅火處理,二者構成兩道滅火防線,滅火效果好。
【IPC分類】H02G3-04
【公開號】CN204376331
【申請號】CN201520098117
【發明人】潘迎軍, 張寧, 李國信, 王兆新, 楊長春, 陳明兵, 曾慶峰, 耿峰, 姜軍, 張軍
【申請人】潘迎軍
【公開日】2015年6月3日
【申請日】2015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