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高效永磁無刷直流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勵磁電動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高效永磁無刷直流電機。
背景技術:
電動機由兩個基本部分組成,即固定部分的定子和旋轉部分的轉子,將電能轉換成機械能,其結構通常是定子包圍轉子的相對布置,磁極與電樞由硅鋼片整體迭成。轉子由永磁鐵、鐵芯和轉子軸組成,鐵芯通過繞組給電磁和外層永磁鐵相互作用、旋轉,但是轉子的內層極性是封閉的,因此浪費了能量,從 而電動機的能量轉換率低。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的結構簡單、易于制造、能量轉換率高的一種新型高效永磁無刷直流電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高效永磁無刷直流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端蓋I,換向裝置,轉子架端蓋I,外定子,外磁鐵,機殼,轉子架,內磁鐵,內定子,芯軸,轉子架端蓋II,機殼端蓋II,其安裝方式為外定子安裝在機殼內表面上,內定子安裝在芯軸上,通過軸承與轉子架端蓋I和轉子架端蓋II連接,一端固定于機殼端蓋I,轉子由轉子架、外磁鐵、內磁鐵、轉子架端蓋I和轉子架端蓋II組成,換向裝置固定在轉子架上。所述外磁鐵和內磁鐵二者間的磁極是相對應的所述外定子和內定子二者間的磁極是相對應的。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由于本設計定子由內、外兩層組成,轉子由轉子架及內外兩層永磁鐵組成,并且內、外層永磁鐵的磁極是相對應的,內、外層訂子的磁極也是相對應的,形成內部磁場回路,不會發生退磁現象,大大增加了電機的壽命;當內、外層定子接通電源后,如果轉子和內、外層定子對應的極性是同性,就會產生斥力,轉子要往一側偏轉,正好它臨邊的永磁鐵是異性,所以就產生了同極同性相斥,鄰極相吸,轉子通過換向裝置開始轉動,因此本設計的能耗低、功耗大,與同類電機相比能量轉換率可增加50%。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圖2為轉子結構圖。其中,蓋1-1,換向裝置_2,轉子架端蓋1-3,外定子-4,外磁鐵_5,機殼-6,轉子架_7,內磁鐵_8,內定子-9,芯軸-10,轉子架端蓋11-11,機殼端蓋11-12。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本實施例是針對勵磁電動機的一種新型高效永磁無刷直流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端蓋II,換向裝置2,轉子架端蓋13,外定子4,外磁鐵5,機殼6,轉子架7,內磁鐵8,內定子9,芯軸10,轉子架端蓋1111,機殼端蓋1112,其安裝方式為外定子4安裝在機殼6內表面上,內定子9安裝在芯軸10上,通過軸承與轉子架端蓋13和轉子架端蓋IIll連接,一端固定于機殼端蓋II,轉子由轉子架7、外磁鐵5、內磁鐵8、轉子架端蓋13和轉子架端蓋IIll組成,換向裝置2固定在轉子架7上。外磁鐵5和內磁鐵8 二者間的磁極是相對應的。外定子4和內定子9 二者間的磁極是相對應的。以上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說明,本方案不僅僅局限在以上實施例中,針對在本方案發明構思下所做的任何改變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高效永磁無刷直流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端蓋1(1),換向裝置(2),轉子架端蓋I (3),外定子(4),外磁鐵(5),機殼(6),轉子架(7),內磁鐵(8),內定子(9),芯軸(10),轉子架端蓋II (11),機殼端蓋II (12),其安裝方式為 外定子(4)安裝在機殼(6)內表面上,內定子(9)安裝在芯軸(10)上,通過軸承與轉子架端蓋I (3)和轉子架端蓋II (11)連接,一端固定于機殼端蓋I (I),轉子由轉子架(7)、外磁鐵(5)、內磁鐵(8)、轉子架端蓋I (3)和轉子架端蓋II (11)組成,換向裝置(2)固定在轉子架(7)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高效永磁無刷直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鐵(5)和內磁鐵(8) 二者間的磁極是相對應的。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高效永磁無刷直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定子(4)和內定子(9) 二者間的磁極是相對應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高效永磁無刷直流電機。一種新型高效永磁無刷直流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端蓋I(1),換向裝置(2),轉子架端蓋I(3),外定子(4),外磁鐵(5),機殼(6),轉子架(7),內磁鐵(8),內定子(9),芯軸(10),轉子架端蓋II(11),機殼端蓋II(12),其安裝方式為外定子(4)安裝在機殼(6)內表面上,內定子(9)安裝在芯軸(10)上,通過軸承與轉子架端蓋I(3)和轉子架端蓋II(11)連接,一端固定于機殼端蓋I(1),轉子由轉子架(7)、外磁鐵(5)、內磁鐵(8)、轉子架端蓋I(3)和轉子架端蓋II(11)組成,換向裝置(2)固定在轉子架(7)上。本設計的能耗低、功耗大,與同類電機相比能量轉換率可增加50%。
文檔編號H02K16/04GK202586678SQ20122023878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5日
發明者王長松, 李福生, 周小吉 申請人:山東銳安新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