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太陽能發電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包括基座(10)和設置在基座(10)上的太陽能電池板(20),基座(10)上設置有貫穿所述基座(10)的過流孔(11),過流孔(11)的第一端與基座(10)的底面連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水上太陽能發電站抵抗水流沖擊的性能弱的問題。
【專利說明】水上太陽能發電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太陽能【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水上太陽能發電站。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油氣等不可再生資源的日益枯竭,人類對于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應用越來越重視。太陽能電池作為一種通過光生伏打效應將太陽能光線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其具有綠色環保、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等特點。
[0003]目前太陽能發電站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對于日照充足但陸地面積有限的地區,水上太陽能發電系統成為一個新的選擇。漂浮在水面的太陽能發電站常會受到惡略環境影響,其中水流沖擊對于太陽能發電站造成的危害十分巨大。而現有技術中的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對于抵抗水流沖擊的性能都比較弱。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水上太陽能發電站,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水上太陽能發電站抵抗水流沖擊的性能弱的問題。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包括基座和設置在基座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基座上設置有貫穿基座的過流孔,過流孔的第一端與基座的底面連通。
[0006]進一步地,過流孔沿豎直方向延伸,水上太陽能發電站還包括:第一導流管路,設置在基座上方,第一導流管路具有與過流孔的第二端對應連接的連通孔。
[0007]進一步地,水上太陽能發電站還包括:第二導流管路,第二導流管路穿設在過流孔內,第二導流管路的一端連接在連通孔處。
[0008]進一步地,過流孔和第二導流管路均為多個。
[0009]進一步地,過流孔均勻地分布在基座上。
[0010]進一步地,第二導流管路內對應于基座的位置設置有水流發電機。
[0011 ] 進一步地,水流發電機為雙向轉動水流發電機。
[0012]進一步地,第一導流管路的兩端具有向下彎折的彎折部。
[0013]進一步地,第一導流管路固定連接在基座上。
[0014]進一步地,第一導流管路與基座之間具有距離。
[0015]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包括基座和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設置在基座。基座上設置有貫穿基座的過流孔,過流孔的第一端與基座的底面連通。由于水上太陽能發電站是漂浮在海上,所以受到的縱向水流沖擊要比橫向的水流沖擊要強。當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受到縱向的水流沖擊時,沖擊水流就會進入過流孔的第一端,由于過流孔貫穿基座,因此沖擊水流就會通過過流孔的第二端排出基座。這樣,就化解了水流的沖擊力,提高了水上太陽能發電站抵抗水流沖擊的性能。【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7]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水上太陽能發電站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0019]10、基座;11、過流孔;20、電池板;30、第一導流管路;31、第二導流管路;32、彎折部;35、水流發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20]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0021]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包括基座10和設置在基座10上的太陽能電池板20。基座10上設置有貫穿基座10的過流孔11。過流孔11的第一端與基座10的底面連通。
[0022]應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包括基座10和太陽能電池板20。太陽能電池板20設置在基座10。基座10上設置有貫穿基座10的過流孔11,過流孔11的第一端與基座10的底面連通。由于水上太陽能發電站是漂浮在海上,所以受到的縱向水流沖擊要比橫向的水流沖擊要強。當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受到縱向的水流沖擊時,沖擊水流就會進入過流孔11的第一端,再通過過流孔11的第二端排出基座10。這樣,就化解了水流的沖擊力,提高了水上太陽能發電站抵抗水流沖擊的性能。
[0023]為了進一步增加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對于水流沖擊的化解能力,過流孔11沿豎直方向延伸。水上太陽能發電站還包括:第一導流管路30,設置在基座10上方,第一導流管路30具有與過流孔11的第二端對應連接的連通孔。這樣,水流的沖擊能量就更好的得到了引導,使得這部分沖擊能量很好的排出基座10。
[0024]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水上太陽能發電站還包括:第二導流管路31,第二導流管路31穿設在過流孔11內,第二導流管路31的一端連接在連通孔處。過流孔11和第二導流管路31均為多個。過流孔11均勻地分布在基座10上。這樣,由于水上太陽能發電站的基座10上均勻的分布有過流孔,使基座10受力更均勻,此外,對基座10的縱向水流沖擊更好地化解。
[0025]為了利用水流沖擊的能量,第二導流管路31內對應于基座10的位置設置有水流發電機35。當有水流涌入第二導流管路31內時,水流可以帶動水流發電機35發電。這樣,使得水上太陽能發電站的發電效益有所增加。優選地,水流發電機35為雙向轉動水流發電機。這樣,當水流涌入時可以帶動雙向轉動水流發電機發電,當水流退出時也可以帶動雙向轉動水流發電機發電,如此就更進一步地利用了水流沖擊的能量。
[0026]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流管路30的兩端具有向下彎折的彎折部32。這樣,第一導流管路30可以很好的將涌入過流孔11的水流導向流出水上太陽能發電站。
[0027]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流管路30固定連接在基座10上。第一導流管路30與基座10之間具有距離。
[0028]在圖中未示出的實施方式中,過流孔不是沿豎直方向延伸的,過流孔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基座的側面上,即過流孔不沿豎直方向貫穿基座的,過流孔包括豎直段和水平段,沖擊水流從基座的側面排出。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需要基座具有一定的厚度。
[0029]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包括基座(10)和設置在所述基座(10)上的太陽能電池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上設置有貫穿所述基座(10)的過流孔(11),所述過流孔(11)的第一端與所述基座(10)的底面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太陽能發電站,所述過流孔(11)沿豎直方向延伸,所述水上太陽能發電站還包括:第一導流管路(30),設置在所述基座(10)上方,所述第一導流管路(30)具有與所述過流孔(11)的第二端對應連接的連通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太陽能發電站,所述水上太陽能發電站還包括:第二導流管路(31),所述第二導流管路(31)穿設在所述過流孔(11)內,所述第二導流管路(31)的一端連接在所述連通孔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流孔(11)和所述第二導流管路(31)均為多個。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流孔(11)均勻地分布在所述基座(10)上。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流管路(31)內對應于所述基座(10)的位置設置有水流發電機(35)。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發電機(35)為雙向轉動水流發電機。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流管路(30)的兩端具有向下彎折的彎折部(32)。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流管路(30)固定連接在所述基座(10 )上。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流管路(30)與所述基座(10)之間具有距離。
【文檔編號】H02S10/00GK103560747SQ201310565650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4日
【發明者】倪健雄, 韓帥, 劉克銘, 蔣京娜, 權倩倩, 榮丹丹 申請人:英利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