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節能增效燈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節能增效燈口。
現有技術中,白熾燈因成本低、顯色性好,是一種廣泛被人們采用的光源。但是由于白熾燈的光效很低,一般為10流明1瓦左右。為了提高光效,人們又采用其它光源(如汞燈、納燈、氙燈等),采用這些光源光效可大大提高,但成本較高且顯色性較差,因此不適合室內照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而提供的一種可顯著提高白熾燈發光效率的新型燈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的。一種節能增效燈口,由外殼、燈座、尾蓋、白熾燈及節能增效模塊等組成。外殼與尾蓋螺紋連接,外殼內裝有燈座及節能增效模塊,模塊的輸入端上設有兩個接線端子與電源相連,輸出端上固定有燈座。
上述節能增效模塊由二極管D1、D2及電容C組成。二極管D1的正極及二極管D2的負極分別與電源相連接,電容C與白熾燈1N相并聯后,電容C的正極與二極管D1的負極相連接,電容C的負極與二極管D2的正極相連接。
上述節能增效模塊還可裝在一管狀殼體內,管狀殼體的兩端由螺紋分別與尾蓋及燈座外殼相連接。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體化燈口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組合式燈口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節能增效模塊電原理圖。
標號說明1、尾蓋 2、4、接線端子 3、6、螺釘 5、節能增效模塊 7、燈座 8、中心觸點 9、外殼 10、管狀殼體 11、燈座外殼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體化燈口結構示意圖,尾蓋1螺紋連接在外殼9上,外殼9內裝有燈座7及節能增效模塊5,模塊5的輸入端上設有兩個接線端子2、4,接線端子2、4通過電源線與電源相連接,并用螺釘3將接線端子2、4及模塊5固定在外殼9上,燈座7用螺釘6固定在模塊5的輸出端上,8為燈座7的中心觸點。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組合式燈口結構示意圖。將模塊5裝在一管狀殼體10內,管狀殼體10的兩端分別設有螺紋,與尾蓋1及燈座外殼11相連接。
圖3為本實用新型節能增效模塊電原理圖。該電路由二極管D1、D2及電容C組成。二極管D1、D2采用整流二極管1N4007,電容C采用耐壓為400V的100μf電解電容。二極管D1的正極及D2的負極分別接入220V交流電源,電容C與白熾燈1N相并聯后,電容C的正極與二極管D1的負極相連接,電容C的負極與二極管D2的正極相連接。
經實驗證明,將10W白熾燈裝在本燈口上,即可發出相當于60W白熾燈的亮度。如用25W白熾燈,即可發出相當于100W白熾燈的亮度。
本實用新型顯而易見的優點是,可顯著提高白熾燈的發光效率且對電網無干擾,是一種具有推廣價值的節能增效燈口。
權利要求1.一種節能增效燈口,包括外殼、燈座、尾蓋、白熾燈,其特征在于外殼與尾蓋螺紋連接,外殼內裝有燈座及節能增效模塊,模塊的輸入端上設有兩個接線端子與電源相連,輸出端上固定有燈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增效燈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節能增效模塊由二極管D1、D2及電容C組成,二極管D1的正極及二極管D2的負極分別與電源相連接,電容C與白熾燈1N相并聯后,電容C的正極與二極管D1的負極相連接,電容C的負極與二極管D2的正極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增效燈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節能增效模塊還可裝在一管狀殼體內,管狀殼體的兩端由螺紋分別與尾蓋及燈座外殼相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節能增效燈口,由外殼、燈座、尾蓋及節能增效模塊等組成,外殼與尾蓋螺紋連接,外殼內裝有燈座及節能增效模塊,模塊的輸入端上設有兩個接線端子與電源相連,輸出端上固定有燈座。使用本燈口可顯著提高白熾燈的發光效率,如將10W白熾燈裝在本燈口上,即可發出相當于60W白熾燈的亮度,如用25W白熾燈,即可發出相當于100W白熾燈的亮度。本燈口不僅發光效率高且對電網無干擾,是一種具有推廣價值的節能增效燈口。
文檔編號H02M7/06GK2181104SQ93246729
公開日1994年10月26日 申請日期1993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1993年12月2日
發明者荊秋生 申請人:荊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