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通信管道及纜線的非遷移式懸吊保護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通信管道及纜線的非遷移式懸吊保護系統,該系統包括:定位框,間隔裝設于原有通信管線的管群底部,對管線進行定位綁扎;懸吊架,間隔排列裝設于管群底部,對原有通信管線進行懸吊架空;鉆孔樁,包括至少兩根,分別設于管群底部兩側;樁頂承臺,形成于管群底部及鉆孔樁之上,以管線兩端的臨時支撐墻作為支撐點來對原有通信管線進行支撐;上包封,形成于原有通信管線的上部,與樁頂承臺契合。本實用新型具有對穿越擬建地鐵站深基坑的原有通信管道及纜線實施非遷移、原地保護方案,不影響擬建地鐵站深基坑的建設,同時還具備不間斷通信、保護性強、施工時間短、效率高、成本低、易推廣和應用等特性。
【專利說明】一種通信管道及纜線的非遷移式懸吊保護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通信管道工程建設和市政工程之地下構筑物(如地下鐵道、地下道路、地下停車場和地下街道、商店以及地下變電站等)建設的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通信管道及纜線的非遷移式懸吊保護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升級和改造,更加速了我國城鎮化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城市地鐵軌道交通的建設。但是,從地鐵軌道交通建設工程的施工過程情況看,通信事故頻繁發生,如通信管道堵塞、通信管道嚴重破損、通信纜線部分或全部中斷等等,這些事故不但給通信用戶和通信產權單位造成損失,同時還導致通信外設管網事后的維護和施工困難。
[0003]為了預防此類事故的發生,經常采用擬建臨時管線路由03,將穿越擬建地鐵站深基坑01的原通信管線02割接遷移至新建設的臨時管線路由03中(如圖1所示)。
[0004]原通信管線02割接遷移至新建設的臨時管線路由03中后,拆除穿越擬建地鐵站深基坑01的原通信管線02,地鐵站深基坑01開始建設(如圖2所示)。
[0005]待地鐵站深基坑01建設完畢并在其01主體上覆土后,重新在其上覆的原通信管線02路由位置上,新建(恢復)原有通信管線02,并將臨時管線03路由中纜線割接回遷之后,再拆除臨時管線03,恢復原貌(如圖3所示)。
[0006]此種解決方案是遷移式的。雖然能解決地鐵站深基坑01的建設問題,但是它同時也帶來了重復(二次)性的阻斷通信;改遷、割接量大,施工難度大;通信故障率高;投資大,成本高;安全性差;施工效率低,施工時間長等為主要特征的更不可忽視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信管道及纜線的非遷移式懸吊保護系統,采用非遷移方式以保持通信暢通,同時保存通信管線原有的主體形態和位置并對其管群做懸吊保護處理,實現非遷移而不影響擬建地鐵站深基坑建設的目的。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9]一種通信管道及纜線的非遷移式懸吊保護系統,包括:m個定位框、η個懸吊架、鉆孔樁、樁頂承臺、上包封,所述m ^ 1> n ^ I ;
[0010]所述定位框,沿原有通信管線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列,裝設于原有通信管線的管群底部,對原有通信管線進行定位綁扎;
[0011]所述懸吊架,沿原有通信管線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列,裝設于原有通信管線的管群底部,對經定位綁扎的原有通信管線進行懸吊架空;
[0012]所述鉆孔樁,包括至少兩根,分別設于原有通信管線的管群底部兩側;
[0013]所述樁頂承臺,形成于原有通信管線的管群底部及鉆孔樁之上,以管群兩端的臨時支撐墻作為支撐點來對原有通信管線進行支撐;
[0014]所述上包封,形成于原有通信管線的上部,與樁頂承臺契合,用于對原有通信管線進行保護。
[0015]優選地,所述定位框具體為正方形或者長方形,其由4根兩端帶長條形螺桿孔的角鋼和4套螺栓組成。
[0016]優選地,所述懸吊架包括:上懸吊梁、下懸吊梁以及連接于上懸吊梁與下懸吊梁之間的懸吊拉桿;
[0017]所述下懸吊梁位于原有通信管線的管群底部,所述上懸吊梁以原有通信管線兩側未開挖的土層作為支撐點,在下懸吊梁及懸吊拉桿的配合作用下對原有通信管線進行懸吊O
[0018]優選地,所述樁頂承臺包括:沿原有通信管線的寬度方向設置的縱向支撐梁和沿原有通信管線的長度方向設置的橫向支撐梁;
[0019]所述縱向支撐梁,與橫向支撐梁澆筑成一體,位于所述兩根鉆孔樁之間以及橫向支撐梁的底部;所述橫向支撐梁,呈凹槽式,其覆蓋所述定位框的底部、所述懸吊架的下懸吊梁以及懸吊拉桿的底部。
[0020]優選地,相鄰定位框的間距為2米,相鄰懸吊架的間距為3米。
[002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22]本實用新型具有對穿越擬建地鐵站深基坑的原有通信管道及纜線實施非遷移、原地保護方案,不影響擬建地鐵站深基坑的建設,同時還具備不間斷通信、保護性強、施工時間短、效率高、成本低、易推廣和應用等特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現有的將原通信管線割接遷移至臨時管線路由中的示意圖;
[0024]圖2是現有的拆除原通信管線的示意圖;
[0025]圖3是現有的將臨時管線路由中纜線割接回遷的示意圖;
[0026]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非遷移式懸吊保護方法流程圖;
[0027]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對原管群定位綁扎的示意圖;
[0028]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定位框的安裝示意圖;
[0029]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對原管群懸吊架空示意圖;
[0030]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原管群懸吊架示意圖;
[0031]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建筑鉆孔樁示意圖;
[0032]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現場預制鉆孔樁頂承臺的立體示意圖;
[0033]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現場預制鉆孔樁頂承臺的剖面示意圖;
[0034]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拆除懸吊架之后的立體示意圖;
[0035]圖1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拆除懸吊架之后的剖面示意圖;
[0036]圖1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管群上包封之后的立體示意圖;
[0037]圖1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管群上包封之后的剖面示意圖;
[0038]圖1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截樁的立體示意圖;
[0039]圖1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截樁的剖面示意圖;
[0040]圖1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截樁之后的立體示意圖;
[0041]圖1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截樁之后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2]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43]請參閱圖4,本實用新型應用上述系統實現對管線的非遷移式懸吊保護方法為:定位綁扎100、懸吊架空101、建筑鉆孔樁102、建筑樁頂承臺103、拆除懸吊架104、管群上包封105、截樁106、方案完成107。
[0044]下面將對各步驟分別詳細描述。
[0045]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原通信管線定位綁扎100示意圖。
[0046]步驟100:根據地鐵主體施工圖紙確定穿越擬建地鐵站深基坑I上的原有通信管線2位置后,開挖管線懸吊施工通道3 (視管群寬度及長度確定);在原有通信管線2的管群底部每隔兩米打孔后,安裝相同的定位框4并進行定位綁扎。定位框4的數量由穿越擬建地鐵站深基坑I上的原有通信管線2的長度確定。
[0047]圖6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定位框4的安裝示意圖。
[0048]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定位框4是由4根兩端帶長條形(兩個螺絲桿直徑長,便于調整距離和綁扎管群)螺桿孔的角鋼和4套螺栓組成,它可以組合成正方形或長方形,要視原有通信管線2的管群主體形態確定。
[0049]圖7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原通信管線懸吊架空101示意圖。
[0050]步驟101:完成原有通信管線2的定位綁扎100后,在原有通信管線2的管群下部每隔3米打洞并以施工通道3兩側未開挖的擬建地鐵站深基坑I的土層做為支撐點,安裝懸吊架5,使整個穿越擬建地鐵站深基坑I上的原有通信管線2架空。
[0051]圖8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原管群懸吊架5示意圖。
[005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懸吊架5是由分別帶有兩個螺桿孔(間距由原有通信管線2的管群寬度確定)的上、下懸吊梁(槽鋼)和兩端含有螺絲扣的懸吊拉桿(鋼筋)及螺帽、墊片等組成。
[0053]圖9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建筑鉆孔樁102示意圖。
[0054]步驟102:在原有通信管線2的管群兩側各建筑一根鉆孔樁6于管群底下部,準備現場預制樁頂承臺。
[0055]圖10、1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現場預制鉆孔樁頂承臺103示意圖。
[0056]步驟103:首先開挖管群兩端臨時支撐墻7和底下部的基礎及土層于合適深度,制作樁頂承臺現澆模板,現澆鋼筋混凝土樁頂承臺,完成對原有通信管線2的支撐。
[0057]本實用新型所述鋼筋混凝土樁頂承臺是由兩部分構成的十字形支撐梁。一部分是兩樁頂之間的支撐梁8,另一部分是原有通信管線2管群底部的凹槽式支撐梁9。凹槽式支撐梁9的槽深為150mm或原有通信管線2管群底部150mm以上的、管群高度以內的所有尺寸,視具體情況確定。
[0058]本實用新型所述鋼筋混凝土凹槽式支撐梁9在現澆鋼筋混凝土時,將定位框4、懸吊架5中的下懸吊梁(槽鋼)和底部懸吊拉桿(鋼筋)及螺帽、墊片等均預埋在鋼筋混凝土中,不能將其拆除。
[0059]圖12、1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拆除懸吊架104示意圖。
[0060]步驟104:拆除懸吊架104是在樁頂承臺103受載后才能拆除,它只拆除懸吊架5的上懸吊梁(槽鋼)和高出原有通信管線2管群上部150mm以上的懸吊拉桿(鋼筋)及螺帽、墊片等。
[0061]圖14、1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管群上包封105示意圖。
[0062]步驟105:制作管群上包封現澆模板后進行鋼筋混凝土上包封10。
[0063]本實用新型所述管群上包封105中,鋼筋混凝土上包封10的凹槽口朝下與原有通信管線2管群底部的凹槽式支撐梁9凹槽口(朝上)契合并澆筑于一體。
[0064]此時,本實用新型對穿越擬建地鐵站深基坑I的原有通信管線2進行懸吊保護方案基本完成,可以進行地鐵站深基坑I的開挖和相應的施工作業。
[0065]圖16、17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截樁106示意圖。
[0066]步驟106:待地鐵站深基坑I中的地下連續墻11和主體支撐梁12建設完畢并可受載時,利用樁基托換技術之截樁13的施工方法和工藝,將主體支撐梁12的下部鉆孔樁6截除。
[0067]本實用新型所述地鐵站地下連續墻11和主體支撐梁12建設完畢并可受載時,樁頂承臺中的原有通信管線2管群底部的凹槽式支撐梁9兩端由臨時支撐墻7支撐轉化為地鐵站地下連續墻11支撐;樁頂承臺103由鉆孔樁6支撐轉化由地鐵站主體支撐梁12支撐。
[0068]本實用新型所述樁頂承臺由鉆孔樁6支撐轉化由地鐵主體支撐梁12支撐,是在建設地鐵主體支撐梁12時,要在鉆孔樁6和地鐵主體支撐梁12交匯處,將兩者鋼筋焊接并澆筑于一體。
[0069]圖18、19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方案完成107示意圖。
[0070]本圖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優選實施例的最終成果,它在實施對穿越擬建地鐵站深基坑I的原有通信管線2的管群上包封10并可受載后,即可對地鐵站深基坑I進行施工。在實施截樁13后,整個方案完成,可對整個地鐵站內實施建設。
[0071]本實用新型所述原有通信管線2的管群上包封10中,管道內的纜線不作任何遷改,保持原有狀態并受于原有通信管線2的管群的保護。
[007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通信管道及纜線的非遷移式懸吊保護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包括:m個定位框、η個懸吊架、鉆孔樁、樁頂承臺、上包封,所述m彡l、n彡I ; 所述定位框,沿原有通信管線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列,裝設于原有通信管線的管群底部,對原有通信管線進行定位綁扎; 所述懸吊架,沿原有通信管線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列,裝設于原有通信管線的管群底部,對經定位綁扎的原有通信管線進行懸吊架空; 所述鉆孔樁,包括至少兩根,分別設于原有通信管線的管群底部兩側; 所述樁頂承臺,形成于原有通信管線的管群底部及鉆孔樁之上,以管群兩端的臨時支撐墻作為支撐點來對原有通信管線進行支撐; 所述上包封,形成于原有通信管線的上部,與樁頂承臺契合,用于對原有通信管線進行保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遷移式懸吊保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具體為正方形或者長方形,其由4根兩端帶長條形螺桿孔的角鋼和4套螺栓組成。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遷移式懸吊保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懸吊架包括:上懸吊梁、下懸吊梁以及連接于上懸吊梁與下懸吊梁之間的懸吊拉桿; 所述下懸吊梁位于原有通信管線的管群底部,所述上懸吊梁以原有通信管線兩側未開挖的土層作為支撐點,在下懸吊梁及懸吊拉桿的配合作用下對原有通信管線進行懸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非遷移式懸吊保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樁頂承臺包括:沿原有通信管線的寬度方向設置的縱向支撐梁和沿原有通信管線的長度方向設置的橫向支撐梁; 所述縱向支撐梁,與橫向支撐梁澆筑成一體,位于所述兩根鉆孔樁之間以及橫向支撐梁的底部;所述橫向支撐梁,呈凹槽式,其覆蓋所述定位框的底部、所述懸吊架的下懸吊梁以及懸吊拉桿的底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遷移式懸吊保護系統,其特征在于,相鄰定位框的間距為2米,相鄰懸吊架的間距為3米。
【文檔編號】H02G9/00GK204131065SQ201420388357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日
【發明者】李春運, 謝寅亮, 楊文輝, 周志民 申請人:廣東南方電信規劃咨詢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