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汽車水冷電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動汽車水冷電機,涉及電動汽車配件【技術領域】,為解決現有電動汽車水冷電機的冷卻效果差、浪費能源等問題而設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動汽車水冷電機其水泵和電機共用一個轉軸,當電機運轉時,轉軸能夠帶動葉輪旋轉,從而形成冷水的循環,對電機進行冷卻,而當汽車停止運行時,電機不再發熱,則無需進行水冷卻,這種結構形式能夠簡化結構,降低能耗;在電機的端蓋以及電機的殼體內均設置有冷卻水道,能夠對電機進行全面的冷卻,冷卻效果好,結構可靠。
【專利說明】—種電動汽車水冷電機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汽車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動汽車水冷電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資源的日益短缺,節能環保的觀念不繼深入,傳統汽油車已經不能再適應社會的發展,電動汽車作為一種新型能源汽車,有其優越的節能環保性能。由于電動汽車在節能、環保方面的突出優勢,使得電動汽車的研究和推廣成為近年來汽車行業的熱點。
[0003]電動汽車的驅動電機都為水冷電機或風冷電機,而水冷電機大都采用一個單獨的電機對水泵進行驅動來使冷卻水循環。采用一個單獨的電機對水泵進行驅動來使冷卻水循環,這樣的結構占用空間比較大,而且成本高,還增加了車重。
[0004]另外,現有的電動汽車水冷電機僅僅在電機的一側設置水泵,對電機進行冷卻,冷卻效果差,尤其當電機運行時間較長時,電機的另一側發熱嚴重,嚴重影響電機的使用壽命以及電動汽車的正常運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結構簡單、能耗低且能夠實現全面冷卻的電動汽車水冷電機。
[0006]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運行時間長亦能保證其冷卻效果的電動汽車水冷電機。
[0007]本實用新型的還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結構可靠、故障率低、使用壽命長的電動汽車水冷電機。
[0008]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噪聲低的電動汽車水冷電機。
[0009]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10]—種電動汽車水冷電機,包括電機殼體、設置于所述電機殼體兩端的端蓋、設置于所述電機殼體內的定子和轉子組件,所述轉子組件的轉軸的一端伸出所述端蓋的部分上安裝有水泵,所述水泵包括固定于所述端蓋上的水泵外殼以及設置于所述水泵外殼內的葉輪,所述葉輪安裝于所述轉軸伸出所述端蓋的部分上,所述葉輪可隨所述轉軸轉動;
[0011]所述水泵外殼上設置冷卻水入口和冷卻水出口,靠近所述水泵的端蓋內設置有第一冷卻水通道,所述冷卻水入口、所述水泵外殼內腔、所述第一冷卻水通道形成冷卻水的循環回路。
[0012]優選的,所述轉軸伸出所述端蓋的部分向外延伸設置有連接軸,所述連接軸兩側均設置有夾持盤,所述葉輪安裝于兩個所述夾持盤之間。
[0013]優選的,所述連接軸的直徑小于所述轉軸的直徑。
[0014]優選的,所述電機殼體內設置有第二冷卻水通道,所述第二冷卻水通道與所述第一冷卻水通道相連通。
[0015]優選的,所述電機殼體內設置有進風口、出風口以及風冷通道,所述進風口、所述風冷通道和所述出風口形成風冷循環回路。
[0016]優選的,所述出風口處設置有排風扇。
[0017]優選的,所述進風口安裝有濾網。
[0018]優選的,所述風冷通道內壁設置有吸音材料層。
[001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2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動汽車水冷電機其水泵和電機共用一個轉軸,當電機運轉時,轉軸能夠帶動葉輪旋轉,從而形成冷水的循環,對電機進行冷卻,而當汽車停止運行時,電機不再發熱,則無需進行水冷卻,這種結構形式能夠簡化結構,降低能耗;
[0021]在電機的端蓋以及電機的殼體內均設置有冷卻水道,能夠對電機進行全面的冷卻,冷卻效果好,結構可靠;
[0022]在電機的殼體內還設置有風冷通道,通過風冷和水冷相結合對電機進行冷卻,進一步提聞了冷卻效果;
[0023]在進風口處安裝有濾網,放置外界粉塵異物進入風冷通道內,有效降低電機的故障率,延長電機的使用壽命;
[0024]風冷通道內壁設置有吸音材料層,有效降低電機的工作噪聲,提高工作環境的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電動汽車水冷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電動汽車水冷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中,1、電機殼體;11、第二冷卻水通道;12、進風口 ; 13、出風口 ; 14、風冷通道;2、端蓋;21、第一冷卻水通道;3、定子;4、轉子組件;41、轉軸;42、連接軸;43、夾持盤;5、水泵;51、水泵外殼;511、冷卻水入口 ;512、冷卻水出口 ;52、葉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29]實施例一:
[0030]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動汽車水冷電機,如圖1所不,該水冷電機包括電機殼體1、設置于電機殼體I兩端的端蓋2、設置于電機殼體I內的定子3和轉子組件4。轉子組件4的轉軸41的一端伸出端蓋2的部分上安裝有水泵5。水泵5包括固定于端蓋2上的水泵外殼51以及設置于水泵外殼51內的葉輪52,葉輪52安裝于轉軸41伸出端蓋2的部分上,葉輪52可隨轉軸41轉動。優選的,轉軸41伸出端蓋2的部分向外延伸設置有連接軸42,連接軸42兩側均設置有夾持盤43,葉輪52安裝于兩個夾持盤43之間。連接軸42的直徑小于轉軸41的直徑。
[0031]本實施例提供的電動汽車水冷電機其水泵5和電機共用一個轉軸41,當電機運轉時,轉軸41能夠帶動葉輪52旋轉,從而形成冷水的循環,對電機進行冷卻,而當汽車停止運行時,電機不再發熱,則無需進行水冷卻,這種結構形式能夠簡化結構,降低能耗。
[0032]水泵外殼51上設置冷卻水入口 511和冷卻水出口 512,靠近水泵5的端蓋2內設置有第一冷卻水通道21,冷卻水入口 511、水泵外殼51內腔、第一冷卻水通道21形成冷卻水的循環回路。
[0033]作為一種優選實施例,電機殼體I內設置有第二冷卻水通道11,第二冷卻水通道11與第一冷卻水通道21相連通。通過在端蓋2以及電機殼體I內設置冷卻水道,能夠對電機進行全面的冷卻,冷卻效果好,結構可靠。
[0034]實施例二:
[0035]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動汽車水冷電機,其結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如圖2所不,其包括電機殼體1、設置于電機殼體I兩端的端蓋2、設置于電機殼體I內的定子3和轉子組件4。轉子組件4的轉軸41的一端伸出端蓋2的部分上安裝有水泵5。
[0036]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在電機殼體I內還設置有進風口 12、出風口 13以及風冷通道14,進風口 12、風冷通道14和出風口 13形成風冷循環回路。出風口 13處設置有排風扇(圖中未示出)。通過風冷和水冷相結合對電機進行冷卻,進一步提高了冷卻效果
[0037]作為一種優選方式,在進風口 12處安裝有濾網(圖中未示出),放置外界粉塵異物進入風冷通道內,有效降低電機的故障率,延長電機的使用壽命。
[0038]作為一種優選方式,風冷通道14內壁設置有吸音材料層(圖中未示出),有效降低電機的工作噪聲,提高工作環境的質量。
[0039]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汽車水冷電機,包括電機殼體(I)、設置于所述電機殼體(I)兩端的端蓋(2)、設置于所述電機殼體(I)內的定子(3)和轉子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組件(4)的轉軸(41)的一端伸出所述端蓋(2)的部分上安裝有水泵(5),所述水泵(5)包括固定于所述端蓋(2)上的水泵外殼(51)以及設置于所述水泵外殼(51)內的葉輪(52),所述葉輪(52)安裝于所述轉軸(41)伸出所述端蓋(2)的部分上,所述葉輪(52)可隨所述轉軸(41)轉動; 所述水泵外殼(51)上設置冷卻水入口( 511)和冷卻水出口( 512 ),靠近所述水泵(5 )的端蓋(2)內設置有第一冷卻水通道(21),所述冷卻水入口(511)、所述水泵外殼(51)內腔、所述第一冷卻水通道(21)形成冷卻水的循環回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水冷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41)伸出所述端蓋(2)的部分向外延伸設置有連接軸(42),所述連接軸(42)兩側均設置有夾持盤(43),所述葉輪(52)安裝于兩個所述夾持盤(43)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水冷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軸(42)的直徑小于所述轉軸(41)的直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水冷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殼體(I)內設置有第二冷卻水通道(11 ),所述第二冷卻水通道(11)與所述第一冷卻水通道(21)相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水冷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殼體(I)內設置有進風口(12)、出風口(13)以及風冷通道(14),所述進風口( 12)、所述風冷通道(14)和所述出風口( 13)形成風冷循環回路。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水冷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口(13)處設置有排風扇。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水冷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12)安裝有濾網。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水冷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風冷通道(14)內壁設置有吸音材料層。
【文檔編號】H02K5/20GK204046357SQ201420398976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9日
【發明者】李東文, 王富強, 劉小寧, 金曉輝 申請人:李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