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逆變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逆變器。
目前的逆變技術如專利95209654.4不間斷逆變電源,專利94204287.5一種新型逆變電源機等技術雖已成熟,但成本相對于民用市場仍太高,目前主要應用在工業領域,而民用市場上的現有低價位逆變器,成本雖低,但運行可靠性很低,易損環,返修率很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逆變器的技術成本高,可靠性低的缺點,提供一種低成本,低價格,而運行可靠性極高,性能價格比極佳的逆變器。
本實用新型在市電220V供電時,由A、N端輸入,合上開關S1,控制板NBQ-K1上繼電器J1合上,220V加到變壓器B1上,經開關K2由a、N端輸出。調節開關K1和K2均可調節輸出電壓,同時,如接上蓄電池B,則可對其充電,充電電流大小由開關K1調節。此時,逆變器作調壓器和蓄電池充電器;市電停電時,如蓄電池B已接上,開關S2合上,則逆變器將自動轉換到逆變運行,經a、N端輸出50HZ交流電,輸出電壓由開關K2調節;本實用新型主要由變壓器B1、B2,NPN三極管T1、T2,PNP三極管T3、T4,控制板NBQ-K1,電容C,開關K1、K2、S1、S2,熔斷器F1,交流電壓表V1,直流電壓表V2,直流電流表A,發光二極管L1~L4,電阻R28、R29、R46等組成;變壓器B1具有六個繞組,繞組間相互絕緣,繞組(Ⅰ)為一次,具有多抽頭,繞組(Ⅱ)~(Ⅵ)為二次,繞組(Ⅱ)的末端和(Ⅲ)的首端聯接出線與蓄電池B的負極聯接。三極管T1的發射極接變壓器B1的二次繞組(Ⅱ)的首端,其基極接B1的二次繞組(Ⅴ)的首端,繞組(Ⅴ)的末端接T3的集電極,T3的基極接控制板NBQ-K1的P2B1端;T2的發射極接變壓器B1繞組(Ⅲ)的末端,其基極接B1繞組(Ⅵ)的末端,繞組(Ⅵ)的首端接T 4的集電極,T4的基極接控制板NBQ-K1的P1B1端;T1、T2的集電極與T3、T4的發射極聯接起來(均接安裝散熱器)再引出導線接蓄電池B的正極。二極管D1的陽極接三極管T1的發射極,D1的陰極接分流器FL,FL的另一端接T1的集電極。二極管D2的陽極接T2的發射極,D2的陰極接T2的集電極。T1~T4的EB結間均分別并聯一個約10歐姆的電阻。變壓器B1的一次繞組(Ⅰ)的末端及抽頭接開關K1與K2的動點,B1的首端接熔斷器F1,F1的另一端接逆變器的交流輸入線N,繞組(Ⅳ)接控制板NBQ-K1的P5與P6。變壓器B2的一次一端接交流輸入A,另一端接B1的繞組(Ⅰ)的首端和F1,二次繞組接控制板NBQ-K1的P7、P8。開關K1的固定端接控制板NBQ-K1的P15,P16接交流輸入線A,開關K2的固定端接輸出線a,電容C并接在輸出線a、N上。開關S1的兩端分別接控制板NBQ-K1的P4和P14端,S2的一端接T1、T2的集電極(散熱器),另一端接控制板NBQ-K1的P12端。L3、L4的陽極接控制板NBQ1的P9端(電源正),L4的陰極接R46,L3的陰極接控制板NBQ-K1的P3端,L1的陽極接控制板NBQ-K1的P4端,L2的陽極接控制板NBQ-K1的P14端,L1的陰極接R28,L2的陰極接R29,R28、R29、R46的另一端接控制板NBQ-K1的P13端。
本實用新型的控制板NBQ-K1由脈沖形成與輸出電路、聯鎖截止區電路、延時啟動電路、市電逆變自動轉換電路和短路、過載、超溫保護電路、電源濾波與蓄電池極性接反保護電路組成,下面分別予以說明,公共點P13指控制板NBQ-K1的工作電源負極,電源正指控制板NBQ-K1的工作電源的正極即12VC點。
1、脈沖形成與輸出電路脈沖形成電路由三極管V5,V6,二極管D1~D4,電阻R7~R12,電容C1,C2組成。V5、V6的發射極及D2、D3的陽極均接公共點P13,V5的基極接D2的陰極和C2,C2的另一端接R10、R11和D4的陽極,D4的陰極接V6的集電極和R12,V6的基極接D3的陰極和C1,C1的另一端接R8、R9和D1的陽極,D1的陰極接R7和V5的集電極,R7~R12的另一端均接電源正;輸出電路由三極管V4、V7,電阻R3~R5、R39、R41、R42、R13、R15、R16、R40、R43、R44組成。V4、V7的發射極與公共點P13聯接。V4的基極接R5,R5的另一端接三極管V5的集電極,V4的集電極接R4與R41,R41的另一端接R42,R42的另一端引出同相脈沖信號輸出端P1B1,R4的另一端接R3和R39,R3的另一端接電源正,R39的另一端引出并列同相脈沖信號輸出端P1B2。V7的基極接R13,R13的另一端接V6的集電極,V7的集電極接電阻R43和R15,R43的另一端接R44,R44的另一端引出反相脈沖信號輸出端P2B1,R15的另一端接R16和R40,R16的另一端接電源正,R40的另一端引出并列反相脈沖信號輸出端P2B2。
2、聯鎖截止區電路該電路由三極管V1~V3,V8~V10,電阻R1、R2、R6、R14、R17、R18,電容C3、C4,穩壓管Z1、Z2組成。V1~V3,V8~V10的發射極均接公共點P13,V3的基極接R6,R6的另一端接V4的基極,V3的集電極接R2、C3和Z1的陰極,R2的另一端接電源正,Z1的陽極接V2的基極,C3的另一端接公共點P13,V2的集電極接R1和V1的基極,B1的另一端接電源正,V1的集電極接V7的基極。V8的基極接R14,R14的另一端接V7的基極,V8的集電極接R17、C4和Z2的陰極,R17的另一端接電源正,C4的另一端接公共點P13,Z2的陽極接V9的基極,V9的集電極接V10的基極和R18,R18的另一端接電源正,V10的集電極接V4的基極。
3、延時啟動電路該電路由NPN三極管V17~V20,PNP三極管PN3,電阻R30~R37,電容C8、E4組成。C8和V18~V20的發射極均接公共點P13,C8的另一端接R31,R31的另一端接R30與PN3的基極,R30的另一端接電源正,PN3的發射極接電源正,集電極接E4的負極,E4的正極接電源正,E4的負極接R34,R34的另一端接R32和V17的基極,R32的另一端接公共點P13,V17的集電極接R35,R35的另一端接R36和L3的陰極并引出輸出端P3,R36的另一端接L3的陽極再接電源正,V17的發射極接R33和V18~V20的基極,R33的另一端接公共點P13,V18的集電極接V4的基極,V19的集電極接V7的基極,V20的集電極接R37和V15的基極,R37的另一端接電源正。
4、市電逆變自動轉換電路該電路由二極管D9~D12,電容E3,繼電器J1、J2,電阻R38,三極管V16組成。D9~D12組成整流橋,整流橋輸入引出P7、P8端,橋口共陰極引出輸出端P14,共陽極接公共點P13,E4和J2的線圈并接在橋口兩端,E4的正極接橋口共陰極,J1的線圈的一端接橋口共陽極,另一端引出輸出端P4,J1的常開觸點兩端分別接引出端P15、P16,J2的常閉觸點兩端分別接D13的陽極和引出端P12,R38接橋口共陰極,另一端接V16的基極,V16的發射極接公共點P13,集電極接R31和C8的聯接點。
5、短路、過載、超溫保護電路該電路由二極管D5~D8,NPN三極管V11~V15、V21~V23,PNP三極管PN1、PN2,電阻R19~R27、R45、R48,電容C5、E1、E2、C7和穩壓管Z4組成。D5~D8接成整流橋,整流橋的輸入接引出端P5、P6,共陽極接公共點P13,共陰極接R19,R19的另一端接C5的正極、V23的集電極和V21的基極,C5的負極接公共點P13,V23的發射極接公共點P13,V23的基極接R45并引出P18端,R45的另一端接公共點P13,V21的集電極接V22的基極,V22的集電極接R20和V11的基極,R20的另一端接公共點P13,V11~V15的發射極均接公共點P13,V11的集電極接R21和E1的正極及Z4的陰極,E1的負極接公共點P13,R21的另一端接R23和PN1的集電極及V14的集電極和E2的正極,E2的負極接公共點P13,Z4的陽極接V12和V13的基極,R48并接在V12的基極與發射極之間,V13的集電極接V16的集電極,V12的集電極接R22,R22的另一端接PN1的基極,PN1的發射極接PN2的發射極接電源正,R23的另一端接R24、R26和PN2的集電極,R24的另一端接C7,C7的另一端接R25和V14的基極,R25的另一端接公共點P13,R26的另一端接公共點P13,PN2的基極接R27,R27的另一端接V15的集電極,V15的基極接V20的集電極。
6、電源濾波與蓄電池極性接反保護電路該電路由二極管D13,電容E5組成。D13的陽極接J2的觸點一端,D13的陰極接E5的正極即電源正,E5的負極接公共點P13。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成本高,可靠性低的缺點,提供了一種低成本,低價格,性能可靠的逆變器。
圖1為逆變器主電路電氣結構圖;圖2為逆變器控制板NBQ-K1電路圖。
設逆變器為300VA,蓄電池為12V,市電變化范圍為165V~265V。
變壓器B1容量310VA一次(Ⅰ)304V抽頭每級12V,7抽頭二次(Ⅱ)13.8V<150VA>
(Ⅲ)13.8V(150VA>
(Ⅳ)5.9V<0.5VA>
(Ⅴ)3.5V<4.5VA>
(Ⅵ)3.5V<4.5VA>
阻抗電壓(Uk%)~10%變壓器B1的設計應選擇適當的磁通密度和結構,以保證在逆變滿負荷運行時,B1一次輸出電壓可達200~205V,B1的繞組(Ⅳ)的電壓整流后應為2V以上,過載1.1倍逆變運行時,B1的繞組(Ⅰ)輸出電壓應為180V或略低,變壓器B1的設計與制造應做到在額定負荷以內逆變運行時為恒電壓輸出,超負荷運行時為恒功率輸出。當逆變超負荷運行變壓器B1的繞組(Ⅰ)輸出電壓降至165V時仍然能夠運行至蓄電池用完,此時,繞組(Ⅳ)的電壓整流后應為1.8V或略低。B1的參數在制造時可根據上述要求適當調整。變壓器B2容量1.2VA,220V/11V變壓器B2的二次電壓可設計在10V~12V,一般為10.5V較合適,二次電壓設計較低時,要求控制板NBQ-K1的E3較大些,當B2的二次為12V時,E3應<10uF,否則J1、J2因線圈電壓過高易損壞。變壓器B2的二次也可以采用中間抽頭式,抽頭接控制板NBQ-K1的P13端,繞組首末端接P7、P8,此時控制板NBQ-K1的D11、D12應去掉。電容E3的大小根據B2的二次電壓確定,以保證整流濾波后P14對P13端直流電壓在10.5~12V范圍內為佳。
逆變功率300VA,蓄電池12V,設T1、T2的Vces(0.8V。T1、T2集電極電流Ic=300VA/(12-0.6)V=26.3A,采用NPN三極管5并聯結構,則每只三極管集電極電流Ic1=26.3A/5=5.26 A,可選ICM為10A的三極管。T3、T4為驅動管,如T1、T2的hFE為10(Ic=5.26A,Vce=0.8v),則T1、T2的驅動電流Ib=26.3A/10=2.63A,即T3、T4的Ic=2.63A,選T3、T 4的hFE略大于13(Ic=2.6A,Vce=1v),則T3、T4基極驅動電流選擇約1.20倍最小驅動電流(26/13×1.2=0.24),即240mA較合適。T1、T2、T3、T4安裝在同一散熱器上,T3、T4的集電極與散熱器絕緣。
控制板NBQ-K1的輸出電路的輸出電流按上述T1~T4參數選擇為240mA,再加上T3、T4的eb結并聯電阻的分流約90mA,則輸出P1B1(P2B1)應為240+90=330mA幅值的電流方波,頻率為50HZ。因此選擇(R41+R42)=(R43+R44)=12V/033A=36歐姆。改變(R8//R9)C1和(R10//R11)C2的時間常數可以改變逆變器的逆變輸出頻率。
聯鎖載止區電路的載止時間可由R2C3、R17C4的時間常數確定,一般不宜小于0.15ms。
過載、超溫、短路保護電路延時動作時間可由(R21+R23)E1的時間常數確定,一般選擇100ms左右較合適,逆變器容量越大,此時間可選長些。圖2中過載保護動作值約為1.8V,這是V11,V21,V22的PN結門坎電壓確定的,可以通過增加或減少PN結數或更換穩壓管來改變過載、短路保護動作點,此時變壓器B1的繞組(Ⅳ)的電壓應相應調整。
啟動延時時間由(R34E4)時間常數確定,一般選擇500ms左右即可,不宜太短。
超溫保護可以選擇如下方案方案1.如附圖2所示,選擇合適的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NTC作超溫檢測元件,如B值約為-3350,阻值為5K(25℃時),NTC安裝在T1、T2散熱器上,當三極管T1、T2、T3、T4安裝散熱器的溫度升至95℃時,NTC阻值約為0.5k,串聯R49(1.4K)后約為1.9K,此時,保護電路的R45上分壓可達約0.6V,V23導通,保護電路動作。
方案2.選用常閉式溫控開關作超溫檢測元件,此方案適用多個散熱器檢測,每個散熱器上裝一個溫控開關,如在T1、T3的散熱器上裝上溫控開關WT,在T2、T4的散熱器上裝上溫控開關WT2,將WT1的觸點一端接WT2的觸點一端,WT1的觸點的另一端接控制板NBQ-K1的P5,WT2的觸點的另一端接變壓器B1繞組(Ⅳ)的首端,(Ⅳ)的末端接控制板NBQ-K1的P6端,溫控開關的動作溫度為95℃。
附圖2.控制板NBQ-K1電路圖中元、器件加“*”號標記的要求安裝前必須篩選與配對,其它元器件參數為一般要求,安裝前應檢驗合格。
對于500VA以上的逆變器,采用24V蓄電池較好。對于1000VA以下逆變器原則上可以用12V的蓄電池,只要安時數足夠大,均可以實現,只是逆變運行時的損耗較用24V蓄電池大,效率低,不過用戶使用方便些,不需要兩個12V蓄電池串聯組成24V。
當逆變器大于500VA時,控制板NBQ-K1的輸出P1B1與P1B2和P2B1與P2B2可以分別并聯輸出以增加驅動電流,也可以P1B1與P1B2分別控制同一NPN三極管組T1的兩個PNP驅動管的基極,P2B1和P2B2分別控制另一NPN三極管組T2的兩個PNP驅動管的基極。
權利要求1.一種逆變器,主要由變壓器B1、B2、NPN三極管T1、T2,PNP三極管T3、T4,控制板NBQ-K1,電容C,開關K1、K2、S1、S2,熔斷器F1,交流電壓表V1,直流電壓表V2,直流電流表A,發光二極管L1~L4,電阻R28、R29、R46等組成,其特征要在于變壓器B1具有六個繞組,繞組間相互絕緣,繞組(Ⅰ)為一次,具有多抽頭,繞組(Ⅱ)~(Ⅵ)為二次,繞組(Ⅱ)的末端和(Ⅲ)的首端聯接出線與蓄電池B的負極聯接,三極管T1的發射極接變壓器B1的二次繞組(Ⅱ)的首端,其基極接B1的二次繞組(Ⅴ)的首端,繞組(Ⅴ)的末端接T3的集電極,T3的基極接控制板NBQ-K1的P2B1端;T2的發射極接變壓器B1繞組(Ⅲ)的末端,其基極接B1繞組(Ⅵ)的末端,繞組(Ⅵ)的首端接T4的集電極,T4的基極接控制板NBQ-K1的P1B1端;T1、T2的集電極與T3、T4的發射極聯接起來(均接安裝散熱器)再引出導線接蓄電池B的正極;二極管D1的陽極接三極管T1的發射極,D1的陰極接分流器FL,FL的另一端接T1的集電極;二極管D2的陽極接T2的發射極,D2的陰極接T2的集電極。T1~T4的EB結間均分別并聯一個約10歐姆的電阻,變壓器B的一次繞組(Ⅰ)的末端及抽頭接開關K1與K2的動點,B1的首端接熔斷器F1,F1的另一端接逆變器的交流輸入線N,繞組(Ⅳ)接控制板NBQ-K1的P5與P6;變壓器B2的一次一端接交流輸入A,另一端接B1的繞組(Ⅰ)的首端和F1,二次繞組接控制板NBQ-K1的P7、P8,開關K1的固定端接控制板NBQ-K1的P15,P16接交流輸入線A,開關K2的固定端接輸出線a,電容C并接在輸出線a、N上;開關S1的兩端分別接控制板NBQ-K1的P4和P14端,S2的一端接T1、T2的集電極(散熱器),另一端接控制板NBQ-K1的P12端。L3、L4的陽極接控制板NBQ-K1的P9端(電源正),L4的陰極接R46,L3的陰極接控制板NBQ-K1的P3端,L1的陽極接控制板NBQ-K1的P4端,L2的陽極接控制板NBQ-K1的P14端,L1的陰極接R28,L2的陰極接R29,R28、R29、R46的另一端接控制板NBQ-K1的P13端。
2.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逆變器,其特征在于控制板NBQ-K1由脈沖形成與輸出電路、聯鎖截止區電路、延時啟動電路、市電逆變自動轉換電路和短路、過載、超溫保護電路、電源濾波與蓄電池極性接反保護電路組成,公共點P13指控制板NBQ-K1的工作電源負極,電源正指控制板NBQ-K1的工作電源的正極即12VC點;1、脈沖形成電路由三極管V5,V6,二極管D1~D4,電阻R7-R12,電容C1,C2組成;V5、V6的發射極及D2、D3的陽極均接公共點P13,V5的基極接D2的陰極和C2,C2的另一端接R10、R11和D4的陽極,D4的陰極接V6的集電極和R12,V6的基極接D3的陰極和C1,C1的另一端接R8、R9和D1的陽極,D1的陰極接R7和V5的集電極,R7~R12的另一端均接電源正,輸出電路由三極管V4、V7,電阻R3~R5、R39、R41、R42、R13、R15、R16、R40、R43、R44組成;V4、V7的發射極與公共點P13聯接,V4的基極接R5,R5的另一端接三極管V5的集電極,V4的集電極接R4與R41,R41的另一端接R42,R42的另一端引出同相脈沖信號輸出端P1B,R4的另一端接R3和R39,R3的另一端接電源正,R39的另一端引出并列同相脈沖信號輸出端P1B2,V7的基極接R13,R13的另一端接V6的集電極,V7的集電極接電阻R43和R15、R43的另一端接R44,R44的另一端引出反相脈沖信號輸出端P2B1,R15的另一端接R16和R40,R16的另一端接電源正,R40的另一端引出并列反相脈沖信號輸出端P2B2;2、聯鎖截止區電路由三極管V1~V3,V8~V10,電阻R1、R2、R6、R14、R17、R18,電容C3、C4,穩壓管Z1、Z2組成,V1~V3,V8~V10的發射極均接公共點P13,V3的基極接R6,R6的另一端接V4的基極,V3的集電極接R2、C3和Z1的陰極,R2的另一端接電源正,Z1的陽極接V2的基極,C3的另一端接公共點P13,V2的集電極接R1和V1的基極,R1的另一端接電源正,V1的集電極接V7的基極,V8的基極接R14,R14的另一端接V7的基極,V8的集電極接R17、C4和Z2的陰極,R17的另一端接電源正,C4的另一端接公共點P13,Z2的陽極接V9的基極,V9的集電極接V10的基極和R18,R18的另一端接電源正,V10的集電極接V4的基極;3、延時啟動電路由NPN三極管V17~V20,PNP三極管PN3,電阻R30~R37,電容C8、E4組成。C8和V18~V20的發射極均接公共點P13,C8的另一端接R31,R31的另一端接R30與PN3的基極,R30的另一端接電源正,PN3的發射極接電源正,集電極接E4的負極,E4的正極接電源正,E4的負極接R34,R34的另一端接R32和V17的基極,R32的另一端接公共點P13,V17的集電極接R35,R35的另一端接R36和L3的陰極并引出輸出端P3,R36的另一端接L3的陽極再接電源正,V17的發射極接R33和V18~V20的基極,R33的另一端接公共點P13,V18的集電極接V4的基極,V19的集電極接V7的基極,V20的集電極接R37和V15的基極,R37的另一端接電源正;4、市電、逆變自動轉換電路由二極管D9~D12,電容E3,繼電器J1、J2,電阻R38,三極管V16組成,D9~D12組成整流橋,整流橋輸入引出P7、P8端,橋口共陰極引出輸出端P14,共陽極接公共點P13,E4和J2的線圈并接在橋口兩端,E4的正極接橋口共陰極,J1的線圈的一端接橋口共陽極,另一端引出輸出端P4,J1的常開觸點兩端分別接引出端P15、P16,J2的常閉觸點兩端分別接D13的陽極和引出端P12,R38接橋口共陰極,另一端接V16的基極,V16的發射極接公共點P13,集電極接R31和C8的聯接點;5、短路、過載、超溫保護電路由二極管D5~D8,NPN三極管V11~V15、V21~V23,PNP三極管PN1、PN2,電阻R19~R27,R45、R48,電容C5、E1、E2、C7和穩壓管Z4組成,D5~D8接成整流橋,整流橋的輸入接引出端P5、P6,共陽極接公共點P13,共陰極接R19,R19的另一端接C5的正極、V23的集電極和V21的基極,C5的負極接公共點P13,V23的發射極接公共點P13,V23的基極接R45并引出P18端,R45的另一端接公共點P13,V21的集電極接V22的基極,V22的集電極接R20和V11的基極,R20的另一端接公共點P13,V11~V15的發射極均接公共點P13,V11的集電極接R21和E1的正極及Z4的陰極,E1的負極接公共點P13,R21的另一端接R23和PN1的集電極及V14的集電極和E2的正極,E2的負極接公共點P13,Z4的陽極接V12和V13的基極,R48并接在V12的基極與發射極之間,V13的集電極接V16的集電極,V12的集電極接R22,R22的另一端接PN1的基極,PN1的發射極接PN2的發射極接電源正,R23的另一端接R24、R26和PN2的集電極,R24的另一端接C7,C7的另一端接R25和V14的基極,R25的另一端接公共點P13,R26的另一端接公共點P13,PN2的基極接R27,R27的另一端接V15的集電極,V15的基極接V20的集電極;6、電源濾波與蓄電池極性接反保護電路由二極管D13,電容E5組成,D13的陽極接J2的觸點一端,D13的陰極接E5的正極即電源正,E5的負極接公共點P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逆變器,由變壓器B1、B2,NPN三極管T1、T2、PNP三極管T3、T4,控制板NBQ-K1等組成,其控制板電路由脈沖形成與輸出電路、聯鎖截止區電路、延時啟動電路、市電逆變自動轉換電路和短路、過載、超溫保護電路、電源濾波與蓄電池極性接反保護電路組成;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逆變器的技術成本高,可靠性低的缺點,提供一種低成本,低價格,而運行可靠性極高,性能價格比極佳的逆變器。
文檔編號H02M7/48GK2330098SQ9821686
公開日1999年7月21日 申請日期1998年7月3日 優先權日1998年7月3日
發明者譚雪開, 羅章勇, 羅林紅 申請人:湛江無線電一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