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強磁能動力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永強磁能動力機,包括外殼,外殼內安裝非導磁轉軸,非導磁轉軸上安裝轉動盤;轉動盤的外周安裝絕緣套,絕緣套的外周安裝兩塊第一導電塊和兩塊第二導電塊,第一導電塊與第二導電塊交錯排列;非導磁轉軸的外周安裝四個電磁鐵和四個轉子永強磁體,任兩個相的電磁鐵之間安裝一個轉子永強磁體。它的轉子有裝有可循環變換極性的電磁鐵。它定子由一對同極相對的轉子永強磁體構成。將電能高效轉化為機械能。另外,它結構更為簡單緊湊,并且,它的殼體左右兩側設有端蓋,適合多臺機器進行聯機使用,拆裝方便。它可將電能更高效率地轉化為機械能。本實用新型還具有操控簡便和運行穩定的優點。
【專利說明】永強磁能動力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永強磁能動力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直流電動機結構較為復雜,線圈較多,運行穩定性較差,維修較復雜,并且,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效率較低,難以滿足用戶的使用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永強磁能動力機,它結構簡潔緊湊、維護較方便、運行穩定,并且,它可大幅提高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效率,可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永強磁能動力機,包括外殼,外殼內安裝非導磁轉軸,非導磁轉軸上安裝轉動盤;轉動盤的外周安裝絕緣套,絕緣套的外周安裝兩塊第一導電塊和兩塊第二導電塊,第一導電塊與第二導電塊交錯排列;非導磁轉軸的外周安裝四個電磁鐵和四個轉子永強磁體,任兩個相的電磁鐵之間安裝一個轉子永強磁體;每個電磁鐵由線圈和硅鋼片導磁件連接構成,每個硅鋼片導磁件的外周纏繞一組線圈;四個電磁鐵的線圈分別與兩個第一導電塊和兩個第二導電塊 對應連接;兩個相鄰電磁鐵的線圈分別與一個第一導電塊和一個第二導電塊連接;外殼內安裝兩個第一碳刷和兩個第二碳刷;兩個第一碳刷分別與兩個第一導電塊對應配合;兩個第二碳刷分別與兩個第二導電塊對應配合;兩個第一碳刷通過導線分別與外殼上的正極接線柱連接,兩個第二碳刷分別通過導線與外殼上的負極接線柱連接;外殼內安裝第一定子磁鐵和第二定子磁鐵,第一定子磁鐵和第二定子磁鐵均為S形,第一定子磁鐵和第二定子磁鐵同極相對,第一定子磁鐵的下半段與第二定子磁鐵的上半段分別位于非導磁轉軸的兩側。
[0005]為進一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所述外殼由右端蓋、左端蓋和外殼主體通過螺栓連接構成;右端蓋和左端蓋分別位于外殼主體兩側,左端蓋與第二定子磁鐵連接固定;外殼主體與右端蓋之間安裝第一固定機構,外殼主體與左端蓋之間安裝第二固定機構,第一固定機構由第一導桿、第一導套、第一定位桿和第一緊固螺栓連接構成,第二固定機構由第二導桿、第二導套、第二定位桿和第二緊固螺栓連接構成,左端蓋上設有第一導桿,外殼主體上設有第一導套,第一導桿與第一導套配合,第一導桿上開設第一定位孔,外殼主體上安裝第一定位桿,第一定位桿的一端與第一定位孔配合,第一定位桿的另一端設有第一定位環,第一定位環與第一緊固螺栓配合,第一緊固螺栓將外殼主體與左端蓋連接固定;外殼主體上設有第二導桿,右端蓋上設有第二導套,第二導套與第二導桿配合,第二導桿上設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內安裝第二定位桿,第二定位桿的一端穿出右端蓋外設有第二定位環,第二定位環內安裝第二緊固螺栓,第二緊固螺栓將外殼主體與右端蓋連接固定。所述第一定子磁鐵背向電磁鐵的部分安裝第一隔磁板,所述第二定子磁鐵背向電磁鐵的部分安裝第二隔磁板。所述非導磁轉軸的一端穿出外殼外安裝慣性輪。相鄰兩個電磁鐵之間設有隔磁罩。[0006]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在于:它的轉子有裝有可循環變換極性的電磁鐵。它定子由一對同極相對的轉子永強磁體構成。它利用同極相斥的原理,帶動非導磁轉軸連續轉動,從而,將電能高效轉化為機械能。另外,它結構更為簡單緊湊,并且,它的殼體左右兩側設有端蓋,適合多臺機器進行聯機使用,拆裝方便。它可將電能更高效率地轉化為機械能。本實用新型還具有操控簡便和運行穩定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永強磁能動力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沿圖1的A-A線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沿圖1的B-B線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I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3的II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6是多臺所述永強磁能動力機配合使用的結構示意圖。
[0008]附圖標記:1外殼2非導磁轉軸3慣性輪4第一導電塊5第二導電塊6絕緣套7第一碳刷8隔磁罩9右端蓋10轉子永強磁體11線圈12娃鋼片導磁件13第一隔磁板14第一定子磁鐵15第二定子磁鐵16轉動盤17第二碳刷18第二隔磁板19左端蓋20外殼主體21第一導桿22第一導套23第一定位孔24第一定位桿25第一緊固螺栓26第一定位環27第二導桿28第二導套29第二定位孔30第二定位桿
31第二緊固螺栓32第二定位環。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永強磁能動力機,包括外殼I。外殼I內安裝非導磁轉軸2。如圖2和圖3所示,非導磁轉軸2上安裝轉動盤16。如圖2所示,轉動盤16的外周安裝絕緣套6。絕緣套6的外周安裝兩塊第一導電塊4和兩塊第二導電塊5,第一導電塊4與第二導電塊5交錯排列,任兩相鄰的第一導電塊4之間安裝一個第二導電塊5。如圖3所示,非導磁轉軸2的外周安裝四個電磁鐵和四個轉子永強磁體10。為使所述電動機運行穩定,四個電磁鐵可均勻分布于非導磁轉軸2的外周。任兩個相鄰的電磁鐵之間安裝一個轉子永強磁體10。每個電磁鐵由線圈11和硅鋼片導磁件12連接構成。每個硅鋼片導磁件12的外周纏繞一組線圈11。四個電磁鐵的線圈11分別與兩個第一導電塊4和兩個第二導電塊5—一對應連接。兩個相鄰電磁鐵的線圈11分別與一個第一導電塊4和一個第二導電塊5連接。如圖2所示,外殼I內安裝兩個第一碳刷7和兩個第二碳刷17。兩個第一碳刷7分別與兩個第一導電塊4對應配合;兩個第二碳刷17分別與兩個第二導電塊5對應配合。兩個第一碳刷7通過導線分別與外殼I上的正極接線柱連接,兩個第二碳刷17分別通過導線與外殼I上的負極接線柱連接。如圖3所示,外殼I內安裝第一定子磁鐵14和第二定子磁鐵15。為使所述動力機結構更加緊湊小巧,同時,確保動力機正常通電工作,如圖3所示,第一定子磁鐵14和第二定子磁鐵15均為S形。第一定子磁鐵14和第二定子磁鐵15同極相對,第一定子磁鐵14的下半段與第二定子磁鐵15的上半段分別位于非導磁轉軸2的兩側。
[0010]以第一定子磁鐵14和第二定子磁鐵15相對的極性為N極,所有轉子永強磁體10的外端的極性為N極為例描述工作原理:
[0011]將外殼I上的正負接線柱分別與直流電源的正負極連接。[0012]初始狀態如圖2所示,兩個第一導電塊4帶正電,兩個第二導電塊5帶負電,與第一定子磁鐵14和第二定子磁鐵15相對應的上下兩個電磁鐵的外端為N極,另外兩個電磁鐵的外端為S極。如圖3所示,由于磁鐵的磁力線是從磁鐵一級向四周延伸,最終全部收于磁鐵的另一極的閉合曲線。并且,第一定子磁鐵14和第二定子磁鐵15都是半個端面與上下兩個電磁鐵對應,第一定子磁鐵14左半段的磁力線方向向左,第二定子磁鐵15右半段的磁力線向右,因此,第一定子磁鐵14會對下方的電磁鐵一個向左的力,第二定子磁鐵15會給上方的電磁鐵一個向右的力,使非導磁轉軸2順時針旋轉。
[0013]當非導磁轉軸2轉動90度后,原來上下位置的兩個電磁鐵轉至水平位置,原來水平位置的兩個電磁轉至上下位置,此時,如圖2所示,第一導電塊4和第二導電塊5也同步轉90度,使得兩個第一導電塊4帶負電,兩個第二導電塊5帶正電,從而,使剛轉至上下位置的兩個電磁鐵的外端切換為N極,剛轉至水平位置的電磁鐵的外端切換為S極;第一定子磁鐵14和第二定子磁鐵15依然對位于上下位置的電磁鐵施加順時針旋轉的動力。如此循環,非導磁轉軸2會被驅動連續順時針轉動。
[0014]為方便多臺所述的動力機聯機工作,節省多臺動力機聯機工作的空間,簡化聯機工作時,整個聯機機組的結構,降低生產成本,如圖3、4和5所示,所述外殼I由右端蓋9、左端蓋19和外殼主體20通過螺栓連接構成。右端蓋9和左端蓋19分別位于外殼主體20兩側,左端蓋19與第二定子磁鐵15連接固定。外殼主體20與右端蓋9之間安裝第一固定機構,夕卜殼主體20與左端蓋19之間安裝第二固定機構。第一固定機構由第一導桿21、第一導套22、第一定位桿24和第一緊固螺栓25連接構成,第二固定機構由第二導桿27、第二導套28、第二定位桿30和第二緊固螺栓31連接構成,左端蓋19上設有第一導桿21,外殼主體20上設有第一導套22,第一導桿21與第一導套22配合,第一導桿21上開設第一定位孔23,外殼主體20上安裝第一定位桿24,第一定位桿24的一端與第一定位孔23配合,第一定位桿24的另一端設有第一定位環26,第一定位環26與第一緊固螺栓25配合,第一緊固螺栓25將外殼主體20與左端蓋19連接固定。外殼主體20上設有第二導桿27,右端蓋9上設有第二導套28,第二導套28與第二導桿27配合,第二導桿27上設有第二定位孔29,第二定位孔29內安裝第二定位桿30,第二定位桿30的一端穿出右端蓋9外設有第二定位環32,第二定位環32內安裝第二緊固螺栓31,第二緊固螺栓31將外殼主體20與右端蓋9連接固定。單臺所述動力機工作時,可如圖2和圖3所示。多臺所述動力機工作時,如圖6所示。由單臺動力機轉化為多臺動力機組合聯機使用時,先將每臺動力機的第一固定機構和第二固定機構打開,并拆下外殼主體20與右端蓋9和左端蓋19之間的螺栓,使每臺動力機的右端蓋9和左端蓋19與外殼主體20分離,由于左端蓋19與15固定連接,因此,拆下左端蓋19的同時,15隨左端蓋19 一并拆下;再一臺動力機的右端與另一臺動力機的左端連接,兩臺動力機之間,左側動力機的第二固定機構的第二導桿27會與右側動力機的第一固定機構的第一導套22相配合,從而,實現兩臺動力機之間的固定連接,此外,兩臺動力機之間還通過螺栓連接固定,使聯機機組更加牢固緊密。
[0015]為防止轉子永強磁體10與相鄰的電磁鐵產生相互的磁力干擾。如圖3所示,相鄰兩個電磁鐵之間設有隔磁罩8。為確保所述電動機連續旋轉,所述非導磁轉軸2的一端穿出外殼I外安裝慣性輪3。
[0016]為防止所述電動機對周圍的鐵質物品造成吸引,確保電動機正常工作。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定子磁鐵14背向電磁鐵的部分安裝第一隔磁板13,所述第二定子磁鐵15背向電磁鐵的部分安裝第二隔磁板18。
【權利要求】
1.永強磁能動力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I),外殼(I)內安裝非導磁轉軸(2),非導磁轉軸(2)上安裝轉動盤(16);轉動盤(16)的外周安裝絕緣套(6),絕緣套(6)的外周安裝兩塊第一導電塊(4)和兩塊第二導電塊(5),第一導電塊(4)與第二導電塊(5)交錯排列;非導磁轉軸(2)的外周安裝四個電磁鐵和四個轉子永強磁體(10),任兩個相的電磁鐵之間安裝一個轉子永強磁體(10);每個電磁鐵由線圈(11)和硅鋼片導磁件(12)連接構成,每個硅鋼片導磁件(12)的外周纏繞一組線圈(11);四個電磁鐵的線圈(11)分別與兩個第一導電塊(4)和兩個第二導電塊(5) 對應連接;兩個相鄰電磁鐵的線圈(11)分別與一個第一導電塊(4)和一個第二導電塊(5)連接;外殼(I)內安裝兩個第一碳刷(7)和兩個第二碳刷(17);兩個第一碳刷(7)分別與兩個第一導電塊(4)對應配合;兩個第二碳刷(17)分別與兩個第二導電塊(5)對應配合;兩個第一碳刷(7)通過導線分別與外殼(I)上的正極接線柱連接,兩個第二碳刷(17)分別通過導線與外殼(I)上的負極接線柱連接;外殼(I)內安裝第一定子磁鐵(14)和第二定子磁鐵(15),第一定子磁鐵(14)和第二定子磁鐵(15)均為S形,第一定子磁鐵(14)和第二定子磁鐵(15)同極相對,第一定子磁鐵(14)的下半段與第二定子磁鐵(15)的上半段分別位于非導磁轉軸(2)的兩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強磁能動力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I)由右端蓋(9)、左端蓋(19)和外殼主體(20)通過螺栓連接構成;右端蓋(9)和左端蓋(19)分別位于外殼主體(20)兩側,左端蓋(19)與第二定子磁鐵(15)連接固定;外殼主體(20)與右端蓋(9)之間安裝第一固定機構,外殼主體(20)與左端蓋(19)之間安裝第二固定機構,第一固定機構由第一導桿(21)、第一導套(22)、第一定位桿(24)和第一緊固螺栓(25)連接構成,第二固定機構由第二導桿(27)、第二導套(28)、第二定位桿(30)和第二緊固螺栓(31)連接構成,左端蓋(19)上設有第一導桿(21),外殼主體(20)上設有第一導套(22),第一導桿(21)與第一導套(22)配合,第一導桿(21)上開設第一定位孔(23),外殼主體(20)上安裝第一定位桿(24),第一定位桿(24)的一端與第一定位孔(23)配合,第一定位桿(24)的另一端設有第一定位環(26),第一定位環(26)與第一緊固螺栓(25)配合,第一緊固螺栓(25)將外殼主體(20)與左端蓋(19)連接固定;外殼主體(20)上設有第二導桿(27),右端蓋(9)上設有第二導套(28),第二導套(28)與第二導桿(27)配合,第二導桿(27)上設有第二定位孔(29),第二定位孔(29)內安裝第二定位桿(30),第二定位桿(30)的一端穿出右端蓋(9)外設有第二定位環(32),第二定位環(32)內安裝第二緊固螺栓(31),第二緊固螺栓(31)將外殼主體(20)與右端蓋(9)連接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強磁能動力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磁鐵(14)背向電磁鐵的部分安裝第一隔磁板(13),所述第二定子磁鐵(15)背向電磁鐵的部分安裝第二隔磁板(18)。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強磁能動力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導磁轉軸(2)的一端穿出外殼(I)外安裝慣性輪(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強磁能動力機,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電磁鐵之間設有隔磁罩(8)。
【文檔編號】H02K1/27GK203522486SQ201320698785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7日
【發明者】劉慶華 申請人:劉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