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模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面板模塊,其包含一面板、一框架及至少一背架。面板裝設于框架,且框架將面板圍繞于內。至少一背架裝設于框架,并位于面板的下方。其中,框架或至少一背架分別具有相對的一接合面及一底面。接合面面向于面板,且接合面的寬度大于底面的寬度。
【專利說明】面板模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面板模塊,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抗撓曲變形能力的面板模塊。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綠色居住環境的營造是為各國所提倡的目標,而在高度文明的世界中,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如通過燃燒石油產生動力的各種交通工具中都會排放二氧化碳,使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提高,并造成溫室效應日趨于嚴重,以及全球氣候暖化現象,因此現今各國不斷地積極開發可替代石油的替代能源,而一般替代能源主要可分為生質能源、風力發電或太陽能發電,其中又以太陽能發電最受到矚目,由于太陽能本身不會產生有公害、能源耗盡的問題且取得容易,因此太陽能相關產業也逐漸蓬勃發展。
[0003]然而,在高緯度地區或常發生強風的地區,太陽能模塊容易因為大雪堆積或強風的影響產生彎曲變形的情況。太陽能模塊彎曲變形會產生破壞太陽能模塊內部的太陽能電池的內應力,進而降低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及縮短太陽能電池使用壽命。因此,如何提升太陽能模塊抗撓曲變形的能力,進而提升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及延長太陽能電池使用壽命,將是研發人員應解決的問題之一。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面板模塊,用于提升太陽能模塊抗撓曲變形的能力,進而提升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及延長太陽能電池使用壽命。
[0005]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面板模塊,包含一面板、一框架及至少一背架。面板裝設于框架,且框架將面板圍繞于內。至少一背架裝設于框架,并位于面板的下方。其中,框架或至少一背架分別具有相對的一接合面及一底面。接合面面向于面板,且接合面的寬度大于底面的寬度。
[0006]其中定義相正交的一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向,該第一方向平行于該背架的延伸方向,其中該接合面沿該第二方向上的長度與該底面沿該第二方向上的長度的比例介于2:1至3:1之間。
[0007]其中該些背架包含一第一頂板、一第一底板及一第一銜接板,該第一頂板與該第一底板連接于該第一銜接板的相對兩側,該接合面位于該第一頂板靠近該面板的一側,該底面位于該第一底板遠離該面板的一側。
[0008]其中該些背架包含一第一支撐件及二第二支撐件,該第一支撐件包含一第一頂板、一第一底板及一第一銜接板,該第一頂板與該第一底板連接于該第一銜接板的相對兩側以構成位于該第一頂板與該第一底板之間的二第一凹槽,該二第二支撐件分別可分拆卸地嵌設于該二第一凹槽,且該第一頂板與該二第二支撐件面向該面板的表面構成該接合面,該底面位于該第一底板遠離該面板的一側。
[0009]其中該第二支撐件包含一第一側板、一第二側板及一第三側板,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三側板分別連接于該第二側板的相對兩側。
[0010]其中該框架包含二長邊框及二短邊框,該二長邊框裝設于該二短邊框,并將該面板圍繞于內,該些背架的相對兩端分別裝設于該二長邊框或該二短邊框。
[0011]其中每一該長邊框包含一第二頂板、一第一承載板、一第二底板、一第二銜接板及一第三銜接板,該第二頂板與該第二底板連接于該第二銜接板的相對兩側,該第一承載板連接于該第二銜接板并位于該第二頂板與該第二底板之間,該第二頂板、該第二銜接板及該第一承載板共構成一第一組裝槽,該面板的一側位于該第一組裝槽內,該第三銜接板的相對兩側分別連接于該第一承載板與該第二底板,該接合面位于該第一承載板面向該面板的一側,該底面位于該第二底板遠離該面板的一側。
[0012]其中每一該短邊框包含一第三頂板、一第二承載板、一第三底板及一第四銜接板,該第三頂板與該第三底板連接于該第四銜接板的相對兩側,該第二承載板連接于該第四銜接板并位于該第三頂板與該第三底板之間,該第三頂板、該第四銜接板及該第二承載板共構成一第二組裝槽,該面板的一側位于該第二組裝槽內,該接合面位于該第二承載板面向該面板的一側,該底面位于該第三底板遠離該面板的一側。
[0013]其中每一該長邊框包含一第三支撐件及一第四支撐件,該第三支撐件包含一第二頂板、一第一承載板、一第二底板、一第二銜接板及一第三銜接板,該第二頂板與該第二底板連接于該第二銜接板的相對兩側,該第一承載板連接于該第二銜接板并位于該第二頂板與該第二底板之間,該第二頂板、該第二銜接板及該第一承載板共構成一第一組裝槽,該面板的一側位于該第一組裝槽內,該第三銜接板的相對兩側分別連接于該第一承載板與該第二底板,該第一承載板、該第三銜接板及該第二底板構成一第二凹槽,該第四支撐件可拆卸地嵌設于該第二凹槽,該第四支撐件面向該面板的表面與該第一承載板面向該面板的表面構成該接合面,該底面位于該第二底板遠離該面板的一側。
[0014]其中每一該短邊框包含一第五支撐件及一第六支撐件,該第五支撐件包含一第三頂板、一第二承載板、一第三底板及一第四銜接板,該第三頂板與該第三底板連接于該第四銜接板的相對兩側,該第二承載板連接于該第四銜接板并位于該第三頂板與該第三底板之間,該第三頂板、該第四銜接板及該第二承載板共構成一第二組裝槽,該面板的一側位于該第二組裝槽內,該第二承載板、該第四銜接板及該第三底板構成一第三凹槽,該第六支撐件可拆卸地嵌設于該第三凹槽,該第六支撐件面向該面板的表面與該第二承載板面向該面板的表面構成該接合面,該底面位于該第三底板遠離該面板的一側。
[0015]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根據上述實施例所公開的面板模塊,因背架及框架的接合面的寬度較以往增加,使得面板懸空易彎曲變形的寬度較以往減少。如此一來將有助于降低面板的變形幅度,進而提升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及延長太陽能電池使用壽命。以上的關于本實用新型內容的說明及以下的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以示范與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更進一步的解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第一實施例所公開的面板模塊的俯視不意圖;
[0017]圖2為圖1的面板與背架的剖面示意圖;
[0018]圖3為圖1的面板與長邊框的剖面示意圖;
[0019]圖4為圖1的面板與短邊框的剖面示意圖;
[0020]圖5與圖6為圖1的面板模塊受力彎曲變形的剖面示意圖;
[0021]圖7為第二實施例所公開的面板與背架的剖面示意圖;
[0022]圖8為第二實施例所公開的面板與長邊框的剖面示意圖;
[0023]圖9為第二實施例所公開的面板與短邊框的剖面示意圖;
[0024]圖10為第三實施例所公開的面板與背架的剖面示意圖;
[0025]圖11為第三實施例所公開的面板與長邊框的剖面示意圖;
[0026]圖12為第三實施例所公開的面板與短邊框的剖面示意圖。
[0027]符號說明
[0028]10 面板模塊
[0029]100 面板
[0030]110 背光面
[0031]200 框架
[0032]210長邊框
[0033]211第三支撐件
[0034]212 第二頂板
[0035]213第一承載板
[0036]213a 表面
[0037]214 第二底板
[0038]214a 底面
[0039]215第二銜接板
[0040]216第三銜接板
[0041]217第一組裝槽
[0042]218 第二凹槽
[0043]219第四支撐件
[0044]219a 表面
[0045]220第四側板
[0046]220a 表面
[0047]221第五側板
[0048]222第六側板
[0049]225接合面
[0050]230短邊框
[0051]231第五支撐件
[0052]232第三頂板
[0053]233第二承載板
[0054]233a 表面
[0055]234第三底板
[0056]234a 底面
[0057]235第四銜接板
[0058]236第二組裝槽
[0059]237第三凹槽
[0060]238第六支撐件
[0061]238a表面
[0062]239第七側板
[0063]239a表面
[0064]240第八側板
[0065]241第九側板
[0066]245接合面
[0067]300背架
[0068]310第一支撐件
[0069]311第一頂板
[0070]311a表面
[0071]312第一底板
[0072]312a底面
[0073]313第一銜接板
[0074]315第一凹槽
[0075]320第二支撐件
[0076]320a表面
[0077]321第一側板
[0078]321a表面
[0079]322第二側板
[0080]323第三側板
[0081]330接合面
[0082]400黏著件
[0083]Dl第一方向
[0084]D2第二方向
[0085]LI接合面的長度
[0086]L2底面的長度
[0087]L3接合面的長度
[0088]L4底面的長度
[0089]L5接合面的長度
[0090]L6底面的長度
【具體實施方式】
[0091]請參閱圖1至圖4。圖1為第一實施例所公開的面板模塊的俯視示意圖。圖2為圖1的面板與背架的剖面示意圖。圖3為圖1的面板與長邊框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圖1的面板與短邊框的剖面示意圖。
[0092]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面板模塊10包含一面板100、一框架200及多個背架300。
[0093]面板100具有一背光面110。面板100例如為非輕量化的太陽能面板或輕量化的太陽能面板。相較于非輕量化的太陽能面板,輕量化的太陽能面板的厚度約從3.2毫米減至I毫米以下。輕量化的太陽能面板具有重量輕的優點,有助于組裝人員搬運及安裝。此夕卜,對于負重規范較嚴格的建筑物,若要安裝太陽能面板,也需采用輕量化的太陽能面板,以避免違反建筑物的規范。
[0094]面板100裝設于框架200,且框架200將面板100圍繞于內。這些背架300裝設于框架200,并面向面板100的背光面110,以令背架300與框架200共同支撐面板100。
[0095]詳細來說,如圖2所示,背架300包含一第一支撐件310及二第二支撐件320。第一支撐件310的材質例如為塑膠、鋁或其他金屬材質,且第一支撐件310包含一第一頂板311、一第一底板312及一第一銜接板313。第一頂板311與第一底板312連接于第一銜接板313的相對兩側以構成位于第一頂板311與第一底板312之間的兩第一凹槽315。第一底板312遠離面板100的一側具有一底面。第二支撐件320的材質例如為塑膠、鋁或其他金屬材質,且第二支撐件320包含一第一側板321、一第二側板322及一第三側板323。第一側板321與第三側板323分別連接于第二側板322的相對兩側。二第二支撐件320分別可分拆卸地嵌設于二第一凹槽315,使得第一頂板311與二第一側板321面向面板100的表面311a、321a構成與面板100連接的一接合面330。
[0096]此外,背架300沿一第一方向Dl延伸,而第二方向D2正交于第一方向D1。接合面330沿第二方向D2上的長度LI大于底面312a沿第二方向D2上的長度L2。換言之,本實施例的接合面330的寬度大于底面312a的寬度,一方面可增加面板100與背架300間的接觸面積并降低面板100懸空的面積。另一方面又可以縮小底面312a寬度而降低材料成本。更進一步來說,接合面330與底面312a的寬度比例(LI比L2)可設計介于2:1至3:1之間而于提升支撐效果與降低材料成本兩功效間取得平衡。
[0097]在本實施例中,除了背架300的接合面330的寬度大于底面312a的寬度外,框架200的設計也相似于上述背架300的設計。
[0098]詳細來說,如圖1、圖3與圖4所示,框架200包含二長邊框210及二短邊框230。二長邊框210裝設于二短邊框230,并將面板100圍繞于內,這些背架300的相對兩端分別裝設于二長邊框210或二短邊框230。
[0099]每一長邊框210包含一第三支撐件211及一第四支撐件219。第三支撐板包含一第二頂板212、一第一承載板213、一第二底板214、一第二銜接板215及一第三銜接板216。第二頂板212與第二底板214連接于第二銜接板215的相對兩側。第一承載板213連接于第二銜接板215并位于第二頂板212與第二底板214之間。第二頂板212、第二銜接板215及第一承載板213共構成一第一組裝槽217。面板100的一側裝設于第一組裝槽217內。底面214a位于第二底板214遠離面板100的一側。第三銜接板216的相對兩側分別連接于第一承載板213與第二底板214。第一承載板213、第三銜接板216及第二底板214構成一第二凹槽218。第四支撐件219包含一第四側板220、一第五側板221及一第六側板222。第四側板220與第六側板222分別連接于第五側板221的相對兩側。第四支撐件219可拆卸地嵌設于第二凹槽218,使得第四側板220面向面板100的表面220a與第一承載板213面向面板100的表面213a構成接合面225。此外,接合面225沿第二方向D2上的長度LI大于底面314a沿第二方向D2上的長度L4。
[0100]每一短邊框230包含一第五支撐件231及一第六支撐件238。第五支撐件231包含一第三頂板232、一第二承載板233、一第三底板234及一第四銜接板235,第三頂板232與第三底板234連接于第四銜接板235的相對兩側,第二承載板233連接于第四銜接板235并位于第三頂板232與第三底板234之間,第三頂板232、第四銜接板235及第二承載板233共構成一第二組裝槽236,面板100的一側位于第二組裝槽236內。底面214a位于第三底板234遠離面板100的一側。第二承載板233、第四銜接板235及第三底板234構成一第三凹槽237。第六支撐件238包含一第七側板239、一第八側板240及一第九側板241。第七側板239與第九側板241分別連接于第八側板240的相對兩側。第六支撐件238可拆卸地嵌設于第三凹槽237,使得,第七側板239面向面板100的表面239a與第二承載板233面向面板100的表面233a構成接合面245。此外,接合面245沿第一方向Dl上的長度L5大于底面314a沿第一方向Dl上的長度L6。
[0101]在本實施例中,面板模塊10還包含一黏著件400。黏著件400例如為泡棉膠。黏著件400的相對兩面分別貼附于面板100的背光面110及框架200的接合面225、245或面板100的背光面110及背架300的接合面330。
[0102]請參閱圖5與圖6。圖5與圖6為圖1的面板模塊受力彎曲變形的剖面示意圖。
[0103]如圖5所示,當面板100上緣受一外力F1,面板100會向下彎曲變形。然而,本實施例因背架300及長邊框210的接合面330、325的寬度較以往增加,使得面板100懸空的寬度X較以往減少。由于彎曲變形較易發生在面板100懸空處,故面板100懸空的寬度減少將有助于降低面板100的變形幅度,進而提升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及延長太陽能電池使用壽命。此外,通過將背架300及框架200與面板100連接的接合面330、325的寬度增力口,也可讓面板模塊10得以通過MLT5400Pa的測試規范。
[0104]如圖6所示,當面板100下緣受一外力F2,面板100會向上(如圖6的向下)彎曲變形。同樣地,因背架300及長邊框210的接合面330、325的寬度較以往增加,可令面板100的變形幅度降低。
[0105]請參閱圖7至圖9。圖7為第二實施例所公開的面板與背架的剖面示意圖。圖8為第二實施例所公開的面板與長邊框的剖面示意圖。圖9為第二實施例所公開的面板與短邊框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與上述圖1的實施例相似,故僅針對相異處進行說明。
[0106]本實施例與上述圖1的實施例的差異在于,本實施例的背架300的第二支撐件320、長邊框210的第四支撐件219及短邊框230的第六支撐件238都為實心而能夠進一步提升第二支撐件320、長邊框210的第四支撐件219的結構強度。也就是說,第二支撐件320第四支撐件219及第六支撐件238的橫切面都為梯形。進一步來說,背架300的接合面330改由第一頂板311面向面板100的表面311a及二第二支撐件320面向面板100的表面320a構成。長邊框210的接合面225改由第一承載板213面向面板100的表面213a及第四支撐件219面向面板100的表面219a構成。短邊框230的接合面245改由第二承載板233面向面板100的表面233a及第六支撐件238面向面板100的表面238a構成。
[0107]請參閱圖10至圖12。圖10為第三實施例所公開的面板與背架的剖面示意圖。圖11為第三實施例所公開的面板與長邊框的剖面示意圖。圖12為第三實施例所公開的面板與短邊框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與上述圖1的實施例相似,故僅針對相異處進行說明。
[0108]本實施例與上述圖1的實施例的差異在于,上述實施例的背架300、長邊框210及短邊框230都為組合式結構,但本實施例的背架300、長邊框210及短邊框230為一體成型的結構。進一步來說,背架300的接合面330改位于第一頂板311面向面板100的表面。長邊框210的接合面225改位于第一承載板213面向面板100的表面。短邊框230的接合面245改位于第二承載板233面向面板100的表面。
[0109]根據上述實施例所公開的面板模塊,因背架及框架的接合面的寬度較以往增加,使得面板懸空易彎曲變形的寬度較以往減少。如此一來將有助于降低面板的變形幅度,特別是輕量化的太陽能面板,進而提升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及延長太陽能電池使用壽命。
[0110]再者,接合面與底面的寬度比例介于2:1至3:1之間而于提升支撐效果與降低材料成本間取得最佳化設計。
【權利要求】
1.一種面板模塊,其特征在于,該面板模塊包含: 面板; 框架,該面板裝設于該框架,且該框架將該面板圍繞于內;以及 至少一背架,裝設于該框架,并位于該面板的下方; 其中,該框架或該至少一背架分別具有相對的接合面及底面,該接合面面向于該面板,且該接合面的覽度大于該底面的覽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模塊,其特征在于,定義相正交的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該第一方向平行于該背架的延伸方向,其中該接合面沿該第二方向上的長度與該底面沿該第二方向上的長度的比例介于2:1至3:1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模塊,其特征在于,該些背架包含第一頂板、第一底板及第一銜接板,該第一頂板與該第一底板連接于該第一銜接板的相對兩側,該接合面位于該第一頂板靠近該面板的一側,該底面位于該第一底板遠離該面板的一側。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模塊,其特征在于,該些背架包含一第一支撐件及二第二支撐件,該第一支撐件包含第一頂板、第一底板及第一銜接板,該第一頂板與該第一底板連接于該第一銜接板的相對兩側以構成位于該第一頂板與該第一底板之間的二第一凹槽,該二第二支撐件分別可分拆卸地嵌設于該二第一凹槽,且該第一頂板與該二第二支撐件面向該面板的表面構成該接合面,該底面位于該第一底板遠離該面板的一側。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面板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支撐件包含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及第三側板,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三側板分別連接于該第二側板的相對兩側。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面板模塊,其特征在于,該框架包含二長邊框及二短邊框,該二長邊框裝設于該二短邊框,并將該面板圍繞于內,該些背架的相對兩端分別裝設于該二長邊框或該二短邊框。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面板模塊,其特征在于,每一該長邊框包含第二頂板、第一承載板、第二底板、第二銜接板及第三銜接板,該第二頂板與該第二底板連接于該第二銜接板的相對兩側,該第一承載板連接于該第二銜接板并位于該第二頂板與該第二底板之間,該第二頂板、該第二銜接板及該第一承載板共構成一第一組裝槽,該面板的一側位于該第一組裝槽內,該第三銜接板的相對兩側分別連接于該第一承載板與該第二底板,該接合面位于該第一承載板面向該面板的一側,該底面位于該第二底板遠離該面板的一側。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模塊,其特征在于,每一該短邊框包含第三頂板、第二承載板、第三底板及第四銜接板,該第三頂板與該第三底板連接于該第四銜接板的相對兩側,該第二承載板連接于該第四銜接板并位于該第三頂板與該第三底板之間,該第三頂板、該第四銜接板及該第二承載板共構成一第二組裝槽,該面板的一側位于該第二組裝槽內,該接合面位于該第二承載板面向該面板的一側,該底面位于該第三底板遠離該面板的一側。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面板模塊,其特征在于,每一該長邊框包含第三支撐件及第四支撐件,該第三支撐件包含第二頂板、第一承載板、第二底板、第二銜接板及第三銜接板,該第二頂板與該第二底板連接于該第二銜接板的相對兩側,該第一承載板連接于該第二銜接板并位于該第二頂板與該第二底板之間,該第二頂板、該第二銜接板及該第一承載板共構成一第一組裝槽,該面板的一側位于該第一組裝槽內,該第三銜接板的相對兩側分別連接于該第一承載板與該第二底板,該第一承載板、該第三銜接板及該第二底板構成一第二凹槽,該第四支撐件可拆卸地嵌設于該第二凹槽,該第四支撐件面向該面板的表面與該第一承載板面向該面板的表面構成該接合面,該底面位于該第二底板遠離該面板的一側。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面板模塊,其特征在于,每一該短邊框包含第五支撐件及第六支撐件,該第五支撐件包含第三頂板、第二承載板、第三底板及第四銜接板,該第三頂板與該第三底板連接于該第四銜接板的相對兩側,該第二承載板連接于該第四銜接板并位于該第三頂板與該第三底板之間,該第三頂板、該第四銜接板及該第二承載板共構成一第二組裝槽,該面板的一側位于該第二組裝槽內,該第二承載板、該第四銜接板及該第三底板構成一第三凹槽,該第六支撐件可拆卸地嵌設于該第三凹槽,該第六支撐件面向該面板的表面與該第二承載板面向該面板的表面構成該接合面,該底面位于該第三底板遠離該面板的一側。
【文檔編號】H02S20/00GK204013367SQ201420467380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9日
【發明者】張評款, 顏同義, 陳勇志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