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無線電能傳輸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線電能傳輸電路。
背景技術:
無線電能傳輸(ContactlessInductive Power Transfer,CIPT)技術是一種新型的供電模式,實現用電設備以無線方式從靜止電源系統獲取電能。克服了傳統的接觸式供電本身固有的一些難以克服的缺陷,如易磨損、難保養等,消除了多點接觸的不可靠性、非常態環境下設備的用電安全、碳積和不安全裸露導體等問題。因此,電能的無線式感應傳輸是本申請人致力于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線電能傳輸電路,實現電能的無線式感應傳輸,安全可靠,透過它能實現對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研究。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無線電能傳輸電路,外接電源,該無線電能傳輸電路包括第一至第四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第一補償電容、第一電感線圈、第二補償電容、第二電感線圈和負載電阻,其中所述第一 IGBT和第二 IGBT的串聯支路與所述第三IGBT和第四IGBT的串聯支路相互并聯之后接所述電源;所述第一補償電容和第一電感線圈依次串聯在所述第一 IGBT和第二 IGBT的相接端與所述第三IGBT和第四IGBT的相接端之間;所述第二電感線圈與所述第一電感線圈互感耦合;所述第二補償電容和負載電阻分別與所述第二電感線圈并聯。上述的無線電能傳輸電路,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IGBT均為帶反向并聯二極管的IGBT。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能簡單方便、安全可靠地實現電能的無線式感應傳輸,透過它能對無線電能傳輸技術進行研究。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無線電能傳輸電路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的無線電能傳輸電路,外接電源Vd。,該無線電能傳輸電路包括第一至第四IGBT Q1-Q4、第一補償電容C1、第一電感線圈L1、第二補償電容C2、第二電感線圈L2和負載電阻&,其中[0015]第一 IGBT Q1和第二 IGBT Q2的串聯支路與第三IGBT Q3和第四IGBT Q4的串聯支路相互并聯之后接電源Vd。;本實施例中,第一至第四IGBT Q1-Q4均為帶反向并聯二極管的IGBT ;第一補償電容C1和第一電感線圈L1依次串聯在第一 IGBT Q1和第二 IGBT Q2的相接端與第三IGBT Q3和第四IGBT Q4的相接端之間;第二電感線圈L2與第一電感線圈L1互感耦合,第一電感線圈L1將電能無線傳遞給第二電感線圈L2;圖I中的M表示,第二電感線圈L2與第一電感線圈L1之間的耦合互感;第二補償電容C2和負載電阻&分別與第二電感線圈L2并聯;第一補償電容C1和第二補償電容C2起到無功補償的作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現電能的無線式感應傳輸,并能對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研究能起到作用。以上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各種變換或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應由各權利要求所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無線電能傳輸電路,外接電源,其特征在于,該無線電能傳輸電路包括第一至第四IGBT、第一補償電容、第一電感線圈、第二補償電容、第二電感線圈和負載電阻,其中 所述第一 IGBT和第二 IGBT的串聯支路與所述第三IGBT和第四IGBT的串聯支路相互并聯之后接所述電源; 所述第一補償電容和第一電感線圈依次串聯在所述第一 IGBT和第二 IGBT的相接端與所述第三IGBT和第四IGBT的相接端之間; 所述第二電感線圈與所述第一電感線圈互感耦合; 所述第二補償電容和負載電阻分別與所述第二電感線圈并聯。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線電能傳輸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四IGBT均為帶反向并聯二極管的IGBT。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無線電能傳輸電路,包括第一至第四IGBT、第一補償電容、第一電感線圈、第二補償電容、第二電感線圈和負載電阻,其中第一IGBT和第二IGBT的串聯支路與第三IGBT和第四IGBT的串聯支路相互并聯之后接電源;第一補償電容和第一電感線圈依次串聯在第一IGBT和第二IGBT的相接端與第三IGBT和第四IGBT的相接端之間;第二電感線圈與第一電感線圈互感耦合;第二補償電容和負載電阻分別與第二電感線圈并聯,本實用新型簡單方便地實現了電能的無線式感應傳輸。
文檔編號H02J17/00GK202712985SQ20122027092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8日
發明者姚建歆, 邵崢達, 蔡磊, 畢蔚蓉, 沈曉枉, 曹蕓, 李驍杰 申請人:上海市電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