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馬達定子及其結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馬達定子及其結線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馬達的定子結構,尤指一種連接定子上各組線圈繞組的結線>J-U ρ α裝直。
背景技術:
[0002]馬達為一種常用的裝置,其可將電能轉換為轉動的機械能,馬達依型式又可分為三相馬達及單相馬達。三相馬達的殼體中設置有定子及轉子,定子固定在馬達殼體上,轉子可轉動的設置在定子中。定子上對稱分布有多個線圈繞組,該些線圈繞組依極性可分為三組,使用時輸入三相電源即可產生旋轉磁場,進而驅動轉子轉動。[0003]現有技術的三相馬達定子,其包含有由疊層設置的硅鋼片所構成的鐵心,鐵心的內環壁面上間隔設有多個工型柱,并于各工型柱上分別設有一線圈繞組,各線圈繞組間再由電線以特定的連接順序連接形成有相對應的相位,電線的截面呈圓形。[0004]然而,現有技術由于使用電線連接各線圈繞組,安裝時須以多個電線分別連接相對應的線圈繞組,因此其安裝手續較為繁復,存在有安裝上的不便,且所能輸入的電流量亦會受到電線的限制,馬達的輸出功率將受到電線的限制的問題。實用新型內容[0005]有鑒于現有技術的馬達定子具有安裝手續較為繁復及所能輸入的電流量不足等缺點,本實用新型設計有一種馬達定子及其結線裝置,其可達到簡易且快速連接各線圈繞組及能通過更大電流量的目的。[0006]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設計有一種馬達定子的結線裝置,其所運用的技術手段包含有:設置多個連接片及一外框體;各連接片為金屬導體,各連接片皆包含有一弧片段及一個以上的導接部,該弧片段沿長軸向彎曲呈圓弧形,該導接部連接該弧片段,該些連接片中的其中多片連接片的弧片段上分別延伸設有一電源輸入部,該些連接片的弧片段分別間隔層疊設置并排列形成圓環形;該外框體為一呈圓環形的圓環體,其是絕緣材料所制成,該外框體包覆于該些連接片,且外框體分隔該些連接片的弧片段,該些連接片的導接部及電源輸入部突出于外框體外。[0007]所述的馬達定子的結線裝置,其中該些導接部朝向于該些連接片所環繞形成的圓環形的圓心方向。[0008]所述的馬達定子 的結線裝置,其中該導接部及電源輸入部為片體且穿設有套接孔。[0009]一種具有所述的結線裝置的馬達定子,其包含有一鐵心、多個線圈繞組及該結線裝置;該鐵心由多個硅鋼片所疊層及相連接形成的圓環狀中空柱體,該鐵心的內部突出形成有多個工型柱,各工型柱沿鐵心的內圓周壁面而間隔排列設置;該些線圈繞組分別設置在該鐵心的該些工型柱上,各線圈繞組上分別設有為兩引出部,各引出部皆位于鐵心的同一側處;該結線裝置設置在該鐵心的一側,該些連接片的各導接部分別連接該些線圈繞組的各引出部。[0010]所述的具有結線裝置的馬達定子,其中該外框體的外徑等于或小于該鐵心的外徑。[0011]所述的具有結線裝置的馬達定子,其中該些線圈繞組的數量為十二組,該結線裝置的連接片包含有三片第一類連接片、九片第二類連接片及一片第三類連接片;該第一類連接片包含有一弧片段、一導接部及一電源輸入部,該導接部及電源輸入部分別設置在該弧片段的兩端處;該第二類連接片包含有一弧片段及兩導接部,該兩導接部分別設置在該弧片段的兩端處;該第三類連接片包含有一弧片段及三導接部,其中兩導接部分別設置在該弧片段的兩端處,另一導接部設置在該弧片段的中段處。[0012]藉由上述技術手段的運用,該結線裝置形成為一模塊化的構件,能被直接設置在該鐵心的一側且連接該些線圈繞組,達到有效簡化安裝手續的目的。各連接片由于片體截面積呈矩形,在占用相同空間截面大小的情形下,其片體截面積大于現有技術用于連接各線圈繞組的圓形截面導線的截面積,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結線裝置以較大的片體截面積而取得較佳的電導性,可在單位時間中通過更大的電流量,由于能夠輸入的電流值將影響馬達性能,而電流值的限制來自于線圈繞組的漆包線導體的截面積,然而漆包線導體的截面積越大時,則結線裝置的截面積須要越大以與漆包線導體相互匹配,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結線裝置可在最小的體積下兼顧漆包線導體的截面積,所能夠輸入的電流值較圓形導體更高,不僅提供馬達具有更大的功率,亦同時兼顧馬達整體體積的縮小,且整體寬度對應于繞組線圈突出于鐵心外側的距離,因此結線裝置能夠在不增加馬達定子整體厚度的情況下,將各線圈繞組相互連接,而能夠兼顧功率及整體體積,具有相當實用性及便利性。[0013]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片的立體分解圖;[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外觀示意圖;[0018]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片的另一立體分解圖。[0019]其中,附圖標記[0020]10鐵心[0021]11型柱[0022]20線圈繞組[0023]21引出部[0024]30結線裝置[0025]31連接片[0026]310弧片段[0027]311導接部[0028]312 電源輸入部[0029]313,314套接孔[0030]32外框體[0031]33第一類連接片[0032]34第二類連接片[0033]35第三類連接片具體實施方式
[0034]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以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為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制。[0035]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馬達定子及其結線裝置,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該馬達定子包含有一鐵心10、多個線圈繞組20及一結線裝置30。[0036]該鐵心10為現有技術,其包含有多個硅鋼片,各硅鋼片疊層且相連接形成為具有相當厚度的圓環狀中空柱體,且其內部突出形成有多個工型柱11,[0037]各工型柱11沿鐵心10的內圓周壁面而間隔排列設置,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該鐵心10內部設置的工型柱11的數量為十二個。[0038]該線圈繞組20以電導材料(例如:漆包線)繞設在該鐵心10的工型柱11上所形成,各線圈繞組20上的電導材料的兩端處分別形成為一引出部21,該兩引出部21位于線圈繞組20的同一側處。該些線圈繞組20的相對兩外側處突出于該鐵心10的兩側處。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的線圈繞組20的數量為十二組。[0039]請配合參閱圖2至圖4所示,該結線裝置30包含有多個連接片31及一外框體32。[0040]連接片31為金屬導體制成,皆包含有一弧片段310,該弧片段310呈長窄形薄片狀且沿長軸向彎曲呈圓弧形,連接片31上設置有至少二導接部311,該導接部311連接該弧片段310且位于弧片段310的一側,該些導接部311供連接該些線圈繞組20的引出部21。該些連接片31中有多個連接片31僅具有一導接部311的連接片31,該些僅具有一導接部311的連接片31的弧片段310上延伸設有一電源輸入部312,該些電源輸入部312對應于多相電源,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配置三相電源,因此具有電源輸入部312的連接片31數量為三片。該些連接片31的導接部311及電源輸入部312的連接關系及相對位置對應于現有技術的具有多極的三相馬達中用于連接各繞組線圈的電線組,因此會隨著鐵心10所設置的線圈繞組20的數量而具有不同的連接關系及相對位置。該些連接片31的弧片段310分別間隔層疊設置并排列形成圓環形,該些導接部311朝向于圓環形的圓心方向,該些連接片31所形成的圓環外徑略小于該鐵心10的外徑,該些連接片31的弧片段310的片體寬度與該些線圈繞組20突出于該鐵心10的突出距離相近。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該導接部311為片體且穿設有套接孔313,該些電源輸入部312為片體且穿設有套接孔314。[0041] 具有多極的三相馬達定子具有多種接線方式,以具有十二槽的定子結構為例,即可利用接線方式的改變,使其成為八極、十極等不同極數,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以十極十二槽的馬達定子的線圈繞組為例,配合參閱圖3至圖5所示,該些連接片31具體可分為第一類連接片33、第二類連接片34及第三類連接片35。[0042]該第一類連接片33的數量為三片,分別用于連接三相電源至線圈繞組20的其中一引出部21,其包含有一弧片段310、一導接部311及一電源輸入部312,該導接部311及電源輸入部312分別設置在該弧片段310的兩端處。[0043]該第二類連接片34的數量為九片,分別用于連接兩線圈繞組20的其中一引出部21,該第二類連接片34包含有一弧片段310及兩導接部311,該兩導接部311分別設置在該弧片段310的兩端處。[0044]該第三類連接片35的數量為一片,用于同時連接三線圈繞組20的其中一引出部21,該第三類連接片35包含有一弧片段310及三導接部311,其中兩導接部311設置于弧片段310的兩端處,另一導接部311設置在弧片段310的中段處。[0045]該外框體32為一呈圓環形的圓環體,其是絕緣材料所制成,該外框體32包覆于該些連接片31,且外框體32中設有多個獨立的包覆空間以包覆該些連接片31的弧片段310,藉此分隔該些連接片31的弧片段310,使其各弧片段310之間不會相互接觸,該些連接片31的導接部311及電源輸入部312突伸于外框體32外。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該外框體32以包覆射出方式設置在該些連接片31上。該外框體32與該些連接片31所形成的圓環具有相同圓心。[0046]藉由上述技術手段的運用,該結線裝置30即形成為一模塊化的構件,而能直接設置在該鐵心10的一側,各連接片31與該鐵心10具有同一圓心,該結線裝置30以各連接片31的導接部311分別連接位于相鄰位置的線圈繞組20的引出部21,該些導接部311以其套接孔313套設該些引出部21,即可完成各線圈繞組20之間的電連接,藉此提供該些線圈繞組20之間通過結線裝置30快速地連接,有效的簡化安裝手續。可在單位時間中通過更大的電流量,由于能夠輸入的電流值將影響馬達性能,而電流值的限制來自于線圈繞組20的漆包線導體的截面積,然而漆包線導體的截面積越大時,則結線裝置的截面積須要越大以與漆包線導體相互匹配,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結線裝置可在最小的體積下兼顧漆包線導體的截面積,所能夠輸入的電流值較圓形導體更高,不僅提供馬達具有更大的功率,亦同時兼顧馬達整體體積的縮小,且整體寬度對應于繞組線圈突出于鐵心外側的距離,因此結線裝置能夠在不增加馬達定子整體厚度的情況下,將各線圈繞組相互連接,而能夠兼顧功率及整體體積,具有相當實用性及便利性。[0047]各連接片31 由于片體截面積呈矩形,在占用相同空間截面大小的情形下,使用矩形截面能比圓形截面得到更大的占面積率,因此能具有較佳的電導性,可在單位時間中通過更大的電流量,因此更適用于大功率的馬達。由于能夠輸入的電流值將影響馬達性能,而電流值的限制來自于線圈繞組20的漆包線導體的截面積,然而漆包線導體的截面積越大時,則結線裝置30的截面積須要越大以與漆包線導體相互匹配,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結線裝置30可在最小的體積下兼顧漆包線導體的截面積,所能夠輸入的電流值較圓形導體更高,不僅提供馬達具有更大的功率,亦同時兼顧馬達整體體積的縮小。[0048]該結線裝置30的各連接片31的整體寬度對應于繞組線圈20突出于鐵心10外側的距離,因此結線裝置30能夠在不增加馬達定子整體厚度的情況下,將各線圈繞組20相互連接,各連接片31的弧形片體310寬度和可耐受的電流量約略成正比,隨著所輸入的電流規格越大,線圈繞組20所相對鐵心10突起的距離會越大,而弧形片體310即可設置為具有更大的寬度,因此具有與電流規格相對應的電導性。[0049]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 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馬達定子的結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多個連接片及一外框體; 各連接片為金屬導體,各連接片皆包含有一弧片段及一個以上的導接部,該弧片段沿長軸向彎曲呈圓弧形,該導接部連接該弧片段,該些連接片中的其中多個連接片的弧片段上分別延伸設有一電源輸入部,該些連接片的弧片段分別間隔層疊設置并排列形成圓環形; 該外框體為一呈圓環形的圓環體,其是絕緣材料所制成,該外框體包覆于該些連接片,且外框體分隔該些連接片的弧片段,該些連接片的導接部及電源輸入部突出于外框體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達定子的結線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些導接部朝向于該些連接片所環繞形成的圓環形的圓心方向。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馬達定子的結線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導接部為片體且穿設有套接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馬達定子的結線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些電源輸入部為片體且穿設有套接孔。
5.一種馬達定子,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鐵心、多個線圈繞組及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結線裝置; 該鐵心由多個硅鋼片所疊層及相連接形成的圓環狀中空柱體,該鐵心的內部突出形成有多個工型柱,各工型柱沿鐵心的內圓周壁面而間隔排列設置; 該些線圈繞組分別設置在該鐵心的該些工型柱上,各線圈繞組上分別設有為兩引出部,各引出部皆位于鐵心的同一側處; 該結線裝置設置在該鐵心的一側,該些連接片的各導接部分別連接該些線圈繞組的各引出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馬達定子,其特征在于,該外框體的外徑等于或小于該鐵心的外徑。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馬達定子,其特征在于,該些線圈繞組的數量為十二組,該結線裝置的連接片包含有三片第一類連接片、九片第二類連接片及一片第三類連接片; 該第一類連接片包含有一弧片段、一導接部及一電源輸入部,該導接部及電源輸入部分別設置在該弧片段的兩端處; 該第二類連接片包含有一弧片段及兩導接部,該兩導接部分別設置在該弧片段的兩端處; 該第三類連接片包含有一弧片段及三導接部,其中兩導接部分別設置在該弧片段的兩端處,另一導接部設置在該弧片段的中段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馬達定子及其結線裝置,其包含有一鐵心,于鐵心內側間隔設有多個線圈繞組,并于鐵心一側設置結線裝置,結線裝置包含有多個連接片及一外框體,各連接片為金屬導體且包含有一弧片段及至少一導接部,該些弧片段呈長窄形薄片狀且沿長軸向彎曲呈圓弧形,該些導接部分別連接該些線圈繞組,其中多個連接片供連接電源,該外框體包覆該些連接片并分隔該些連接片,本實用新型藉由模塊化的結線裝置的設計,能夠簡易的安裝連接各線圈繞組,且在不增加馬達定子整體厚度的情況下,提供更大的電流量通過,而可適用于大功率的馬達規格。
文檔編號H02K1/12GK203151263SQ20132005315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5日
發明者姚立和, 林松慶 申請人:姚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