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該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是能夠充分地抑制向超導電纜等的超低溫設備的熱量流入,而且絕緣性能良好,并且能夠防止由于熱收縮引起的損傷的、結構緊湊的末端裝置。套管110包括:導體引出棒111;由環氧樹脂構成的絕緣筒112;在長度方向離開間隔地形成有多個皺襞部113a的聚合物覆蓋體113;以及由環氧樹脂構成的頭部117。聚合物覆蓋體113配置在常溫區域,頭部117以及從頭部117的下端露出的導體引出棒111配置在真空區域。另外,導體引出棒111的下端部經由配置在真空區域的柔性導體160在超低溫區域內與超低溫設備側導體連接。
【專利說明】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超導電纜等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超導電纜等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具有一端與超低溫設備電連接且另一端引出到常溫部的導體引出棒。導體引出棒通常由作為電和熱的良導體的銅構成,因此,熱量通過該導體引出棒從常溫區域流入超低溫區域(即,超低溫設備)。若由于該熱量的流入而使超低溫設備的溫度與規定溫度相比上升了,則超導特性降低。由此,在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中,盡量減小通過該導體弓I出棒的熱量流入是重要的。
[0003]例如,專利文獻1-3中公開了用于抑制通過導體引出棒的熱量流入的結構。
[0004]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在導體引出棒(專利文獻1中的引出導體5)的常溫區域和超低溫區域之間設置有真空或由氣體絕緣的溫度梯度部的超導電纜的終端連接裝置。專利文獻1中,利用該溫度梯度部以及在溫度梯度部的周圍配置的固體絕緣體,防止熱量通過導體引出棒從常溫區域向超低溫區域流入。另外,將導體引出棒經過套管(^也丨叩)內從溫度梯度部引出到常溫區域(大氣中套管由瓷管、應力錐⑶加)、屏蔽等構成。在瓷管內填充有絕緣油或(六氟化硫)氣體等絕緣流體,由此,將導體引出棒與外部電絕緣。
[0005]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向管狀的導體引出棒(專利文獻2中的導體2)的管內供給制冷劑,并且,在導體引出棒的周圍設置真空的隔熱層(專利文獻2中的隔熱層9),由此將導體引出棒(導體)周面與常溫區域隔熱的超低溫電纜的末端部的結構。由此,能夠使從導體引出棒(導體)向超低溫設備(專利文獻2中的超低溫電纜)的熱量流入小。
[0006]專利文獻3中公開了通過在真空中設置導體引出棒(專利文獻3中的引出導體47)的溫度梯度部和應力錐整體,從而進一步抑制從外部向超低溫區域的熱量流入的結構。并且,專利文獻3中公開了超低溫電纜的終端連接裝置的如下結構,即,利用電絕緣性良好的液態氮將導體引出棒(引出導體)和超低溫設備(引用文獻3中的超導電纜)之間的連接部電絕緣,且將導體引出棒(引出導體)的溫度梯度部以在其周圍設置了應力錐的狀態通過真空進行電絕緣,由此,能夠利用緊湊的結構得到穩定的電絕緣性能。
[0007]現有技術文獻
[0008]專利文獻
[0009]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262162號公報
[0010]專利文獻2:日本實開平2-30232號公報
[0011]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8-196029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12]可是,在專利文獻1的超導電纜的終端連接裝置中,由于用于形成超低溫區域的液態氮等制冷劑的影響,填充在瓷管內的絕緣油或氣體等絕緣流體有可能狀態變化為固體或液體。若發生了這種狀態變化,則絕緣性能降低。例如,在使用3?6氣體的情況下,液態氮的溫度為771((-1961 ),8^的沸點為2091((-641 ),因此,若氣體通過導體而被冷卻,則有可能氣體液化而絕緣性能降低。因此,必須在液態氮與絕緣油或之間確保某種程度的距離,其結果,存在裝置大型化的問題。在專利文獻1的情況下,需要通過使在常溫區域與超低溫區域之間配置的溫度梯度部的容器加大,來加大液態氮與瓷管之間的距離,其結果,裝置大型化。
[0013]另外,在專利文獻2的終端連接裝置中,由于是應力錐的上半部露出在大氣中,下半部位于超低溫區域的結構,因此,經過應力錐的熱量流入較大,難以使從外部流入的熱量充分地減小。另外,由于在應力錐內部的溫度差較大,所以有可能在應力錐產生由于熱變形引起的裂紋,在電絕緣性方面也存在問題。另外,專利文獻2的應力錐是橡膠制,凸緣的鍔部埋設在橡膠制的應力錐中。因此,即使將金屬制的凸緣固定在筒部,由于橡膠為彈性體,因此,也有可能機械特性不穩定。并且,在專利文獻2的終端連接裝置中,為了在屋外使用,需要如專利文獻1那樣另外設置瓷管,導致空氣中絕緣部的外徑變大。另外,在專利文獻2的終端連接裝置中,在設置了瓷管的情況下在瓷管內利用絕緣油或氣體等絕緣流體進行絕緣時,產生與專利文獻1的超導電纜的終端連接裝置的情況同樣的問題,當將瓷管內利用真空絕緣時,產生與后述的專利文獻3同樣的問題。另外,如專利文獻2的終端連接裝置那樣,若從常溫區域到超低溫區域將導體引出棒(專利文獻2中的導體2)制成管狀并制成制冷劑供給口,則如專利文獻2中的第二圖那樣,用于對熱收縮進行吸收的結構變得復雜。
[0014]另外,在專利文獻3的超低溫電纜的終端連接裝置中,應力錐不在大氣中露出,在瓷管以及真空容器內設置在真空中,因此,可認為與專利文獻2相比,能夠減小從外部向超低溫區域的熱量流入。但是,由于應力錐的外周設為真空絕緣,因此,與絕緣油比較,絕緣性能差,因此,與絕緣油的情況相比,需要加長沿面距離。另外,需要在應力錐的外周設置陶瓷制的瓷管。由此,存在末端裝置大型化的問題。另外,存在部件件數多,在末端裝置組裝時也需要時間的問題。
[001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充分地抑制從常溫區域向超導電纜等超低溫設備的熱量流入,而且絕緣性能良好,并且能夠防止熱收縮引起的損傷的、結構緊湊的末端裝置。
[0016]本發明的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的一個形態是,具有跨越真空容器內的真空區域和常溫區域而配置的套管,且與超低溫設備連接的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其中,
[0017]所述套管包括:
[0018]導體引出棒;
[0019]絕緣筒,其設置在所述導體引出棒的外周且由環氧樹脂構成;
[0020]聚合物覆蓋體,其由硅橡膠制成,且一體地設置在所述絕緣筒的外周,在其自身的外周沿長度方向隔著間隔形成有多個皺襞部;
[0021]屏蔽金屬件,其埋設于所述絕緣筒內且具有凸緣部;
[0022]頭部,其以與所述絕緣筒連續的方式設置,且由所述環氧樹脂構成;以及
[0023]套管凸緣部,其配置在所述絕緣筒與所述頭部之間,
[0024]所述聚合物覆蓋體配置于常溫區域,
[0025]所述套管凸緣部氣密地固定于所述真空容器,
[0026]所述導體引出棒分別從所述絕緣筒的上端和所述頭部的下端露出,
[0027]所述頭部以及從所述頭部的下端露出的所述導體引出棒配置于所述真空區域,
[0028]所述導體引出棒的下端部經由配置于所述真空區域的柔性導體在超低溫區域內與超低溫設備側導體連接。
[0029]本發明的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的一個形態是,所述導體引出棒包括:
[0030]套管導體,其配置在所述套管的中心,分別從所述絕緣筒的上端和所述頭部的下端露出,且下端部與所述柔性導體的上端連接;以及
[0031]下部導體,其上端部與所述柔性導體的下端連接,下端部在超低溫區域內與超低溫設備側導體連接。
[0032]本發明的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的一個形態是,所述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的制冷劑供給口在與所述套管不同的位置從常溫區域向超低溫區域設置。
[0033]本發明的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的一個形態是,所述頭部具有在表面形成有導電層的承口(13611 1110111:11)部。
[0034]本發明的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的一個形態是,所述屏蔽金屬件具有屏蔽金屬件凸緣部,
[0035]所述套管凸緣部由所述屏蔽金屬件凸緣部形成。
[0036]本發明的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的一個形態是,
[0037]所述超低溫設備為超導電纜。
[0038]根據本發明,能夠實現能夠充分地抑制從常溫區域向超導電纜等超低溫設備的熱量流入,而且絕緣性能良好,并且能夠防止熱收縮引起的損傷的、結構緊湊的末端裝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9]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的超導電纜末端裝置的結構的圖。
[0040]符號說明
[0041]100電纜末端裝置
[0042]110 套管
[0043]1108套管凸緣部
[0044]111導體引出棒
[0045]111&套管導體
[0046]111?下部導體
[0047]112絕緣筒
[0048]113聚合物覆蓋體
[0049]114屏蔽金屬件
[0050]11?筒狀部
[0051]114? 嵌入部
[0052]1140屏蔽金屬件凸緣部
[0053]117 頭部
[0054]1178圓柱狀部
[0055]1176圓錐臺狀部
[0056]1170 承口部
[0057]118導電層
[0058]120連接部
[0059]121、160 柔性導體
[0060]130液態氮槽
[0061]140真空容器
[0062]150液態氮
[0063]180配管
[0064]200超導電纜
【具體實施方式】
[0065]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詳細地進行說明。
[0066]圖1是作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而表示超導電纜末端裝置的結構的縱剖面圖。作為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的超導電纜末端裝置100與作為超低溫設備的超導電纜200連接。
[0067]超導電纜末端裝置100具有套管110、連接部120、液態氮槽130以及真空容器140。
[0068]連接部120是將導體引出棒111與超導電纜200電連接的部分。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部120具有用于與導體引出棒111連接的柔性導體121、以及將柔性導體121與超導電纜200的導體電連接的導體連接部122。導體連接部122的結構可以是已知的結構。
[0069]通過對液態氮槽130內從配管180注入液態氮150,來儲存液態氮150。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與套管110不同的位置從常溫區域向超低溫區域設置作為針對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的制冷劑供給口的配管180。即,不是如專利文獻2那樣經過導體引出棒內供給制冷劑,而是從套管110以外的位置供給制冷劑。由此,可以不使套管110的結構復雜化。
[0070]液態氮槽130容納導體引出棒111的下端部、連接部120以及超導電纜200的終端部,儲存有浸泡這些部分的量的液態氮150。并且,在液態氮槽130的外側設置有真空容器 140。
[0071]在此,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柔性導體121將導體引出棒111與超導電纜200連接。具體而言,導體引出棒111包括:配置于套管110的中心,分別從絕緣筒112的上端和頭部117的下端露出,且下端部與柔性導體160的上端(連接部160^連接的套管導體11匕;以及上端部與柔性導體160的下端(連接部1600連接且下端部在超低溫區域內通過連接部120與超低溫設備側導體(在此,超導電纜200的導體)連接的下部導體111匕
[0072]柔性導體121由平編銅線構成。利用該柔性導體121,即使由于超導電纜200的熱收縮使導體連接部122在水平方向(圖中的左右方向)移動,也由柔性導體121將其吸收,因此,能夠防止損傷固定安裝在導體引出棒111(下部導體111^的絕緣墊片170。
[0073]套管110跨越真空容器140內的真空區域與真空容器140外的常溫區域而配置。套管110具有套管導體11匕、絕緣筒112、聚合物覆蓋體113、屏蔽金屬件114、和頭部117。
[0074]套管導體1113配置在絕緣筒112的中心,其上端與端子部II連接,并且其下端與后述的柔性導體160連接。絕緣筒112設置在導體引出棒111的外周。聚合物覆蓋體113設置在絕緣筒112的外周,在其外周部沿著聚合物覆蓋體113的長度方向離開間隔地形成有多個皺襞部1133。
[0075]在此,絕緣筒112由機械強度較高的環氧樹脂形成。聚合物覆蓋體113由電絕緣性能優異的材料,例如硅橡膠(硅酮聚合物)等高分子絕緣材料形成。導體引出棒111、絕緣筒112(和后述的頭部117)以及聚合物覆蓋體113通過鑄模一體形成。
[0076]由于在絕緣筒112的外周一體地設置有聚合物覆蓋體113,因此套管110與以往的陶瓷瓷管相比,重量輕,不容易破損,另外,容易處理,能夠大幅度地提高作業性。另外,由于不需要絕緣油或絕緣氣體,因此能夠實現環境協調。并且,在利用硅橡膠形成聚合物覆蓋體113的情況下,利用硅橡膠的疏水性,套管110能夠提高污損耐電壓特性。
[0077]在本實施方式中,套管110具有屏蔽金屬件114。屏蔽金屬件114設置成與導體引出棒111同心狀。屏蔽金屬件114具有:以從絕緣筒112只露出外表面的方式埋設于絕緣筒112的筒狀部11? ;與筒狀部11?的上端部連續設置的埋設于絕緣筒112的嵌入部11仙;以及從筒狀部11?的周面向半徑方向外方突出的屏蔽金屬件凸緣部114(3。
[0078]屏蔽金屬件114的上端(在此,嵌入部11仙的上端)形成為剖面圓弧狀,由此,緩和了套管110中的磁場的集中。在屏蔽金屬件凸緣部11?設置有多個螺栓孔(未圖示),在屏蔽金屬件凸緣部11如的下表面設置有未圖示的0形環等密封件。
[0079]對于套管110,在絕緣筒112與后述的頭部117之間配置有套管凸緣部1103。本實施方式中,套管凸緣部1103由屏蔽金屬件凸緣部114。形成。
[0080]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屏蔽金屬件凸緣部11?的螺栓孔插入螺栓(未圖示),而將套管110氣密地安裝在真空容器140的上表面。由此,由于在利用機械強度比橡膠高的環氧樹脂形成的絕緣筒112內埋設有屏蔽金屬件114(嵌入部1144,所以與專利文獻2的利用埋設于橡膠制的應力錐的凸緣進行固定的情況相比,能夠以在機械上穩定的狀態安裝套管(聚合物套管)。套管110的比屏蔽金屬件凸緣部114。靠上的上側存在于空氣中,比屏蔽金屬件凸緣部11如靠下的下側存在于真空容器140內。
[0081]另外,在絕緣筒112與聚合物覆蓋體113之間的界面,也可以根據需要以與屏蔽金屬件114電接觸的方式,以需要的長度形成電場緩和層(未圖示例如利用在彈性體材料填充氧化鋅粉體而成的2=0層或者填充有碳黑等導電性填料而成的橡膠等相對介電常數為10以上的高介電常數層形成該電場緩和層即可。此外,當在110”級以上的高電壓的末端適用套管110的情況下,能夠利用電場緩和層使套管110小,進而,能夠使套管110輕量化,因此是有用的。
[0082]對于套管110,在比屏蔽金屬件凸緣部114。靠下的下側形成有頭部(也可以稱為“下部套管部”)117。在將套管110安裝在真空容器140的上表面的情況下,頭部117配置于真空容器140內。頭部117與絕緣筒112連續設置。頭部117的主體由與絕緣筒112相同的環氧樹脂一體形成,在中心配置有套管導體11匕。頭部117具有:外徑恒定的圓柱狀部1173 ;越靠向下方外徑越小的圓錐臺狀部1176 ;以及在圓錐臺狀部1176的上端的圓周上以剖面I字狀的凹槽形成的承口部1170。另外,從承口部1170 —直到屏蔽金屬件凸緣部1140的下表面,形成有通過涂敷銀涂料等導電涂料等而形成的導電層118。該導電層118作為頭部117的遮蔽層而發揮功能。
[0083]另外,溫度梯度部(真空區域)中的套管110的遮蔽不是如專利文獻2那樣利用金屬件(專利文獻2的凸緣11的下側鍔部),而是利用在表面具有導電層118的承口部117(3形成。由此,由于能夠使套管110的頭部117的長度方向形成得小,因此能夠使套管110小型化,進而,能夠使末端裝置100小型化。
[0084]例如以銅為材料形成導體引出棒111。導體引出棒111中的套管導體11匕的一方從絕緣筒112的上端露出,另一方從頭部117的下端向真空區域露出。在向真空區域露出的套管導體1113(導體引出棒111)的下端連接有柔性導體160。另外,在柔性導體160的下端連接有下部導體111比下部導體111“導體引出棒111)延伸至液態氮槽130內,并與柔性導體121連接。即,導體引出棒111經由柔性導體160延伸至液態氮槽130內。
[0085]柔性導體160具有:由平編銅線構成的主體部1603 ;以及形成在主體部1603的兩端的連接部1601160(^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柔性導體160和導體引出棒111在此以多向帶(皿111:1-1^111 13811(1)連接方式連接。具體而言,對于形成有環狀的凹部的連接部160)3、160(3,分別嵌裝在前端部分形成有導電性的彈簧狀接觸器(多向帶)的導體引出棒111(套管導體11匕和下部導體111^,由此,將導體引出棒111與柔性導體160電連接。在這種情況下,主體部1603和連接部1606、160(3分別通過壓縮而被連接。此外,將導體引出棒111與柔性導體160連接的方式不限于多向帶方式。也可以使用郁金香型接觸(1:11111) 00111:801:)方式或其他已知的連接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以端子彼此進行連接的方式,且在其周圍設置屏蔽的結構。
[0086]如圖1所示,下部導體111“導體引出棒111)的下端部延伸至到達液態氮槽130內的液態氮150的位置。在液態氮槽130的導體引出棒111的導入口設置有由環氧樹脂或
?1狀1: 1(38,纖維增強塑料)構成的絕緣墊片170。絕緣墊片170與下部導體111“導體引出棒111)的外周以及液態氮槽130的外表面密接而氣密液密地固定,由此,利用絕緣墊片170將液態氮槽130與真空容器140隔開。如上所述,通過設置柔性導體121,能夠防止超導電纜200的熱收縮引起的絕緣墊片170的損傷。
[0087]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通過利用不含絕緣油或絕緣氣體等絕緣流體的固體絕緣體形成套管110,從而能夠采用不考慮由于制冷劑引起的空氣中絕緣部中的絕緣流體的狀態變化的結構。具體而言,由于利用固體絕緣體形成套管110,因此,套管110的空氣中絕緣部中的絕緣流體(絕緣油或氣體等絕緣氣體)不存在,而不需要如專利文獻1那樣,在液態氮和絕緣流體之間確保某種程度的距離,因此,能夠縮短從套管110到液態氮150的距離,進而,能夠使超導電纜末端裝置100小型化。
[0088]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常溫區域中,不是如專利文獻2那樣將應力錐直接露出在大氣中的結構,而是適用了具有在電氣上穩定的性能的套管110作為空氣中絕緣,因此能夠實現在電氣上性能穩定的超低溫末端裝置。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將套管110按原樣在屋外使用,不需要如專利文獻2那樣另外設置瓷管。
[0089]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導體引出棒111的下端部經由配置于真空區域的柔性導體160在超低溫區域內與超低溫設備側導體連接,因此,即使在導體引出棒111由于超低溫區域、真空區域(溫度梯度部)以及常溫區域的各區域的溫度差而在長度方向(圖中的上下方向)發生熱收縮的情況下,也能夠利用柔性導體160對熱收縮進行吸收。并且,即使液態氮槽130在水平方向(圖中的左右方向)發生熱收縮的情況下,也能夠利用柔性導體160對熱收縮進行吸收。由此,能夠防止由于導體引出棒111的長度方向的熱收縮引起的套管110以及絕緣墊片170的破損。特別地,由于本實施方式的套管110由固體絕緣體構成,所以若導體引出棒111的熱收縮波及到絕緣筒112,則有可能使套管110破損,但是,由于利用柔性導體160吸收了導體引出棒111的長度方向的熱收縮,因此能夠防止套管110的損傷,對于利用不含絕緣油或絕緣氣體等絕緣流體的固體絕緣體形成套管110的結構來說,特別地適宜。
[0090]另外,在專利文獻1或專利文獻3公開的以往的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中,需要在應力錐的外側套上陶瓷制的瓷管。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為了在屋外使用,也需要在應力錐的外側套上陶瓷制的瓷管。但是,根據本實施方式,通過在絕緣筒112的外周一體地形成聚合物覆蓋體113而構成套管110,因此不再需要瓷管,與陶瓷制的瓷管相比,減少了部件件數,能夠提供電性能穩定的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另外,以往的瓷管中,在末端裝置組裝時,需要填充絕緣氣體(34氣體)或絕緣油等絕緣介質,但是,本實施方式中,由于構成為在絕緣筒112的外周一體地形成聚合物覆蓋體113,因此不需要絕緣媒體的填充作業,所以能夠縮短末端裝置的組裝時間。另外,不再需要當在以往的瓷管內封裝絕緣氣體(例如8?6氣體)時為了進行使該氣體不成為負壓的管理所需的附帶設備,因此,也能夠削減設置超低溫末端裝置的成本。
[0091]此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對由屏蔽金屬件凸緣部11?形成套管凸緣部1103的情況進行了敘述,但是,也可以采用由絕緣筒112形成套管凸緣部110^并從外側利用固定金屬件進行固定的結構。另外,設置在套管凸緣部1103與真空容器140之間的0形環等密封件可以設置在套管凸緣部1103側與真空容器140側的哪一側。
[0092]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作為真空容器140與液態氮槽130之間的邊界,敘述了導體引出棒111(下部導體1114的下端部氣密液密地貫通絕緣墊片170的結構,但是,不限于本實施方式的絕緣墊片170的結構,只要是配置于真空容器140內的導體引出棒111(下部導體1114的下端部氣密液密地進行貫通而配置在液態氮槽130內即可,不對其結構進行限制。
[0093]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對將本發明作為超導電纜的末端裝置而適用的情況進行了敘述,但是,本發明也能夠作為超導電纜以外的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而使用。例如,也可以作為超低溫抵抗電纜的末端裝置而適用。另外,作為適宜適用本發明的另外的超低溫設備,例如有超導磁能儲存系統(3123胍即一!:!。61161-87 8丨01'叫一8781:6111)、超導限流器等。
[0094]應該認為,這次公開的實施方式在全部的點為示例而不是限制性的內容。本發明的范圍不是上述的說明,而是由權利要求所示,旨在包含與權利要求等同意義以及范圍內的全部變更。
[0095]在2013年7月30日提出的日本專利申請特愿2013-157576號中包含的說明書、附圖以及摘要的公開內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請。
【權利要求】
1.一種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具有跨越真空容器內的真空區域和常溫區域而配置的套管,且與超低溫設備連接,其中, 所述套管包括: 導體引出棒; 絕緣筒,其設置在所述導體引出棒的外周且由環氧樹脂構成; 聚合物覆蓋體,其由硅橡膠制成,且一體地設置在所述絕緣筒的外周,在其自身的外周沿長度方向隔著間隔形成有多個皺襞部; 屏蔽金屬件,其埋設于所述絕緣筒內; 頭部,其以與所述絕緣筒連續的方式設置,且由所述環氧樹脂構成;以及 套管凸緣部,其配置在所述絕緣筒與所述頭部之間, 所述聚合物覆蓋體配置于常溫區域, 所述套管凸緣部氣密地固定于所述真空容器, 所述導體引出棒分別從所述絕緣筒的上端和所述頭部的下端露出, 所述頭部以及從所述頭部的下端露出的所述導體引出棒配置于所述真空區域, 所述導體引出棒的下端部經由配置于所述真空區域的柔性導體在超低溫區域內與超低溫設備側導體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其中, 所述導體引出棒包括: 套管導體,其配置在所述套管的中心,分別從所述絕緣筒的上端和所述頭部的下端露出,且下端部與所述柔性導體的上端連接;以及 下部導體,其上端部與所述柔性導體的下端連接,下端部在超低溫區域內與超低溫設備側導體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其中, 所述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的制冷劑供給口在與所述套管不同的位置從常溫區域向超低溫區域設置。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其中, 所述頭部具有在表面形成有導電層的承口部。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其中, 所述屏蔽金屬件具有屏蔽金屬件凸緣部, 所述套管凸緣部由所述屏蔽金屬件凸緣部形成。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超低溫設備的末端裝置,其中, 所述超低溫設備為超導電纜。
【文檔編號】H02G15/34GK104348129SQ201410355704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0日
【發明者】足立和久 申請人:昭和電線電纜系統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