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的定子以及電動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提供電動機的定子以及電動機。本實用新型的定子中的線圈固定部件能夠在齒部的端面與單位線圈的內周面之間的空隙內繞旋轉軸線旋轉,并且具有與旋轉軸線垂直的非圓形的截面。線圈固定部件的非圓形的截面具有第一尺寸和第二尺寸,該第一尺寸由與旋轉軸線交叉的第一線段表示,該第二尺寸由與旋轉軸線交叉且不同于第一線段的第二線段表示,大于第一尺寸。線圈固定部件以使第二線段與空隙的高度方向一致的狀態配置于空隙內,通過推壓端面和內周面這兩者來使單位線圈相對于齒部固定。
【專利說明】電動機的定子以及電動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備對鐵芯的齒部上設置的單位線圈進行固定的線圈固定部件的電動機的定子、電動機以及固定單位線圈的固定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具備單位線圈的電動機中,當將單位線圈安裝于層疊鐵芯的齒部時,在層疊鐵芯的層疊方向上的齒部的兩端會形成由單位線圈的內面和齒部的外面包圍的微小的空隙。該空隙有可能成為在安裝單位線圈后單位線圈從齒部脫落的原因,因此需要將安裝后的單位線圈相對于齒部固定的另外的固定工序。在以往的固定工序中,通過各種手法將單位線圈相對于齒部固定。
[0003]例如,在日本JP-A-2013-031252所記載的技術中,將熱發泡性構件插入到在定子的齒部上安裝的單位線圈之間的間隙中并使熱發泡性構件熱膨脹,由此將單位線圈相對于定子固定。另外,在日本JP-A-2010-246269所記載的技術中,通過在定子的齒部上安裝具有將單位線圈的端面卡定的爪部的絕緣件(insulator),來將單位線圈相對于定子固定。然而,在日本JP-A-2013-031252所記載的技術中,由于需要對熱發泡性構件進行加熱,因此固定單位線圈時的操作性降低。另外,在日本JP-A-2010-246269所記載的技術中,需要準備形狀復雜的絕緣件來作為單位線圈的固定部件,除此以外還需要對層疊鐵芯實施追加的加工。
[0004]尋求一種能夠改善將單位線圈相對于齒部固定時的操作性的電動機的定子。實用新型內容
[0005]根據本申請所涉及的第一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動機的定子,該電動機的定子具備:齒部;單位線圈,其以包圍齒部的外周面的方式安裝于齒部;以及線圈固定部件,其配置于齒部的外周面中的端面與單位線圈的內周面之間的空隙內,其中,線圈固定部件能夠在空隙內繞旋轉軸線旋轉,并且具有與旋轉軸線垂直的非圓形的截面,線圈固定部件的截面具有第一尺寸和第二尺寸,該第一尺寸由與旋轉軸線交叉的第一線段表示,該第二尺寸由與旋轉軸線交叉且不同于第一線段的第二線段表示,該第二尺寸大于第一尺寸,線圈固定部件通過繞旋轉軸線旋轉,能夠在使第一線段與空隙的高度方向一致的第一位置與使第二線段與空隙的高度方向一致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其中,該空隙的高度方向是與齒部的端面垂直的方向,通過線圈固定部件在第二位置處推壓齒部的端面和單位線圈的內周面,單位線圈相對于齒部被固定。
[0006]根據本申請所涉及的第二實用新型,提供如下的電動機的定子:在第一實用新型中,線圈固定部件通過彈性的恢復力而推壓齒部的端面和單位線圈的內周面。
[0007]根據本申請所涉及的第三實用新型,提供如下的電動機的定子:在第一或第二實用新型中,線圈固定部件還具有以與旋轉軸線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凹狀的切口部。
[0008]根據本申請所涉及的第四實用新型,提供如下的電動機的定子:在第三實用新型中,凹狀的切口部形成于線圈固定部件的與齒部的端面或單位線圈的內周面接觸的接觸面。
[0009]根據本申請所涉及的第五實用新型,提供如下的電動機的定子:在第一或第二實用新型中,定子還具備向單位線圈供給電力的線纜,沿單位線圈的外周面延伸來支承線纜的線纜支承部件與線圈固定部件相連結,收納線纜的空間形成于線纜支承部件與單位線圈的外周面之間。
[0010]根據本申請所涉及的第六實用新型,提供具備第一?第五實用新型中的任一實用新型的定子的電動機。
[0011]這些以及其它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優點通過參照附圖所表現的本實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會變得更明確。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表示具備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定子的電動機的立體圖。
[0013]圖2是放大表示圖1的電動機中的定子的局部的立體圖。
[0014]圖3是放大表示圖2的定子中的空隙附近的立體圖。
[0015]圖4是沿與圖3的線圈固定部件的旋轉軸線垂直的平面觀察的線圈固定部件的剖視圖。
[0016]圖5是具有其它形狀的線圈固定部件的剖視圖。
[0017]圖6是具有另一形狀的線圈固定部件的剖視圖。
[0018]圖7是表示單位線圈被固定之前的狀態的定子中的線圈固定部件附近的剖視圖。
[0019]圖8是表示單位線圈被固定之后的狀態的定子中的線圈固定部件附近的剖視圖。
[0020]圖9是用于說明使用第一實施方式的定子中的線圈固定部件的單位線圈的固定方法的立體圖。
[0021]圖10是用于說明使用第一實施方式的定子中的線圈固定部件的單位線圈的固定方法的立體圖。
[0022]圖1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定子中的旋轉前的線圈固定部件附近的剖視圖。
[0023]圖12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定子中的旋轉中途的線圈固定部件附近的剖視圖。
[0024]圖13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定子中的旋轉后的線圈固定部件的剖視圖。
[0025]圖14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定子中的線圈固定部件的立體圖。
[0026]圖15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定子中的旋轉后的線圈固定部件附近的剖視圖。
[0027]圖16是沿圖15的XV1-XVI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參照附圖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此外,下面的記載并不對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用語的含義等進行限定。
[0029]首先,參照圖1?圖8來說明具備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定子的電動機。具備本實施方式的定子的電動機是轉子與定子協作來產生動力的電動機。圖1是具備本實施方式的例示性的定子3的電動機I的立體圖。如圖1那樣,電動機I具備繞規定的旋轉軸線O旋轉移動的轉子2以及被配置成包圍轉子2的環狀的定子3。
[0030]圖2是放大表示圖1所示的定子3的局部的立體圖。從圖1和圖2可知,定子3具備層疊電磁鋼板而形成的層疊鐵芯31,層疊鐵芯31具有:環狀的軛鐵部31a,其沿轉子2的移動方向、即繞旋轉軸線O的旋轉方向延伸;以及多個齒部31b,該多個齒部31b從軛鐵部31a向轉子2突出。定子3還具備以包圍層疊鐵芯31的齒部31b的外周的方式安裝于齒部31b的多個單位線圈32。定子3還具備與單位線圈32電連接來向單位線圈32供給電力的電纜(參照圖15和圖16)。
[0031]在本實施方式中,當將單位線圈32安裝于層疊鐵芯31的齒部31b時,在單位線圈32與齒部31b之間形成空隙G。在圖2的例子中,在齒部31b的延伸方向上的兩個端面與單位線圈32的內周面之間各形成有一個空隙G。此外,齒部31b的延伸方向是與軛鐵部31a的延伸方向和齒部31b的突出方向這兩者垂直的方向,由圖2的箭頭Al來表示。具有將單位線圈32相對于齒部31b固定的功能的線圈固定部件33被插入到這些空隙G中。通過線圈固定部件33來防止安裝于齒部31b的單位線圈32從齒部31b脫落。
[0032]圖3是放大表示圖2的定子3中的空隙G附近的立體圖。本實施方式的定子3中的線圈固定部件33能夠在空隙G內繞旋轉軸線R旋轉,并且在與旋轉軸線R垂直的截面中具有非圓形的截面形狀。在此,非圓形的截面形狀是指非正圓的截面形狀。圖3的例子的線圈固定部件33是沿旋轉軸線R延伸的柱狀體,在與旋轉軸線R垂直的截面中具有橢圓的截面形狀。下面進一步詳細地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定子3中的線圈固定部件33的截面形狀。
[0033]圖4是沿與圖3的線圈固定部件33的旋轉軸線R垂直的平面觀察的線圈固定部件33的剖視圖。如圖4那樣,線圈固定部件33的與旋轉軸線R垂直的截面具有第一尺寸SI和第二尺寸S2,該第一尺寸SI由第一線段LI表示,該第二尺寸S2由不同于第一線段LI的第二線段L2表示,大于第一尺寸SI (S2>S1)。在此,第一線段LI和第二線段L2均為以與旋轉軸線R交叉的方式將與旋轉軸線R垂直的截面的輪廓線上的兩個點連接而成的虛擬線段,第一線段LI比第二線段L2短。在線圈固定部件33具有如圖4那樣的橢圓形狀的截面的情況下,例如能夠將穿過橢圓的中心點Pl的軸線指定為旋轉軸線R。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將橢圓的短軸和長軸分別指定為第一線段LI和第二線段L2。然后,能夠將橢圓的短徑和長徑分別指定為第一尺寸SI和第二尺寸S2。
[0034]圖5和圖6是表示具有其它形狀的線圈固定部件33的截面的與圖4同樣的剖視圖。圖5表示具有長方形的截面的線圈固定部件33。在線圈固定部件33具有如圖5那樣的長方形的截面的情況下,例如能夠將穿過長方形的中心點P2的軸線指定為旋轉軸線R。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將穿過長方形的中心點P2的與長方形的短邊平行的線段指定為第一線段LI,將穿過長方形的中心點P2的與長方形的長邊平行的線段指定為第二線段L2。然后,能夠將長方形的短邊指定為第一尺寸SI,將長方形的長邊指定為第二尺寸。
[0035]圖6表示具有切線凸輪形狀的截面的線圈固定部件33。在此,切線凸輪形狀是指由多個圓弧和這些圓弧的共同切線構成的形狀。圖6所示的切線凸輪形狀由大小兩個圓弧Cl、C2和這些圓弧Cl、C2的共同切線Tl、T2構成。在線圈固定部件33具有如圖6那樣的切線凸輪形狀的截面的情況下,例如能夠將穿過大直徑的圓弧Cl的中心點P3的軸線指定為旋轉軸線R。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將與穿過兩個圓弧Cl、C2的中心點P3、P4的線段正交且穿過大直徑的圓弧Cl的中心點P3的線段指定為第一線段LI,將穿過兩個圓弧C1、C2的中心點P3、P4的線段指定為第二線段L2。然后,能夠將沿著與兩個圓弧C1、C2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指定為第一尺寸SI,將沿著兩個圓弧C1、C2的排列方向的尺寸指定為第二尺寸S2。本實施方式的定子3中的線圈固定部件33除了圖4?圖6所示的截面形狀以夕卜,還能夠具備具有上述的第一尺寸SI和第二尺寸S2(S1〈S2)的任意的截面形狀。
[0036]圖7和圖8是表示沿與圖3的定子3中的齒部31b的突出方向垂直的平面觀察的線圈固定部件33附近的剖視圖。圖7表示在通過線圈固定部件33將單位線圈32相對于齒部31b固定之前的狀態。如圖7那樣,線圈固定部件33以使上述的第一線段LI與空隙G的高度方向一致的方式插入到空隙G中。在此,空隙G的高度方向是指與齒部31b的端面31bl垂直的方向,由圖7的箭頭A2來表示。更具體地說,在圖7的例子中,線圈固定部件33以使第一線段LI與空隙G的高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插入到空隙G中。此外,在將線圈固定部件33插入到空隙G中時,能夠使線圈固定部件33的旋轉軸線R與空隙G的高度方向大致垂直(即,能夠與齒部31b的端面31bl大致平行)。在圖7的例子中,使線圈固定部件33的旋轉軸線R與空隙G的高度方向(箭頭A2的方向)和寬度方向(圖7的左右方向)這兩者垂直。
[0037]圖8表示在通過線圈固定部件33將單位線圈32相對于齒部3 Ib固定之后的狀態。將圖7與圖8對比可知,被插入到空隙G中的線圈固定部件33以使上述的第二線段L2與空隙G的高度方向(箭頭A2的方向)一致的方式在空隙G內被旋轉。更具體地說,在圖8的例子中,線圈固定部件33以使第二線段L2與空隙G的高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在空隙G內被旋轉。此時的旋轉方向由箭頭A3來表示。當像這樣線圈固定部件33繞旋轉軸線R旋轉時,線圈固定部件33會與齒部31b的端面31bl和單位線圈32的內周面32a這兩者接觸。其結果,線圈固定部件33推壓齒部31b和單位線圈32這兩者,因此單位線圈32相對于齒部31b被固定。此外,在線圈固定部件33在空隙G內旋轉時,線圈固定部件33的旋轉軸線R能夠維持與空隙G的高度方向大致垂直的狀態(即,能夠維持與齒部31b的端面31bl大致平行的狀態)。在圖8的例子中,線圈固定部件33的旋轉軸線R維持著與空隙G的高度方向(箭頭A2的方向)和寬度方向(圖8的左右方向)這兩者垂直的狀態。
[0038]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使某個線段與某個方向“一致”是指,使該線段取該線段相對于該方向的斜率接近零的方向。因而,如圖7那樣與空隙G的高度方向一致的第一線段LI未必一定要與空隙G的高度方向平行。同樣地,如圖8那樣與空隙G的高度方向一致的第二線段L2未必一定要與空隙G的高度方向平行。
[0039]如上,本實施方式的定子3中的線圈固定部件33通過在空隙G內繞旋轉軸線R旋轉,能夠在使第一線段LI與空隙G的高度方向一致的第一位置(參照圖7)與使第二線段L2與空隙G的高度方向一致的第二位置(參照圖8)之間移動。而且,當線圈固定部件33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時,線圈固定部件33推壓齒部31b的端面31bl和單位線圈32的內周面32a這兩者來使單位線圈32相對于齒部31b固定。此外,能夠以使線圈固定部件33在空隙G內旋轉來能夠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的方式,任意地對線圈固定部件33的旋轉軸線R進行定位。在圖7和圖8的例子中,線圈固定部件33的旋轉軸線R被定位于空隙G的高度方向(箭頭A2的方向)和寬度方向(圖7和圖8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
[0040]本實施方式的定子3中的線圈固定部件33能夠由能夠發生彈性變形的材料形成。在這種情況下,線圈固定部件33能夠在從單位線圈32的內周面32a和齒部31b的端面3IbI受到壓力而發生彈性變形的同時進行旋轉。其結果,旋轉后的線圈固定部件33通過彈性的恢復力而推壓齒部31b的端面31bl和單位線圈32的內周面32a,因此單位線圈32相對于齒部31b被穩定地固定。另一方面,也可以取代線圈固定部件33而將單位線圈32形成為能夠發生彈性變形,或者除了線圈固定部件33以外將單位線圈32也形成為能夠發生彈性變形。或者,也可以在位于齒部31b的延伸方向的兩側的兩個空隙G的任一方中插入能夠發生彈性變形的間隔件來取代線圈固定部件33。在這些方式中,也由線圈固定部件33、單位線圈32以及間隔件中的任一個產生彈性的恢復力,因此使得單位線圈32相對于齒部31b被穩定地固定。
[0041]接著,參照圖9和圖10來說明通過本實施方式的定子3中的線圈固定部件33來固定單位線圈32的固定方法。如圖9那樣,首先,將單位線圈32安裝于層疊鐵芯31的齒部31b。其結果,在齒部31b的延伸方向(箭頭Al的方向)的兩端部形成空隙G。接著,將線圈固定部件33插入到空隙G中。此時,線圈固定部件33以使與旋轉軸線R垂直的截面中的第一線段LI與空隙G的高度方向一致的方式插入到空隙G中(參照圖7)。此外,線圈固定部件33能夠以其一端部從空隙G突出的方式插入到空隙G中。在這種情況下,作業者能夠把持線圈固定部件33的突出部位,因此能夠容易地使線圈固定部件33在空隙G內旋轉。此外,在位于齒部31b的兩側的空隙G中,既可以插入同一線圈固定部件33,也可以插入形狀、尺寸或材質不同的線圈固定部件33。或者,也可以在任一方的空隙G中插入具有撓性或剛性的任意的間隔件來取代線圈固定部件33。
[0042]如圖10那樣,接著使線圈固定部件33在空隙G內旋轉。此時,線圈固定部件33以使與旋轉軸線R垂直的截面中的第二線段L2與空隙G的高度方向一致的方式在空隙G內繞旋轉軸線R旋轉(參照圖8)。圖10表示僅使一方的空隙G內的線圈固定部件33旋轉的狀態。接著,當同樣地使另一方的空隙G內的線圈固定部件33旋轉時,各個線圈固定部件33在空隙G內與單位線圈32的內周面和齒部31b的端面這兩者接觸。由此,單位線圈32相對于齒部31b被固定。此外,能夠通過任意的手法使線圈固定部件33在空隙G內旋轉。例如,由作業者把持線圈固定部件33的一端部的從空隙G突出的部位,作業者通過手動使線圈固定部件33旋轉。如上,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使線圈固定部件33在空隙G內繞旋轉軸線R旋轉,來簡單地將單位線圈32相對于齒部31b固定,因此將單位線圈32相對于齒部31b固定時的操作性得以改善。
[0043]接著,參照圖11?圖13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定子除了下面具體說明的部分以外,具有與上述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定子相同的結構。因而,對于具有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的部分,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標記,省略對這些具有相同結構的部分的詳細說明。
[0044]圖11?圖13是表示沿與本實施方式的定子3中的齒部31b的突出方向垂直的平面觀察的線圈固定部件33附近的剖視圖。圖11表示線圈固定部件33繞旋轉軸線R旋轉之前的狀態,圖12表示線圈固定部件33繞旋轉軸線R旋轉的中途的狀態。另外,圖13表示線圈固定部件33繞旋轉軸線旋轉之后的狀態。如圖11?圖13那樣,本實施方式的定子3中的線圈固定部件33具有以沿旋轉軸線R延伸的方式形成于線圈固定部件33的外周面的凹狀的切口部33a。因而,本實施方式的定子3中的線圈固定部件33作為整體具有C字狀的截面形狀。
[0045]通過這些構造,線圈固定部件33在凹狀的切口部33a的周圍易于發生彈性變形,因此線圈固定部件33能夠容易地在空隙G內旋轉。更具體地說,在圖12的例子中,旋轉中途的線圈固定部件33受到來自齒部31b的端面31bl的壓縮力而易于向箭頭A4的方向發生彈性變形,因此線圈固定部件33能夠容易地在空隙G內旋轉。因而,即使旋轉中途的線圈固定部件33受齒部31b的端面31bl或單位線圈32的內周面32a干涉而受到較大阻力,通過線圈固定部件33在凹狀的切口部33a的周圍發生彈性變形而線圈固定部件33也能夠容易地在空隙G內旋轉。
[0046]在本實施方式中,優選的是,凹狀的切口部33a形成于旋轉后的線圈固定部件33、即正在固定單位線圈32的狀態的線圈固定部件33的外周面中的與齒部31b的端面31bl或單位線圈32的內周面32a接觸的接觸面。在圖13的例子中,凹狀的切口部33a形成于線圈固定部件33的與第二線段L2垂直的側面F1、F2中的與齒部31b的端面31bl接觸的接觸面F2上。其中,本例的凹狀的切口部33a也可以形成于線圈固定部件33的外周面中的與單位線圈32的內周面32a接觸的接觸面Fl上。
[0047]另一方面,在凹狀的切口部33a形成于線圈固定部件33的外周面中的與上述的接觸面不同的位置、例如與第一線段LI垂直的側面F3或側面F4上的情況下,旋轉后的線圈固定部件33、即正在固定單位線圈32的狀態的線圈固定部件33易于向空隙G的高度方向(圖13的箭頭A2的方向)發生彈性變形,因此從線圈固定部件33作用于齒部31b和單位線圈32的推壓力有可能降低。其結果,由線圈固定部件33固定的單位線圈32有可能變得不穩定。
[0048]根據如上的理由,優選的是,凹狀的切口部33a形成于旋轉后的線圈固定部件33、即正在固定單位線圈32的狀態的線圈固定部件33的外周面中的與齒部31b的端面31bl或單位線圈32的內周面32a接觸的接觸面。由此,能夠防止由線圈固定部件33固定的單位線圈32由于凹狀的切口部33a而變得不穩定。
[0049]此外,在線圈固定部件33具有如圖11?圖13那樣的矩形的截面的情況下,優選的是,線圈固定部件33具有以沿旋轉軸線R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倒角部33b。通過這種倒角部33b,線圈固定部件33在空隙G內旋轉時的摩擦阻力減少,因此線圈固定部件33能夠容易地在空隙G內旋轉。
[0050]本實施方式的定子3中的單位線圈32的固定方法與前述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定子3中的單位線圈32的固定方法相同。其中,在本實施方式中,線圈固定部件33在凹狀的切口部33a的周圍易于發生彈性變形,因此線圈固定部件33能夠容易地在空隙G內旋轉。
[0051]接著,參照圖14?圖16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定子除了下面具體說明的部分以外,具有與上述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定子相同的結構。因而,對于具有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的部分,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標記,省略對這些具有相同結構的部分的詳細說明。
[0052]圖14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定子3中的線圈固定部件33的立體圖。如圖14那樣,在本實施方式中,支承前述的電纜的線纜支承部件34與線圈固定部件33相連結。更具體地說,在圖14的例子中,沿旋轉軸線R延伸的線圈固定部件33與大致平行于線圈固定部件33地延伸的線纜支承部件34通過大致垂直于兩個部件地延伸的連結部件35而相互連結。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對線圈固定部件33附加線纜支承部件34和連結部件35所得的單個部件。例如,線圈固定部件33、線纜支承部件34以及連結部件35能夠形成為一體成型品。
[0053]圖15是表示沿與本實施方式的定子3中的齒部31b的突出方向垂直的平面觀察的線圈固定部件33附近的剖視圖,與前述的圖8同樣地,表示線圈固定部件33在空隙G內繞旋轉軸線R旋轉之后的狀態。另外,圖16是沿圖15中的XV1-XVI線的剖視圖。從圖15和圖16可知,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線圈固定部件33在空隙G內繞旋轉軸線R旋轉而單位線圈32相對于齒部31b被固定時,收納電纜36的收納空間H形成于線纜支承部件34與單位線圈32的外周面32b之間。因而,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通過單個部件來達成以下兩個目的:將單位線圈32相對于齒部31b固定;以及對單位線圈32支承電纜36。其結果,定子3的結構部件的個數減少,因此能夠改善定子3的制造工序中的操作性,并能夠削減定子3的整體的制造成本。
[0054]本實施方式的定子3中的單位線圈32的固定方法與前述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定子3中的單位線圈32的固定方法相同。其中,在本實施方式的固定方法中,當線圈固定部件33在空隙G內繞旋轉軸線R旋轉而將單位線圈32相對于齒部31b固定之后,電纜36被收納到線纜支承部件34與單位線圈32的外周面32b之間的收納空間H。由此,能夠通過具有線圈固定部件33和線纜支承部件34的單個部件來達成以下兩個目的:在定子3中對單位線圈32進行固定;以及在定子3中支承電纜36。
[0055]實用新型的效果
[0056]根據第一、第六實用新型,通過使線圈固定部件在空隙內旋轉,來簡單地將單位線圈相對于齒部固定,因此能夠改善將單位線圈相對于齒部固定時的操作性。
[0057]根據第二實用新型,線圈固定部件通過彈性的恢復力而產生推壓力,因此能夠將單位線圈相對于齒部穩定地固定。
[0058]根據第三實用新型,線圈固定部件在凹狀的切口部的周圍易于發生彈性變形,因此線圈固定部件能夠容易地在空隙內旋轉。
[0059]根據第四實用新型,能夠防止由線圈固定部件固定的單位線圈由于凹狀的切口部而變得不穩定。
[0060]根據第五實用新型,定子的結構部件的個數減少,因此能夠改善定子的制造工序中的操作性,并能夠削減定子的整體的制造成本。
[0061]本實用新型并不僅限定于上述的實施方式,能夠在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范圍內進行各種改變。例如,雖然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例示了配置于環狀的定子的內側的轉子進行旋轉運動的旋轉式電動機,但是具備本實用新型的定子的電動機也可以是轉子沿呈直線狀延伸的定子進行直線運動的直線電動機。另外,上述的各部的尺寸、形狀、材質等只不過是一個例子,為了達成本實用新型的效果,能夠采用多種尺寸、形狀、材質等。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機(I)的定子(3),其特征在于,具備: 齒部(31b); 單位線圈(32),其以包圍上述齒部(31b)的外周面的方式安裝于上述齒部(31b);以及 線圈固定部件(33),其配置于上述齒部(31b)的外周面中的端面(31bl)與上述單位線圈(32)的內周面(32a)之間的空隙(G)內, 其中,上述線圈固定部件(33)能夠在上述空隙(G)內繞旋轉軸線(R)旋轉,并且具有與上述旋轉軸線(R)垂直的非圓形的截面, 上述線圈固定部件(33)的上述截面具有第一尺寸(SI)和第二尺寸(S2),該第一尺寸(SI)由與上述旋轉軸線(R)交叉的第一線段(LI)表示,該第二尺寸(S2)由與上述旋轉軸線(R)交叉且不同于上述第一線段(LI)的第二線段(L2)表示,該第二尺寸(S2)大于上述第一尺寸(SI), 上述線圈固定部件(33)通過繞上述旋轉軸線(R)旋轉,能夠在使上述第一線段(LI)與上述空隙(G)的高度方向一致的第一位置與使上述第二線段(L2)與上述空隙(G)的高度方向一致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其中,上述空隙(G)的高度方向是與上述齒部(31b)的上述端面(31bl)垂直的方向, 通過上述線圈固定部件(33)在上述第二位置處推壓上述齒部(31b)的上述端面(31bl)和上述單位線圈(32)的上述內周面(32a),上述單位線圈(32)相對于上述齒部(31b)被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機(I)的定子(3),其特征在于, 上述線圈固定部件(33)通過彈性的恢復力而推壓上述齒部(31b)的上述端面(31bl)和上述單位線圈(32)的上述內周面(32a)。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機(I)的定子(3),其特征在于, 上述線圈固定部件(33)還具有以與上述旋轉軸線(R)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凹狀的切口部(33a)。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動機(I)的定子(3),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狀的切口部(33a)形成于上述線圈固定部件(33)的與上述齒部(31b)的端面(31bl)或上述單位線圈(32)的內周面(32a)接觸的接觸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機(I)的定子(3),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子(3)還具備向上述單位線圈(32)供給電力的線纜(36), 沿上述單位線圈(32)的外周面(32b)延伸來支承上述線纜(36)的線纜支承部件(34)與上述線圈固定部件(33)相連結,收納上述線纜(36)的空間(H)形成于上述線纜支承部件(34)與上述單位線圈(32)的外周面(32b)之間。
6.—種電動機(I),其特征在于,具備根據權利要求1?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定子(3)。
【文檔編號】H02K3/46GK204190521SQ201420554183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1日
【發明者】村上貴視 申請人:發那科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