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壓電陶瓷發電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電陶瓷發電裝置,屬于電力【技術領域】。其解決了現存發電技術存在環境污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壓電陶瓷發電裝置,包括發電圓臺、壓電陶瓷片、十字固定架、蓄電池、聯接電線,所述發電圓臺為圓柱形、其中間為空心,所述壓電陶瓷片固定于十字固定架上,十字固定架安裝于發電圓臺底部,所述蓄電池通過聯接電線與壓電陶瓷片相聯接。采用了上述結構的壓電陶瓷發電裝置能夠充分利用水能,避免了發電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有利于裝置的小型化,可以更加便利的提供電能。
【專利說明】一種壓電陶瓷發電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電裝置,特別是一種利用水能進行發電的壓電陶瓷發電裝置,屬于電力【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現代社會提倡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比如水能。減少對污染能源的依賴可以有效的保護我們的環境。某些材料在機械應力作用下,引起內部正負電荷中心相對位移而發生極化,導致材料兩端表面出現符號相反的束縛電荷的現象,稱為壓電效應。具有這種性能的陶瓷稱為壓電陶瓷,它的表面電荷的密度與所受的機械應力成正比。利用壓電陶瓷的這種性能,可以將產生的電能儲存起來,進行使用。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壓電陶瓷發電裝置,利用水的機械能對壓電陶瓷進行沖擊,使壓電陶瓷產生形變,以產生電能,解決了現有發電技術會產生污染,并且不可再生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壓電陶瓷發電裝置,包括發電圓臺1、壓電陶瓷片2、十字固定架3、蓄電池4、聯接電線5,所述發電圓臺I為圓柱形、其中間為空心,所述壓電陶瓷片2固定于十字固定架3上,十字固定架3安裝于發電圓臺I底部,所述蓄電池4通過聯接電線5與壓電陶瓷片2相聯接。
[0005]所述的壓電陶瓷發電裝置,圓柱形發電圓臺I前粗后窄,呈錐形。
[0006]所述的壓電陶瓷發電裝置,發電圓臺I固定于立柱6上。
[0007]所述的壓電陶瓷發電裝置,發電圓臺I通過聯接線與浮標7和固定裝置8聯接。
[0008]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是:將發電圓臺I外形做成一個前寬后窄的桶形圓臺,前端不封口,后端用十字固定架3固定壓電陶瓷片2,壓電陶瓷片2與發電圓臺I底部平行。水流從裝置前端不斷流入,水流受不斷收窄的圓臺內壁擠壓而加速,到達尾部時速度達到最大,沖擊壓電陶瓷片2,壓電陶瓷2受壓發電,再將產生的電導出并存入岸邊的蓄電池4中。
[0009]本發明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夠充分利用水能,而水能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避免了發電過程中產生的污染。采用了壓電陶瓷技術,有利于裝置的小型化,可以更加便利的提供電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1 ;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1I ;
[0012]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3]圖中:1-發電圓臺,2-壓電陶瓷片,3-十字固定架,4-蓄電池,5-聯接電線,6-立柱,7-等浮標,8-固定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5]實施方式一:如圖1-3所示,一種壓電陶瓷發電裝置,包括發電圓臺1、壓電陶瓷片2、十字固定架3、蓄電池4、聯接電線5,所述發電圓臺I為圓柱形、其中間為空心,所述壓電陶瓷片2固定于十字固定架3上,十字固定架3安裝于發電圓臺I底部,所述蓄電池4通過聯接電線5與壓電陶瓷片2相聯接。圓柱形發電圓臺I前粗后窄,呈錐形。發電圓臺I固定于立柱6上。發電圓臺I通過聯接線與浮標7和固定裝置8聯接。
[0016]實施方式二:如圖1-3所示,一種壓電陶瓷發電裝置,包括發電圓臺1、壓電陶瓷片
2、十字固定架3、蓄電池4、聯接電線5,所述發電圓臺I為圓柱形,中間為空心,所述壓電陶瓷片2固定于十字固定架3上,十字固定架3安裝于發電圓臺I底部,所述蓄電池4通過聯接電線5與壓電陶瓷片2相聯接。
[0017]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壓電陶瓷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發電圓臺(I)、壓電陶瓷片(2)、十字固定架(3)、蓄電池(4)、聯接電線(5);發電圓臺(I)為圓柱形、其中間為空心,壓電陶瓷片(2)固定于十字固定架(3)上,十字固定架(3)安裝于發電圓臺(I)底部,蓄電池(4)通過聯接電線(5)與壓電陶瓷片(2)相聯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電陶瓷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柱形發電圓臺(I)前粗后窄,呈錐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壓電陶瓷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發電圓臺(I)固定于立柱(6)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壓電陶瓷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電圓臺(I)通過聯接線與浮標(7)和固定裝置(8)聯接。
【文檔編號】H02J7/00GK203522579SQ201320541122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日
【發明者】龍華, 王懿, 楊秀梅, 楊青青, 常子謙 申請人:昆明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