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改變預接母線硬導管配電系統走向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請為1993年11月5日提交的專利申請No.08/147611的部分繼續,并在此結合對比。
用于工業和商業場合的配電饋線系統工業和商業場合的配電饋線系統一般為以下三類之一電纜導管,電纜和電纜托架,或電母線槽。這三類系統的任何之一的直線走線都相當容易安裝。但當需要改變走線方向時安裝時間和費用就會顯著增加。通過拐彎拉動電纜,特別是在單獨一根電纜中拉動多根電纜時是很困難和費時間的。在很多電纜托架安裝中電纜托架是由從頂板支架或I—梁懸掛的吊桿支撐的。當電工安裝電纜時,這些吊桿是障礙物,這些障礙物妨礙了電工容易地″敷設″電纜。電纜托架走向的改變一般需要另外的支撐,于是要另外的吊桿,電工要設法使得電纜繞開這些吊桿。電母線槽的安裝一般要比導管和電纜或電纜托架和電纜簡單,因為導體已經在防護套之中了,因而在母線槽安裝之后不需要額外的勞動用于布線。然而母線槽是制成品,因而比同等的電纜和導管或大路貨電纜托架具有每英尺較高的造價。每一裝置的較高造價可能會抵銷一些較低的安裝費用。在必須使用大型或很多電纜的較高電流的地方母線槽實際是造價最高的。因而希望有一種配電系統,在造價上與導管和電纜的構成價格可比,并象母線槽那樣具有易于安裝的部件。
本發明提供了較低造價和易于安裝的改變預接母線硬導管饋電器系統的走向的裝置,該饋電系統的類型是在此結合對比的美國專利No.5,266,044與美國專利申請No.08/085,341中所透露的。本發明提供了易于安裝的T型配件,該配件允許安裝者在繼續沿原走線方向走線時可以90°改變配電系統的走向,或另外也可從用來的走向變為垂直于原走向的兩個分開的走向。電纜和導管的安裝是需要接線盒以便封閉切開的電纜連接處。由于接線盒,附加的導管配件和勞務會增加安裝的時間和費用。在閱讀以下的詳細說明,權項和附圖時,對于熟練的專業人員本發明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更為明顯。
圖1是根據本發明制造的用于改變預接母線硬導管配電系統的走向的T型配件的等軸視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T型配件母線組合的等軸視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制造的T型配件的部件分解圖。
圖4是沿圖1的線4—4所取的剖視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T型配件母線組合的另一結構的等軸視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T型配件母線組合的又另一結構的等軸視圖。
在敘述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之前,應當理解,本發明就其專利申請是不限于構造和敘述或附圖中所示的細節的。本發明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并可以各種其他途徑實踐或實行。而且應當理解這里所用的習語或術語目的在于敘述而不應視為限制。
圖1示出根據本發明制造的并一般由標號10表示的T型配件。Tee10具有一外殼14,該外殼由第一半18和第二半22組成,每一半最好由諸如鋁這樣的導電金屬制成。外殼14包括第一分支26,第二分支30,和第三分支34,每一分支有大約相同的長度,并且所有的分支在外殼隆起處38整體地結合在一起。半個外殼18與22的結構為每一半外殼18與22包括三個分支26,30與34的每一個的一半。第一與第二分支26與30分別被校正使得它們具有共同的軸。第三分支的軸一般分別垂直于第一與第二分支26與30的共用軸,使得外殼14一般為T—形并包括第一端42,第二端46和第三端50。與第一半個外殼18組合的第一電導體組件54以及與第二半個外殼22組合的第二電導體組件58是基本上封裝在外殼14中的。外殼14提供了導體組件54與58的支撐和保護,并在根據較佳實施例外殼由導電金屬制成時它還可作為系統接地導體。
現參見圖2,可看到第一與第二電導體組件54與58分別互為鏡象。為了簡化敘述,將只詳細說明第一導體組件54。第一導體組件54包括具有第一端66和第二端70的一個第一電導體62,具有第一端78和第二端82的一個第二電導體74,具有第一端90和第二端94的一個第三電導體86,以及具有第一端102和第二端106的一個第四電導體98。第一與第二導體,62與74,一般分別彼此平行以致其縱軸處于共同的平面內。第三與第四導體,86與98,也是一般分別彼此平行以致其縱軸分別如同第一與第二導體,62與74的縱軸那樣處于相同的平面內。但是,第三和第四導體的縱軸,86和98一般分別垂直于第一與第二導體,62與74的縱軸。第三導體86的第二端94通過諸如焊接方法在第一導體62的第一端66和第二端70之間的中途附近的一點電連接到第一導體62。第四導體98的第二端106通過諸如焊接方法在第二導體74的第一端78和第二端82之間的中途附近的一點電連接到第二導體74。由于所有的導體62,74,86與98處于相同的平面內并且一般是直的并基本上是硬質的,于是在第二導體74與第三導體86之間會出現相互妨礙。于是,第二導體74中與第三導體86的點或互相妨礙處設置一形變110。第二導體74中的形變110有足夠的尺寸和形狀允許第三導體86從旁邊通過第二導體74而不與其物理上接觸也不需要第三導體86中的任何形變以實現這一通過。在按照要求被電連接在一起并形變之后,這些導體以諸如熱可縮管,電工膠帶(electricaltap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管或粉末敷層等電絕緣護皮114覆蓋。護皮114的一部分分別從第一與第二導體,62與74,的第一端66與78以及第二端70與82,并分別從第三與第四導體,86與98,的第一端90與102除掉,以便形成電接觸面118。如圖1所示,第一與第二導體,62與74,的第一端66與77以及第二端70與82分別地,及第三與第四導體,86與98,的第一端90與102分別地,每一個分別地從外殼14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端,42,46及50伸出相等的長度,使得這些端的每一處的接觸面118露出。
現參見圖3,可看到每半個外殼18與22具有整體形成的導體支托122,導體組件54與58置于該支托上。隆起部分38提供了對于第二導體74的形變110的外殼14內的間隙空間。每一半個外殼18與22還包括數個整體形成的塔柱126,該塔柱用于通過安裝緊固件130諸如螺絲釘或鉚釘等把半外殼18與22固定在一起。塔柱126還用于把導體組件54及58固定在外殼14之內,并在裝配過程中保持導體組件54與58的各個導體之間的適當空間。導體組件54與58分別置于其相關的半外殼,18與22,之中,使得它們在導體支托122上就位并緊靠塔柱126。市售的推裝彈簧墊圈134用于分別把導體組件54與58卡在其相關的半外殼18與22之中。這是通過在塔柱126上向下推壓彈簧墊圈134使得它們抵住導體組件54與58而完成的,從而將它們牢固地保持在導體支托122上。在如上所述預先組裝了第一與第二半外殼18與22之后,通過裝入塔柱126的緊固件130把半外殼組裝在一起。在第一與第二半外殼18與22分別組裝之后,諸如聚氨基甲酸乙酯等可膨脹的泡沫138以液體形式注入外殼14所限定的整個內部空間。如圖4所示,泡沫138膨脹而完全填充了外殼14的內部,從而對于封裝在外殼14內的導體組件54與58提供了連續的支撐。
圖5表示另一種結構,其中通過在形變110處壓扁電導體74而保持隆起部分38的高度為最小。這減小了形變110的高度并從而使得外殼14中的隆起部分38的高度得以降低。
圖6表示第二個改變的結構,其中通過在形變142處壓扁電導體86而保持隆起部分38的高度為最小。又減小了的形變142的高度使得外殼14中的隆起部分38的高度得以降低。壓扁導體86的第二端94也使得用于焊接的導體86與62之間有較好的連接。
權利要求
1.用于改變配電系統部分走向的裝置,該裝置包括a)確定了中空的內部并具有對于分支,第二分支與第三分支的一個外殼,這些分支在該外殼中的共同連接處整體地連接在一起,該外殼具有與該第一分支相連的第一端,與該第二分支相連的第二端以及與該第三分支相連的第三端;b)基本上封裝在上述外殼中的第一電導體組件;c)基本上封裝在上述外殼中的第二電導體組件;d)上述第一與第二電導體組件每一個具有從上述每一端向外伸出的端部;以及d)用于連續和均勻地支撐封裝在上述外殼中的上述第一與第二導體組件。
2.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中上述外殼的第一和第二分支有共同的軸,并且其中上述外殼的第三分支具有一般垂直于上述第一與第二分支的上述共用軸的一個軸,以致上述外殼一般為T—形。
3.權利要求2的裝置,其中上述每一電導體組件還包括a)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一般為直的第一導體;b)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一般為直的第二導體,該第一與第二導體一般是彼此平行的并封裝在上述外殼的上述第一與第二分支之中;c)具有第一端以及連接到的上述第一導體在其第一與第二端之間接近中點處的第二端的第三導體;d)具有第一端以及連接到的上述第二導體在其第一與第二端之間接近中點處的第二端的一般為直的第四導體,上述第三與第四導體一般是彼此平行的并一般封裝在上述外殼的第三分支中。
4.權利要求3的裝置,其中上述第一與第二導體組件的上述第一,第二第三與第四導體封裝在電絕緣護皮中。
5.權利要求4的裝置,其中上述護皮的一部分從上述第一與第二導體的上述第一與第二端以及上述第三與第四導體的第一端接近伸出到上述外殼之外的上述導體組件的上述端部剝去,從而為形成與上述配電系統鄰接部分的相應電導體的電連接提供了一個電接觸面。
6.權利要求3的裝置,其中上述第一,第二,第三與第四導體都位于同一平面內。
7.權利要求6的裝置,其中上述第三導體具有接近其第二端的一個形變,使得上述第三導體能夠被上述第二導體穿過。
8.權利要求7的裝置,其中上述公共結點還包括上述外殼中一隆起部分,用于對于上述第三導體中的上述形變提供間隙。
9.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中上述外殼分為第一半和第二半,使得上述第一半與第二半包含上述第一,第二與第三分支的一半,并且在上述每一分支中還包含多個導體支托,每一個是由上述外殼的半個的部分整體地形成。
10.權利要求9的裝置,其中上述外殼的每一半在上述每一分支中還包含多個塔柱,每一個是由上述外殼的半個的部分整體地形成。
11.權利要求10的裝置,其中一個彈簧墊圈被推向上述每一塔柱,用于把上述電導體組件可靠地固定在上述半個外殼上;
12.權利要求11的裝置,其中上述半個外殼通過多個螺栓固定在一起。
13.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中通過向上述外殼插入可膨脹泡沫提供用于連續而均勻地支撐上述導體的上述方法。
全文摘要
用于改變預接母線硬導管配電系統走向的裝置(10)。該裝置具有數個基本是封裝在中空外殼(14)中的電導體組件(114)。該外殼具有整體地在一公共點(38)處連接的三個分支(26,30,34)。每一分支具有一相關的末端,每一電導體組件從末端伸出相等長度(118)。對于封裝在外殼中的每一電導體組件的部分設置了均勻而連續的支撐。
文檔編號H02G5/06GK1124070SQ95190171
公開日1996年6月5日 申請日期1995年3月8日 優先權日1994年3月8日
發明者羅伯特·I·惠特尼, 莉薩·C·西莫林, 奧布里·布賴特, 格倫·S·奧南, 羅德尼·J·韋斯特, 拉里·T·施羅特 申請人:方D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