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轉間隔棒安裝工具及其組裝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回轉間隔棒安裝工具,包括軸對稱結構的卡鉗、主軸、頂輪和轉輪;所述頂輪為前部錐形的回轉體,后部依次設有同軸的空轉腔、頂輪內螺紋和外圈與頂輪軸承內安裝壁過盈配合的軸承;所述轉輪設有與主軸螺紋配套的轉輪內螺紋,前端設有與所述頂輪內螺紋配套的轉輪外螺紋,所述轉輪外螺紋嵌設于所述空轉腔內可自由轉動;在轉輪外螺紋向后依次設有柱狀外表面的跨越槽和柱狀外表面的轉輪軸承安裝壁,使頂輪與轉輪軸向相對固定而可相對繞主軸旋轉。本發明可以使間隔棒的安裝過程輕松便捷,大幅提高安裝效率,可保證高的安裝質量,降低故障率。工具一體不分散,使用過程中不用仔細操作對位和擔心工具脫落問題。
【專利說明】
回轉間隔棒安裝工具及其組裝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電力工程設備,具體說是一種回轉間隔棒安裝工具及其組裝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電力線防舞動間隔棒需要在高空安裝,而間隔棒本身重達數十公斤,要保證間隔棒安裝準確、到位,操作非常不便。因此,得力的安裝工具非常重要。而現有技術的安裝工具操作顯得使用部件分散,或者夾持操作需要仔細對準,操作過程繁瑣,操作過程中擔心工具脫落,或許要分兩步安裝完成,因此,安裝過程費時、費力。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回轉間隔棒安裝工具,達到工具完整不分散,目標對位操作便捷,夾緊操作不擔心工具脫落,操作過程簡單。
[0004]所述回轉間隔棒安裝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軸對稱結構的卡鉗、主軸、頂輪和轉輪;
[0005]所述主軸為圓柱形,前端部設有兩側通透的U型槽,用于通過垂直穿過主軸的卡鉗軸安裝卡鉗,后部外表面設有主軸螺紋;
[0006]所述卡鉗為長50_?80_的條狀,中部通過卡鉗軸與主軸的前部轉動連接;
[0007]所述頂輪為前部錐形的回轉體,中心軸向設有被主軸穿過的柱狀的頂輪中心孔,頂輪中心孔向后部依次設有同軸的空轉腔、頂輪內螺紋和外圈與頂輪軸承內安裝壁過盈配合的軸承;
[0008]所述轉輪中心軸向設有轉輪中心孔,所述轉輪中心孔設有與主軸螺紋配套的轉輪內螺紋,前端設有與所述頂輪內螺紋配套的轉輪外螺紋,所述轉輪外螺紋嵌設于所述空轉腔內,可在空轉腔內自由轉動;在轉輪外螺紋向后依次設有柱狀外表面的跨越槽和柱狀外表面的轉輪軸承安裝壁,所述轉輪軸承安裝壁與所述軸承的內圈過盈配合嵌套安裝,使頂輪與轉輪軸向相對固定而可相對繞主軸旋轉。
[0009]進一步地,所述轉輪的相對兩側設有一對扳手,一對扳手的內端部通過扳手軸與轉輪樞接,所述扳手軸與主軸的中心線垂直。
[0010]更進一步地,一對所述扳手在同一個平面內轉動,且主軸中心線在該平面內。
[0011]所述跨越槽的槽底直徑比頂輪內螺紋的螺紋內徑小0.2mm?5mm。
[0012]所述軸承內圈的內徑比頂輪內螺紋的螺紋內徑大0.2mm?5mm,比頂輪內螺紋的螺紋牙底直徑小0.2mm?1.5_。
[0013]優選地,所述卡鉗的兩端設有卡鉤。
[0014]優選地,所述跨越槽與轉輪軸承安裝壁之間通過錐面或外凸弧面過度。
[0015]優選地,所述頂輪后部外表面與轉輪后部外表面為等直徑柱面。
[0016]一種前述安裝工具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順序進行的步驟:
[0017]—、成套預制獨立的卡鉗、主軸、頂輪、轉輪和扳手,其中所述轉輪的側面后部對稱設一對扳手槽,通過固定的扳手軸樞接一對扳手的一端;頂輪和軸承套圈通過熱油加熱后從后部裝入軸承套圈和軸承;
[0018]二、利用夾具將頂輪夾緊固定,且頂輪的后端面朝上;
[0019]三、將轉輪的前端從頂輪的后端面槽孔放入,并在水平接觸頂輪內螺紋后開始旋進,遇到阻力后將轉輪后部的扳手展開,在一對扳手后部套入帶壓力傳感器的套筒,在預設的壓力閾值范圍內向緊固方向逐漸加力旋進,直到壓力突然變小為空轉壓力范圍時為止;如果壓力超過閾值則停止旋進,做故障處理;
[0020]四、取出套筒,從夾具上取下頂輪,主軸前部通過卡鉗軸安裝卡鉗,之后將主軸尾部從頂輪前端的頂輪中心孔旋入。
[0021 ]在第二步中,在頂輪底部的頂輪中心孔內塞入密閉活塞;在第三步之前,從頂輪上方向頂輪中心孔內注入潤滑油,轉輪旋入并壓力變為空轉壓力后,快速旋轉轉輪I?3分鐘。
[0022]本發明配合新型回轉間隔棒,或傳統間隔棒安裝使用時,可以使間隔棒的安裝過程輕松便捷,大幅提高安裝效率,而保證高的安裝質量,降低故障率。工具一體不分散,使用過程中不用仔細操作對位準確和擔心工具脫落問題。
[0023]要做到上述特點需要滿足的條件是夾持部和緊固部軸向跟隨,且可以獨立相對旋轉,扳手與工具一體,在實現該特征的同時需要克服工具本身的組裝問題。為確保工具的可靠使用,需要結構相對簡單而牢靠。本發明從結構上保證了組裝結構的牢固和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0025]圖2是頂輪內部結構剖視圖,
[0026]圖3是轉輪結構示意圖,
[0027]圖4是本發明使用狀態示意圖。
[0028]圖中:I一卡鉗,2—卡鉗軸,3—主軸,4一頂輪,5—轉輪,6—扳手軸,7—安裝孔,8—扳手,9一主軸螺紋,10—扳手槽,11一軸承,12—軸承平臺,13—頂輪內螺紋,14一轉輪外螺紋,15—跨越槽,16—轉輪軸承安裝壁,17—轉輪中心孔,18—過度面,19一轉輪內螺紋,20—頂輪中心孔,21—空轉腔,22—頂輪軸承內安裝壁,23—U型槽,24—電纜,25—間隔棒夾具,26—夾具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如圖4使用狀態示意圖,為克服間隔棒夾具25的彈力,安裝工具都需要夾緊間隔棒夾具,而鎖住夾具的方式各不相同,本發明使用的方案是在夾具中部設垂直的夾具通孔26,安裝工具穿過夾具通孔26進行緊固,這種方式不需要像是用扳手一樣去將卡鉗對位套住間隔棒夾具25,那樣易于使安裝工具脫落而需要反復對位套住間隔棒夾具25,而將安裝工具穿過夾具通孔26后,安裝工具本身難以從間隔棒夾具25上脫落。
[0030]如圖1中所示回轉間隔棒安裝工具,包括回轉對稱結構的主軸3、頂輪4和轉輪5。[0031 ] 如圖1、4,所述主軸為圓柱形,前端部設有兩側通透的U型槽,用于通過垂直穿過主軸前部的卡鉗軸2設置卡鉗I,卡鉗軸2與U型槽槽壁垂直且與主軸軸線垂直,所述卡鉗為長條狀,可以繞卡鉗軸2在U型槽內旋轉。所述卡鉗I的兩端設有卡鉤,兩端的卡鉤間形成一個槽,可以正好橫向卡在間隔棒夾具25的外側,而旋轉的卡鉗可以在卡鉗旋轉為軸線與主軸平行時方便地穿過間隔棒夾具25上設置的夾具通孔26,穿過后將卡鉗卡住間隔棒夾具25。
[0032]主軸3的后部外表面設有主軸螺紋9。
[0033]頂輪4與轉輪5—體套設在主軸3外的主軸螺紋9處,。
[0034]如圖2,所述頂輪4為前部錐形的回轉體,中心軸向設有被主軸穿過的柱狀的頂輪中心孔20,頂輪中心孔20的孔徑略大于主軸直徑,頂輪中心孔后部為內徑擴大的回轉槽,向后依次設有與中心軸同軸的空轉腔21、頂輪內螺紋13和軸承11,軸承11的外圈與回轉槽內壁過盈配合,回轉槽安裝軸承11的內壁稱為頂輪軸承內安裝壁22。頂輪前端的錐形易于嵌于夾具通孔26內定位,操作起來安裝工具易于定位不會移動,操作較為輕松。
[0035]如圖3,所述轉輪5中心軸向設有轉輪中心孔17,所述轉輪中心孔17設有與主軸螺紋9配套的轉輪內螺紋19,轉輪的前部嵌設于頂輪內,因此頂輪并不直接與主軸接觸,從而可以保持相對主軸軸向移動時不發生轉動。
[0036]結合圖1、3,所述轉輪5后部的相對兩側設有一對扳手8,一對扳手的內端部通過扳手軸6與轉輪樞接,所述扳手軸6與主軸3的中心線垂直。一對所述扳手8在同一個平面內轉動,且主軸中心線在該平面內。該結構使扳手8與安裝工具合為一體,且不會與安裝工具本體分離脫落,不用擔心在高空作業時掉落工具,也不用再找尋安裝扳手。扳手使轉輪的旋轉變得省力輕便。
[0037]轉輪5的前端設有與所述頂輪內螺紋13配套的轉輪外螺紋14,所述轉輪外螺紋14嵌設于所述空轉腔21內,可在空轉腔21內自由轉動;因此空轉腔21的內徑較頂輪內螺紋13大,且空轉腔21的軸向長度不小于轉輪外螺紋14的軸向長度。
[0038]在轉輪外螺紋14向后依次設有柱狀外表面的跨越槽15和柱狀外表面的轉輪軸承安裝壁16,跨越槽15的槽底直徑比頂輪內螺紋13的螺紋內徑小1mm,所述轉輪軸承安裝壁16與所述軸承11的內圈過盈配合嵌套安裝。因此跨越槽15組裝后不與頂輪內螺紋13接觸。
[0039]該嵌套結構的目的是為便于頂輪與轉輪的安裝,安裝時,先將軸承11緊配合安裝到頂輪的內側壁,所述軸承內圈的內徑比頂輪內螺紋13的螺紋內經大1mm。將頂輪通過帶圓弧夾緊面的臺鉗固定住,前端向下,后端的槽口向上固定,頂輪的前端用塞子密封,從上方的頂輪中心孔注入潤滑油,尤其是頂輪內螺紋13和軸承內圈處涂抹上潤滑油,有利于后續的安裝;將轉輪的前端穿過軸承U,與頂輪內螺紋13螺紋連接并旋進,螺紋旋轉過程中,轉輪軸承安裝壁16接觸到軸承內圈。由于所述跨越槽15與轉輪軸承安裝壁16之間通過錐面或外凸弧面過度,轉輪的轉輪軸承安裝壁16被引導進入軸承內圈對中位置。
[0040]利用扳手8,旋進轉輪時,轉輪軸承安裝壁16在過度面18的導引下進入軸承內圈,由于軸承內圈可自由轉動,在扳手的強力推動下,轉輪軸承安裝壁16沿軸向被擠壓進軸承內圈。將扳手套入帶壓力傳感器的套筒,轉動扳手時,壓力傳感器會輸出壓力值,在允許的預設值內施加旋轉力。由于軸承內圈的內徑比頂輪內螺紋的螺紋內徑大1mm,比頂輪內螺紋的螺紋牙底直徑小0.8mm,軸承內圈的厚度通常為2mm左右,軸承內圈部分與頂輪內壁的軸承平臺12重合,軸承內圈所受的軸向擠壓力全部被頂輪內壁承擔,使軸承本身不會被損壞。直到轉輪外螺紋14脫出頂輪內螺紋13,進入空轉腔21內,此時頂輪僅僅依靠軸承內圈與轉輪接觸并緊固。快速旋轉轉輪I?3分鐘后,頂輪與轉輪的配合即可正常使用。
[0041]由于轉輪外螺紋14回退到頂輪內螺紋13需要對位螺紋,且需要克服過盈配合的軸承內圈,使得頂輪與轉輪幾乎無法分離,轉輪在主軸上旋轉時,頂輪做軸向跟隨,而可以相對轉動。可見,安裝工具的組裝過程無需借助過多的工具即可方便地完成。
[0042]所述頂輪后部外表面與轉輪后部外表面為等直徑柱面。不僅使外表更為美觀,且難以破壞頂輪與轉輪的結合。
[0043]因此該結構使安裝工具本身的組合結構上較為簡單而穩固可靠,又兼顧工具一體化、操作簡便無需仔細對位的優點。
【主權項】
1.一種回轉間隔棒安裝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軸對稱結構的卡鉗(I)、主軸(3)、頂輪(4)和轉輪(5); 所述主軸為圓柱形,前端部設有兩側通透的U型槽,用于通過垂直穿過主軸的卡鉗軸(2)安裝卡鉗(I),后部外表面設有主軸螺紋(9); 所述卡鉗為長50mm?80mm的條狀,中部通過卡鉗軸(2)與主軸的前部轉動連接; 所述頂輪(4)為前部錐形的回轉體,中心軸向設有被主軸穿過的柱狀的頂輪中心孔(20),頂輪中心孔向后部依次設有同軸的空轉腔(21)、頂輪內螺紋(13)和外圈與頂輪軸承內安裝壁(22)過盈配合的軸承(11); 所述轉輪(5)中心軸向設有轉輪中心孔(17),所述轉輪中心孔(17)設有與主軸螺紋(9)配套的轉輪內螺紋(19),前端設有與所述頂輪內螺紋(13)配套的轉輪外螺紋(14),所述轉輪外螺紋(14)嵌設于所述空轉腔(21)內,可在空轉腔內自由轉動;在轉輪外螺紋(14)向后依次設有柱狀外表面的跨越槽(15)和柱狀外表面的轉輪軸承安裝壁(16),所述轉輪軸承安裝壁(16)與所述軸承(11)的內圈過盈配合嵌套安裝,使頂輪與轉輪軸向相對固定而可相對繞主軸旋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轉間隔棒安裝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輪(5)的相對兩側設有一對扳手(8),一對扳手的內端部通過扳手軸(6)與轉輪樞接,所述扳手軸(6)與主軸(3)的中心線垂直。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回轉間隔棒安裝工具,其特征在于:一對所述扳手(8)在同一個平面內轉動,且主軸中心線在該平面內。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轉間隔棒安裝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越槽(15)的槽底直徑比頂輪內螺紋(13)的螺紋內徑小0.2mm?5mm。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回轉間隔棒安裝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內圈的內徑比頂輪內螺紋(13)的螺紋內徑大0.2mm?5mm,比頂輪內螺紋(13)的螺紋牙底直徑小0.2mm?1.5mm ο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回轉間隔棒安裝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越槽(15)與轉輪軸承安裝壁(16)之間通過錐面或外凸弧面過度。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轉間隔棒安裝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鉗(I)的兩端設有卡鉤。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轉間隔棒安裝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輪后部外表面與轉輪后部外表面為等直徑柱面。9.一種權利要求6所述的安裝工具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順序進行的步驟: 一、成套預制獨立的卡鉗(I)、主軸(3)、頂輪(4)、轉輪(5)和扳手(8),其中所述轉輪的側面后部對稱設一對扳手槽(10),通過固定的扳手軸(6)樞接一對扳手的一端;頂輪(4)和軸承套圈通過熱油加熱后從后部裝入軸承套圈和軸承(11); 二、利用夾具將頂輪(4)夾緊固定,且頂輪的后端面朝上; 三、將轉輪(5)的前端從頂輪的后端面槽孔放入,并在水平接觸頂輪內螺紋(13)后開始旋進,遇到阻力后將轉輪后部的扳手(8)展開,在一對扳手后部套入帶壓力傳感器的套筒,在預設的壓力閾值范圍內向緊固方向逐漸加力旋進,直到壓力突然變小為空轉壓力范圍時為止;如果壓力超過閾值則停止旋進,做故障處理; 四、取出套筒,從夾具上取下頂輪,主軸前部通過卡鉗軸(2)安裝卡鉗(I),之后將主軸尾部從頂輪前端的頂輪中心孔(20)旋入。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回轉間隔棒安裝工具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步中,在頂輪底部的頂輪中心孔(20)內塞入密閉活塞;在第三步之前,從頂輪上方向頂輪中心孔內注入潤滑油,轉輪旋入并壓力變為空轉壓力后,快速旋轉轉輪I?3分鐘。
【文檔編號】H02G1/02GK105896377SQ201610368071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7日
【發明人】龔衛兵
【申請人】龔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