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包括有,可充電電池BT;充放電轉換模塊,用于給可充電電池BT充電和使得可充電電池BT放電;降壓輸入模塊,用于將市電電壓降為符合可充電電池BT充電的充電電壓;放電輸出模塊,用于將充電電池BT的放電輸出電壓調制為符合外部設備使用的輸出電壓;主控模塊,用于控制充放電轉換模塊以及放電輸出模塊;本發明通過設置充放電轉換模塊,使得本發明的充電器能夠對二次電池進行充電,同時能夠驅動二次電池給外部設備提供輸出電壓。
【專利說明】
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充電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
【背景技術】
[0002]常規的二次電池充電器只是簡單的給二次電池充電,而二次電池不能夠直接當做移動電源給外部設備充電,需要經過電壓調制器才能夠對外部設備進行充電,對用戶造成一定的不便。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點,提供了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具體方案如下: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包括有,
可充電電池BT;
充放電轉換模塊,用于給可充電電池BT充電和使得可充電電池BT放電;
降壓輸入模塊,用于將市電電壓降為符合可充電電池BT充電的充電電壓;
放電輸出模塊,用于將充電電池BT的放電輸出電壓調制為符合外部設備使用的輸出電壓;
主控模塊,用于控制充放電轉換模塊以及放電輸出模塊。
[0005]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充放電轉換模塊包括有電池BT1、電池BT2、第一恒流電路、第二恒流電路、第一充電電路、第二充電電路以及放電電路;所述第一充電電路用于給電池BTl充電,第二充電電路用于給電池BT2充電;所述第一恒流電路、第一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l所在的支路與第二恒流電路、第二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2所在的支路并聯。
[0006]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充放電轉換模塊還包括有電池BT3、電池BT4、第三恒流電路、第四恒流電路、第三充電電路以及第四充電電路;所述第三充電電路用于給電池BT3充電,第四充電電路用于給電池BT4充電;所述第三恒流電路、第三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3所在的支路與第四恒流電路、第四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4所在的支路并聯;所述第一恒流電路、第一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I所在的支路與第三恒流電路、第三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3所在的支路并聯。
[0007]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恒流電路包括有運放U4D;所述運放U4D的正輸入端與基準電壓連接;所述運放U4D的負輸入端與電容C9的一端連接;所述電容C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運放U4D的負輸入端與電阻R7的一端連接;電阻R7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3接地;所述運放U4D的輸出端通過電阻Rl I與電阻R7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運放U4D的輸出端與MOS管QIA的柵極連接;所述MOS管QlA的源極與電阻R7的另一端連接;所述MOS管QlA的漏極與電池BTl的負極連接; 所述第一充電電路包括有三極管Q5、電阻R33;所述三極管Q5的發射極與電池BTl的正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5的基極通過電阻R33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5的集電極與降壓輸入模塊連接;
所述第二恒流電路包括有運放U4C;所述運放U4C的正輸入端與基準電壓連接;所述運放U4C的負輸入端與電容ClO的一端連接;所述電容ClO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運放U4C的負輸入端與電阻R8的一端連接;電阻R8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4接地;所述運放U4C的輸出端通過電阻R12與電阻R8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運放U4C的輸出端與MOS管QlB的柵極連接;所述MOS管QlB的源極與電阻R8的另一端連接;所述MOS管QlB的漏極與電池BT2的負極連接;
所述第二充電電路包括有三極管Q6、電阻R34;所述三極管Q6的發射極與電池BT2的正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6的基極通過電阻R34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6的集電極與降壓輸入模塊連接;
所述放電電路包括有MOS管Q3A以及用于控制MOS管Q3A開關的放電控制單元;所述MOS管Q3A的漏極與電池BTI的負極連接;所述MOS管Q3A的源極與電池BT2的正極連接;所述MOS管Q3A的柵極與放電控制單元連接。
[0008]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三恒流電路包括有運放U4B;所述運放U4B的正輸入端與基準電壓連接;所述運放U4B的負輸入端與電容Cl I的一端連接;所述電容C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運放U4B的負輸入端與電阻R9的一端連接;電阻R9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5接地;所述運放U4B的輸出端通過電阻R13與電阻R9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運放U4B的輸出端與MOS管Q2A的柵極連接;所述MOS管Q2A的源極與電阻R9的另一端連接;所述MOS管Q2A的漏極與電池BT3的負極連接;
所述第三充電電路包括有三極管Q7、電阻R35;所述三極管Q7的發射極與電池BT3的正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7的基極通過電阻R35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7的集電極與降壓輸入模塊連接;
所述第四恒流電路包括有運放U4A;所述運放U4A的正輸入端與基準電壓連接;所述運放U4A的負輸入端與電容Cl 2的一端連接;所述電容Cl 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運放U4A的負輸入端與電阻RlO的一端連接;電阻RlO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6接地;所述運放U4A的輸出端通過電阻R14與電阻RlO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運放U4A的輸出端與MOS管Q2B的柵極連接;所述MOS管Q2B的源極與電阻RlO的另一端連接;所述MOS管Q2B的漏極與電池BT4的負極連接;
所述第四充電電路包括有三極管Q8、電阻R36;所述三極管Q8的發射極與電池BT4的正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8的基極通過電阻R36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8的集電極與降壓輸入模塊連接;
所述放電電路還包括有MOS管Q3B、M0S管Q4A以及MOS管Q4B;所述放電控制單元用于控制MOS管Q3A、M0S管Q3B、M0S管Q4A以及MOS管Q4B的開關;所述MOS管Q3B的漏極與電池BT2的負極連接;所述MOS管Q3B的源極與電池BT3的正極連接;所述MOS管Q3B的柵極與放電控制單元連接;所述MOS管Q4A的漏極與電池BT3的負極連接;所述MOS管Q4A的源極與電池BT4的正極連接;所述MOS管Q4A的柵極與放電控制單元連接;所述MOS管Q4B的源極與電池BT4的負極連接;所述MOS管Q4B的漏極接地;所述MOS管Q4B的柵極與放電控制單元連接。
[0009]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放電控制單元包括有芯片U5;所述芯片U5為ME2188-30 ;所述芯片U5的LX端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芯片U5的LX端通過電容C22與電池BTI的負極連接;所述芯片U5的GND端與二極管D7的正極連接,所述二極管D7的負極與電池BTl的負極連接;所述芯片U5的OUT端通過電容C23與電池BTl的負極連接;所述芯片U5的OUT端通過電阻R50接地;所述芯片U5的OUT端與MOS管Q3A的柵極、MOS管Q3B的柵極、MOS管Q4A的柵極以及MOS管Q4B的柵極連接。
[0010]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降壓輸入模塊包括有芯片U3,所述芯片U3為芯片SY8113B ;所述芯片U3的IN端與電源連接;所述芯片U3的EN端與芯片U3的IN端連接;所述芯片U3的IN端通過電容C2接地;所述電容Cl和電容C31均與電容C2并聯;所述芯片U3的BS端通過電容C4與芯片U3的LX端連接;所述芯片U3的LX端通過磁珠FBl與電感LI的一端連接;所述電感的另一端通過電容C3接地;所述電容C30和電容C32均與電容C3并聯;所述芯片U3的FB端通過電阻Rl接地;所述芯片U3的FB端通過電阻R2與充放電轉換模塊連接。
[0011]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放電輸出模塊包括有短路檢測電路、限壓輸出電路以及升壓電路;所述短路檢測電路和限壓輸出電路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升壓電路與限壓輸出電路連接。
[0012]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短路檢測電路包括有電阻R43、電容C29、電阻R44;所述電容C29的一端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電容C2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電阻R43的一端與主控模塊;所述電阻R43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44接地;
所述限壓輸出電路包括有穩壓管ZD1、三極管Q9、三極管QlO以及MOS管Qll;所述三極管Q9的基極通過電阻R42與穩壓管ZDl的正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9的發射極與電阻R43的另一端連接;所述三極管Q9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39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lO的基極與三極管Q9的集電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lO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40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lO的發射極與三極管Q9的發射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lO的集電極與MOS管Ql I的柵極連接;所述MOS管Ql I的漏極與充放電轉換模塊連接;所述MOS管Ql I的源極與穩壓管ZDl的負極連接;所述穩壓管ZDl的正極通過電阻R41與電阻R41的另一端連接;
所述升壓電路包括有芯片U6,所述芯片U6為芯片ME5129;所述芯片U6的VIN端與穩壓管ZDl的負極連接;所述芯片U6的VIN端通過電感L3和磁珠FB2與芯片U6的LX端連接;所述芯片U6的LX端與二極管D6的正極連接;所述芯片U6的負極通過電容C26與電阻R43的另一端;所述電容C26電容C27并聯;所述芯片U6的GND端與電阻R43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芯片U6的FB端通過電阻R37與二極管D6的負極連接;所述芯片U6的FB端通過電阻R38與電阻R43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芯片U6的VIN端通過電容C25與電阻R43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電容C25與電容C24并聯;所述芯片U6的VIN端與芯片U6的EN端連接。
[001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設置充放電轉換模塊,使得本發明的充電器能夠對二次電池進行充電,同時能夠驅動二次電池給外部設備提供輸出電壓。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發明充放電轉換模塊的電路圖;
圖2是本發明降壓輸入模塊的電路圖;
圖3是本發明放電輸出模塊的電路圖;
圖4是本發明主控模塊的電路圖;
圖5是本發明放電控制單元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并不是把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局限于此。
[0016]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包括有,可充電電池BT;充放電轉換模塊,用于給可充電電池BT充電和使得可充電電池BT放電;降壓輸入模塊,用于將市電電壓降為符合可充電電池BT充電的充電電壓;放電輸出模塊,用于將充電電池BT的放電輸出電壓調制為符合外部設備使用的輸出電壓;主控模塊,用于控制充放電轉換模塊以及放電輸出模塊。具體地,在充電過程中,由于可充電電池BT的充電電壓大概為1V-1.2V,故降壓輸入模塊將USB的5V電壓降低至符合可充電電池BT充電的充電電壓,并且充放電轉換模塊轉變為充電模式,開始對可充電電池BT進行充電;在放電過程中,充放電轉換模塊轉變為放電模式,可充電電池BT開始放電,由于可充電電池BT的電壓只有1.0V-1.2V,而大多設備適用電壓為5V,故放電輸出模塊將可充電電池BT的電壓調制為符合外部設備使用的輸出電壓。
[0017]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所述充放電轉換模塊包括有電池BTl、電池BT2、第一恒流電路、第二恒流電路、第一充電電路、第二充電電路以及放電電路;所述第一充電電路用于給電池BTI充電,第二充電電路用于給電池BT2充電;所述第一恒流電路、第一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l所在的支路與第二恒流電路、第二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2所在的支路并聯。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所述充放電轉換模塊還包括有電池BT3、電池BT4、第三恒流電路、第四恒流電路、第三充電電路以及第四充電電路;所述第三充電電路用于給電池BT3充電,第四充電電路用于給電池BT4充電;所述第三恒流電路、第三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3所在的支路與第四恒流電路、第四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4所在的支路并聯;所述第一恒流電路、第一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l所在的支路與第三恒流電路、第三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3所在的支路并聯。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所述第一恒流電路包括有運放U4D;所述運放U4D的正輸入端與基準電壓連接;所述運放U4D的負輸入端與電容C9的一端連接;所述電容C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運放U4D的負輸入端與電阻R7的一端連接;電阻R7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3接地;所述運放U4D的輸出端通過電阻Rll與電阻R7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運放U4D的輸出端與MOS管QlA的柵極連接;所述MOS管QlA的源極與電阻R7的另一端連接;所述MOS管QlA的漏極與電池BTl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一充電電路包括有三極管Q5、電阻R33;所述三極管Q5的發射極與電池BTl的正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5的基極通過電阻R33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5的集電極與降壓輸入模塊連接;所述第二恒流電路包括有運放U4C;所述運放U4C的正輸入端與基準電壓連接;所述運放U4C的負輸入端與電容ClO的一端連接;所述電容ClO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運放U4C的負輸入端與電阻R8的一端連接;電阻R8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4接地;所述運放U4C的輸出端通過電阻Rl 2與電阻R8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運放U4C的輸出端與MOS管QlB的柵極連接;所述MOS管QlB的源極與電阻R8的另一端連接;所述MOS管QlB的漏極與電池BT2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二充電電路包括有三極管Q6、電阻R34;所述三極管Q6的發射極與電池BT2的正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6的基極通過電阻R34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6的集電極與降壓輸入模塊連接;所述放電電路包括有MOS管Q3A以及用于控制MOS管Q3A開關的放電控制單元;所述MOS管Q3A的漏極與電池BTI的負極連接;所述MOS管Q3A的源極與電池BT2的正極連接;所述MOS管Q3A的柵極與放電控制單元連接。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所述第三恒流電路包括有運放U4B;所述運放U4B的正輸入端與基準電壓連接;所述運放U4B的負輸入端與電容C11的一端連接;所述電容C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運放U4B的負輸入端與電阻R9的一端連接;電阻R9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5接地;所述運放U4B的輸出端通過電阻R13與電阻R9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運放U4B的輸出端與MOS管Q2A的柵極連接;所述MOS管Q2A的源極與電阻R9的另一端連接;所述MOS管Q2A的漏極與電池BT3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三充電電路包括有三極管Q7、電阻R35;所述三極管Q7的發射極與電池BT3的正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7的基極通過電阻R35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7的集電極與降壓輸入模塊連接;所述第四恒流電路包括有運放U4A;所述運放U4A的正輸入端與基準電壓連接;所述運放U4A的負輸入端與電容C12的一端連接;所述電容C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運放U4A的負輸入端與電阻RlO的一端連接;電阻RlO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6接地;所述運放U4A的輸出端通過電阻R14與電阻RlO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運放U4A的輸出端與MOS管Q2B的柵極連接;所述MOS管Q2B的源極與電阻RlO的另一端連接;所述MOS管Q2B的漏極與電池BT4的負極連接;所述第四充電電路包括有三極管Q8、電阻R36;所述三極管Q8的發射極與電池BT4的正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8的基極通過電阻R36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8的集電極與降壓輸入模塊連接;所述放電電路還包括有MOS管Q3B、M0S管Q4A以及MOS管Q4B ;所述放電控制單元用于控制MOS管Q3A、M0S管Q3B、M0S管Q4A以及MOS管Q4B的開關;所述MOS管Q3B的漏極與電池BT2的負極連接;所述MOS管Q3B的源極與電池BT3的正極連接;所述MOS管Q3B的柵極與放電控制單元連接;所述MOS管Q4A的漏極與電池BT3的負極連接;所述MOS管Q4A的源極與電池BT4的正極連接;所述MOS管Q4A的柵極與放電控制單元連接;所述MOS管Q4B的源極與電池BT4的負極連接;所述MOS管Q4B的漏極接地;所述MOS管Q4B的柵極與放電控制單元連接。具體地,當充放電轉換模塊轉為充電模式時,第一恒流電路、第二恒流電路、第三恒流電路以及第四恒流電路工作,MOS管Q3A、M0S管Q3B、M0S管Q4A以及MOS管Q4B斷開;使得電池BT1、BT2、BT3以及BT4相互并聯;主控模塊控制三極管Q5、三極管Q6、三極管Q7以及三極管Q8閉合,四節電池開始并聯充電;當充放電轉換模塊轉為放電模式時,第一恒流電路、第二恒流電路、第三恒流電路以及第四恒流電路停止工作,MOS管Q3A、M0S管Q3B、M0S管Q4A以及MOS管Q4B閉合;使得電池BT1、BT2、BT3以及BT4四節電池串聯;主控模塊控制三極管Q5、三極管Q6、三極管Q7以及三極管Q8斷開,四節電池開始串聯放電,輸出電壓至放電輸出模塊,放電輸出模塊將電壓進行調制后對外部設備進行充電。同時,由于本電路采用的是電池單獨并聯充電,能夠使得電池充電速度更加地快。
[0018]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所述放電控制單元包括有芯片U5;所述芯片U5為ME2188-30;所述芯片U5的LX端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芯片U5的LX端通過電容C22與電池BTl的負極連接;所述芯片U5的GND端與二極管D7的正極連接,所述二極管D7的負極與電池BTI的負極連接;所述芯片U5的OUT端通過電容C23與電池BTI的負極連接;所述芯片U5的OUT端通過電阻R50接地;所述芯片U5的OUT端與MOS管Q3A的柵極、MOS管Q3B的柵極、MOS管Q4A的柵極以及MOS管Q4B的柵極連接。具體地,通過設置放電控制單元能夠使得主控模塊可以改變四個MOS管的柵極電壓,主控模塊能夠輸出信號控制芯片U5,從而改變MOS管的柵極電壓,從而控制MOS管Q3A、M0S管Q3B、M0S管Q4A以及MOS管Q4B的開合,從而控制充放電轉換模塊的工作模式。
[0019]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所述降壓輸入模塊包括有芯片U3,所述芯片U3為芯片SY8113B;所述芯片U3的IN端與電源連接;所述芯片U3的EN端與芯片U3的IN端連接;所述芯片U3的IN端通過電容C2接地;所述電容Cl和電容C31均與電容C2并聯;所述芯片U3的BS端通過電容C4與芯片U3的LX端連接;所述芯片U3的LX端通過磁珠FBl與電感LI的一端連接;所述電感的另一端通過電容C3接地;所述電容C30和電容C32均與電容C3并聯;所述芯片U3的FB端通過電阻Rl接地;所述芯片U3的FB端通過電阻R2與充放電轉換模塊連接。通過設置降壓輸入模塊,使得在充電過程中,降壓輸入模塊將市電電壓降低至符合可充電電池BT充電的充電電壓,開始對可充電電池BT進行充電。
[0020]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所述放電輸出模塊包括有短路檢測電路、限壓輸出電路以及升壓電路;所述短路檢測電路和限壓輸出電路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升壓電路與限壓輸出電路連接。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所述短路檢測電路包括有電阻R43、電容C29、電阻R44;所述電容C29的一端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電容C2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電阻R43的一端與主控模塊;所述電阻R43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44接地;所述限壓輸出電路包括有穩壓管ZD1、三極管Q9、三極管QlO以及MOS管Qll;所述三極管Q9的基極通過電阻R42與穩壓管ZDl的正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9的發射極與電阻R43的另一端連接;所述三極管Q9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39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lO的基極與三極管Q9的集電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lO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40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lO的發射極與三極管Q9的發射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lO的集電極與MOS管Ql I的柵極連接;所述MOS管Ql I的漏極與充放電轉換模塊連接;所述MOS管Ql I的源極與穩壓管ZDl的負極連接;所述穩壓管ZDl的正極通過電阻R41與電阻R41的另一端連接;所述升壓電路包括有芯片U6,所述芯片U6為芯片ME5129;所述芯片U6的VIN端與穩壓管ZDl的負極連接;所述芯片U6的VIN端通過電感L3和磁珠FB2與芯片U6的LX端連接;所述芯片U6的LX端與二極管D6的正極連接;所述芯片U6的負極通過電容C26與電阻R43的另一端;所述電容C26電容C27并聯;所述芯片U6的GND端與電阻R43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芯片U6的FB端通過電阻R37與二極管D6的負極連接;所述芯片U6的FB端通過電阻R38與電阻R43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芯片U6的VIN端通過電容C25與電阻R43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電容C25與電容C24并聯;所述芯片U6的VIN端與芯片U6的EN端連接。具體地,短路檢測電路能夠檢測電池是否短路,當電池短路時,主控模塊控制放電輸出模塊停止輸出電壓;所述限壓輸出電路防止輸出過大的電壓;由于外部設備的電壓為5V,而四節電池的電壓為4V-4.8V,故設置升壓電路將電池的輸出電壓調制為符合外部設備使用的輸出電壓。
[0021]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故凡依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包含在本發明專利申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可充電電池BT; 充放電轉換模塊,用于給可充電電池BT充電和使得可充電電池BT放電; 降壓輸入模塊,用于將電壓降為適用于可充電電池BT充電的充電電壓; 放電輸出模塊,用于將充電電池BT的放電輸出電壓調制為符合外部設備使用的輸出電壓; 主控模塊,用于控制充放電轉換模塊以及放電輸出模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電轉換模塊包括有電池BT1、電池BT2、第一恒流電路、第二恒流電路、第一充電電路、第二充電電路以及放電電路;所述第一充電電路用于給電池BTl充電,第二充電電路用于給電池BT2充電;所述第一恒流電路、第一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l所在的支路與第二恒流電路、第二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2所在的支路并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電轉換模塊還包括有電池BT3、電池BT4、第三恒流電路、第四恒流電路、第三充電電路以及第四充電電路;所述第三充電電路用于給電池BT3充電,第四充電電路用于給電池BT4充電;所述第三恒流電路、第三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3所在的支路與第四恒流電路、第四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4所在的支路并聯;所述第一恒流電路、第一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l所在的支路與第三恒流電路、第三充電電路以及電池BT3所在的支路并聯。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恒流電路包括有運放U4D;所述運放U4D的正輸入端與基準電壓連接;所述運放U4D的負輸入端與電容C9的一端連接;所述電容C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運放U4D的負輸入端與電阻R7的一端連接;電阻R7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3接地;所述運放U4D的輸出端通過電阻Rl I與電阻R7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運放U4D的輸出端與MOS管QlA的柵極連接;所述MOS管QlA的源極與電阻R7的另一端連接;所述MOS管QlA的漏極與電池BTl的負極連接; 所述第一充電電路包括有三極管Q5、電阻R33;所述三極管Q5的發射極與電池BTl的正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5的基極通過電阻R33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5的集電極與降壓輸入模塊連接; 所述第二恒流電路包括有運放U4C;所述運放U4C的正輸入端與基準電壓連接;所述運放U4C的負輸入端與電容ClO的一端連接;所述電容ClO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運放U4C的負輸入端與電阻R8的一端連接;電阻R8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4接地;所述運放U4C的輸出端通過電阻R12與電阻R8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運放U4C的輸出端與MOS管QlB的柵極連接;所述MOS管QlB的源極與電阻R8的另一端連接;所述MOS管QlB的漏極與電池BT2的負極連接; 所述第二充電電路包括有三極管Q6、電阻R34;所述三極管Q6的發射極與電池BT2的正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6的基極通過電阻R34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6的集電極與降壓輸入模塊連接; 所述放電電路包括有MOS管Q3A以及用于控制MOS管Q3A開關的放電控制單元;所述MOS管Q3A的漏極與電池BTI的負極連接;所述MOS管Q3A的源極與電池BT2的正極連接;所述MOS管Q3A的柵極與放電控制單元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恒流電路包括有運放U4B;所述運放U4B的正輸入端與基準電壓連接;所述運放U4B的負輸入端與電容Cl I的一端連接;所述電容C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運放U4B的負輸入端與電阻R9的一端連接;電阻R9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5接地;所述運放U4B的輸出端通過電阻R13與電阻R9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運放U4B的輸出端與MOS管Q2A的柵極連接;所述MOS管Q2A的源極與電阻R9的另一端連接;所述MOS管Q2A的漏極與電池BT3的負極連接; 所述第三充電電路包括有三極管Q7、電阻R35;所述三極管Q7的發射極與電池BT3的正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7的基極通過電阻R35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7的集電極與降壓輸入模塊連接; 所述第四恒流電路包括有運放U4A;所述運放U4A的正輸入端與基準電壓連接;所述運放U4A的負輸入端與電容Cl 2的一端連接;所述電容Cl 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運放U4A的負輸入端與電阻RlO的一端連接;電阻RlO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6接地;所述運放U4A的輸出端通過電阻R14與電阻RlO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運放U4A的輸出端與MOS管Q2B的柵極連接;所述MOS管Q2B的源極與電阻RlO的另一端連接;所述MOS管Q2B的漏極與電池BT4的負極連接; 所述第四充電電路包括有三極管Q8、電阻R36;所述三極管Q8的發射極與電池BT4的正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8的基極通過電阻R36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8的集電極與降壓輸入模塊連接; 所述放電電路還包括有MOS管Q3B、M0S管Q4A以及MOS管Q4B;所述放電控制單元用于控制MOS管Q3A、M0S管Q3B、M0S管Q4A以及MOS管Q4B的開關;所述MOS管Q3B的漏極與電池BT2的負極連接;所述MOS管Q3B的源極與電池BT3的正極連接;所述MOS管Q3B的柵極與放電控制單元連接;所述MOS管Q4A的漏極與電池BT3的負極連接;所述MOS管Q4A的源極與電池BT4的正極連接;所述MOS管Q4A的柵極與放電控制單元連接;所述MOS管Q4B的源極與電池BT4的負極連接;所述MOS管Q4B的漏極接地;所述MOS管Q4B的柵極與放電控制單元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電控制單元包括有芯片U5;所述芯片U5為ME2188-30;所述芯片U5的LX端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芯片U5的LX端通過電容C22與電池BTl的負極連接;所述芯片U5的GND端與二極管D7的正極連接,所述二極管D7的負極與電池BTl的負極連接;所述芯片U5的OUT端通過電容C23與電池BTl的負極連接;所述芯片U5的OUT端通過電阻R50接地;所述芯片U5的OUT端與MOS管Q3A的柵極、MOS管Q3B的柵極、MOS管Q4A的柵極以及MOS管Q4B的柵極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壓輸入模塊包括有芯片U3,所述芯片U3為芯片SY8113B ;所述芯片U3的IN端與電源連接;所述芯片U3的EN端與芯片U3的IN端連接;所述芯片U3的IN端通過電容C2接地;所述電容Cl和電容C31均與電容C2并聯;所述芯片U3的BS端通過電容C4與芯片U3的LX端連接;所述芯片U3的LX端通過磁珠FBI與電感LI的一端連接;所述電感的另一端通過電容C3接地;所述電容C30和電容C32均與電容C3并聯;所述芯片U3的FB端通過電阻Rl接地;所述芯片U3的FB端通過電阻R2與充放電轉換模塊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電輸出模塊包括有短路檢測電路、限壓輸出電路以及升壓電路;所述短路檢測電路和限壓輸出電路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升壓電路與限壓輸出電路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可為移動電源使用的二次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路檢測電路包括有電阻R43、電容C29、電阻R44 ;所述電容C29的一端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電容C2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電阻R43的一端與主控模塊;所述電阻R43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44接地; 所述限壓輸出電路包括有穩壓管ZD1、三極管Q9、三極管QlO以及MOS管Qll;所述三極管Q9的基極通過電阻R42與穩壓管ZDl的正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9的發射極與電阻R43的另一端連接;所述三極管Q9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39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lO的基極與三極管Q9的集電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lO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40與主控模塊連接;所述三極管QlO的發射極與三極管Q9的發射極連接;所述三極管QlO的集電極與MOS管Ql I的柵極連接;所述MOS管Ql I的漏極與充放電轉換模塊連接;所述MOS管Ql I的源極與穩壓管ZDl的負極連接;所述穩壓管ZDl的正極通過電阻R41與電阻R41的另一端連接; 所述升壓電路包括有芯片U6,所述芯片U6為芯片ME5129;所述芯片U6的VIN端與穩壓管ZDl的負極連接;所述芯片U6的VIN端通過電感L3和磁珠FB2與芯片U6的LX端連接;所述芯片U6的LX端與二極管D6的正極連接;所述芯片U6的負極通過電容C26與電阻R43的另一端;所述電容C26電容C27并聯;所述芯片U6的GND端與電阻R43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芯片U6的FB端通過電阻R37與二極管D6的負極連接;所述芯片U6的FB端通過電阻R38與電阻R43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芯片U6的VIN端通過電容C25與電阻R43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電容C25與電容C24并聯;所述芯片U6的VIN端與芯片U6的EN端連接。
【文檔編號】H02J7/00GK105978109SQ201610557934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7月15日
【發明人】安慶照
【申請人】東莞健達照明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