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輥道電機前后軸承安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輥道電機前后軸承安裝結構,其中,包括前端蓋、后端蓋和定子部分,所述前端蓋、所述后端蓋分別卡合于所述定子部分的兩端,所述前端蓋內設有孔卡槽,所述前軸承通過孔卡和軸卡固定在所述前端蓋上,轉子軸頭從所述前端蓋上穿出,轉子加上所述前端蓋穿過所述定子部分后,其后端軸承通過軸卡固定在轉子上,利用所述前后軸承的后端將所述后端蓋套在內部的轉子上,所述前后軸承與所述前端蓋、所述后端蓋的連接均為密封連接。本實用新型取消了軸承內外蓋,使零件大大簡化,裝配更簡便,縮短工時;節約成本,降低端蓋開裂風險,密封性能提高,增加電動機運行穩定性。
【專利說明】一種輥道電機前后軸承安裝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輥道電機的軸承結構,尤其涉及一種輥道電機前后軸承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棍道電機前、后軸承安裝,通常采用前蓋+前內軸承蓋和后蓋+后軸承內蓋、后軸承外蓋用螺栓聯接,因輥道電機使用環境比較惡劣、工況比較復雜、需要過載能力大。如圖1所示,傳統技術中的前蓋+前內軸承蓋和后蓋+后軸承內蓋、后軸承外蓋結構均是采用螺栓把和,在總裝中,擰后蓋螺栓時由于內蓋在暗處,找螺紋孔比較困難,并且前后未留熱漲空間,如果潤滑情況不好,容易燒軸承;而且軸向力大都集中作用于此,這樣就需要吃力部位加強,材料需求量比較大,在現在能源和材料日益緊張的今天,節能和省材是國家政策,也是行業發展的趨勢,而減輕重量、減少材料損耗,即可有效降低電動機振動和噪音,同時增加電動機機械強度和使用壽命;如何提高防護性能也是考慮的方面。因此,如何改變傳統安裝方式來改善安裝困難、電機性能、降低成本是研發人員需要考慮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克服安裝困難,改善電機性能,降低成本的輥道電機前后軸承安裝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缺陷。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種棍道電機前后軸承安裝結構,包括前軸承、后軸承和轉子,其中,還包括前端蓋、后端蓋和定子部分,所述前端蓋、所述后端蓋分別卡合于所述定子部分的兩端,所述前端蓋內設有孔卡槽,所述前軸承通過孔卡和軸卡固定在所述前端蓋上,所述轉子的軸頭從所述前端蓋上穿出,所述轉子加上所述前端蓋穿過所述定子部分后,其后端軸承通過軸卡固定在所述轉子上,利用所述前后軸承的后端將所述后端蓋套在內部的所述轉子上,所述前后軸承與所述前端蓋、所述后端蓋的連接均為密封連接。
[0006]上述輥道電機前后軸承安裝結構,其中,所述前端蓋、所述后端蓋通過螺栓分別卡合于所述定子部分的兩端。
[0007]上述輥道電機前后軸承安裝結構,其中,所述后端蓋內還包括一彈性裝置,用以限定所述前后軸承的前端的位置。
[0008]上述輥道電機前后軸承安裝結構,其中,所述彈性裝置為波形彈簧片。
[0009]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I)取消了軸承內外蓋,使零件大大簡化,裝配更簡便,縮短工時;
[0011]2)零件簡化后,現在的部件比原來部件重量大大減低,軸承之間跨距減少,減少材料損耗,節約成本;
[0012]3)當承受較大軸向力時,作用力會被預留空間抵消,傳動力會全部作用在端蓋上,作用力會大面積承受,降低端蓋開裂風險;[0013]4)取消了軸承內外蓋,只留后端蓋,前蓋,密封性能提高;
[0014]5)提高整機結構緊湊性,有利于降低電動機振動和噪音,增加電動機運行穩定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6]圖1是現有技術中輥道電機前后軸承安裝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輥道電機前后軸承安裝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9]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20]參照圖2,本實用新型輥道電機前后軸承安裝結構包括前軸承、后軸承和轉子,還包括前端蓋6、后端蓋I和定子部分4,前端蓋6、后端蓋I分別卡合于定子部分4的兩端,前端蓋6內設有孔卡槽,前軸承通過孔卡5和軸卡3固定在前端蓋6上,轉子的軸頭從前端蓋6上穿出。軸卡3是一種安裝于槽軸上,用作固定零部件的孔向運動,這類擋圈的內徑比裝配軸徑稍小。轉子加上前端蓋6穿過定子部分4后,其后端軸承通過軸卡3固定在轉子上,利用前后軸承的后端將后端蓋I套在內部的轉子上,使得前后軸承可以跟隨轉子一起轉動。前后軸承與前端蓋6、后端蓋I的連接均為密封連接,密封連接的目的在于防水。
[0021]前端蓋6、后端蓋I通過螺栓7分別卡合于定子部分4的兩端。后端蓋I內還包括一彈性裝置,用以限定前后軸承的前端的位置。彈性裝置優選為波形彈簧片2,波形彈簧片2能產生垂直與波形圓的彈力,利于提供必要方向上的彈性支持力。
[0022]從上述實施例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優勢在于:
[0023]I)取消了軸承內外蓋,使零件大大簡化,裝配更簡便,縮短工時;
[0024]2)零件簡化后,現在的部件比原來部件重量大大減低,軸承之間跨距減少,減少材料損耗,節約成本;
[0025]3)當承受較大軸向力時,作用力會被預留空間抵消,傳動力會全部作用在端蓋上,作用力會大面積承受,降低端蓋開裂風險;
[0026]4)取消了軸承內外蓋,只留后端蓋,前蓋,密封性能提高;
[0027]5)提高整機結構緊湊性,有利于降低電動機振動和噪音,增加電動機運行穩定性。
[0028]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只是作為范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任何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實用新型的范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下所作出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棍道電機前后軸承安裝結構,包括前軸承、后軸承和轉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前端蓋(6)、后端蓋(I)和定子部分(4),所述前端蓋(6)、所述后端蓋(I)分別卡合于所述定子部分(4)的兩端,所述前端蓋(6)內設有孔卡槽,所述前軸承通過孔卡(5)和軸卡(3)固定在所述前端蓋(6)上,所述轉子的軸頭從所述前端蓋(6)上穿出,所述轉子加上所述前端蓋穿過所述定子部分(4 )后,其后端軸承通過軸卡(3 )固定在所述轉子上,利用所述前后軸承的后端將所述后端蓋(I)套在內部的所述轉子上,所述前后軸承與所述前端蓋(6)、所述后端蓋(I)的連接均為密封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輥道電機前后軸承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蓋(6)、所述后端蓋(I)通過螺栓(7 )分別卡合于所述定子部分(4 )的兩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輥道電機前后軸承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蓋(I)內還包括一彈性裝置,用以限定所述前后軸承的前端的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輥道電機前后軸承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裝置為波形彈簧片(2)。
【文檔編號】H02K5/16GK203596688SQ201320666909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5日
【發明者】俞頂峰, 姚麗新 申請人:寧波東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