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供配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
背景技術:
智能配電網直接面向用戶,其是保證供電可靠性與電能質量、提高電網運行效率和創新服務的關鍵環節,是堅強智能電網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電力行業標準DL/T721-2000《配電網自動化系統遠方終端》對配電網自動化系統遠方終端的定義為配電網自動化系統遠方終端是用于配電網配電回路的各種配電遠方終端、配電變壓器遠方終端以及中壓監控單元(配電自動化及管理系統子站)等設備的統稱。采用通信通道,完成數據采集和遠方控制等功能。該標準提及配電遠方終端和配電變壓器遠方終端這里統稱為配網自動化終端。智能配電網建設現狀中,由配網自動化終端和配電網管理子站和配電網管理主站構成的智能型配電自動化是實現智能配電網的基礎,對配電網進行監控,并其能夠及時檢測出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故障并進行相應的糾正性操作,從而實現自愈與不間斷供電。這在中國堅強智能電網示范工程“中新天津生態城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中得到應用。Q/GDW-10-J393-2009《電能質量在線監測裝置技術規范》對電能質量在線監測終端的定義為通過引入電流、電壓信號,在線測量電能質量相關數據的裝置。電能質量在線監測終端功能要求滿足GB/T 19862-2005《電能質量監測設備通用要求》。無功功率補償控制終端,可與各型號電容配套使用,實現配網無功功率自動及被動補償,對提高配網電能質量、降低線路損失具有重要意義。無功功率補償控制終端的功能滿足DL/T597-1996《低壓無功功率控制器訂貨技術條件》和JB/T 9663-1999《低壓無功功率自動補償控制器》的要求。智能配電網建設現狀中,由電能質量在線監測終端、無功功率補償控制終端、通信控制器和電能質量管理服務器構成電能質量監測和控制系統,可以提升電網管理水平、供電安全可靠性和電能質量。配電網的電能質量系統獨立于配網自動化系統。這在中國堅強智能電網示范工程“中新天津生態城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中得到應用。狀態監測終端以配電網一次設備為監測對象,接入各類傳感器。終端將各類傳感器的在線監測數據進行匯總處理,進行本地預警和診斷,并通過通信通道將狀態監測數據上送到在線監測系統服務器。智能配電網建設現狀中,由在線監測傳感器、在線監測終端和在線監測系統服務器構成配電網狀態在線監測系統。在線監測終端和線監測系統服務器的通信借助于配網自動化系統通信網絡。這在中國堅強智能電網示范工程“中新天津生態城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中得到應用。圍繞智能電網建設的總體需求,解決智能電網示范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問題,863課題“智能配用電園區技術集成研發”對智能配用電領域設備和技術的綜合集成進行了研究。課題中一個關鍵技術就是研究智能配電終端與配電狀態監測裝置、無功補償裝置、電能質量監測裝置的功能融合與集成技術。該關鍵技術主要針對智能配電網建設過程中終端類型和數量眾多的問題,研究終端功能融合的方法,實現配電網運行數據、設備狀態數據、電能質量數據等綜合采集,從而簡化智能配電網系統構架,減少配電網終端數量。目前,在智能配電網的實施實踐中,智能配電網的配電自動化統、電能質量監測控制系統、狀態監測系統是相對獨立的系統。現有的智能配電網中,配電自動化系統一般由配電自動化主站、配電自動化子站、配電自動化終端及相關通信信道構成,實現中低壓配電網運行監控。電能質量監測控制系統一般由電能質量監控主站、電能質量監測終端、無功補償控制終端及相關通信信道構成。電能質量監測控制系統的通信信道有時可和配電自動化系統通信信道合并。配電網狀態在線監測系統中一般由在線監測傳感器、在線監測終端、在線監測系統服務器及相關通信信道構成。配電網狀態在線監測系統信息通道一般采用配電自動化系統通信信道。以上構成的智能配電網建設過程中存在終端類型和數量眾多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運用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智能配電網綜合終端,網絡構架簡化,配電終端數量減少,提高配電網運行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供電質量,降低勞動強度,為供電系統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系統包括配電綜合終端;所述配電綜合終端包括雙核數據處理板件、交流量采樣板件、遙信量采集板件、遙控量出口板件、狀態監測傳感器接口板件和配電綜合終端總線;所述雙核數據處理板件、交流量采樣板件、遙信量采集板件、遙控量出口板件和狀態檢測傳感器接口板件分別通過總線接口與配電綜合終端總線連接。其中,所述系統包括狀態監測服務器、電能質量管理服務器、通信網、配網主站、狀態監測IED和一次設備;所述配電綜合終端采集所述一次設備的運行數據和電能質量數據;所述狀態監測IED的狀態監測數據上送給配電綜合終端;所述配電綜合終端將一次設備的運行數據和電能質量數據以及狀態監測IED的狀態監測數據上送給配網主站;所述配網主站通過通信網將狀態監測數據轉發到狀態監測服務器;所述配網主站通過通信網將運行數據和電能質量數據上送給電能質量管理服務器;所述配電綜合終端接收配網主站產生或轉發的控制命令。其中,所述雙核數據處理板件包括雙核數據處理器;所述雙核數據處理器包括ARM處理器核和DSP處理器核;所述ARM處理器核和DSP處理器核之間進行數據交互。其中,所述雙核數據處理器采用0MAPL138芯片。其中,所述DSP處理器核用于完成配電綜合終端的數據采樣,所述數據采樣通過DSP處理器核的中斷完成。其中,所述交流量采樣板件用于完成一次設備交流量的采集和處理以及交流量接口的狀態監測IED接入,并將處理后的數據量打包上送到所述雙核數據處理板件中的DSP處理器核。其中,所述遙信量采集板件完成一次設備的開關量數據采集和處理、狀態監測數字量數據的接入和處理;并把處理后的開關量數據和數字量數據打包上送到所述雙核數據處理板件。其中,所述一次設備包括變壓器、電容型設備、避雷器和斷路器;所述變壓器或為電抗器;所述斷路器或為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GIS。其中,所述遙控量出口板件接受所述雙核數據處理板件的命令。其中,所述狀態監測IED接口板件完成基于直流量接口的狀態監測IED接入。與現有技術比,本實用新型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將智能配電網的二次設備即配電自動化終端、電能質量監測終端、無功補償控制終端、一次狀態在線監測終端等設備統一考慮,實現一體化設計,實現智能配電綜合終端,這將使系統整體結構更緊湊、配電綜合終端實施體積更小;簡化配電綜合終端二次接線,節省控制和信號電纜;減少安裝調試工作量、通訊設備投入,提高系統性價比;裝置外部通訊的減少,也能使得通信更安全可靠;從而在提高配電網運行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供電質量,降低勞動強度,縮短停電時間和減少停電面積等方面,為供電系統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總體結構圖;圖2是未實現融合的配電網終端系統總體結構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配電綜合終端的硬件結構圖;圖4是未實現融合的智能配電終端的硬件結構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配電綜合終端的功能實施結構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應用服務數據單元(ASDU)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未實現融合的配電網終端系統總體結構圖如圖2所示,現有智能配電網實施方案中,配網自動化終端采集配電一次設備的運行數據,上送到配網主站,同時接受配網主站的控制命令,對配電一次設備進行對應操作。狀態在線監測終端收集整理一次設備在線狀態監測IED(監測傳感器)的測量信息,借助配網自動化的通信信道,上送到配網主站,配網主站經電力核心通信網將狀態監測數據轉發到狀態監測服務器。電能質量監測終端采集配電一次設備的電能質量數據,上送到配網電能質量管理服務器。無功補償控制終端接收電能質量管理服務器的指令,對無功補償設備的投切進行控制。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實現功能融合后,智能配電網中的配電終端類裝置配網自動化終端、狀態在線監測終端、電能質量監測終端、無功補償控制終端融合成智能配電綜合終端。(I)智能配電綜合終端對一次設備進行采樣,整理出運行數據和電能質量數據,合并上送到配網主站。配網主站將其中電能質量數據經電力核心通信網發送到電能質量管理服務器。以上方法實現了功能融合后智能配電網的配網自動化監測和電能質量監測功能。(2)智能配電綜合終端收集整理一次設備在線狀態監測IED(監測傳感器)的測量信息,上送到配網主站,配網主站經電力核心通信網將狀態監測數據轉發到狀態監測服務器。以上方法實現了功能融合后智能配電網的配網狀態在線監測功能。(3)智能配電綜合終端接受配網主站產生或轉發的控制命令,控制配電一次設備的動作或無功補償設備的投切。以上方法實現了功能融合后智能配電網的配網自動化控制和無功補償控制功能。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包括狀態監測服務器、電能質量管理服務器、通信網、配網主站、配電綜合終端、狀態監測IED和一次設備;配電綜合終端和狀態監測IED采集一次設備的運行數據和電能質量數據;狀態監測IED的狀態監測數據上送給配電綜合終端;配電綜合終端將一次設備的運行數據和電能質量數據以及狀態監測IED的狀態監測數據上送給配網主站;配網主站通過通信網將狀態監測數據轉發到狀態監測服務器;配網主站通過通信網將運行數據和電能質量數據上送給電能質量管理服務器;配電綜合終端接收配網主站產生或轉發的控制命令。為實現智能配電網中的配電終端類裝置配網自動化終端、狀態在線監測終端、電能質量監測終端、無功補償控制終端融合成智能配電綜合終端,首先考慮終端裝置的硬件融合。未實現融合的智能配電終端的硬件結構如圖4所示,各裝置的硬件獨立。配網自動化終端主要包括數據處理模塊是裝置的核心模塊,完成數據和邏輯的實時處理,同時完成和人機界面板件、遠方上位機通信等功能;交流量采集模塊完成一次設備(如線路)的交流量數據采集和處理,為裝置完成配電網的運行監測提供基礎;遙信模塊完成一次設備(如開關)的開關量數據采集和處理,為裝置完成配電網的運行監測提供基礎;遙控模塊完成裝置配網自動化控制出口。狀態在線監測終端主要包括數據處理模塊是裝置的核心模塊,完成數據的實時處理,同時完成和人機界面板件、遠方上位機通信等功能;通信擴展模塊完成基于通信接口的狀態監測IED接入;直流采集模塊完成基于直流量接口的狀態監測IED接入;交流量采集完成基于交流量接口的狀態監測IED接入。電能質量監測終端主要包括數據處理模塊是裝置的核心模塊,完成數據和邏輯的實時處理,同時完成和人機界面板件、遠方上位機通信等功能;交流量采集模塊完成一次設備(電能質量監測點)的交流量數據采集和處理,為裝置完成配電網電能質量監測提供基礎;遙控板件是裝置電能質量事件的報警信號輸出。無功補償控制終端主要包括數據處理模塊是裝置的核心模塊,完成數據和邏輯的實時處理,同時完成和人機界面板件、遠方上位機通信等功能;交流量采集模塊完成一次設備(投切點)的交流量數據采集和處理,為裝置完成無功投切提供動作依據;遙控板件是裝置投切無功補償設備的控制輸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配電綜合終端的硬件結構如圖3所示,配電綜合終端包括雙核數據處理板件、交流量采樣板件、遙信量采集板件、遙控量出口板件、狀態監測傳感器接口板件和配電綜合終端總線;雙核數據處理板件、交流量采樣板件、遙信量采集板件、遙控量出口板件和狀態檢測傳感器接口板件分別通過總線接口與配電綜合終端總線連接;雙核數據處理板件、交流量采樣板件、遙信量采集板件、遙控量出口板件和狀態檢測傳感器接口板件分別插在配電綜合終端的總線板上。[0045]智能配電綜合終端硬件平臺中,雙核數據處理板件是智能配電綜合終端的核心,完成數據和邏輯的實時處理,同時完成統一人機界面、統一遠方上位機通信、IED通信接入等功能。雙核數據處理模塊CPU使用TI (德州儀器)的0MAPL138芯片。0MAPL138芯片是TI推出的高速低功耗的雙核處理器,內含一個450MHz的ARM926EJ-S核及一個450MHz的DSPC674X核。兩個CPU各司其職,ARM處理器核運行操作系統,主要完成板件上的所有通訊相關的任務(包括網口、串口、打印等)及錄波、記錄的存取等非實時工作。DSP處理器核則主要完成模擬量的采樣、計算,開入的讀取,邏輯的判斷,出口控制等實時任務。雙核數據處理模塊IED通信接入實現基于通信接口的狀態監測IED接入功能。交流量采樣板件完成一次設備的交流量數據采集和處理、基于交流量接口的狀態監測IED接入等,為配電網運行監測、電能質量數據監測、狀態監測和無功投切的功能實現提供模擬量數據基礎。交流量采樣板件處理后的數據量打包上送到雙核數據處理板件。遙信量采集板件完成一次設備(如開關)的開關量數據采集和處理、狀態檢測數字量數據的接入和處理,為配網運行監測和狀態檢測提供數字量數據基礎。遙信量采集板件處理后的數據量打包上送到雙核數據處理板件。遙控量出口板件接受雙核數據處理板件的命令實現智能配電網控制出口,完成智能配電配網自動化控制出口、電能質量事件的報警信號輸出、投切無功補償設備的控制輸出等功能。狀態監測IED接口板件實現直流采集功能,完成基于直流量接口的狀態監測IED接入。基于智能配電網內部總線實現的智能配電綜合終端硬件可根據現場要求靈活配置。通過不同類型板件的組合,可實現單功能的配電終端,也可實現功能融合的智能配電綜合終端。為實現智能配電網中的配電終端類裝置配網自動化終端、狀態在線監測終端、電能質量監測終端、無功補償控制終端融合成智能配電綜合終端,還需考慮智能配電綜合終端的軟件融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配電綜合終端的功能實施結構如圖5所示,框圖中實現軟件融合功能的主要方法有I)基于OMAP雙核硬件平臺,智能配電綜合終端將融合后的功能實現程序按功能的不同分別在雙核處理器不同的處理器核中實現。其中,管理類功能在ARM926EJ-S核實現,如通信、數據存儲、人機界面等;運算及處理類功能在DSPC674X核實現,如數據采樣、算法實現、邏輯判斷及出口實現等。雙核之間采用雙核處理器內部數據交換機制交互數據。雙核采用統一啟動機制,即智能配電網系統啟動后,先執行程序的裝載和雙核硬件公用部分統一初始化,然后程序分為雙核分別運行。2) DSP側采樣程序的融合在常規配電終端裝置中,配電自動化終端對交流量的測量一般采用每周波32點采樣;基于交流測量的狀態監測一般采用每周波32點采樣;無功補償裝置的交流量采集一般采用每周波32點采樣;電能質量監測裝置的交流量采集一般采用每周波256點采樣。在智能配電綜合終端中,將需采集的交流量分為兩類一類是與電能質量相關的交流量,包塊電能質量監測采集交流量、電能質量監測和其它功能實現共同采集的交流量;另一類是與電能質量無關的交流量。[0056]智能配電綜合終端中,數據采樣由DSP側通過中斷完成,每周波實現256次采樣。每次采樣,采樣程序首先判斷是否是4倍次采樣,如果是4倍次采樣,采樣程序對所有交流量進行采樣;如果不是4倍次采樣,采樣程序僅對與電能質量相關的交流量進行采樣。采樣完成的數據根據兩個大類組成兩個數據集,為算法的實現提供數據基礎。3) DSP側數據處理程序的融合在智能配電綜合終端中,DSP側每周波采樣完成后,進行一次數據計算。數據計算方法根據交流量測量對象的不同而不同。與電能質量相關的交流量,數據計算采用基于256點采樣的FFT改進算法計算電能質量相關數據量配電網一次設備的電壓偏差,頻率偏差,電壓、電流不平衡度,電壓、電流序分量,諧波幅值、含有率,間諧波幅值、含有率,電壓波動和閃變等。同時計算測量相關數據量電壓基波有效值、電流基波有效值、相角、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視在功率、功率因數、頻率等。電能質量數據計算結果通過雙核內部數據交換發送到ARM側,ARM側將電能質量計算數據進行記錄、顯示,并上送給電能質量管理服務器。測量數據計算結果通過雙核內部數據交換發送到ARM側,ARM側將測量計算數據進行顯示,并上送給配電自動化主站。同時,如果計算數據量參與配電自動化動作或無功控制動作判據,計算數據量被傳遞給相應邏輯判斷程序。與電能質量無關的交流量,數據計算采用基于32點采樣的FFT算法,計算測量相關數據量配電網一次設備的電壓基波有效值、電流基波有效值、相角、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視在功率、功率因數、頻率等。與配電自動化相關測量數據計算結果通過雙核內部數據交換發送到ARM側,ARM側將測量計算數據進行顯示,并上送給配電自動化主站;與狀態檢測相關交流測量數據,換算成對應狀態檢測數據量,通過雙核內部數據交換發送到ARM側,ARM側將狀態檢測數據進行顯示,并上送給在線監測系統服務器。同時,如果計算數據量參與配電自動化動作或無功控制動作判據,計算數據量被傳遞給相應邏輯判斷程序。 4) ARM側管理程序的融合ARM核基于LINUX操作系統構建了智能配電綜合終端管理平臺。裝置啟動后,在完成操作系統的加載和初始化等啟動過程后,如圖5所示的七個任務進程并行運行,完成智能配電綜合終端顯示、記錄、通信等管理功能。其中,內部數據交換任務完成雙核結構中ARM處理器核和DSP處理器核的數據交互,其主要功能為獲取DSP側的采樣數據和計算數據,按數據的功能不同分布傳遞給其它任務,同時接受通信任務或人際界面任務的控制命令并傳遞給DSP側。分析處理任務對DSP完成的計算數據進行分析判斷,完成電能質量事故告警、狀態檢測事故告警、配電自動化事故告警等功能。數據搬移任務對DSP完成的采樣數據和計算數據進行整理和存儲,完成電能質量數據記錄、電能質量事故和配電自動化事件前后的波形記錄等功能。IED通信擴展任務完成與基于通信的狀態檢測IED的接口處理。主站通信接口,基于融合的通信規約,在同一接口中實現與主站之間配電自動化、電能質量監控與治理、狀態檢測等相關通信數報文的交互。人機界面完成電自動化、電能質量監控與治理、狀態檢測功能相關的設置、顯示等人機交互功能。守護進程任務對其余進程進行實時監測,對不能正常運行的進程進行重啟和報警等動作。5)通信規約的融合[0066]為實現智能配電網中的配電終端類裝置配網自動化終端、狀態在線監測終端、電能質量監測終端、無功補償控制終端融合成智能配電綜合終端,還需考慮終端裝置通信規約的融合。配網自動化終端與主站或者子站通信方式豐富多樣。國內配網自動化終端大多使用RS485、以太網等通信方式。RS485通信采用IEC60870 — 101 (以下簡稱101規約)或者IEC60870 - 103規約(以下簡稱103規約),以太網通信采用103規約或者IEC60870 —104規約(以下簡稱104規約)。配電終端上行報文包括遙測、遙信,下行報文包括校時、遙控等。現行電能質量監測裝置和無功補償控制裝置使用串口 RS485或者以太網通信上送監測數據。《Q/GDW-10-J393-2009電能質量在線監測裝置技術規范》中規定指令格式參考了《DL/T667-1999遠動設備及系統第5部分傳輸規約第103篇繼電保護設備信息接口配套標準(IDTIEC 60870-5-103 :1997)》,下行報文有校時、設備信息查詢、設備狀態查詢等內容。上行報文有通用分類數據內容,電能質量信息使用FTP打包傳送。國內的一次設備在線監測裝置大多數都采取串口 RS485、以太網進行通信,采用103、104、DL/T 860等規約接入主站系統中,在線監測的一次設備信息具體數據內容包含在線監測設備產生的量測、狀態、控制等信號量以及波形等文件,實現功能融合后的智能配電綜合終端上行報文包含配電運行信息、電能質量信息、在線監測信息等。下行報文包括手動校時、遙控命令等。為使智能配電綜合終端具有兼容性和標準性,能接入現有配電自動化系統,將以上通信規約傳送內容集成,形成統一的規約。選擇IEC 60870-5-104規約為基礎的擴展104規約作為智能配電綜合終端與主站通訊規約。下行報文依然采用IEC 60870-5-104下行報文,智能配電網無功控制下行遙控號和智能配電網配電自動化遙控號統一配置。上行報文主要通過擴展和細化IEC 60870-5-104報文中的應用服務數據單元定義來實現各功能數據的上傳。104規約的應用服務數據單元(ASDU)由數據單元標識符和一個或多個同類信息對象組成,具體結構如圖6所示。其細化方法如下(I)配電自動化信息報文配電自動化上送信息包含模擬量和數字量,以不同方式上送報文。將配電自動化模擬量數據按遙測量進行傳送。配電自動化模擬量包括各相基波電壓、基波電流、功率、頻率等。響應主站召喚時,遙測ASDU類型標識為21,即不帶品質描述的歸一化測量值,傳送原因為20,發送信息對象地址范圍為4001H 5000H。配電自動化數字量使用兩種方式上送報文。第一種,數字量以全遙信方式與全遙測響應主站總召喚命令。ASDU類型標識為20,即帶狀態檢出的成組單點信息,傳送原因為6,發送信息對象地址范圍為0001H 1000H。第二種,數字量變位以COS或者SOE的方式主動上送。COS的ASDU類型標識為1,傳送原因為3,發送信息對象地址根據0001H 1000H范圍設定。SOE的ASDU類型標識為30,傳送原因為3,發送信息對象地址根據0001H 1000H范圍設定,報文需要帶時標。(2)電能質量報文電能質量包含穩態電能質量數據和暫態電能質量數據。[0079]穩態電能質量數據按配電自動化遙測量分組進行傳送。穩態電能質量信息包括電壓偏差,頻率偏差,電壓、電流不平衡度,電壓、電流序分量,諧波幅值、含有率,間諧波幅值、含有率,電壓波動和閃變等,將其信息對象地址設置為4101H 4200H,響應第9組召喚時,ASDU類型標識為21,可變結構限定詞按發送遙測量數量確定,發送原因為29。暫態數據觸發的記錄電壓、電流波形數據按文件傳輸形式上送。例如將波形打包生成一個文件,文件中包含記錄開始日期、監測線路序號、成對電壓電流數據,每個文件包含若干節,按照召喚目錄、選擇文件、召喚文件、召喚節的方式進行文件傳輸。類型標識為122,傳送原因為13。(3) 一次設備狀態在線監測狀態在線監測的一次設備包括變壓器/電抗器、電容型設備、避雷器、斷路器/GIS等,監測內容包含模擬量、狀態量和波形數據。監測所得的模擬量按遙測信息傳送,在4001H 5000H范圍內選擇與配電自動化遙測量不同的信息對象地址,并對狀態在線監測信息模擬量按組分類,以響應分組召喚。例如,將斷路器SF6氣體微水含量、SF6氣體壓力、分閘電流、合閘電流、分閘時間、合閘時間、儲能電機電流設為第10組模擬量,其信息對象地址設為4051H 4057H。類型標識為21,可變結構限定詞設為7,傳送原因設為30,信息對象地址為4051H,上傳報文,響應第10組召喚。監測所得的狀態量按遙信變位信息傳送,類型標識為1,即COS單點信息。在0001H 1000H范圍內選擇與配電信息遙信量不同的信息對象地址。例如將變壓器/GIS局放發生狀態量其信息對象地址設為0500H,傳送原因為3,將其作為COS報文主動上送。監測所得的波形數據按文件傳輸型式上送。例如將所有波形打包生成一個目錄,其中變壓器/電抗器局部放電波形打包成一個或若干個二進制文件,其中一個文件包含若干節,節中包含波形的監測對象編號、模擬量、狀態量等信息,按照召喚目錄、選擇文件、召喚文件、召喚節的方式進行文件傳輸。類型標識為122,傳送原因為1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克服現有配電終端功能分散的問題。基于本實用新型實現的配電綜合終端,結合配電網監控終端、電能質量在線監測終端、無功補償控制終端和狀態監測終端的功能,其與配網主站連接,實現智能配電網的多項功能。基于此實用新型實現的智能配電網,網絡構架簡化,終端裝置數量減少,提高配電網運行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供電質量,降低勞動強度,為供電系統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配電綜合終端;所述配電綜合終端包括雙核數據處理板件、交流量采樣板件、遙信量采集板件、遙控量出口板件、狀態監測傳感器接口板件和配電綜合終端總線; 所述雙核數據處理板件、交流量采樣板件、遙信量采集板件、遙控量出口板件和狀態檢測傳感器接口板件分別通過總線接口與配電綜合終端總線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狀態監測服務器、電能質量管理服務器、通信網、配網主站、狀態監測IED和一次設備; 所述配電綜合終端采集所述一次設備的運行數據和電能質量數據;所述狀態監測IED的狀態監測數據上送給配電綜合終端;所述配電綜合終端將一次設備的運行數據和電能質量數據以及狀態監測IED的狀態監測數據上送給配網主站;所述配網主站通過通信網將狀態監測數據轉發到狀態監測服務器;所述配網主站通過通信網將運行數據和電能質量數據上送給電能質量管理服務器; 所述配電綜合終端接收配網主站產生或轉發的控制命令。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核數據處理板件包括雙核數據處理器;所述雙核數據處理器包括ARM處理器核和DSP處理器核;所述ARM處理器核和DSP處理器核之間進行數據交互。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核數據處理器采用0MAPL138芯片。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DSP處理器核用于完成配電綜合終端的數據采樣,所述數據采樣通過DSP處理器核的中斷完成。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量采樣板件用于完成一次設備交流量的采集和處理以及交流量接口的狀態監測IED接入,并將處理后的數據量打包上送到所述雙核數據處理板件中的DSP處理器核。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遙信量采集板件完成一次設備的開關量數據采集和處理、狀態監測數字量數據的接入和處理;并把處理后的開關量數據和數字量數據打包上送到所述雙核數據處理板件。
8.如權利要求2、6和7中任一項所述的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設備包括變壓器、電容型設備、避雷器和斷路器;所述變壓器或為電抗器;所述斷路器或為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GIS。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遙控量出口板件接受所述雙核數據處理板件的命令。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狀態監測IED接口板件完成基于直流量接口的狀態監測IED接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配電網的終端融合系統,該系統包括配電綜合終端;配電綜合終端包括雙核數據處理板件、交流量采樣板件、遙信量采集板件、遙控量出口板件、狀態監測傳感器接口板件和配電綜合終端總線;雙核數據處理板件、交流量采樣板件、遙信量采集板件、遙控量出口板件和狀態檢測傳感器接口板件分別通過總線接口與配電綜合終端總線連接。運用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智能配電網,網絡構架簡化,配電終端數量減少,提高配電網運行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供電質量,降低勞動強度,為供電系統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H02J13/00GK202906574SQ20122045598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7日
發明者蔡月明, 丁孝華, 侯佳佳, 楊永標, 梁偉, 張黎明, 時燕新 申請人: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國家電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