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透光的復合型光伏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光伏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可透光的復合型光伏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整合光伏系統的建筑是實現低能耗建筑的有效途徑之一,采集建筑立面或屋頂上的自然光并通過光伏材料轉化為電能是高效利用能源的途徑,在利用太陽能的各種形式當中,相比較而言直接進行采光由于不存在能量形式的轉化而效果最高。因此,兼具采光與發電效果的材料在建筑中有著良好的應用空間。傳統的光伏面板或可透光光伏面板應用于建筑頂部存在如下缺陷:
[0003]傳統的光伏面板不透光,應用于建筑頂部具有發電功能,但不可采光。
[0004]另一種傳統的薄膜光伏材料透光率低,這種薄膜光伏材料通過控制其微孔來達到控制其自身透射率的目的,但是其光電轉化效率較低。況且薄膜光伏材料屬于半透光材料,透光率較低,作為一種低透光率的均勻透光介質直接用作建筑采光材料存在不理想之處。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透光性好、遮陽的可透光的復合型光伏結構。
[0006]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0007]—種可透光的復合型光伏結構,包括一金屬框架7和安裝在該金屬框架7內的光伏結構陣列;
[0008]所述光伏結構陣列,各光伏結構之間相互間隔并連續平行依次排列,其中,每個光伏結構包括由光伏面板I和透光板2構成的矩形箱體。
[0009]所述光伏面板I的面積大于透光板2的面積。
[0010]所述光伏面板I與水平面45°?60°夾角。
[0011 ]所述光伏面板I與透光板2的連接部為密封連接。
[0012]所述光伏面板I的側邊通過卡扣4與金屬框架7固定連接。
[0013]各光伏面板I的電能輸出通過導線5連接,導線5再連接布置在金屬框架7內的輸出總線連接。
[0014]所述透光板2為無色透明玻璃或者透明有機板材。
[0015]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
[0016]本發明在金屬框架內安裝光伏結構陣列,各光伏結構之間相互間隔并連續平行依次排列,其中,每個光伏結構包括由光伏面板I和透光板2構成的矩形箱體,光伏面板I與水平面45°?60°夾角。應用于建筑屋頂可同時具有遮陽、采光與發電的性能。
[0017]本發明不僅結構簡單、遮陽、透光性好,而且在不影響建筑物采光的同時,保證了光電轉換效率。
[0018]本發明成本經濟、結構合理,具有良好的推廣與實用價值。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發明側面結構示意圖。
[0021 ]圖3為本發明光伏面板I與金屬框架7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具體詳細描述。
[0023]實施例
[0024]如圖1至3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透光的復合型光伏結構,包括一金屬框架7和安裝在該金屬框架7內的光伏結構陣列;
[0025]所述光伏結構陣列,各光伏結構之間相互間隔并連續平行依次排列,其中,每個光伏結構包括由光伏面板I和透光板2構成的矩形箱體。
[0026]所述光伏面板I的面積大于透光板2的面積。其尺寸可根據不用施工要求而定。
[0027]所述光伏面板I與水平面夾角一般采用45°?60°。當然也可根據其他要求設定不同的角度。
[0028]所述光伏面板I與透光板2的連接部為密封連接。
[0029]所述光伏面板I的側邊通過卡扣4與金屬框架7固定連接。卡扣4通過螺栓與金屬框架7固定,方便組裝、拆卸。
[0030]各光伏面板I的電能輸出通過導線5連接,導線5再連接布置在金屬框架7內的輸出總線連接。金屬框架7可采用空心結構,輸出總線鋪設在其內。
[0031]所述透光板2為無色透明玻璃或者透明有機板材等。
[0032]如上所述,便可較好地實現本發明。
[0033]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可透光的復合型光伏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金屬框架(7)和安裝在該金屬框架(7)內的光伏結構陣列; 所述光伏結構陣列,各光伏結構之間相互間隔并連續平行依次排列,其中,每個光伏結構包括由光伏面板(I)和透光板(2)構成的矩形箱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可透光的復合型光伏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面板(I)的面積大于透光板(2)的面積。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可透光的復合型光伏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面板(I)與水平面45°?60°夾角。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可透光的復合型光伏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面板(I)與透光板(2)的連接部為密封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可透光的復合型光伏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面板(I)的側邊通過卡扣(4)與金屬框架(7)固定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可透光的復合型光伏結構,其特征在于,各光伏面板(I)的電能輸出通過導線(5)連接,導線(5)再連接布置在金屬框架(7)內的輸出總線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可透光的復合型光伏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板(2)為無色透明玻璃或者透明有機板材。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透光的復合型光伏結構,包括一金屬框架和安裝在該金屬框架內的光伏結構陣列;所述光伏結構陣列,各光伏結構之間相互間隔并連續平行依次排列,其中,每個光伏結構包括由光伏面板和透光板構成的矩形箱體;所述光伏面板的面積大于透光板的面積;所述光伏面板與水平面45°~60°夾角。本復合型光伏結構不僅結構簡單、遮陽、透光性好,而且在不影響建筑物采光的同時,保證了光電轉換效率。本復合型光伏結構成本經濟、結構合理,具有良好的推廣與實用價值。
【IPC分類】H02S20/23
【公開號】CN105553396
【申請號】CN201610053547
【發明人】邊宇, 馬源, 袁磊, 姚其, 劉宇波, 遇大興
【申請人】華南理工大學
【公開日】2016年5月4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