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工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裝配工裝,包括:底座;第一定位結構,第一定位結構可移動地設置在底座上,第一定位結構上設置有與第一待裝配件配合的容納缺口,容納缺口貫通第一定位結構的上下兩端;限位結構,限位結構能夠將第二待裝配件限位在第一定位結構的上方;頂塊,設置在底座和第一定位結構之間,頂塊與容納缺口對應設置;其中,第一定位結構朝向頂塊移動時,頂塊能夠將第一待裝配件頂入至第二待裝配件的安裝口內。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裝配工裝在裝配時磁軛和定子對正困難的問題。
【專利說明】
裝配工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工裝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裝配工裝。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磁軛定子裝配工裝如圖1所示,其中裝配工裝包括底板I’、底座2’、壓頭3 ’、頂板4 ’以及連接頭5 ’。開始裝配工作時,將定子先放于底座2 ’上,依靠兩定位柱固定,然后將磁軛及骨架放于定子上,啟動油壓機,將磁軛和線圈骨架壓入定子,再將定子組件取出,完成整個壓制動作,從而達到磁軛和線圈骨架入定子的目的。而上述結構有以下問題:
[0003]定子和磁軛之間的對正依靠的是手動對正,若操作人員的熟練程度差,定子和磁軛之間少有偏差就容易壓壞定子,質量很難保證。同時會產生線圈骨架、磁軛、定子的報廢的情況。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配工裝,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裝配工裝在裝配時磁軛和定子對正困難的問題。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裝配工裝,包括:底座;第一定位結構,第一定位結構可移動地設置在底座上,第一定位結構上設置有與第一待裝配件配合的容納缺口,容納缺口貫通第一定位結構的上下兩端;限位結構,限位結構能夠將第二待裝配件限位在第一定位結構的上方;頂塊,設置在底座和第一定位結構之間,頂塊與容納缺口對應設置;其中,第一定位結構朝向頂塊移動時,頂塊能夠將第一待裝配件頂入至第二待裝配件的安裝口內。
[0006]進一步地,裝配工裝還包括:第二定位結構,設置在第一定位結構上,第二待裝配件通過第二定位結構定位在第一定位結構的上方。
[0007]進一步地,第二定位結構設置在第一定位結構的上表面上。
[0008]進一步地,第二定位結構為定位柱。
[0009]進一步地,限位結構包括:壓板,設置在第一定位結構的上方。
[0010]進一步地,第一定位結構上設置有第一導向孔,裝配工裝還包括:第一導向柱,設置在底座上并穿設在第一導向孔內;復位件,設置在底座和第一定位結構之間,其中,壓板可移動地設置以驅動第一定位結構朝向頂塊移動。
[0011]進一步地,復位件為彈簧,彈簧套設在第一導向柱內,并且彈簧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定位結構和底座配合。
[0012]進一步地,容納缺口的側壁上設置有導向槽,頂塊上設置有與導向槽配合的導向條。
[0013]進一步地,裝配工裝還包括用于驅動壓板的驅動機構。
[0014]進一步地,裝配工裝還包括:第二導向柱,設置在底座上;其中,壓板上設置有第二導向孔,第二導向柱穿設在第二導向孔內。
[0015]進一步地,第一待裝配件為磁軛和繞線骨架,第二待裝配件為定子,容納缺口的側壁上設置有與磁軛的端部適配的弧形面。
[0016]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進行裝配操作時,將第一待裝配件,也即磁軛和繞線骨架安裝在容納缺口內,然后將第二待裝配件,也即定子通過限位結構限位在第一定位結構的上方。上述操作后即完成了定子和磁軛的對正操作。然后使第一定位結構朝向頂塊移動,頂塊伸入至容納缺口內,并將磁軛頂入至定子的開口內。上述結構不必在使用手動對磁軛和定子進行對正,保證了對正的精度。因此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裝配工裝在裝配時磁軛和定子對正困難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7]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8]圖1示出了現有技術中的裝配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示出了磁軛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示出了圖1中磁軛和繞線骨架的裝配示意圖;
[0021 ]圖4示出了圖3中磁軛和繞線骨架與定子的裝配示意圖;
[0022]圖5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裝配工裝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3I圖6示出了圖5中的A處放大示意圖;
[0024]圖7示出了圖5中裝配工裝的第一定位結構的俯視示意圖;以及
[0025]圖8示出了圖5中裝配工裝與磁軛、繞線骨架以及定子的裝配示意圖;
[0026]圖9示出了圖5中裝配工裝與油壓機配合的示意圖。
[0027]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0028]I’、底板;2’、底座;3’、壓頭;4’、頂板;5’、連接頭;1、第一待裝配件;2、第二待裝配件;10、底座;20、第一定位結構;30、容納缺口; 31、弧形面;32、導向槽;40、第二定位結構;50、頂塊;51、導向條;60、限位結構;61、壓板;62、第二導向孔;70、第一導向柱;80、復位件;90、第二導向柱。
【具體實施方式】
[0029]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0030]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以下對至少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實際上僅僅是說明性的,決不作為對本申請及其應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0031]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復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驟、操作、器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0032]除非另外具體說明,否則在這些實施例中闡述的部件和步驟的相對布置、數字表達式和數值不限制本申請的范圍。同時,應當明白,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所示出的各個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實際的比例關系繪制的。對于相關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技術、方法和設備可能不作詳細討論,但在適當情況下,所述技術、方法和設備應當被視為授權說明書的一部分。在這里示出和討論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體值應被解釋為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為限制。因此,示例性實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討論。
[0033]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詞如“前、后、上、下、左、右”、“橫向、豎向、垂直、水平”和“頂、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通常是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申請和簡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這些方位詞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申請保護范圍的限制;方位詞“內、外”是指相對于各部件本身的輪廓的內外。
[0034]為了便于描述,在這里可以使用空間相對術語,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來描述如在圖中所示的一個器件或特征與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間位置關系。應當理解的是,空間相對術語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圖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圖中的器件被倒置,則描述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將被定位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下”。因而,示例性術語“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兩種方位。該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處于其他方位),并且對這里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作出相應解釋。
[0035]此外,需要說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詞語來限定零部件,僅僅是為了便于對相應零部件進行區別,如沒有另行聲明,上述詞語并沒有特殊含義,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申請保護范圍的限制。
[0036]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裝配工裝包括底座10、第一定位結構20、限位結構60以及頂塊50。其中,第一定位結構20可移動地設置在底座10上,第一定位結構20上設置有與第一待裝配件I配合的容納缺口 30。容納缺口 30貫通第一定位結構20的上下兩端。限位結構60能夠將第二待裝配件2限位在第一定位結構20的上方。頂塊50設置在底座10和第一定位結構20之間,頂塊50與容納缺口 30對應設置。第一定位結構20朝向頂塊50移動時,頂塊50能夠將第一待裝配件I頂入至第二待裝配件2的安裝口內。
[0037]應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在進行裝配操作時,將第一待裝配件I,也即磁軛和繞線骨架安裝在容納缺口 30內,然后將第二待裝配件2,也即定子通過限位結構60限位在第一定位結構20的上方。上述操作后即完成了定子和磁軛的對正操作。然后使第一定位結構20朝向頂塊50移動,頂塊50伸入至容納缺口30內,并將磁軛頂入至定子的開口內。上述結構不必在使用手動對磁軛和定子進行對正,保證了對正的精度。因此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裝配工裝在裝配時磁軛和定子對正困難的問題。
[0038]首先將說明磁軛、繞線骨架和定子的結構。上述的第一待裝配件I即為磁軛和繞線骨架,上述的第二待裝配件2即為定子。如圖2所示,磁軛為長條形結構。如圖3所示,繞線骨架包括繞線筒和位于繞線筒兩端的端板,其中,繞線骨架具有貫通繞線筒的通孔,磁軛穿設在通孔內,同時磁軛的兩端均突出于兩個端板。如圖4所示,定子具有凹陷,繞線骨架和磁軛均被容納在凹陷內。上述凹陷的側壁設置有與磁軛的兩端配合的配合面,磁軛的兩端分別和配合面抵接。磁軛與凹陷之間過盈配合。而裝配結構實際上就是要將磁軛的兩端卡入至上述的配合面中。
[0039]如圖5至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裝配工裝還包括:第二定位結構40,設置在第一定位結構20上,第二待裝配件2通過第二定位結構40定位在第一定位結構20的上方。具體地,定子被定位在第一定位結構20的上表面上,并且定子的開口和容納缺口 30對齊。同時,定子的開口的側壁磁軛裝配面和磁軛的兩端對齊。
[0040]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第二定位結構40設置在第一定位結構20的上表面上。同時,第二定位結構40為定位柱,定子上設置有與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優選地,定位柱至少為兩個,以將定子能夠在平面方向完全定位在第一定位結構20上。當開始裝配時,將定子放置在第一定位結構20上,并將定位柱穿設在定子的定位孔中。
[0041]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限位結構60包括壓板61,壓板61設置在第一定位結構20的上方。定子被第二定位結構40定位在第一定位結構20后,定子通過壓板61被固定在第一定位結構20的上方。
[0042]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第一定位結構20上設置有第一導向孔,裝配工裝還包括第一導向柱70和復位件80。第一導向柱70設置在底座10上并穿設在第一導向孔內。復位件80設置在底座10和第一定位結構20之間,其中,壓板61可移動地設置以驅動第一定位結構20朝向頂塊50移動。
[0043]如圖8所示,具體地,第一定位結構20在自由狀態時受到復位件80的驅動位于頂塊50的上方。頂塊50位于容納缺口 30的正下方,磁軛和繞線骨架被放置在容納缺口 30后,可以依靠容納缺口 30側壁上的結構防止磁軛和繞線骨架下落,也可以通過頂塊50進行支撐。其中壓板61設置在第一定位結構20的上方并且上下可移動地設置。當開始裝配操作時,壓板61向下移動并與第一定位結構20上端抵接。壓板61繼續向下移動并帶動第一定位結構20也一同向下移動,此時頂塊50進入至容納缺口 30內。壓板61繼續向下移動,此時頂塊50和繞線骨架的下端抵接,隨著壓板61繼續向下運動,磁軛被頂入至定子的開口內。裝配結束后,壓板61離開第一定位結構20,第一定位結構20在復位件80的作用下回位至位于頂塊50的上方。此時磁軛已被頂入至定子內,將裝配好的磁軛定子取出即可。
[0044]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復位件80為彈簧,彈簧套設在第一導向柱70內,并且彈簧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定位結構20和底座10配合。具體地,彈簧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定位結構20的下表面和底座10抵接。上述結構使得第一導向柱70和彈簧之間結構緊湊,工作性能穩定。
[0045]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容納缺口30的側壁上設置有導向槽32,頂塊50上設置有與導向槽32配合的導向條51。其中,導向條51設置在頂塊50的上表面上,并且導向條51朝向第一定位結構20延伸。容納缺口 30的相對的側壁上均設置有導向槽32,導向條51也為兩個。上述結構使得頂塊50和第一定位結構20咋相對運動的過程中,頂塊50能夠朝向磁軛和繞線骨架施加豎直向上的頂推力,從而保證產品的裝配質量。
[0046]如圖9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裝配工裝還包括用于驅動壓板61的驅動機構。具體地,本實施例中的裝配工裝與油壓機配合使用,油壓機的上壓板即為上述的驅動機構。上壓板推動壓板61向下運動,并驅動第一定位結構20向下移動。
[0047]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裝配工裝還包括第二導向柱90,第二導向柱90設置在底座10上。壓板61上設置有第二導向孔62,第二導向柱90穿設在第二導向孔62內。上述結構使得壓板61整體能夠在豎直方向平移移動而不發生傾斜,進而使得壓板61能夠對第一定位結構20施加豎直向下的壓力。
[0048]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第一待裝配件I為磁軛和繞線骨架,第二待裝配件2為定子,容納缺口 30的側壁上設置有與磁軛的端部適配的弧形面31。具體地,當磁軛和繞線骨架放置在容納缺口 30內時,磁軛的兩端和弧形面31適配。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通過對弧形面31和第二定位結構40之間的位置的設計,可以使得當磁軛、繞線骨架和定子均定位在第一定位結構20上時,磁軛的兩端位于定子開口的磁軛裝配面的正下方。
[0049]根據上述結構,本申請的裝配工裝有以下特點:
[0050]整套裝置的設計方案分為三部分:主要核心部分為下模部分、上模部分、模架部分。其工作原理是:整套裝置安裝在小型油壓機上,模架與油壓機連接。先將帶有繞線骨架的磁軛組件放于定位塊孔內,依靠磁軛外圓定位,放于凸模塊上,罩極定子置于定位塊上平面,由兩定位銷定位;其中上、下模部分分別裝于模架上,保證上、下模對正;當工作時,油壓機下壓,帶動上模座、上模向下運行,上模壓緊定子鐵芯下行,將磁軛組件壓入定子,完成磁軛組件壓裝在定子鐵芯的整個動作。下模部分主要由I個定位塊、I個凸模塊、I個底板、I個連接板、4根立柱、4個彈簧和4個脫模螺絲等組成。其中定位塊和凸模塊是兩個最主要的部件,負責帶線圈骨架和磁軛、定子的定位和壓合。其中底板、連接板與立柱構成一個框架,可使脫模螺絲在該框架內自由活動,底板與模架連接,脫模螺絲與定位塊連接,在連接板的四個孔內滑動,保證磁軛能夠順利滑入定子鐵芯。上模部分由上壓塊組成,可以保證動力的及時傳遞以及不壓傷線圈骨架。模架部分,主要是有兩個作用,首先,模架分上模架與下模架;上模架與油壓機上活動板連接,下模架與油壓機底座連接,起到連接作用。其次,上、下模架是靠導柱導正并滑動,對壓裝時的加工精度起到了保證作用。當定子厚度較厚時,磁軛的厚度也相應較厚。為了迅速壓制磁軛,須將彈簧行程加大,將脫模螺絲與彈簧加長,定位塊變厚,這樣就可以順利將較厚的定子與磁軛壓在一起。上述結構有以下優點:
[0051]1、拆裝方便;整套裝置依靠模架接頭與油壓機連接軸配合,快速裝夾、拆卸,便于更換。
[0052]2、定位基準統一;在壓裝時,磁軛和線圈骨架放置于定位塊內圓弧孔內,磁軛的外徑與定位塊的內圓弧配合。而定子置于定位塊上,依靠兩定位柱及上平面定位。這樣,使各壓裝工件的定位就統一在定位塊上,便于各工件的配合壓制。
[0053]3、精整導向;依靠模架導向的同時,增加脫模螺絲導向,定位準確、平穩。
[0054]4、通用化;該裝置可以使用于不同厚度的定子壓制,減少模具的使用數量,降低成本,便于管理。
[0055]5、功能多樣化;該結構同樣可以使用于對不同厚度的定子拆卸,便于對不良品的返修。
[0056]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 第一定位結構(20),所述第一定位結構(20)可移動地設置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第一定位結構(20)上設置有與第一待裝配件(I)配合的容納缺口(30),所述容納缺口(30)貫通所述第一定位結構(20)的上下兩端; 限位結構(60),所述限位結構(60)能夠將第二待裝配件(2)限位在所述第一定位結構(20)的上方; 頂塊(50),設置在所述底座(10)和所述第一定位結構(20)之間,所述頂塊(50)與所述容納缺口(30)對應設置;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結構(20)朝向所述頂塊(50)移動時,所述頂塊(50)能夠將所述第一待裝配件(I)頂入至所述第二待裝配件(2)的安裝口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工裝還包括: 第二定位結構(40),設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結構(20)上,所述第二待裝配件(2)通過所述第二定位結構(40)定位在所述第一定位結構(20)的上方。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結構(40)設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結構(20)的上表面上。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結構(40)為定位柱。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限位結構(60)包括: 壓板(61),設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結構(20)的上方。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結構(20)上設置有第一導向孔,所述裝配工裝還包括: 第一導向柱(70),設置在所述底座(10)上并穿設在所述第一導向孔內; 復位件(80),設置在所述底座(1)和所述第一定位結構(20)之間, 其中,所述壓板(61)可移動地設置以驅動所述第一定位結構(20)朝向所述頂塊(50)移動。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件(80)為彈簧,所述彈簧套設在所述第一導向柱(70)內,并且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定位結構(20)和所述底座(10)配合。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缺口(30)的側壁上設置有導向槽(32),所述頂塊(50)上設置有與所述導向槽(32)配合的導向條(51)。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工裝還包括用于驅動所述壓板(61)的驅動機構。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工裝還包括: 第二導向柱(90),設置在所述底座(10)上; 其中,所述壓板(61)上設置有第二導向孔(62),所述第二導向柱(90)穿設在所述第二導向孔(62)內ο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裝配件(I)為磁軛和繞線骨架,第二待裝配件(2)為定子,所述容納缺口(30)的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磁軛的端部適配的弧形面(31)。
【文檔編號】H02K15/02GK105932834SQ201610495087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7日
【發明人】張平懷, 羅峰, 陳生鳳, 鄧文強, 熊友根
【申請人】珠海凱邦電機制造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重慶凱邦電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