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排水馬達,特別涉及一種防潑水以及防止水氣進入的馬達總成。
背景技術:
請參閱中國臺灣第M459301號專利,其提供一種防主軸位移的抽水馬達,如圖1所示的抽水馬達于使用的過程中,是以動力單元(圖號2)的主軸(圖號21)進行旋轉作動,使葉輪(圖號3)隨之轉動來達成抽水的目的。
但是,本申請人認為,若是該抽水馬達處理較常溫更熱的溫熱水時,儲存于該儲水槽內的水會容易產生水氣,水氣會由該主軸與該馬達本體之間的空隙穿過,而進入到該馬達容室中,容易會有故障或生銹的問題。此外,抽水馬達于運轉或受外力搖晃時,皆有濺起水花的可能,而使水有機會進入馬達容室內引起生銹問題,因此,本申請人認為上述防水的問題有待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種防潑水以及防止水氣進入的馬達總成,其是具有防潑水以及防止水氣進入到馬達容室內的功效。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防潑水以及防止水氣進入的馬達總成,其包含有:
一機殼,底部具有一穿孔,且該機殼的底面于該穿孔的周緣定義一對應部;
一馬達,設于該機殼內,該馬達具有一驅動軸,該驅動軸的下端穿出該穿孔并用以連接一排水葉輪;
一防水墊片,套設于該驅動軸并位于該穿孔下方,且該防水墊片與該機殼的底面相隔一預定距離而形成一空隙,并且該防水墊片有部分面對該對應部;以及
一黃油,填充于該空隙。
上述的防潑水以及防止水氣進入的馬達總成,其中更具有一下殼體,組裝于該機殼并位于該機殼的下方,該下殼體具有一位于底部的排水室、一排水管以及至少一入水孔;該排水管一端連通該排水室,而另一端露出于該下殼體外;該驅動軸的身部穿設于該下殼體,而該驅動軸的下端位于該排水室。
上述的防潑水以及防止水氣進入的馬達總成,其中該對應部呈環形;而該防水墊片亦為環形。
上述的防潑水以及防止水氣進入的馬達總成,其中該驅動軸與該防水墊片所形成的夾角為直角;而該對應部的表面與該防水墊片的表面相平行。
上述的防潑水以及防止水氣進入的馬達總成,其中該穿孔的孔徑大于該驅動軸。
上述的防潑水以及防止水氣進入的馬達總成,其中該黃油進一步填充于該穿孔與該驅動軸之間。
藉此,本實用新型可藉由該開孔配合該防水墊片以及該黃油的結構,可防止高于室溫而形成的水氣,以及運轉或受外力搖晃而濺起的水花,進入該機殼,進而使得本實用新型可達到防潑水以及防止水氣進入到該機殼的目的。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3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側向示意圖;
圖4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細部放大圖;顯示黃油存在于空隙內的情形;
圖5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細部放大圖;顯示黃油存在于空隙,以及穿孔與驅動軸之間的情況。
其中,附圖標記
10 防潑水以及防止水氣進入的馬達總成
11 機殼 13 穿孔 131 對應部
21 馬達 23 驅動軸 31 防水墊片
33 空隙 41 黃油 51 下殼體
53 排水室 55 排水管 57 入水孔
99 排水葉輪
13’ 穿孔 131’ 對應部 23’ 驅動軸
31’ 防水墊片 33’ 空隙 41’ 黃油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點所在,茲舉以下第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說明如后,其中: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防潑水以及防止水氣進入的馬達總成10,主要由一機殼11、一馬達21、一防水墊片31以及一黃油41所組成(該黃油41未于第1圖中顯示,但實際上第1圖系存在有該黃油41的,因為該黃油41是位于本實用新型的內部,因此并未將該黃油41皆顯示于圖1中),其中:
該機殼11,底部具有一穿孔13,且該機殼11的底面于該穿孔13的周緣系定義一對應部131。
該馬達21,設于該機殼11內,該馬達21具有一驅動軸23,該驅動軸23的下端穿出該穿孔13并用以連接一排水葉輪99。于本實施例中,該對應部131呈環形,且該穿孔13的孔徑大于該驅動軸23;藉此便于該驅動軸23的轉動。
該防水墊片31,套設于該驅動軸23并位于該穿孔13下方,且該防水墊片31與該機殼11的底面相隔一預定距離而形成一空隙33,并且該防水墊片31有部分面對該對應部131。于本實施例中,該防水墊片31為環形。而且,該驅動軸23與該防水墊片31所形成的夾角為直角;而該對應部131與該防水墊片31的表面相平行。
該黃油41,填充于該空隙33。由于該對應部131與該防水墊片31的表面相平行;藉此,得以將該黃油41能夠均勻的保存于該空隙33內,可達到阻絕水氣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于使用時,更配合一下殼體51使用,組裝于該機殼11并位于該機殼11的下方,該下殼體51具有一位于底部的排水室53、一排水管55以及至少一入水孔57;該排水管55一端連通該排水室53,而另一端露出于該下殼體51外;該驅動軸23的身部穿設于該下殼體51,而該驅動軸23的下端位于該排水室53;其中,如圖2所示,該至少一入水孔57為多個,且該多個入水孔57的其一該入水孔57位于該排水室53的下方;而其余的該多個入水孔57位于該下殼體51的周側。
以上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接著,以下說明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使用狀態。
請繼續參閱圖2至圖4所示,當所需排放的水由各該入水孔57流入該下殼體51中,而且水的溫度高于常溫時,此時,水氣會向上蒸散;然而該機殼11底部具有該穿孔13,水氣可能會藉由該穿孔13由該下殼體51內進入該機殼11內造成該機殼11內部結構的損壞;以及,當水的渦流使得液面升高,或是本實用新型受到外力搖晃而使得該下殼體51內的水濺起水花時,由于該空隙33填充有該黃油41,因此,該黃油41會于該空隙33形成防止水或水氣進入該機殼11內的功能,藉此,可水或水氣不會進入該機殼11內造成該機殼11內部結構生銹的功效。再藉由該馬達21的運轉再配合該驅動軸23帶動該排水葉輪99達到攪拌水的功能,最后,水由該排水管55排出,達成將水排出的目的。
據此,本實用新型可藉由該黃油41填充于該空隙33,防止該機殼11的水溫高于室溫所形成的水氣,以及本實用新型于運轉或受外力搖晃而濺起的水花,進入該機殼11,進而使得本實用新型可達到防潑水以及防止水氣進入到該機殼11內的目的。
接著,請參閱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主要概同于第一較佳實施例,其中,不同之處在于:
該黃油41’進一步填充于該穿孔13’與該驅動軸23’之間。本實施例中,除了將該黃油41’填充于該對應部131’與該防水墊片31’之間所形成的該空隙33’外,亦將該黃油41’填充于該穿孔13’與該驅動軸23’之間;藉此,當該驅動軸23’轉動時,該黃油41’同樣能夠如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使本實用新型達成防潑水以及防止水氣的功效。
本第二較實施例的其余結構及所能達成的功效是概同于前揭第一較佳實施例,容不再予贅述。
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