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噪聲發電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噪聲發電裝置,包括亥姆霍茲腔、導管、發電裝置、彈性壁、后室、電路板和內腔;所述噪聲發電裝置為設有內腔的長方體,裝置的四個側面分別設置有亥姆霍茲腔,所述內腔貫穿長方體的頂面和底面,所述亥姆霍茲腔的外側通過導管與外界聯通,亥姆霍茲腔的內側設置有彈性壁,彈性壁內側設置有后室,后室中設置有發電裝置,后室的內側設置有內腔,在內腔中置有電路板,分別與發電裝置和外界負載連接,從而實現噪聲發電控制。本實用新型有效利用了亥姆霍茲腔及倒相孔來高效吸收噪聲,達到集中利用聲能的目的。
【專利說明】一種噪聲發電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噪聲發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效的噪聲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對能源的依賴愈發嚴重。可預見的,目前的能源危機在未來不但不能緩解,甚至會更加嚴重。根據經濟學家和科學家的普遍估計,到2050年左右,目前人類所依賴的主要傳統化石燃料石油將開采殆盡,其價格會升至很高,不適于大眾化普及應用的時候,如果新的能源體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機將席卷全球,尤以歐美極大依賴于石油資源的發達國家受害為重。最嚴重的狀態,莫過于工業大幅度萎縮,或甚至因為搶占剩余的石油資源而引發戰爭。
[0003]為了避免上述窘境,各國相繼開展了新能源研究,一批如風能、太陽能等的新能源已初見成效,而可燃冰等新化石燃料的進展也給人以希望。但是,風能、太陽能等的發電條件較高,且制造、維護成本很高,不利于推廣;可燃冰的開采目前仍是一個困擾人類的難題。因此,能源開源實屬不易,不如在節源上尋找突破口。
[0004]所謂能源危機,是指可供我們人類利用的能源的不充分,而不是能源本身的不足。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能源都能夠被人類利用,比如內能,其它能的形式轉化為內能比較容易,而將內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源,就很難辦得到。其次,并不是所有能源人類都意識到去利用,例如噪聲。每天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輛造成了巨大的噪聲,以往人只是單純想要消去卻沒意識到這是一座巨大的能源寶庫:馬路兩旁噪聲往往可達90db以上,飛機起飛的噪聲更可達1000W。而且噪聲無處不在海浪的波濤聲、汽車喇叭聲、飛機轟鳴聲,基本上24小時持續存在。如能有效利用,定能轉化出大量能源供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傳統噪聲發電裝置存在噪聲吸收頻率窄、聲電轉化效率低、聲能不集中等問題,提供一種能有效利用周圍環境的噪聲聲能并加以集中利用的高轉化效率的噪聲發電裝置。
[0006]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噪聲發電裝置,包括亥姆霍茲腔、導管、發電裝置、彈性壁、后室、電路板和內腔;
[0007]所述噪聲發電裝置為設有內腔的長方體,裝置的四個側面分別設置有亥姆霍茲腔,所述內腔貫穿長方體的頂面和底面,所述亥姆霍茲腔的外側通過導管與外界聯通,亥姆霍茲腔的內側設置有彈性壁,彈性壁內側設置有后室,后室中設置有發電裝置,后室的內側設置有內腔,在內腔中置有電路板,分別與發電裝置和外界負載連接,從而實現噪聲發電控制;
[0008]所述發電裝置包括永磁體、T鐵、線圈和導磁板,所述T鐵安裝在后室的后壁上,T鐵與永磁體的一側端面相連接,永磁體另一端面與導磁板連接,導磁板與T鐵相交處留有一定長度的氣隙,永磁體在氣隙中建立相當強度的永磁磁場,線圈的骨架固定于彈性壁上,線圈的主要部分位于導磁板與T鐵之間的氣隙中。
[0009]作為優選,所述后室的后壁上開有倒相孔,后室通過倒相孔與內腔相聯通,可進一步增大噪聲聲能振動。
[0010]作為優選,所述彈性壁兩端設置折環,并與亥姆霍茲腔的剛性側壁連接。
[0011]作為優選,所述導管的長度可以根據需要調節,根據地域和環境的不同,相應改變導管的長度并使四個側面的導管長度各不相同,從而改變亥姆霍茲共振腔的有效噪聲吸收頻譜,擴大可利用環境噪聲的范圍。
[0012]作為優選,所述噪聲發電裝置的底部設有地腳,通過地腳可以將本實用新型的噪聲發電裝置非常方便地加以固定,同時也便于移動和臨時架設。
[0013]本實用新型高效噪聲發電裝置,通過亥姆霍茲共鳴器原理集中聲能。所述亥姆霍茲腔與發電裝置共同構成亥姆霍茲聲電換能裝置,外界噪聲由導管進入腔內并產生聲能集中,通過彈性壁將噪聲引起的振動驅動發電裝置的線圈,運動的線圈往復切割氣隙中的磁場,實現機電能量轉換,進而產生電力,即動圈式電磁發電。
[0014]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有效利用了亥姆霍茲腔及倒相孔來高效吸收噪聲,達到集中利用聲能的目的。首先,通過亥姆霍茲腔的噪聲引起導管內空氣振動,使諧振腔內空氣產生共振現象,使聲波能量大大集聚增強;同時利用倒相孔更集中利用了聲能,達到了聲能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同時也減少了噪聲污染。
[0015]本實用新型依據亥姆霍茲共鳴器原理,使噪聲盡量集中在一定頻率。通過組合利用多個亥姆霍茲腔不同長度的導管,可對裝置周圍環境中存在的噪聲進行寬頻率范圍的吸收利用,也可根據周圍環境噪聲來源不同,調節導管長度,確保最高效的利用噪聲。本實用新型使用了動圈式電磁發電原理結構,相比傳統噪聲發電使用的壓電式發電裝置,具有換能效率高、功率密度大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單元剖面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聲電轉化發電裝置結構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典型實例圖。
[0019]圖中有:亥姆霍茲腔1、導管2、發電裝置3、彈性壁4、后室5、電路板6、內腔7、倒相孔8、后壁9、永磁體10、T鐵11、線圈12、導磁板13、折環14、底腳15。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1]由圖1和2可見,本實用新型噪聲發電裝置具有四個相似的結構單元,每個結構單元包括亥姆霍茲腔1、導管2、發電裝置3、彈性壁4、后室5、電路板6、內腔7、倒相孔8、后壁9,所述的亥姆霍茲腔I通過導管2與外界聯通,亥姆霍茲腔I的內側置有彈性壁4,在所述的彈性壁4兩端設置折環14并與亥姆霍茲腔I的剛性側壁連接,后室5位于亥姆霍茲腔I后部并通過彈性壁4相互隔離,后室5中設置有發電裝置3,后壁9上開有倒相孔8,通過倒相孔8,后室5與內腔7相聯通。
[0022]由圖2可見安裝在后,5中的發電裝置3,包括永磁體10、T鐵11、線圈12和導磁板13,T鐵11安裝在后室5的后壁9上,T鐵11與永磁體10的一側端面相連接,永磁體10另一端面與導磁板13連接,導磁板13與T鐵11相交處留有一定長度的氣隙,通過永磁體10的作用在氣隙中建立永磁磁場,線圈12的骨架固定于彈性壁4上,線圈12的主要部分位于導磁板13與T鐵11之間的氣隙中。在內腔7中置有電路板6,分別與發電裝置3和外界負載連接,從而實現噪聲發電控制。
[0023]由圖3可見,由四個亥姆霍茲腔與后室及其內部結構共同組成一個結構單元,4個結構單元對應長方體的四個側面,亥姆霍茲腔通過導管2與外界聯通,內腔7貫穿長方體的頂面和底面,長方體的底部設有地腳15,通過地腳15可以將本實用新型的噪聲發電裝置非常方便地加以固定,同時也便于移動和臨時架設。
[0024]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施例中未明確的各組成部分均可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權利要求】
1.一種噪聲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亥姆霍茲腔、導管、發電裝置、彈性壁、后室、電路板和內腔; 所述噪聲發電裝置為設有內腔的長方體,裝置的四個側面分別設置有亥姆霍茲腔,所述內腔貫穿長方體的頂面和底面,所述亥姆霍茲腔的外側通過導管與外界聯通,亥姆霍茲腔的內側設置有彈性壁,彈性壁內側設置有后室,后室中設置有發電裝置,后室的內側設置有內腔,在內腔中置有電路板,分別與發電裝置和外界負載連接; 所述發電裝置包括永磁體、T鐵、線圈和導磁板,所述T鐵安裝在后室的后壁上,T鐵與永磁體的一側端面相連接,永磁體另一端面與導磁板連接,導磁板與T鐵相交處留有氣隙,永磁體在氣隙中建立永磁磁場,線圈的骨架固定于彈性壁上,線圈位于導磁板與T鐵之間的氣隙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噪聲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室的后壁上開有倒相孔,后室通過倒相孔與內腔相聯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噪聲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壁兩端設置折環,并與亥姆霍茲腔的剛性側壁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噪聲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為長度可調式導管。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噪聲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噪聲發電裝置的底部設有地腳。
【文檔編號】H02K35/04GK203434833SQ201320524973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6日
【發明者】張貝寧 申請人:南京匹瑞電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