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裝備電容元件的電刷支承裝置和直流微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裝備電容元件的電刷支承裝置和直流微電機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直流微電機,特別是涉及直流微電機之支承或保護電刷或刷握的裝置,尤其涉及直流微電機的電刷支承裝置,還涉及裝備該電刷支承裝置的直流微電機。背景技術:
直流微電機因要通過EMC(是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的縮寫,中文意思是電磁兼容)測試,現有技術直流微電機通常是增加有抗干擾作用的阻容元件,如在直流微電機的兩電刷固定片(通常稱作“電刷臂”)上分別固定一個電容元件。現有技術將電容元件固定在電刷固定片上采用焊接方式,通常用烙鐵焊接時難以焊上,而且還容易造成虛焊和假焊的現象,導致電容元件和電刷固定片接觸不穩定,該電機進行EMC測試時不合格,使裝有該電機的設備或系統在運行時對其周圍環境中的其它設備產生電磁干擾。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避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裝備電容元件的電刷支承裝置和直流微電機,電容元件與電刷固定片固定牢靠,電機在運行過程中,不會因電容元件和電刷固定片接觸不穩定而對其周圍環境中的其它設備產生電磁干擾。本實用新型解決所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裝備電容元件的電刷支承裝置,用于直流微電機上,包括端蓋、兩枚電容元件、對稱地固定在該端蓋內兩處的電刷固定片和兩塊電刷;所述電刷固定片包括懸臂、接線端和與所述懸臂連接的中間過渡片,以及將所述接線端和中間過渡片聯接在一起的連接凸部,所述接線端和中間過渡片之間有間隙;所述電刷固定片之接線端從所述端蓋內軸向伸出;兩電刷分別固定在兩電刷固定片之懸臂前端的內面上;所述端蓋固定兩電刷固定片處分別設有軸向凸起;所述兩電刷固定片分別固定在所述端蓋內時,所述端蓋的各軸向凸起各自嵌入所述兩電刷固定片的間隙內;兩電容元件之各一條腿分別位于所述兩電刷固定片各自的間隙內,并分別被所述端蓋的各軸向凸起的頂面與所述兩電刷固定片各自的連接凸部內面壓緊固定。還提供一種直流微電機,包括殼體、轉子組件和裝備電容元件的電刷支承裝置;所述裝備電容元件的電刷支承裝置又包括端蓋、兩枚電容元件、對稱地固定在該端蓋內兩處的電刷固定片和兩塊電刷;所述電刷固定片包括懸臂、接線端和與所述懸臂連接的中間過渡片,以及將所述接線端和中間過渡片聯接在一起的連接凸部,所述接線端和中間過渡片之間有間隙;所述電刷固定片之接線端從所述端蓋內軸向伸出;兩電刷分別固定在兩電刷固定片之懸臂前端的內面上;在所述各電刷固定片的彈力作用下,所述各電刷頭部對稱地與所述轉子組件之換向器表面滑動電接觸;所述端蓋固定兩電刷固定片處分別設有軸向凸起;所述兩電刷固定片分別固定在所述端蓋內時,所述端蓋的各軸向凸起各自嵌入所述兩電刷固定片的間隙內;兩電容元件之各一條腿分別位于所述兩電刷固定片各自的間隙內,并分別被所述端蓋的各軸向凸起的頂面與所述兩電刷固定片各自的連接凸部內面壓緊固定;所述兩電容元件各自另一條腿分別從所述端蓋的相應缺口徑向穿出后電連接所述殼體。同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裝備電容元件的電刷支承裝置和直流微電機之有益效果在于特意在端蓋固定兩電刷固定片處分別設置軸向凸起,這樣就可使兩電容元件之各一條腿分別被所述端蓋的各軸向凸起的頂面與兩電刷固定片各自的連接凸部內面壓緊固定;該固定方式克服了現有技術采用焊接方式時用烙鐵焊接難以焊上、虛焊和假焊的現象;本實用新型電容元件與電刷固定片固定牢靠,電機在運行過程中,不會因電容元件和電刷固定片接觸不穩定而對其周圍環境中的其它設備產生電磁干擾。
圖I是本實用新型直流微電機之裝備電容元件的電刷支承裝置的軸測投影示意 圖;圖2是所述電刷支承裝置的正投影主視示意圖;圖3是所述電刷支承裝置之端蓋100的軸測投影示意圖;圖4是所述電刷支承裝置之電刷固定片300的軸測投影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參見圖I至圖4,一種直流微電機,包括殼體(未畫出)、轉子組件(未畫出)和裝備電容元件的電刷支承裝置;所述裝備電容元件的電刷支承裝置又包括端蓋100、兩枚電容元件500、對稱地固定在該端蓋100內兩處的電刷固定片300和兩塊電刷200;所述電刷固定片300包括懸臂310、接線端320和與所述懸臂310連接的中間過渡片330,以及將所述接線端320和中間過渡片330聯接在一起的連接凸部340,所述接線端320和中間過渡片330之間有間隙350;所述電刷固定片300之接線端320從所述端蓋100內軸向伸出;兩電刷200分別固定在兩電刷固定片300之懸臂310前端311的內面3111上;在所述各電刷固定片300的彈力作用下,所述各電刷200頭部對稱地與所述轉子組件之換向器(未畫出)表面滑動電接觸;所述端蓋100固定兩電刷固定片300處分別設有軸向凸起110;所述兩電刷固定片300分別固定在所述端蓋100內時,所述端蓋100的各軸向凸起110各自嵌入所述兩電刷固定片300的間隙350內;兩電容兀件500之各一條腿510分別位于所述兩電刷固定片300各自的間隙350內,并分別被所述端蓋100的各軸向凸起110的頂面與所述兩電刷固定片300各自的連接凸部340內面341壓緊固定;所述兩電容元件500各自另一條腿520分別從所述端蓋100的相應缺口 120徑向穿出后電連接所述殼體。圖I和圖2中標號為400的是兩塊減振橡膠400,該兩減振橡膠400分別固定在所述兩電刷固定片300之懸臂310后端312的背面3121上,該減振橡膠400彈性好和耐高溫。固定在在電刷固定片300上的減振橡膠400具有阻尼作用,當電機在運行時,就會減弱電刷固定片300的振動,從而使電刷200和換向器接觸更穩定,提高了電刷200的使用壽命,也使直流微電機性能更穩定,噪音也會相應地降低。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凡跟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所做的等同變換與修 飾,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裝備電容元件的電刷支承裝置,用于直流微電機上,包括端蓋(100)、兩枚電容元件(500)、對稱地固定在該端蓋(100)內兩處的電刷固定片(300)和兩塊電刷(200);所述電刷固定片(300)包括懸臂(310)、接線端(320)和與所述懸臂(310)連接的中間過渡片(330),以及將所述接線端(320)和中間過渡片(330)聯接在一起的連接凸部(340),所述接線端(320)和中間過渡片(330)之間有間隙(350);所述電刷固定片(300)之接線端(320)從所述端蓋(100)內軸向伸出;兩電刷(200)分別固定在兩電刷固定片(300)之懸臂(310)前端(311)的內面(3111)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蓋(100)固定兩電刷固定片(300)處分別設有軸向凸起(110);所述兩電刷固定片(300)分別固定在所述端蓋(100)內時,所述端蓋(100)的各軸向凸起(110)各自嵌入所述兩電刷固定片(300)的間隙(350)內;兩電容元件(500)之各一條腿(510)分別位于所述兩電刷固定片(300)各自的間隙(350)內,并分別被所述端蓋(100)的各軸向凸起(110)的頂面與所述兩電刷固定片(300)各自的連接凸部(340)內面(341)壓緊固定。
2.一種直流微電機,包括殼體、轉子組件和裝備電容元件的電刷支承裝置;所述裝備電容元件的電刷支承裝置又包括端蓋(100)、兩枚電容元件(500)、對稱地固定在該端蓋(100)內兩處的電刷固定片(300)和兩塊電刷(200);所述電刷固定片(300)包括懸臂(310)、接線端(320)和與所述懸臂(310)連接的中間過渡片(330),以及將所述接線端(320)和中間過渡片(330)聯接在一起的連接凸部(340),所述接線端(320)和中間過渡片(330)之間有間隙(350);所述電刷固定片(300)之接線端(320)從所述端蓋(100)內軸向伸出;兩電刷(200)分別固定在兩電刷固定片(300)之懸臂(310)前端(311)的內面(3111)上;在所述各電刷固定片(300)的彈力作用下,所述各電刷(200)頭部對稱地與所述轉子組件之換向器表面滑動電接觸;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蓋(100)固定兩電刷固定片(300)處分別設有軸向凸起(110);所述兩電刷固定片(300)分別固定在所述端蓋(100)內時,所述端蓋(100)的各軸向凸起(110)各自嵌入所述兩電刷固定片(300)的間隙(350)內;兩電容元件(500)之各一條腿(510)分別位于所述兩電刷固定片(300)各自的間隙(350)內,并分別被所述端蓋(100)的各軸向凸起(110)的頂面與所述兩電刷固定片(300)各自的連接凸部(340)內面(341)壓緊固定;所述兩電容元件(500)各自另一條腿(520)分別從所述端蓋(100)的相應缺口(120)徑向穿出后電連接所述殼體。
專利摘要直流微電機,包括殼體、轉子組件和裝備電容元件的電刷支承裝置;該電刷支承裝置又包括端蓋、兩枚電容元件、對稱地固定在該端蓋內兩處的電刷固定片和分別固定在兩電刷固定片的兩塊電刷;端蓋固定兩電刷固定片處分別設有軸向凸起;兩電刷固定片分別固定在端蓋內時,端蓋的各軸向凸起各自嵌入兩電刷固定片的間隙內;兩電容元件之各一條腿分別位于兩電刷固定片各自的間隙內,并分別被端蓋的各軸向凸起的頂面與兩電刷固定片各自的連接凸部內面壓緊固定。本實用新型直流微電機之電容元件與電刷固定片固定牢靠,電機在運行過程中,不會因電容元件和電刷固定片接觸不穩定而對其周圍環境中的其它設備產生電磁干擾。
文檔編號H02K5/04GK202513718SQ20122004307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0日
發明者謝偉, 陳軍 申請人:東明機電(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