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鐵芯稀土永磁同步發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專利涉及移動發電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無鐵芯稀土永磁同步發電機。
背景技術:
現有稀土永磁發電機氣隙磁通為徑向方向,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稀土永磁轉子代替繞線式勵磁轉子,主要由定子鐵芯、定子繞組、稀土永磁轉子、電機外殼、軸承等構成,依靠外旋轉動能帶動稀土永磁轉子旋轉產生旋轉磁場切割定子線圈產生電能,從而將機械能轉換成電能。現有稀土永磁發電機由于采用定轉子鐵芯,因此重量較重,不適宜于移動發電,另外還存在由于鐵損而導致溫度升高、穩定性不好等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傳統稀土永磁發電機存在采用定轉子鐵芯、重量較重、成本高和穩定性不好等技術問題,以提供一種無轉定子鐵芯、重量輕、穩定性好的無鐵芯稀土永磁同步發電機。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無鐵芯稀土永磁同步發電機,外殼2的左端面設有前端蓋1,右端面設有后端蓋6,轉軸7設于外殼2的軸心位置,位于外殼內的轉軸7之兩個端部上分別固定有軸向稀土永磁磁力盤5,兩個軸向稀土永磁磁力盤之間沿軸向間隔設有6個磁場間隙,每個磁場間隙內裝有一組定子線圈4,定子線圈4與轉軸7間設有磁隔離套3。本實用新型無鐵芯稀土永磁同步發電機的有益效果無轉定子鐵芯、重量輕,減少鐵損溫升,穩定性好。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之B-B向剖視圖圖中標號說明I前端蓋、2外殼、3磁隔離套、4定子線圈、5軸向稀土永磁磁力盤、6后端蓋、7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詳細結構、應用原理、作用與功效,參照附圖1-2,通過如下實施方式予以說明。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無鐵芯稀土永磁同步發電機,外殼2的左端面設有前端蓋I,右端面設有后端蓋6,轉軸7設于外殼2的軸心位置,位于外殼內的轉軸7之兩個端部上分別固定有軸向稀土永磁磁力盤5,兩個軸向稀土永磁磁力盤之間沿軸向間隔設有6個磁場間隙,每個磁場間隙內裝有一組定子線圈4,定子線圈4與轉軸7間設有磁隔離套3。本實用新型的無鐵芯稀土永磁同步發電機同樣是把機械能轉換成電能,磁埸氣隙在軸向方向,不用定子和轉子鐵芯直接利用兩 軸向稀土永磁磁力盤間的磁力線旋轉切割線圈發出電能。每個磁場間隔中只放一組線圈。由于無轉定子鐵芯減輕了重量。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無鐵芯稀土永磁同步發電機具有諸多技術優點,包括稀土永磁同步發電機電壓可調、工作性能較傳統產品明顯提高、穩定性好、操作控制方便等。
權利要求1.無鐵芯稀土永磁同步發電機,其特征在于外殼(2)的左端面設有前端蓋(1),右端面設有后端蓋(6),轉軸(7)設于外殼(2)的軸心位置,位于外殼內的轉軸(7)之兩個端部上分別固定有軸向稀土永磁磁力盤(5),兩個軸向稀土永磁磁力盤之間沿軸向間隔設有6個磁場間隙,每個磁場間隙內裝有一組定子線圈(4),定子線圈(4)與轉軸(7)間設有磁隔離套(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無鐵芯稀土永磁同步發電機,涉及移動發電技術領域,旨在解決傳統稀土永磁發電機存在采用定轉子鐵芯、重量較重、成本高和穩定性不好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無鐵芯稀土永磁同步發電機,外殼(2)的左端面設有前端蓋(1),右端面設有后端蓋(6),轉軸(7)設于外殼(2)的軸心位置,位于外殼內的轉軸(7)之兩個端部上分別固定有軸向稀土永磁磁力盤(5),兩個軸向稀土永磁磁力盤之間沿軸向間隔設有6個磁場間隙,每個磁場間隙內裝有一組定子線圈(4),定子線圈(4)與轉軸(7)間設有磁隔離套(3)。
文檔編號H02K21/00GK202679192SQ201220352629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0日
發明者陳治材, 牛建民 申請人:成都皮克電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