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配電自動化測控終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配電自動化測控終端,包括外殼,外殼上設有顯示屏,顯示屏下方設有電源開關、合閘開關和分閘開關,外殼的一側設有接線端子,外殼的內部設有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包括CPU處理模塊、三相同步采集模塊、過載保護模塊、存儲模塊、報警模塊、顯示模塊以及無線傳輸模塊,接線端子連接外部配電網,CPU處理模塊分別連接三相同步采集模塊、過載保護模塊、存儲模塊、報警模塊、顯示模塊,且CPU處理模塊通過無線傳輸模塊連接遠程配電網監控中心,本實用新型結構原理簡單,智能化程度高,能夠實現遠程實時監測和控制,同時還具有過載保護功能,安全性高。
【專利說明】
一種配電自動化測控終端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測控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配電自動化測控終端。【背景技術】
[0002]目前,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速度,已由過去主要取決于投資規模逐步轉化為有市場需求來定,電力市場也將逐步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以往我國發電和配電投資比例為1:0.12,大大落后于先進國家的1:0.6-0.7的投資比例,由于配電自動化是我國近年來電力發展的重要方向,再加上中國幅員遼闊,電力設備普遍落后,配電需求量不斷加大,因此,國內市場出現了較多的TTU產品,而現有的這些產品,其性能和功能基本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要,制勝之點在于誰的外觀結構緊湊、合理,且安全可靠性高,現有的配電自動化終端裝置和設備,普遍存在著結構復雜,智能化程度低、安全性差,使用壽命短的弊端。【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配電自動化測控終端,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配電自動化測控終端,包括外殼,所述外殼上設有顯示屏,所述顯示屏下方設有電源開關、合閘開關和分閘開關,所述外殼的一側設有接線端子,所述外殼的內部設有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包括CPU處理模塊、三相同步采集模塊、過載保護模塊、存儲模塊、報警模塊、顯示模塊以及無線傳輸模塊, 所述接線端子連接外部配電網,所述CHJ處理模塊分別連接三相同步采集模塊、過載保護模塊、存儲模塊、報警模塊、顯示模塊,且所述CHJ處理模塊通過無線傳輸模塊連接遠程配電網監控中心,所述CPU處理模塊包括DSP處理單元和ARM處理單元。
[0005]優選的,所述過載保護模塊包括三極管A、三極管B、場效應晶體管,三極管A集電極連接電阻E與電阻F連接點,電阻E另一端接入電源端,電阻F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極管B集電極連接電阻G與電阻H連接點,電阻G另一端接入電源端,電阻H另一端接地;三極管A發射極連接電阻I 一端,電阻I另一端連接場效應晶體管柵極,場效應晶體管漏極接地,源級通過電阻J接入電源端,源級還連接邏輯門電路,三極管A與三極管B的基極連接電阻C與電阻D連接點,電阻D串聯連接電阻C、電阻B、電阻A,電阻A另一端連接交流電壓端,電阻D另一端接地。
[0006]優選的,所述無線傳輸模塊包括第一運算放大器、第二運算放大器以及磁隔離模塊,所述第一運算放大器的正極輸入端分別連接電阻M—端和電容一端,電容另一端接地, 電阻M另一端分別連接電阻K 一端、電阻L 一端、電阻N—端,電阻N另一端接地,電阻L另一端連接參考電壓端,電阻K另一端連接信號輸入端,所述第一運算放大器的負極輸入端連接輸出端,所述第一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通過磁隔離模塊連接第二運算放大器的正極輸入端, 所述第二運算放大器的負極輸入端分別連接電阻0—端和電阻P—端,電阻0另一端連接電位器滑動端,電位器接地,電阻P另一端和第二運算放大器輸出端連接信號輸出端。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1)本實用新型結構原理簡單,智能化程度高,能夠實現遠程實時監測和控制,采用的過載保護模塊反應靈敏,具有過載保護功能,防止發生安全事故,能夠實現配電系統可靠運行,安全性高。
[0009](2)本實用新型采用的無線傳輸模塊抗干擾能力強,能夠實現監測和控制信號的快速傳遞,提高了測控效率。【附圖說明】
[〇〇1〇]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不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框圖;
[0012]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過載保護模塊原理圖;[〇〇13]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無線傳輸模塊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5]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配電自動化測控終端,包括外殼1,所述外殼1上設有顯示屏2,所述顯示屏2下方設有電源開關3、合閘開關4和分閘開關5, 所述外殼1的一側設有接線端子6,所述外殼1的內部設有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包括CPU 處理模塊7、三相同步采集模塊8、過載保護模塊9、存儲模塊10、報警模塊11、顯示模塊12以及無線傳輸模塊13,所述接線端子6連接外部配電網,所述CPU處理模塊7分別連接三相同步采集模塊8、過載保護模塊9、存儲模塊10、報警模塊11、顯示模塊12,且所述CPU處理模塊7通過無線傳輸模塊13連接遠程配電網監控中心14,所述CPU處理模塊7包括DSP處理單元15和 ARM處理單元16。[〇〇16]本實施例中,過載保護模塊9包括三極管A lb、三極管B 2b、場效應晶體管17,三極管Alb集電極連接電阻E5a與電阻F6a連接點,電阻E5a另一端接入電源端,電阻F6a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極管B2b集電極連接電阻G7a與電阻H8a連接點,電阻G7a另一端接入電源端,電阻 H8a另一端接地;三極管Alb發射極連接電阻I9a—端,電阻I9a另一端連接場效應晶體管17 柵極,場效應晶體管17漏極接地,源級通過電阻J10a接入電源端,源級還連接邏輯門電路 18,三極管Alb與三極管B2b的基極連接電阻C3a與電阻D4a連接點,電阻D4a串聯連接電阻 C3a、電阻B2a、電阻A la,電阻A1 a另一端連接交流電壓端,電阻D4a另一端接地,本實用新型結構原理簡單,智能化程度高,能夠實現遠程實時監測和控制,采用的過載保護模塊反應靈敏,具有過載保護功能,防止發生安全事故,能夠實現配電系統可靠運行,安全性高。[〇〇17]本實施例中,無線傳輸模塊13包括第一運算放大器19、第二運算放大器20以及磁隔離模塊21,所述第一運算放大器19的正極輸入端分別連接電阻M13a—端和電容22—端, 電容22另一端接地,電阻M13a另一端分別連接電阻Klla—端、電阻L12a—端、電阻N14a— 端,電阻N14a另一端接地,電阻L12a另一端連接參考電壓端,電阻Klla另一端連接信號輸入端,所述第一運算放大器19的負極輸入端連接輸出端,所述第一運算放大器19的輸出端通過磁隔離模塊21連接第二運算放大器20的正極輸入端,所述第二運算放大器20的負極輸入端分別連接電阻〇15a—端和電阻P16a—端,電阻015a另一端連接電位器23滑動端,電位器 23接地,電阻P16a另一端和第二運算放大器20輸出端連接信號輸出端,本實用新型采用的無線傳輸模塊抗干擾能力強,能夠實現監測和控制信號的快速傳遞,提高了測控效率。 [〇〇18]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配電自動化測控終端,包括外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上設有顯示屏,所述顯 不屏下方設有電源開關、合閘開關和分閘開關,所述外殼的一側設有接線端子,所述外殼的 內部設有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包括CPU處理模塊、三相同步采集模塊、過載保護模塊、存 儲模塊、報警模塊、顯示模塊以及無線傳輸模塊,所述接線端子連接外部配電網,所述CPU處 理模塊分別連接三相同步采集模塊、過載保護模塊、存儲模塊、報警模塊、顯示模塊,且所述 CPU處理模塊通過無線傳輸模塊連接遠程配電網監控中心,所述CPU處理模塊包括DSP處理 單元和ARM處理單元。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配電自動化測控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過載保護模塊包 括三極管A、三極管B、場效應晶體管,三極管A集電極連接電阻E與電阻F連接點,電阻E另一 端接入電源端,電阻F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極管B集電極連接電阻G與電阻H連接點,電阻G另 一端接入電源端,電阻H另一端接地;三極管A發射極連接電阻I 一端,電阻I另一端連接場效 應晶體管柵極,場效應晶體管漏極接地,源級通過電阻J接入電源端,源級還連接邏輯門電 路,三極管A與三極管B的基極連接電阻C與電阻D連接點,電阻D串聯連接電阻C、電阻B、電阻 A,電阻A另一端連接交流電壓端,電阻D另一端接地。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配電自動化測控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傳輸模塊包 括第一運算放大器、第二運算放大器以及磁隔離模塊,所述第一運算放大器的正極輸入端 分別連接電阻M—端和電容一端,電容另一端接地,電阻M另一端分別連接電阻K 一端、電阻L 一端、電阻N—端,電阻N另一端接地,電阻L另一端連接參考電壓端,電阻K另一端連接信號 輸入端,所述第一運算放大器的負極輸入端連接輸出端,所述第一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通 過磁隔離模塊連接第二運算放大器的正極輸入端,所述第二運算放大器的負極輸入端分別 連接電阻〇—端和電阻P—端,電阻〇另一端連接電位器滑動端,電位器接地,電阻P另一端和 第二運算放大器輸出端連接信號輸出端。
【文檔編號】H02J13/00GK205725164SQ201620589538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5日
【發明人】郭飛, 馮玉芝, 潘盼, 趙慶杰, 蘇澤慶, 劉海軍, 周長海
【申請人】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高唐縣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