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10kV三芯電纜冷縮終端改進安裝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電力電纜領域,尤其是一種1kV三芯電纜冷縮終端改進安裝工藝。
【背景技術】
[0002]電力電纜一般由導體、絕緣層和護層三部分組成,其中護層包括金屬護層和橡塑護層,分別用于保證電力電纜的機械強度和防止外界侵蝕能力。
[0003]電力電纜與開關柜等電氣設備連接時,其連接處需要制作終端接頭,以恢復電力電纜的導體、絕緣層和護層三層結構,保證帶電部分與外部絕緣。傳統的終端安裝流程中,若在剝削電纜絕緣時造成電纜劃傷,則需要徑向切除劃傷的整段電纜,不但造成電纜消耗量大、經濟成本高,而且還給工作人員帶來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能夠減少原材料消耗并提高工作效率的1kV三芯電纜冷縮終端改進安裝工藝。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的:
[0006]一種1kV三芯電纜冷縮終端改進安裝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0007]⑴、按照附件制造廠的安裝說明書規定的尺寸剝去電纜外護套、內護層及線芯間填料,如有鋼帶,還需剝去鋼帶,鋼帶剝切長度主要由線芯允許彎曲半徑和規定的相間距離來決定,且需考慮與所提供的冷縮套長度相適配;
[0008]⑵、按照說明書規定的尺寸剝去電纜的銅屏蔽和外半導電層,在外半導電層剝離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劃傷主絕緣;
[0009]⑶、用清潔劑清洗電纜主絕緣,但切勿使之觸碰到外半導電層;
[0010]⑷、安裝接地線:在線芯銅屏蔽上分別用恒力彈簧將接地銅編織線固定,并將銅帶固定在鋼帶上,要求鋼帶與線芯銅屏蔽分別接地,鋼帶接地線和銅屏蔽接地線在終端接頭內不可有電氣上的連通,以防潮氣沿接地線進入,應在外護層上先用防水帶繞包兩層,將接地線夾在中間,外面再包兩層防水帶;
[0011](5)、涂刷聚乙烯特種專用膠粘劑:將聚乙烯特種專用膠粘劑360°均勻涂抹在終端接頭表面,涂抹面積以完全覆蓋主絕緣但不接觸兩側的半導電層為宜;
[0012](6)、涂抹雙組份RTV:按照一定的比例調和A、B雙組分RTV,將調和后的RTV均勻涂抹在聚乙烯特種專用膠粘劑表層,涂抹RTV約半個小時后,RTV可完全凝固;
[0013](7)、根據冷縮接頭長度用PVC帶在電纜外護套上作一標記,作為冷縮接頭安裝定位基準,套入冷縮終端,對準定位基線,抽掉芯繩使終端收縮;
[0014]⑶、在終端外部裝上銅接線端子進行壓接,并用絕緣膠帶填充接線端子與絕緣之間的空隙,外面再繞包耐漏痕帶。
[0015]而且,在步驟⑵中,當銅屏蔽與外半導電層剝離后,最好對外半導電層邊緣進行倒角處理或梯度纏繞半導電膠帶,主絕緣邊緣處最好進行倒角處理。
[0016]而且,在步驟(3)中,如果主絕緣表面有殘留半導電顆粒、劃痕或凹坑,在清洗前要用不導電的、最大顆粒度為120的砂紙進行打磨處理。
[0017]而且,步驟(5)所述的聚乙烯特種專用膠粘劑應在接觸空氣后I小時之內使用。
[0018]而且,步驟(6)所述的雙組分RTV中,A組分為粘膠劑,B組分為固化劑,A、B兩組分的重量比為I?1.5:100,兩種組分在混合攪拌均勻后應靜置10分鐘左右以排出氣泡,應在接觸空氣后4小時之內使用。
[0019]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0020]1、本發明提供了一種1kV三芯電纜冷縮終端安裝工藝流程,采用涂抹聚乙烯特種專用膠粘劑與RTV的工藝替代傳統的硅脂涂抹工藝,能夠有效平滑交聯聚乙烯絕緣表層,提高附件絕緣性能。
[0021]2、采用本發明所述的流程,可以通過涂抹雙組份RTV實現劃傷絕緣層在一定程度上的修復,節約耗材。
[0022]3、采用本發明所述的流程可以降低操作難度,提高工作效率。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詳細敘述本發明的實施例;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是敘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24]一種1kV三芯電纜冷縮終端改進安裝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0025]⑴、按照附件制造廠的安裝說明書規定的尺寸剝去電纜外護套、內護層及線芯間填料,如有鋼帶,還需剝去鋼帶,鋼帶剝切長度主要由線芯允許彎曲半徑和規定的相間距離來決定,且需考慮與所提供的冷縮套長度相適配;
[0026]⑵、按照說明書規定的尺寸剝去電纜的銅屏蔽和外半導電層,在外半導電層剝離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劃傷主絕緣;當銅屏蔽與外半導電層剝離后,最好對外半導電層邊緣進行倒角處理或梯度纏繞半導電膠帶,主絕緣邊緣處最好進行倒角處理;
[0027]⑶、用清潔劑清洗電纜主絕緣,但切勿使之觸碰到外半導電層;如果主絕緣表面有殘留半導電顆粒、劃痕或凹坑,在清洗前要用不導電的、最大顆粒度為120的砂紙進行打磨處理;
[0028]⑷、安裝接地線:在線芯銅屏蔽上分別用恒力彈簧將接地銅編織線固定,并將銅帶固定在鋼帶上,要求鋼帶與線芯銅屏蔽分別接地,鋼帶接地線和銅屏蔽接地線在終端接頭內不可有電氣上的連通,以防潮氣沿接地線進入,應在外護層上先用防水帶繞包兩層,將接地線夾在中間,外面再包兩層防水帶;
[0029](5)、涂刷聚乙烯特種專用膠粘劑:聚乙烯特種專用膠粘劑應在接觸空氣后I小時之內使用;將調和后的膠粘劑360°均勻涂抹在終端接頭表面,涂抹面積以完全覆蓋主絕緣但不接觸兩側的半導電層為宜(聚乙烯特種專用膠粘劑為絕緣材料,絕對不可涂抹在外半導電層和導體上纏繞的半導電膠帶之上);
[0030](6)、涂抹雙組份RTV (室溫硫化硅橡膠):按照一定的比例調和A、B雙組分RTV,,A組分為粘膠劑,B組分為固化劑,A、B兩組分的重量比為I?1.5:100,兩種組分在混合攪拌均勻后應靜置10分鐘左右以排出氣泡,應在接觸空氣后4小時之內使用;
[0031]將調和后的RTV均勻涂抹在聚乙烯特種專用膠粘劑表層,涂抹RTV約半個小時后,RTV可完全凝固;聚乙烯特種專用膠粘劑涂抹10分鐘后可涂抹雙組分RTV,雙組分RTV涂抹30分鐘后凝固,可套入冷縮終端或接頭;雙組分RTV采用涂抹工藝,避免采用涂刷工藝,避免施涂過厚影響凝固時間;雙組分RTV為絕緣材料,絕對不可涂抹在外半導電層和導體上纏繞的半導電膠帶之上;
[0032](7)、根據冷縮接頭長度用PVC帶在電纜外護套上作一標記,作為冷縮接頭安裝定位基準,套入冷縮終端,對準定位基線,抽掉芯繩使終端收縮;
[0033]⑶、在終端外部裝上銅接線端子進行壓接,并用絕緣膠帶填充接線端子與絕緣之間的空隙,外面再繞包耐漏痕帶。
【主權項】
1.一種1kV三芯電纜冷縮終端改進安裝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附件制造廠的安裝說明書規定的尺寸剝去電纜外護套、內護層及線芯間填料,如有鋼帶,還需剝去鋼帶,鋼帶剝切長度主要由線芯允許彎曲半徑和規定的相間距離來決定,且需考慮與所提供的冷縮套長度相適配; ⑵、按照說明書規定的尺寸剝去電纜的銅屏蔽和外半導電層,在外半導電層剝離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劃傷主絕緣; ⑶、用清潔劑清洗電纜主絕緣,但切勿使之觸碰到外半導電層; ⑷、安裝接地線:在線芯銅屏蔽上分別用恒力彈簧將接地銅編織線固定,并將銅帶固定在鋼帶上,要求鋼帶與線芯銅屏蔽分別接地,鋼帶接地線和銅屏蔽接地線在終端接頭內不可有電氣上的連通,以防潮氣沿接地線進入,應在外護層上先用防水帶繞包兩層,將接地線夾在中間,外面再包兩層防水帶; (5)、涂刷聚乙烯特種專用膠粘劑:將聚乙烯特種專用膠粘劑360°均勻涂抹在終端接頭表面,涂抹面積以完全覆蓋主絕緣但不接觸兩側的半導電層為宜; (6)、涂抹雙組份RTV:按照一定的比例調和A、B雙組分RTV,將調和后的RTV均勻涂抹在聚乙烯特種專用膠粘劑表層,涂抹RTV約半個小時后,RTV可完全凝固; (7)、根據冷縮接頭長度用PVC帶在電纜外護套上作一標記,作為冷縮接頭安裝定位基準,套入冷縮終端,對準定位基線,抽掉芯繩使終端收縮; (8)、在終端外部裝上銅接線端子進行壓接,并用絕緣膠帶填充接線端子與絕緣之間的空隙,外面再繞包耐漏痕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1kV三芯電纜冷縮終端安裝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步驟⑵中,當銅屏蔽與外半導電層剝離后,最好對外半導電層邊緣進行倒角處理或梯度纏繞半導電膠帶,主絕緣邊緣處最好進行倒角處理。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1kV三芯電纜冷縮終端安裝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步驟⑶中,如果主絕緣表面有殘留半導電顆粒、劃痕或凹坑,在清洗前要用不導電的、最大顆粒度為120的砂紙進行打磨處理。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1kV三芯電纜冷縮終端安裝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5)所述的聚乙烯特種專用膠粘劑應在接觸空氣后I小時之內使用。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1kV三芯電纜冷縮終端安裝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6)所述的雙組分RTV中,A組分為粘膠劑,B組分為固化劑,A、B兩組分的重量比為1?.1.5:100,兩種組分在混合攪拌均勻后應靜置10分鐘左右以排出氣泡,應在接觸空氣后4小時之內使用。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10kV三芯電纜冷縮終端改進安裝工藝,包括以下步驟:⑴、按尺寸剝去電纜外護套、鋼帶、內護層及線芯間填料;⑵、按尺寸剝去電纜的銅屏蔽和外半導電層;⑶、清洗電纜主絕緣;⑷、安裝接地線;⑸、涂刷聚乙烯特種專用膠粘劑;⑹、涂抹雙組份RTV;⑺、安裝冷縮終端;⑻、裝上銅接線端子進行壓接,并用絕緣膠帶填充接線端子與絕緣之間的空隙,外面再繞包耐漏痕帶。本工藝流程采用涂抹聚乙烯特種專用膠粘劑與RTV的工藝替代傳統的硅脂涂抹工藝,能夠有效平滑交聯聚乙烯絕緣表層,提高附件絕緣性能,減少電纜材料的浪費,降低安裝難度,提高工作效率。
【IPC分類】H02G1/14
【公開號】CN105226583
【申請號】CN201510626715
【發明人】王浩鳴, 孟崢崢, 朱曉輝, 劉夢璇, 張黎明, 唐慶華, 劉寶成
【申請人】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 國家電網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