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刷的安裝結構及電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適用于電機領域,公開了碳刷的安裝結構及具有該安裝結構的電機,碳刷的安裝結構包括碳刷、刷套、彈性件和端蓋,端蓋上設有軸孔和刷架,碳刷通過彈性件滑動安裝于刷套內并形成碳刷組件,刷架上設有與刷套配合設置的開口槽,開口槽具有軸向安裝開口和與軸孔連通的徑向開口,碳刷組件沿端蓋的軸向從軸向安裝開口卡插于開口槽內,碳刷的一端從徑向開口處延伸于軸孔內。本實用新型,將碳刷組件沿端蓋的軸向卡插安裝于端蓋上,且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其先將端蓋與電樞組裝后,再將電刷組件安裝于端蓋上,從而避免了電刷與端蓋裝配過程中碳刷與換向器產生干涉現象,進而提高了端蓋與電樞的裝配效率,最終提高了電機的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碳刷的安裝結構及電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電機領域,尤其涉及碳刷的安裝結構及具有該安裝結構的電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電機碳刷的安裝結構一般包括碳刷、銅套、彈簧、絕緣套管和端蓋,端蓋上設有刷架,其中,銅套采用鉚壓方式固定在刷架上,碳刷和彈簧安裝在銅套內,且碳刷與銅套一般是先采用鉚壓方式連接后,再采用絕緣材料進行包裹絕緣,絕緣套管套設于碳刷的引線上。
[0003]現有具有上述碳刷的安裝結構的電機,其碳刷只能沿端蓋的徑向安裝于端蓋上,這樣,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只能先將碳刷、銅套、彈簧、絕緣套管安裝于端蓋上后,然后再裝配端蓋與電樞,從而導致該電機在具體應用存在以下不足之處:碳刷安裝于端蓋上后,在彈簧彈性推力的作用下,碳刷的一端會延伸于端蓋的軸孔內;而裝配端蓋與電樞時,伸入軸孔內的碳刷部分會與電樞上的換向器產生干涉現象,即伸入軸孔內的碳刷部分會對端蓋與電樞的裝配產生干涉現象,進而嚴重影響了端蓋與電樞的裝配效率,最終導致電機的生產效率較低,且不利于實現電機的自動化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碳刷的安裝結構及具有該安裝結構的電機,其旨在解決由于現有碳刷的安裝結構設計不合理造成電機生產效率低和不利于電機實現自動化生產的技術問題。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碳刷的安裝結構,包括碳刷、刷套、彈性件和端蓋,所述端蓋上設有軸孔和設于所述軸孔與所述端蓋外邊緣之間的刷架,所述碳刷通過所述彈性件滑動安裝于所述刷套內并形成碳刷組件,所述刷架上設有與所述刷套配合設置的開口槽,所述開口槽具有軸向安裝開口和與所述軸孔連通的徑向開口,所述碳刷組件沿所述端蓋的軸向從所述軸向安裝開口卡插于所述開口槽內,所述碳刷的一端從所述徑向開口處延伸于所述軸孔內。
[0006]進一步地,所述碳刷組件還通過卡扣連接方式扣緊于所述開口槽內,所述開口槽內設有第一卡扣部,所述刷套上設有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與所述第二卡扣部卡扣連接。
[0007]具體地,所述第一卡扣部為凸設于所述開口槽內的第一扣體,所述第二卡扣部為設于所述刷套上的第一扣孔;或者,所述第一卡扣部為設于所述開口槽內壁上的第二扣孔,所述第二卡扣部為凸設于所述刷套上的第二扣體。
[0008]具體地,所述開口槽具有與所述軸向安裝開口相對的底槽壁和與所述徑向開口相對的第一側槽壁,所述第一扣體凸設于所述第一側槽壁上,且所述第一扣體與所述底槽壁之間具有第一間距。
[0009]具體地,所述刷套具有內腔、設于所述內腔一端的安裝口和設于所述內腔另一端的擋板,所述彈性件和所述碳刷從所述安裝口卡插于所述內腔內,所述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頂于所述擋板和所述碳刷上,所述碳刷之背對所述彈性件的一端伸于所述內腔外并延伸于所述軸孔內。
[0010]具體地,所述碳刷沿所述軸孔的徑向具有遠離所述軸孔且伸于所述內腔內的內端和伸于所述內腔外且延伸于所述軸孔內的外端,所述內端設有引線,所述引線延伸固定于所述擋板上。
[0011]具體地,所述彈性件具有內孔,所述引線穿設于所述內孔內并延伸焊接固定于所述擋板上。
[0012]進一步地,所述內端凸設有與所述內孔配合設置的定位凸臺,所述引線設于所述定位凸臺上,所述彈性件之靠近所述碳刷的一端套設于所述定位凸臺外。
[0013]具體地,所述刷架一體成型于所述端蓋上;或者,所述刷架通過緊固件連接于所述端蓋上。
[0014]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電機,其包括上述的碳刷的安裝結構。
[001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碳刷的安裝結構及具有該安裝結構的電機,通過將碳刷和彈性件安裝于刷套內并形成碳刷組件,并在刷架上設置具有軸向安裝開口和徑向開口的開口槽,這樣,使得碳刷組件可沿端蓋的軸向安裝于開口槽內,并使得碳刷的一端可從徑向開口延伸于軸孔內與電樞上的換向器進行接觸配合,從而有效實現了碳刷組件在端蓋上的安裝固定。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碳刷組件是沿端蓋的軸向卡插安裝于端蓋上的,故,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可先將端蓋與電樞組裝后,再將電刷組件安裝于端蓋上,這樣,可避免在端蓋與電樞的裝配過程中,碳刷與電樞上的換向器產生干涉現象,從而利于提高端蓋與電樞的裝配效率,進而有效提高了電機的生產效率,且利于實現電機的自動化生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碳刷的安裝結構的整體立體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碳刷的安裝結構的半剖立體示意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端蓋的整體立體示意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端蓋的半剖立體示意圖;
[0020]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碳刷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0021]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刷套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一;
[0022]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刷套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4]需要說明的是,當一個元件被描述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上時,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當一個元件被描述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0025]還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上、下、頂、底等方位用語,僅是互為相對概念或是以產品的正常使用狀態為參考的,而不應該認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26]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碳刷的安裝結構,包括碳刷11、刷套12、彈性件13和端蓋2,端蓋2上設有軸孔21和設于軸孔21與端蓋2外邊緣之間的刷架22,碳刷11通過彈性件13滑動安裝于刷套12內并形成碳刷組件1,刷架22上設有與刷套12配合設置的開口槽221,開口槽221具有軸向安裝開口 2211和與軸孔21連通的徑向開口2212,碳刷組件1沿端蓋2的軸向從軸向安裝開口 2211卡插于開口槽221內,碳刷11的一端從徑向開口 2212處延伸于軸孔21內。開口槽221的設置,可供刷套12卡入定位,以實現碳刷組件1在端蓋2上的安裝固定;軸向安裝開口 2211的設置,使得碳刷組件1可沿端蓋2的軸向安裝于開口槽221內;徑向開口 2212的設置,使得碳刷11的一端可從徑向開口2212延伸于軸孔21內與電樞(圖未示)上的換向器進行接觸配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將碳刷11、彈性件13和刷套12連接為碳刷組件1,并將該碳刷組件1整體卡插于開口槽221內,利于碳刷組件1的模塊化設計、生產。由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碳刷組件1是沿端蓋2的軸向卡插安裝于端蓋2上的,故,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可先將端蓋2與電樞組裝后,再將碳刷組件1安裝于端蓋2上,這樣,可避免在端蓋2與電樞的裝配過程中,碳刷11與電樞上的換向器產生干涉現象,從而利于提高端蓋2與電樞的裝配效率,進而有效提高了電機的生產效率,且利于實現電機的自動化生產。
[0027]進一步地,如圖2、圖4和圖6所示,碳刷組件1還通過卡扣連接方式扣緊于開口槽221內,開口槽221內設有第一^^扣部222,刷套12上設有第二卡扣部121,第一^^扣部222與第二卡扣部121卡扣連接。第一^^扣部222與第二卡扣部121的卡扣連接,可提高碳刷組件1安裝于開口槽221內的穩固可靠性,同時,由于卡扣連接拆裝方便、可徒手操作完成,從而利于提高碳刷組件1在端蓋2上的拆裝便利性和拆裝效率。
[0028]具體地,如圖5?7所示,第一卡扣部222為凸設于開口槽221內的第一扣體,第二卡扣部121為設于刷套12上的第一扣孔,這樣,通過第一扣體與第一扣孔的卡扣連接,可有效實現碳刷組件1與刷架22的卡扣連接。或者,第一卡扣部222為設于開口槽221內壁上的第二扣孔,第二卡扣部121為凸設于刷套12上的第二扣體,這樣,也可實現碳刷組件1與刷架22的卡扣連接。
[0029]更具體地,開口槽221具有與軸向安裝開口 2211相對的底槽壁2213、與徑向開口 2212相對的第一側槽壁2214和相對設置的第二側槽壁(圖未示)與第三側槽壁(圖未示),第一扣體凸設于第一側槽壁2214上,且第一扣體與底槽壁2213之間具有第一間距223。碳刷組件1安裝于開口槽221內后,底槽壁2213、第一側槽壁2214、第二側槽壁、第三側槽壁和電樞上的換向器可分別碳刷組件1進行限位;第一扣體與第一扣孔的卡扣連接,可進一步限制碳刷組件1朝向軸向安裝開口 2211的移動位移,從而利于防止碳刷組件1輕易從軸向安裝開口 2211內滑脫,進而利于提高碳刷組件1在開口槽221內安裝的穩固可靠性。
[0030]具體安裝時,通過沿彈性件13的伸縮方向按壓碳刷11使碳刷11縮進刷套12內,這樣,可減小碳刷組件1的整體長度,以使碳刷組件1可沿端蓋2的軸向卡插于開口槽221內;而將碳刷組件1完全卡插于開口槽221內后,即可松開按壓碳刷11,此時,在彈性件13的彈性回復力作用下,碳刷11可被推動滑動至抵頂于換向器的位置處,且刷套12可被推動至其第一扣孔套扣于第一側槽壁2214上的第一扣體上的位置處,從而完成了碳刷組件1在刷架22內的安裝,其安裝過程簡單、安裝效率高。
[0031]優選地,如圖4所示,第一扣體上設有導向斜面2221,導向斜面2221沿第一扣體之背對底槽壁2213的頂部朝向底槽壁2213所在側以高度逐漸減小的趨勢傾斜延伸。導向斜面2221的設置,可對第一^^扣部222與第二卡扣部121的卡扣連接起到導向作用,從而利于提高第一卡扣部222與第二卡扣部121的拆裝效率。
[0032]具體地,如圖2、圖5、圖6和圖7所示,刷套12具有內腔122、設于內腔122—端的安裝口 123和設于內腔122另一端的擋板124,彈性件13和碳刷11從安裝口 123卡插于內腔122內,彈性件13的兩端分別抵頂于擋板124和碳刷11上,碳刷11之背對彈性件13的一端伸于內腔122外并延伸于軸孔21內。彈性件13設于擋板124與碳刷11之間,可利于通過彈性件13的彈性力使碳刷11滑動接觸于電樞的換向器上。
[0033]具體地,如圖2和圖5所示,碳刷11沿軸孔21的徑向具有遠離軸孔21且伸于內腔122內的內端111和伸于內腔122外且延伸于軸孔21內的外端112,內端111設有引線113,引線113延伸固定于擋板124上。刷套12優選由銅等導電性能較佳的材料制成。引線113具體可焊接固定于擋板124上,這樣,一方面可對碳刷11在刷套12內的滑動起到限位作用,防止了碳刷11從刷套12內脫落;另一方面實現了碳刷11與刷套12的電連接。
[0034]如圖5?7所示,為了實現電源線(圖未示)與碳刷11的電連接,可于刷套12上設置連接板128,電源線可通過接線端子或插針(圖未示)固定于連接板128上,這樣,利于實現電源線在刷套12上的快速裝拆。
[0035]具體地,如圖4?7所示,內腔122由底板125、頂板126、兩側板127和擋板124圍合形成,擋板124的兩端分別連接兩側板127,連接板128凸設于頂板126上,這樣,利于電源線與連接板128的連接,本實施例,第一卡扣部222為設于開口槽221內壁上的第一扣體,第二卡扣部121為設于刷套12上的第一扣孔,具體地,擋板124與底板125之間具有第二間距,第二間距即為與第一卡扣部222卡扣配合的第一扣孔。第一扣體與底槽壁2213之間的第一間距223,主要用于避讓刷套12的底板125,以實現第一扣體與第一扣孔的卡扣連接。
[0036]具體地,彈性件13具有內孔(圖未示),引線113穿設于內孔內并延伸焊接固定于擋板124上。內孔的設置,可有效實現對引線113的避讓。從而可有效防止彈性件13伸縮過程中與引線113產生干涉現象。優選地,彈性件13為螺旋柱狀彈簧,其彈性佳。當然了,具體應用中,彈性件13也可為具有內孔的彈性管件或不具有內孔且設于引線113旁側的彈性片。
[0037]具體地,如圖2和圖5所示,內端111凸設有與內孔配合設置的定位凸臺114,引線113設于定位凸臺114上,彈性件13之靠近碳刷11的一端套設于定位凸臺114外。定位凸臺114可對彈性件13的伸縮起到導向作用,這樣,利于保證彈性件13的伸縮軌跡為直線軌跡,防止了彈性件13的傾斜伸縮,進而保證彈性件13的使用壽命。
[0038]優選地,本實施例,刷架22 —體成型于端蓋2上。當然了,刷架22也可通過緊固件(圖未示)連接于端蓋2上。
[0039]優選地,如圖1所示,碳刷組件1設有四個,端蓋2上對應設有四個刷架22,且四個刷架22沿圓周方向均勻等間隔分布于端蓋2上,這樣,可保證碳刷組件1分布的均勻性。當然了,根據具體應用需求,碳刷組件1的數量也可為其它數值,如兩個等。
[004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碳刷的安裝結構,結構簡單;且由于在碳刷11的整個安裝過程中,均不需要安裝螺絲等緊固零件和進行鉚壓等工序,故,極大程度地簡化了碳刷11的安裝過程,提高了碳刷11的安裝效率。
[0041]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電機,其包括電樞和上述的碳刷的安裝結構,電樞上設有換向器,碳刷11通過彈性件13滑動接觸換向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電機,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碳刷11的安裝結構,故,提高了端蓋2與電樞的裝配效率,進而有效提高了電機的生產效率,且利于實現電機的自動化生產。電樞具體可為定子或轉子。
[0042]優選地,本實施例提供的電機為塑封電機,這樣,利于提高電機的絕緣性能和防塵、防水、防腐性能,提高了電機的安全可靠性。
[0043]更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電機的裝配方法,其包括如權利要求上述的電機,電機具有如下裝配方法:先裝配電樞和端蓋2,再將碳刷組件1沿端蓋2的軸向卡插安裝于端蓋2上。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電機的安裝方法,由于是先裝配電樞與端蓋2、再裝配碳刷組件1與端蓋2的,且碳刷組件1是沿端蓋2的軸向卡插安裝于端蓋2的開口槽221內的,故,其有效避免了裝配過程中電刷上換向器與碳刷11產生干涉現象,提高了電機的生產效率,且利于電機的自動化生產。
[004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碳刷的安裝結構,包括碳刷、刷套、彈性件和端蓋,所述端蓋上設有軸孔和設于所述軸孔與所述端蓋外邊緣之間的刷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通過所述彈性件滑動安裝于所述刷套內并形成碳刷組件,所述刷架上設有與所述刷套配合設置的開口槽,所述開口槽具有軸向安裝開口和與所述軸孔連通的徑向開口,所述碳刷組件沿所述端蓋的軸向從所述軸向安裝開口卡插于所述開口槽內,所述碳刷的一端從所述徑向開口處延伸于所述軸孔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刷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組件還通過卡扣連接方式扣緊于所述開口槽內,所述開口槽內設有第一卡扣部,所述刷套上設有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與所述第二卡扣部卡扣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碳刷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為凸設于所述開口槽內的第一扣體,所述第二卡扣部為設于所述刷套上的第一扣孔;或者,所述第一卡扣部為設于所述開口槽內壁上的第二扣孔,所述第二卡扣部為凸設于所述刷套上的第二扣體。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碳刷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槽具有與所述軸向安裝開口相對的底槽壁和與所述徑向開口相對的第一側槽壁,所述第一扣體凸設于所述第一側槽壁上,且所述第一扣體與所述底槽壁之間具有第一間距。
5.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碳刷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套具有內腔、設于所述內腔一端的安裝口和設于所述內腔另一端的擋板,所述彈性件和所述碳刷從所述安裝口卡插于所述內腔內,所述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頂于所述擋板和所述碳刷上,所述碳刷之背對所述彈性件的一端伸于所述內腔外并延伸于所述軸孔內。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碳刷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沿所述軸孔的徑向具有遠離所述軸孔且伸于所述內腔內的內端和伸于所述內腔外且延伸于所述軸孔內的外端,所述內端設有引線,所述引線延伸固定于所述擋板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碳刷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具有內孔,所述引線穿設于所述內孔內并延伸焊接固定于所述擋板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碳刷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端凸設有與所述內孔配合設置的定位凸臺,所述引線設于所述定位凸臺上,所述彈性件之靠近所述碳刷的一端套設于所述定位凸臺外。
9.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碳刷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架一體成型于所述端蓋上;或者,所述刷架通過緊固件連接于所述端蓋上。
10.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碳刷的安裝結構。
【文檔編號】H02K5/14GK204145154SQ201420522513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1日
【發明者】梁顯堂, 玉國成, 段有欽, 胡松坡, 韋強立 申請人:廣東威靈電機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