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自動串聯互補平衡充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充電器,特別是用于電動車電池充電的充電器。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蓄電池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其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所謂質量,主要是指容量足,出力大,壽命長,充放電次數多。對單節電池測試結果,其充放電次數為800次時,電池性能仍很好。但是很多場合需要用兩節以上電池串聯使用,并且頻繁地充放電,實用結果,充放電次數在200次左右時,電池性能就急劇下降,并很快導致損壞。是電池質量不好?還是使用不當,經測試分析,發現問題出在蓄電池的串聯充電上。電動車特別是電動自行車是用兩節以上電池串聯供電的,當然也要用串聯方法充電。傳統的串聯充電方法如圖1所示和其它元器件一樣,電池的性能也不會完全一致,尤其是電池化成和初充過程中以及使用過程都會造成串聯電池的不均勻性,使其電池容量不同,電壓不同,電池內阻不同。圖中,V1,V2分別為兩節電池電壓,V0為兩節電池電壓之和,V0=V1+V2,串連充電時,因為存在著以上所說的諸多“不同”,導致V1不等于V2,而流經兩塊電池的電流是一樣的,所以,容量小或者電壓高的電池,最終充電電壓就會高于V0/2,超過額定充電電壓值,使電池過充,過充的危害很大,它會引起電池失水和極板酸化。而另一節電池電壓就會低于V0/2,充電不足。在電池放電時,由于兩塊電池所蓄電量不同,而放電電流是一樣的,這樣,必然會有一塊電池過早地工作在額定值以下,從電池放電曲線可知,這時電池電壓迅速下降,過放電對電池也是有損害的。充放電結果使V1,V2電壓差值加大,這種不平衡充放電過程是一個惡性循環。過充電壓越高,過充時間越長,失水量也就越多。這是引起電池過早損害的主要原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充電機,使不平衡的電池在串聯充電時得到平衡充電。
本發明的主要特點是至少兩組充電電源串聯,兩塊被充電池串聯,在兩組充電電源的中點和兩塊被充電池的中點之間有一連接導線。
本發明結構簡單,充電合理,充電效率高,進入浮充狀態時兩塊電池電壓差很小,達到了串聯電池理想充電而不損壞電池的目的。
圖1是現有充電技術原理2是本發明充電技術原理3是本發明電路原理圖下面以兩塊電池為例,結合附圖祥述本發明。
由圖2知,兩塊電池串連,兩組電源串連,電池中點和電源中點相接。改兩點輸出為三點輸出,圖中,W0為兩組電源輸出功率之和,W0=W1+W2,W1=W2,V1和I1,V2和I2分別為兩塊電池的電壓和充電電流。兩組電源分別向兩塊電池充電,但它們不是孤立的,而是相關的,相互影響的。在向電池充電時,因為,W1=V1*I1,W2=V2*I2,所以,V1*I1=V2*I2,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兩塊電池不平衡,如V1>V2,那么,I1<I2,就是說,哪塊電池電壓低,它的充電電流就大,充電速度就會相應加快,電壓高《即虧電少》的電池,充電電流相應地減少,由此給以自動補償,直至兩快電池電壓相等為止。一塊電池充電電流增加的原因,是因為有另一塊電池的存在,它們相互作用,自動補償,所以,叫作“互補”。用這種充電方法充電,蓄電池不會出現過充現象,也不會出現欠充現象,最高充電電壓V1=V2=V0/2,非常平衡,充電方法非常合理。如果需要對三塊以上的蓄電池充電,只要再疊加相應組數的電壓,使W0=W1+W3+W3+------+Wn,W1=W3=W3=Wn,就可以實現多塊電池串連互補充電,實現這種充電方法的關鍵,在于如何控制W0,如何使W1=W2,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把變壓器的兩組輸出線圈并繞在一個磁芯上,每一線圈上接有一全波整流電路D兩組濾波電感L1和L2也是同繞在一個磁芯上,分別與電容C10和C11構成直流充電。電路按圖3所示連接,控制總量W0、V0、I0,就很方便地實現互補平衡充電。電路經過幾次優化,以最簡模式實現了多個功能的控制。其中包括限流保護,短路截斷式保護,電壓控制,工作指示,充滿指示及充電過程中電池間歇放電控制等。從而,使充電機的輸出能夠自動跟隨蓄電池最佳充電曲線,充電過程中電池基本無溫升,很少有氣泡,充電效率達85%以上,兩快電池最高充電電壓差值小于200mV,達到了理想的充電效果。
權利要求
1.全自動串聯互補平衡充電機,其特征是至少兩組充電電源串聯,兩塊被充電池串聯,在兩組電源的中點和兩塊被充電池的中點之間有一連接導線。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串聯互補平衡充電機,其特征是所說的串聯電源是一充電機,充電機變壓器的輸出線圈至少兩組并繞在一個磁芯上,每一線圈接有一整流回路,整流回路前的電感L至少兩組繞在一個磁芯上,分別與C10和C11構成直流充電。
全文摘要
一種全自動串聯互補平衡充電機,至少兩組充電電源串聯,兩塊被充電池串聯,在兩組充電電源的中點和兩塊被充電池的中點之間有一連接導線。本發明結構簡單,效率高,充電合理,被充的幾塊電池電壓差值很小,達到了理想的充電效果而不損壞電池的目的。
文檔編號H02J7/00GK1162212SQ9710043
公開日1997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1997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1997年1月31日
發明者張裕民, 歐陽行倉, 吳白云, 林海 申請人:北京海淀科光機電設備聯合開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