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架線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山頂之間引繩拉線式的電線架線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架線技術需要先將一根尼龍繩架在初始電桿與目標電桿之間;然后在將第二根抗拉尼龍繩架在初始電桿與目標電桿之間,然后兩根尼龍繩可以承受電線的重量時,通過第三根尼龍繩的牽引將電線架設在初始電桿與目標電桿之間,這樣架線的效率是比較低,且架線的工序復雜,所以就需要一種用于山頂之間交換拉線式的電線架線方法。
本發明設計一種用于山頂之間引繩拉線式的電線架線方法解決如上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本發明公開一種用于山頂之間引繩拉線式的電線架線方法,它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用于山頂之間引繩拉線式的電線架線方法,其特征在于:此方法依賴尼龍繩牽引機構、電線牽引機構、出線機構來實現,其中尼龍繩牽引機構與電線牽引機構均使用在第一尼龍繩上;出線機構安裝在山坡上。
上述出線機構包括固定軸、兩盤尼龍繩、一盤電線,兩盤尼龍繩與一盤電線通過固定軸固定在山坡上。
上述尼龍繩牽引機構包括第一方槽、第二方槽、第一支撐架、第一固定板、第一電池、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電線托殼、第一尼龍繩承載殼、支撐架、板簧、側支耳、第一驅動輪機構,其中第一電池安裝在第一支撐架的下端;電線托殼通過第二固定板安裝在第一支撐架上;第三固定板安裝在第一支撐架上;第一尼龍繩承載殼通過第一固定板安裝在第一支撐架上;第一電池、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依次從下到上安裝在第一支撐架上;第一支撐架上端面上開有第一方槽與第二方槽;第一方槽與第二方槽內安裝結構完全相同,對于第一方槽內的安裝結構,兩個側支耳對稱安裝在第一方槽端面上;支撐架通過圓柱銷安裝在兩個側支耳上;第一驅動輪機構安裝在支撐架上的通槽內,板簧一端安裝在支撐架上,另一端安裝在第一支撐架上端面。
上述第一驅動輪機構包括第一驅動輪、第一電機、第一驅動輪固定殼,其中第一電機安裝在支撐架下端一側;第一驅動輪固定殼安裝在第一電機殼外圓面上;第一驅動輪一端安裝在第一驅動輪固定殼端面上;第一驅動輪另一端的外端面通過圓柱銷安裝在支撐架下端另一側,內端面與第一電機軸連接;第一驅動輪軸線與第一電機軸軸線重合。
上述電線牽引機構包括第三方槽、第二驅動輪機構、第二支撐架、第四固定板、第五固定板、第六固定板、第二尼龍繩承載殼、第二電池,其中第二電池安裝在第二支撐架下端;第六固定板安裝在第二支撐架上;第二尼龍繩承載殼通過第五固定板安裝在第二支撐架上;第四固定板安裝在第二支撐架上;第二電池、第六固定板、第五固定板、第四固定板從下到上依次安裝在第二支撐架上;第二支撐架上端面開有第三方槽;兩個第二驅動輪機構依次安裝在第二支撐架上。
上述第二驅動輪機構包括第二驅動輪固定殼、第二驅動輪、第二電機,其中第二電機安裝在第二支撐架上;第二驅動輪固定殼安裝在第二電機外圓面上;第二驅動輪安裝在第二電機固定殼端面上,且第二驅動輪內端面與第二電機軸端面固定連接。
上述第一支撐架與第二支撐架長度尺寸一致;兩個第一驅動輪機構安裝位置將第一支撐架均分為三段;兩個第二驅動輪機構安裝位置將第二支撐架均分為三段;第一電池通過線路與第一電機相接通;第二電池通過線路與第二電機相接通。
使用上述設備架線時需要以下幾步完成:1、工作人員在目標電桿頂端安裝導向輪;2、將出線機構固定在山坡頂端;2、通過無人機運輸或氣槍發射等傳統方法將第一尼龍繩從初始電桿運輸到目標電桿上,并由工作人員將第一尼龍繩繞過導向輪;3、工作人員將尼龍繩牽引機構安裝在第一尼龍繩上,且第一驅動輪機構與第一尼龍繩配合,并將折回尼龍繩固定在第三固定板上;4、工作人員將電線牽引機構安裝在第一尼龍繩上,且第二驅動輪機構與第一尼龍繩配合,并將出線機構中一盤尼龍繩的第二尼龍繩固定在第四固定板上,電線固定在第六固定板上;5、第一電池給尼龍繩牽引機構供電,尼龍繩牽引機構將會帶動折回尼龍繩向初始電桿運動,第二電池給電線牽引機構供電,電線牽引結構將會帶動第二尼龍繩與電線目標電桿運動;6、電線牽引機構與尼龍繩牽引機構相遇且開始嵌套時,第一尼龍繩承載殼將會將第二尼龍繩包裹住、第二尼龍繩承載殼將會將折回尼龍繩包裹住、電線托殼將會將電線包裹住,同時支撐架將會受到第二支撐架的力而圍繞圓柱銷擺動;當電線牽引機構與尼龍繩牽引機構開始脫離嵌套時,支撐架將會失去第二支撐架的力而在板簧的作用下圍繞圓柱銷擺動恢復到與第一尼龍繩配合的狀態;之后電線的重量將由兩根尼龍繩來承擔,并且電線牽引機構與尼龍繩牽引機構將會繼續運動,從而達到將電線從初始電桿架到目標電桿的目的;7、架線完成將電線固定,將電線牽引機構與尼龍繩牽引機構拆下,架線過程結束。
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上述第一驅動輪固定殼通過軸承安裝在第一電機外殼上;第二驅動輪固定殼通過軸承安裝在第二電機外殼上。
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上述第一驅動輪與第一尼龍繩之間涂有固態潤滑油;第二驅動輪與第一尼龍繩之間涂有固態潤滑油。
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上述第一方槽大小與第二方槽的大小相同。
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上述第二驅動輪通過焊接安裝在第二電機固定殼上。
相對于傳統的架線技術,本發明設計了一種用于山頂之間引繩拉線式的電線架線設備,其具有自動架線、一次搭設就可以完成架電線的功能;本發明中出線機構的作用是,為搭設電線過程中提供尼龍繩與搭設的電線;尼龍繩牽引機構的作用是,帶動折回尼龍繩運動,電線牽引機構的作用是,帶動第二尼龍繩與電線運動,并與尼龍繩上折回尼龍繩配合,形成兩根尼龍繩,從而達到承載電線重量,快速搭線的目的。
本發明中尼龍繩牽引機構具有牽引折回尼龍繩的作用,第一電機的作用是帶動第一驅動輪運動;第一驅動輪固定殼的作用是固定第一驅動輪;導向輪的作用是,對第一尼龍繩進行導向;第一固定板的作用是固定第一尼龍繩承載殼;第二固定板的作用是固定電線托殼;第三固定板的作用是固定折回尼龍繩;第一方槽與第二方槽的作用是,便于容納支撐架與第一驅動輪機構;第一驅動輪機構的作用是,帶動尼龍繩牽引機構運動;板簧的作用是給支撐架一個回位時的作用力;第三方槽的作用是,便于第一方槽與第二方槽內的第一驅動輪機構順利與第一尼龍繩接觸;第二驅動輪機構的作用是驅動電線牽引機構運動;第四固定板的作用是固定第二尼龍繩;第五固定板的作用是固定第二尼龍繩承載殼;第六固定板的作用是固定電線;第二電池的作用是給第二電機提供電力;第一尼龍繩承載殼與第二尼龍繩配合;第二尼龍繩承載殼與折回尼龍繩配合;電線托殼與電線配合的作用是便于第一尼龍繩承載殼將第二尼龍繩包裹住,第二尼龍繩承載殼將折回尼龍繩包裹住,電線托殼將電線包裹住,從而達到電線托殼可以托住電線,給電線一個作用力分擔電線的重量;第一尼龍繩承載殼可以將折回尼龍繩的重量分擔給電線牽引機構一部分;第二尼龍繩承載殼可以將電線的重量分擔給折回尼龍繩一部分,從而達到由折回尼龍繩、第一尼龍繩共同承擔電線重量的目的;第一支撐架與第二支撐架長度尺寸一致;兩個第一驅動輪機構安裝位置將第一支撐架均分為三段;兩個第二驅動輪機構安裝位置將第二支撐架均分為三段的作用是,便于尼龍繩牽引機構可以平穩的通過電線牽引機構;發明中的一根尼龍繩只可以承受初始電桿到目標電桿之間長度1/2大一點的電線重量,所以當電線運動第一尼龍繩一半長度時,如果沒有折回尼龍繩,第一尼龍繩是非常容易斷掉的,所以就需要兩根尼龍繩來承受電線的重量,而本發明設計的機構可以在第二次過線中短時間內將承受尼龍繩變為兩條,保證了電線的順利架接。
在使用過程中,首先工作人員在目標電桿頂端安裝導向輪;將出線機構固定在山坡頂端;通過無人機運輸、氣槍發射等方法將第一尼龍繩從初始電桿運輸到目標電桿上,并由工作人員將第一尼龍繩繞過導向輪;工作人員將尼龍繩牽引機構固定安裝在折回尼龍繩上,并將其架在第一尼龍繩上;工作人員將電線牽引機構固定在第二尼龍繩與電線上;第一電池給尼龍繩牽引機構供電,尼龍繩牽引機構將會帶動折回尼龍繩運動,第二電池給電線牽引機構供電,電線牽引結構將會帶動第二尼龍繩與電線運動;電線牽引機構與尼龍繩牽引機構相遇時,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承載板相互交叉,此時第一尼龍繩承載殼將會將第二尼龍繩包裹住、第二尼龍繩承載殼將會將折回尼龍繩包裹住、電線托殼將會將電線包裹住;此時的電線的重量將由兩根尼龍繩來承擔,并且電線牽引機構與尼龍繩牽引結構將會繼續向前運動,第二方槽中的支撐架會在第二支撐架的作用下,將圍繞圓柱銷旋轉運動,此時他也會帶動安裝在其上的第一驅動輪機構一起運動,此時尼龍繩牽引機構與電線牽引機構將會繼續向前運動,在此過程中第一驅動輪會與第二支撐架上端面接觸,從而達到繼續驅動尼龍繩牽引機構運動的目的;此時的支撐架與第一驅動輪機構位于第二方槽內,第一方槽內的支撐架與第一驅動輪機構仍與第一尼龍繩接觸;當尼龍繩牽引機構與電線牽引機構繼續運動時,第二方槽內的支撐架將會圍繞圓柱銷運動,從而帶動安裝在其上的第一驅動輪機構運動,此時的第一方槽與第二方槽內的支撐架和第一驅動輪均處于第二支撐架上端面,此時板簧處于壓縮狀態;并且尼龍繩牽引機構與電線牽引機構繼續向前運動,此時第二方槽內的第一驅動輪機構會經過第三方槽,重新與第一尼龍繩接觸,此時第二方槽中的第一驅動輪機構仍然與第二支撐架上端面接觸,當尼龍繩牽引機構與電線牽引機構繼續運動時,第一方槽內的支撐架和第一驅動輪機構會在板簧的作用下,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上,重新與第一尼龍繩接觸;此時的電線牽引機構將繼續朝著目標電桿運動,尼龍繩牽引機構將會繼續朝著初始電桿運動,直到達到各自的電桿停止,此時的電線將順利從初始電桿運輸到目標電桿;從而達到將電線從初始電桿架到目標電桿的目的;架線完成將電線固定,將電線牽引機構與尼龍繩牽引機構拆下,架線過程結束。
附圖說明
圖1是整體部件分布示意圖。
圖2是尼龍繩牽引機構示意圖。
圖3是第一尼龍繩承載殼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4是第一驅動輪機構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5是第一驅動輪機構剖視圖。
圖6是第一驅動輪固定殼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7是第一支撐架結構示意圖。
圖8是電線牽引機構示意圖。
圖9是第二驅動輪機構剖視圖。
圖10是尼龍繩牽引機構與電線牽引機構配合示意圖。
圖11是該架線方法原理圖。
圖中標號名稱:1、山坡;2、目標電桿;3、尼龍繩牽引機構;4、電線牽引機構;5、初始電桿;6、出線機構;7、導向輪;8、第一方槽;9、第二方槽;10、第一支撐架;11、第一尼龍繩;12、第一固定板;13、第一電池;14、第二固定板;15、第三固定板;16、電線托殼;17、第一尼龍繩承載殼;18、折回尼龍繩;19、支撐架;20、板簧;21、側支耳;25、第一驅動輪機構;27、第一驅動輪;28、第一電機;29、第一驅動輪固定殼;30、第三方槽;31、第二驅動輪機構;32、第二支撐架;33、第二尼龍繩;34、第四固定板;35、第五固定板;36、第六固定板;37、電線;38、第二尼龍繩承載殼;39、第二電池;40、第二驅動輪固定殼;41、第二驅動輪。
具體實施方式
請見圖1至圖11。如圖1所示,此方法依賴尼龍繩牽引機構3、電線牽引機構44、出線機構6來實現,如圖1所示,其中尼龍繩牽引機構3與電線牽引機構44均使用在第一尼龍繩11上;出線機構6安裝在山坡1上。
如圖1所示,上述出線機構6包括固定軸、兩盤尼龍繩、一盤電線37,兩盤尼龍繩與一盤電線37通過固定軸固定在山坡1上。
如圖2所示,上述尼龍繩牽引機構3包括第一方槽8、第二方槽9、第一支撐架10、第一固定板12、第一電池13、第二固定板14、第三固定板15、電線托殼16、第一尼龍繩承載殼17、支撐架19、板簧20、側支耳21、第一驅動輪機構25,如圖2、3所示,其中第一電池13安裝在第一支撐架10的下端;電線托殼16通過第二固定板14安裝在第一支撐架10上;第三固定板15安裝在第一支撐架10上;如圖2、3所示,第一尼龍繩承載殼17通過第一固定板12安裝在第一支撐架10上;第一電池13、第二固定板14、第三固定板15、第一固定板12依次從下到上安裝在第一支撐架10上;如圖4、5所示,第一支撐架10上端面上開有第一方槽8與第二方槽9;第一方槽8與第二方槽9內安裝結構完全相同,對于第一方槽8內的安裝結構,兩個側支耳21對稱安裝在第一方槽8端面上;支撐架19通過圓柱銷安裝在兩個側支耳21上;如圖5所示,第一驅動輪機構25安裝在支撐架19上的通槽內,板簧20一端安裝在支撐架19上,另一端安裝在第一支撐架10上端面。
如圖5所示,上述第一驅動輪機構25包括第一驅動輪27、第一電機28、第一驅動輪固定殼29,其中第一電機28安裝在支撐架19下端一側;如圖6所示,第一驅動輪固定殼29安裝在第一電機28殼外圓面上;第一驅動輪27一端安裝在第一驅動輪固定殼29端面上;第一驅動輪27另一端的外端面通過圓柱銷安裝在支撐架19下端另一側,內端面與第一電機28軸連接;第一驅動輪27軸線與第一電機28軸軸線重合。
如圖8所示,上述電線牽引機構44包括第三方槽30、第二驅動輪機構31、第二支撐架32、第四固定板34、第五固定板35、第六固定板36、第二尼龍繩承載殼38、第二電池39,其中第二電池39安裝在第二支撐架32下端;第六固定板36安裝在第二支撐架32上;如圖8所示,第二尼龍繩承載殼38通過第五固定板35安裝在第二支撐架32上;如圖8、10所示,第四固定板34安裝在第二支撐架32上;第二電池39、第六固定板36、第五固定板35、第四固定板34從下到上依次安裝在第二支撐架32上;如圖9所示,第二支撐架32上端面開有第三方槽30;兩個第二驅動輪機構31依次安裝在第二支撐架32上。
如圖9所示,上述第二驅動輪機構31包括第二驅動輪固定殼40、第二驅動輪41、第二電機,其中第二電機安裝在第二支撐架32上;如圖9所示,第二驅動輪固定殼40安裝在第二電機外圓面上;如圖9所示,第二驅動輪41安裝在第二電機固定殼端面上,且第二驅動輪41內端面與第二電機軸端面固定連接。
如圖7所示,上述第一支撐架10與第二支撐架32長度尺寸一致;兩個第一驅動輪機構25安裝位置將第一支撐架10均分為三段;兩個第二驅動輪機構31安裝位置將第二支撐架32均分為三段;第一電池13通過線路與第一電機28相接通;第二電池39通過線路與第二電機相接通。
使用上述設備架線時需要以下幾步完成:1、工作人員在目標電桿2頂端安裝導向輪7;2、將出線機構6固定在山坡1頂端;2、通過無人機運輸或氣槍發射等傳統方法將第一尼龍繩11從初始電桿5運輸到目標電桿2上,并由工作人員將第一尼龍繩11繞過導向輪7;如圖11a所示,3、工作人員將尼龍繩牽引機構3安裝在第一尼龍繩11上,且第一驅動輪機構25與第一尼龍繩11配合,并將折回尼龍繩18固定在第三固定板15上;如圖11a所示,4、工作人員將電線牽引機構44安裝在第一尼龍繩11上,且第二驅動輪機構31與第一尼龍繩11配合,并將出線機構6中一盤尼龍繩的第二尼龍繩33固定在第四固定板34上,電線37固定在第六固定板36上;5、第一電池13給尼龍繩牽引機構3供電,尼龍繩牽引機構3將會帶動折回尼龍繩18向初始電桿5運動,第二電池39給電線牽引機構44供電,電線37牽引結構將會帶動第二尼龍繩33與電線37目標電桿2運動;如圖11b所示,6、電線牽引機構44與尼龍繩牽引機構3相遇且開始嵌套時,如圖10所示,第一尼龍繩承載殼17將會將第二尼龍繩33包裹住、第二尼龍繩承載殼38將會將折回尼龍繩18包裹住、電線托殼16將會將電線37包裹住,如圖11c、11d所示,同時支撐架19將會受到第二支撐架32的力而圍繞圓柱銷擺動;如圖11e所示,當電線牽引機構44與尼龍繩牽引機構3開始脫離嵌套時,如圖11f所示,支撐架19將會失去第二支撐架32的力而在板簧20的作用下圍繞圓柱銷擺動恢復到與第一尼龍繩11配合的狀態;之后電線37的重量將由兩根尼龍繩來承擔,并且電線牽引機構44與尼龍繩牽引機構3將會繼續運動,從而達到將電線37從初始電桿5架到目標電桿2的目的;7、架線完成將電線37固定,將電線牽引機構44與尼龍繩牽引機構3拆下,架線過程結束。
如圖5所示,上述第一驅動輪固定殼29通過軸承安裝在第一電機28外殼上;第二驅動輪固定殼40通過軸承安裝在第二電機外殼上。
如圖1所示,上述第一驅動輪27與第一尼龍繩11之間涂有固態潤滑油;第二驅動輪41與第一尼龍繩11之間涂有固態潤滑油。
如圖7所示,上述第一方槽8大小與第二方槽9的大小相同。
如圖9所示,上述第二驅動輪41通過焊接安裝在第二電機固定殼上。
綜上所述:
本發明設計了一種用于山頂之間引繩拉線式的電線37架線設備,其具有自動架線、一次搭設就可以完成架電線37的功能;本發明中出線機構6的作用是,為搭設電線37過程中提供尼龍繩與搭設的電線37;尼龍繩牽引機構3的作用是,帶動折回尼龍繩18運動,電線牽引機構44的作用是,帶動第二尼龍繩33與電線37運動,并與尼龍繩上折回尼龍繩18配合,形成兩根尼龍繩,從而達到承載電線37重量,快速搭線的目的。
本發明中尼龍繩牽引機構具有牽引折回尼龍繩18的作用,第一電機28的作用是帶動第一驅動輪27運動;第一驅動輪固定殼29的作用是固定第一驅動輪27;導向輪7的作用是,對第一尼龍繩11進行導向;第一固定板12的作用是固定第一尼龍繩承載殼17;第二固定板14的作用是固定電線托殼16;第三固定板15的作用是固定折回尼龍繩18;第一方槽8與第二方槽9的作用是,便于容納支撐架19與第一驅動輪機構25;第一驅動輪機構25的作用是,帶動尼龍繩牽引機構3運動;板簧20的作用是給支撐架19一個回位時的作用力;第三方槽30的作用是,便于第一方槽8與第二方槽9內的第一驅動輪機構25順利與第一尼龍繩11接觸;第二驅動輪機構31的作用是驅動電線牽引機構44運動;第四固定板34的作用是固定第二尼龍繩33;第五固定板35的作用是固定第二尼龍繩承載殼38;第六固定板36的作用是固定電線37;第二電池39的作用是給第二電機提供電力;第一尼龍繩承載殼17與第二尼龍繩33配合;第二尼龍繩承載殼38與折回尼龍繩18配合;電線托殼16與電線37配合的作用是便于第一尼龍繩承載殼17將第二尼龍繩33包裹住,第二尼龍繩承載殼38將折回尼龍繩18包裹住,電線托殼16將電線37包裹住,從而達到電線托殼16可以托住電線37,給電線37一個作用力分擔電線37的重量;第一尼龍繩承載殼17可以將折回尼龍繩18的重量分擔給電線牽引機構44一部分;第二尼龍繩承載殼38可以將電線37的重量分擔給折回尼龍繩18一部分,從而達到由折回尼龍繩18、第一尼龍繩11共同承擔電線37重量的目的;第一支撐架10與第二支撐架32長度尺寸一致;兩個第一驅動輪機構25安裝位置將第一支撐架10均分為三段;兩個第二驅動輪機構31安裝位置將第二支撐架32均分為三段的作用是,便于尼龍繩牽引機構3可以平穩的通過電線牽引機構44;由于一根尼龍繩只可以承受初始電桿5到目標電桿2之間長度的電線37重量,所以當電線37運動第一尼龍繩11一半長度時,如果沒有折回尼龍繩18,第一尼龍繩11是非常容易斷掉的,所以就需要兩根尼龍繩來承受電線37的重量。
具體實施方式為,首先工作人員在目標電桿2頂端安裝導向輪7;將出線機構6固定在山坡1頂端;通過無人機運輸、氣槍發射等方法將第一尼龍繩11從初始電桿5運輸到目標電桿2上,并由工作人員將第一尼龍繩11繞過導向輪7;工作人員將尼龍繩牽引機構3固定安裝在折回尼龍繩18上,并將其架在第一尼龍繩11上;工作人員將電線牽引機構44固定在第二尼龍繩33與電線37上;第一電池13給尼龍繩牽引機構3供電,尼龍繩牽引機構3將會帶動折回尼龍繩18運動,第二電池39給電線牽引機構44供電,電線37牽引結構將會帶動第二尼龍繩33與電線37運動;電線牽引機構44與尼龍繩牽引機構3相遇時,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承載板相互交叉,此時第一尼龍繩承載殼17將會將第二尼龍繩33包裹住、第二尼龍繩承載殼38將會將折回尼龍繩18包裹住、電線托殼16將會將電線37包裹住;此時的電線37的重量將由兩根尼龍繩來承擔,并且電線牽引機構44與尼龍繩牽引結構將會繼續向前運動,第二方槽9中的支撐架19會在第二支撐架32的作用下,將圍繞圓柱銷旋轉運動,此時他也會帶動安裝在其上的第一驅動輪機構25一起運動,此時尼龍繩牽引機構3與電線牽引機構44將會繼續向前運動,在此過程中第一驅動輪27會與第二支撐架32上端面接觸,從而達到繼續驅動尼龍繩牽引機構3運動的目的;此時的支撐架19與第一驅動輪機構25位于第二方槽9內,第一方槽8內的支撐架19與第一驅動輪機構25仍與第一尼龍繩11接觸;當尼龍繩牽引機構3與電線牽引機構44繼續運動時,第二方槽9內的支撐架19將會圍繞圓柱銷運動,從而帶動安裝在其上的第一驅動輪機構25運動,此時的第一方槽8與第二方槽9內的支撐架19和第一驅動輪27均處于第二支撐架32上端面,此時板簧20處于壓縮狀態;并且尼龍繩牽引機構3與電線牽引機構44繼續向前運動,此時第二方槽9內的第一驅動輪機構25會經過第三方槽30,重新與第一尼龍繩11接觸,此時第二方槽9中的第一驅動輪機構25仍然與第二支撐架32上端面接觸,當尼龍繩牽引機構3與電線牽引機構44繼續運動時,第一方槽8內的支撐架19和第一驅動輪機構25會在板簧20的作用下,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上,重新與第一尼龍繩11接觸;此時的電線牽引機構44將繼續朝著目標電桿2運動,尼龍繩牽引機構3將會繼續朝著初始電桿5運動,直到達到各自的電桿停止,此時的電線37將順利從初始電桿5運輸到目標電桿2;從而達到將電線37從初始電桿5架到目標電桿2的目的;架線完成將電線37固定,將電線牽引機構44與尼龍繩牽引機構3拆下,架線過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