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離心風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離心風扇。
背景技術:
以往,在個人計算機等電子設備搭載有內部冷卻用的離心風扇。若使離心風扇驅動,則會在構成電子設備的殼體的內部產生氣流。由此,抑制了在殼體的內部的熱積累。例如在日本公開公報第2001-135964號中記載了以往的離心風扇的結構。離心風扇具有用于向繞組提供驅動電流的電路板。并且,在以往的離心風扇中,大多在電路板上設有用于檢測葉輪的旋轉速度的磁傳感器。因此,包括各種電子元件的電路板配置在馬達的旋轉部或葉輪的附近。但是,若以使馬達或者葉輪與電路板上的電子元件在軸向重疊的方式配置的話,則難以在軸向使離心風扇薄型化。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筆記本個人計算機和臺式個人計算機等的薄型化,在搭載于這些電子設備的離心風扇中,對于薄型化的要求也不斷增高。為了對應該要求,例如,考慮將電路板的配置有電子元件的部分配置在比葉輪靠徑向外側的風洞內。但是,若將電路板配置在風洞內,則存在風沖擊電路板而使得離心風扇的風噪聲變大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軸向尺寸小且聲音安靜的離心風扇。本申請的例示性的發明的離心風扇,具有:馬達,其使旋轉部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軸線為中心旋轉;葉輪,其與所述旋轉部一同旋轉;基板,其向所述馬達提供驅動電流;以及機殼,其容納所述旋轉部以及所述葉輪,且所述機殼具有上側吸氣口和排氣口,所述機殼具有:底板,其在所述葉輪的下側沿與所述中心軸線正交的方向延展;頂板,其在所述葉輪的上側沿與所述中心軸線正交的方向延展;以及側壁,其在所述葉輪的徑向外側,將所述底板的外緣部與所述頂板的外緣部連接,其中,所述側壁具有間隙擴大部,所述間隙擴大部與所述葉輪間的間隙隨著朝向所述旋轉部的旋轉方向下游側而擴大,所述間隙擴大部的周向的范圍占所述側壁整體的至少一半,所述側壁在旋轉方向下游側以及旋轉方向上游側具有一對邊緣,所述一對邊緣間的空隙為所述排氣口,所述頂板在所述馬達的上方具有所述上側吸氣口,所述基板具有:電子元件配置部,電子元件配置在所述電子元件配置部;馬達連接部,其從所述電子元件配置部朝向所述馬達延伸;以及引出部,其從所述電子元件配置部向所述機殼的外部延伸,所述電子元件配置部配置在所述底板上的預定區域,所述預定區域由所述間隙擴大部、所述葉輪以及所述排氣口圍成,且所述預定區域為在以所述中心軸線為中心的周向從所述排氣口的中央起測量向上游側180°的位置以及該位置的下游側的區域。根據本申請的例示性的發明,電子元件配置部配置在比葉輪靠徑向外側的位置。因此,馬達以及葉輪與電子元件配置部在軸向不重合。因此,能夠抑制離心風扇的軸向的尺寸。并且,電子元件配置部配置在風洞的寬度大的區域。因此,能夠抑制由電子元件配置部所引起的風噪聲。
圖1是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離心風扇的橫剖視圖。圖2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離心風扇的俯視圖。圖3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離心風扇的仰視圖。圖4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離心風扇的橫剖視圖。圖5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離心風扇的縱剖視圖。圖6是變形例所涉及的離心風扇的橫剖視圖。圖7是變形例所涉及的離心風扇的橫剖視圖。圖8是變形例所涉及的離心風扇的橫剖視圖。圖9是變形例所涉及的離心風扇的俯視圖。圖10是變形例所涉及的離心風扇的橫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例示性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在本申請中,分別將沿馬達的中心軸線的方向稱作“軸向”,將與馬達的中心軸線正交的方向稱作“徑向”,將沿以馬達的中心軸線為中心的圓弧的方向為“周向”。并且,在本申請中,以軸向為上下方向,相對于機殼的底板以頂板側為“上”來說明各部分的形狀和位置關系。但是,這只是為了方便說明而定義的上下,并不限定本發明所涉及的離心風扇在使用時的方向。第一實施方式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風扇IA的橫剖視圖。如圖1所示,離心風扇IA具有馬達10A、葉輪20A、機殼30A以及基板40A。馬達IOA具有固定于機殼30A的靜止部、以及被支撐為相對于該靜止部能夠旋轉的旋轉部60A。馬達IOA使旋轉部60A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軸線9A為中心旋轉。葉輪20A與旋轉部60A —同旋轉。機殼30A容納旋轉部60A以及葉輪20A,且所述機殼30A具有上側吸氣口 321和排氣口 333A。基板40A向馬達IOA提供驅動電流。機殼30A具有底板31A、頂板以及側壁33A。底板31A在葉輪20A的下側沿與中心軸線9A大致正交的方向延展。并且,頂板在葉輪20A的上側沿與中心軸線9A大致正交的方向延展。側壁33A在葉輪20A的徑向外側將底板31A的外緣部與頂板的外緣部連接。并且,側壁33A具有間隙擴大部334A,所述間隙擴大部334A與葉輪20A間的間隙隨著朝向旋轉部60A的旋轉方向下游側而擴大。間隙擴大部334A的周向范圍占側壁33A整體的至少一半。如圖1中的雙點劃線所示,頂板在馬達IOA的上方具有上述的上側吸氣口 321A。并且,側壁33A在馬達IOA的旋轉方向下游側以及旋轉方向上游側具有一對邊緣331A、332A。并且,一對邊緣331A、332A間的空隙成為上述排氣口 333A。基板40A具有電子元件配置部41A、馬達連接部42A以及引出部43A。在電子元件配置部41A配置有電子元件411A。馬達連接部42A從電子元件配置部41A朝向馬達IOA延伸。引出部43A從電子元件配置部4IA朝向機殼30A的外部延伸。基板40A的電子元件配置部41A配置于底板31A上的在圖1中用虛線表示的區域70A。區域70A由間隙擴大部334A、葉輪20A以及排氣口 333A圍成。若如此將電子元件配置部41A配置于比葉輪20A靠徑向外側的位置,則馬達IOA以及葉輪20A與電子元件配置部41A在軸向不重疊。因此,能夠抑制離心風扇IA的軸向的尺寸。并且,區域70A為在以中心軸線9A為中心的周向從排氣口 333A的中央起測量向上游側180°的的位置以及該位置的下游側的區域。因此,電子元件配置部41A配置于風洞的寬度大的區域。如此一來,能夠抑制由電子元件配置部41A引起的風噪聲。第二實施方式接下來,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2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離心風扇I的俯視圖。圖3是離心風扇I的仰視圖。圖4是離心風扇I的橫剖視圖。圖5是從圖2至圖4中的A-A位置觀察到的離心風扇I的縱剖視圖。該離心風扇I搭載于筆記本個人計算機等電子設備,用于冷卻電子設備的內部。如圖2至圖5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離心風扇I具有馬達10、葉輪20、機殼30以及基板40。馬達10與驅動電流相應地使葉輪20旋轉。如圖5所示,馬達10具有固定于機殼30的靜止部50、和被支撐為相對于靜止部50能夠旋轉的旋轉部60。馬達10使旋轉部60以中心軸線9為中心旋轉。葉輪20與旋轉部60—同旋轉。靜止部50具有連接部件51、定子鐵芯52、繞組53、套筒54以及帽55。旋轉部60具有軸61、轉子保持架62以及多個磁鐵63。連接部件51固定于機殼30的底板31。定子鐵芯52以及套筒54被連接部件51支撐。定子鐵芯52具有相對于中心軸線9呈放射狀延伸的多個齒521。繞組53由卷繞于各齒521的導線構成。套筒54為固定于連接部件51的內周面的大致圓筒狀的部件。帽55堵塞套筒54的下部的開口。軸61為沿軸向延伸的柱狀的部件。軸61插入在套筒54的內側。轉子保持架62具有內側圓筒部621、平板部622、和外側圓筒部623。內側圓筒部621包圍軸61的外周面。并且,內側圓筒部621從平板部662向下方延伸。平板部622從軸61的上端部向徑向外側延展。外側圓筒部623從平板部622的外緣部向下方延伸。多個磁鐵63在定子鐵芯52的徑向外側固定于外側圓筒部623的內周面。并且,多個磁鐵63以N極和S極交替排列的方式沿周向排列。在本實施方式中,沿周向排列多個磁鐵63,但也可配置沿周向交替磁化出N極和S極的環狀的磁鐵。并且,在靜止部50側的套筒54以及帽55、與旋轉部60側的軸61以及內側圓筒部621之間存在有潤滑液11。在該馬達10中,套筒54、帽55、軸61以及內側圓筒部621構成使靜止部50和旋轉部60隔著潤滑液11相對旋轉的流體動壓軸承。潤滑液11例如可以使用多元醇酯類油或二元酸酯類油。當通過基板40向繞組53提供驅動電流,則會在定子鐵芯52的多個齒521產生磁通。并且,通過齒521與磁鐵63之間的磁通的作用,產生周向的轉矩。其結果,旋轉部60相對于靜止部50以中心軸線9為中心旋轉。葉輪20具有圓環狀的葉輪基部21和多個葉片22。葉輪基部21固定于旋轉部60。具體地說,葉輪基部21固定于轉子保持架62的外側圓筒部623的外周面。如圖4中雙點劃線所示,多個葉片22沿周向等間隔排列。各葉片22從葉輪基部21朝向徑向外側延伸。葉輪基部21以及多個葉片22例如通過注塑成型而形成為一體的樹脂部件。但是,葉輪基部21和多個葉片22也可構成為分體的部件。葉輪基部21以及多個葉片22與馬達10的旋轉部60 —起以中心軸線9為中心旋轉。機殼30具有底板31、頂板32和側壁33。底板31在葉輪20的下側沿與中心軸線9大致正交的方向延展。頂板32在葉輪20的上側沿與中心軸線9大致正交的方向延展。側壁33在葉輪20的徑向外側將底板31的外緣部與頂板32的外緣部局部連接。馬達10的旋轉部60以及葉輪20被容納在由底板31、頂板32以及側壁33所圍成的機殼30的內部。如圖2以及圖5所示,頂板32具有上下貫通的上側吸氣口 321。上側吸氣口 321位于馬達10的上方。并且,上側吸氣口 321在俯視時為以中心軸線9為中心的圓形。并且,側壁33在葉輪20的旋轉方向下游側與旋轉方向上游側具有一對邊緣331、332。在該一對邊緣331、332之間形成有作為排氣口 333的空隙。若使葉輪20旋轉,則氣體通過上側吸氣口 321被抽吸到機殼30的內部。并且,被抽吸進機殼30內的氣體受到由葉輪20產生的離心力作用而如圖4中的箭頭所示在葉輪20與側壁33之間的風洞34沿周向流動。之后,氣體從風洞34通過排氣口 333向機殼30的外部排出。并且,如圖4所示,設在側壁33與葉輪20之間的風洞34的徑向寬度隨著從旋轉部60的旋轉方向上游側朝向下游側而逐漸擴大。也就是說,側壁33具有間隙擴大部334,該間隙擴大部334與葉輪20間的徑向間隔隨著朝向旋轉方向下游側而擴大。間隙擴大部334的周向的范圍占側壁33整體的至少一半。基板40搭載有用于向馬達10提供驅動電流的電路。本實施方式的基板40為柔性印刷基板。基板40具有電子元件配置部41、馬達連接部42以及引出部43。電子元件配置部41以及馬達連接部42固定于機殼30的底板31的上表面。并且,在電子元件配置部41配置有一個或者多個電子元件411。因此,由于電子元件411,在電子元件配置部41包括有軸向高度尺寸大的部分。馬達連接部42從電子元件配置部41朝向馬達10延伸。在馬達連接部42的馬達10側的端部附近設置有四個焊盤部421。在本實施方式中,四個焊盤部421分別與三相交流的U相、V相、W相以及公共線對應。馬達10的繞組53的端部通過焊錫而與各焊盤部421連接。引出部43從電子元件配置部41朝向機殼30的外部延伸。在本實施方式中,引出部43先從電子元件配置部41朝向徑向內側延伸。然后引出部43經設在機殼30的底板31的引出口 311而被引出到機殼30的外部。本實施方式的機殼30除上側吸氣口 321以及排氣口 333以外還具有引出口 311。并且,在引出部43的末端設有連接器431。連接器431與電源裝置連接。電子元件配置部41配置在風洞34的內部。因此,能夠利用在風洞34內流動的風來冷卻電子元件配置部41上的電子元件411。本實施方式的基板40搭載了不帶用于檢測旋轉部60的轉速的磁傳感器的、所謂的無傳感器驅動電路。因此,能夠將基板40的電子元件配置部41配置于遠離馬達10的磁鐵63的位置。并且,電子元件配置部41配置在由葉輪20的徑向外側的端部、側壁33的間隙擴大部334的內周面以及排氣口 333所圍成的區域。也就是說,電子元件配置部41配置在比葉輪20靠徑向外側的位置。如此配置電子元件配置部41的話,則馬達10以及葉輪20與電子元件配置部41在軸向不重疊。因此,能夠抑制離心風扇I的軸向的尺寸。特別是,本實施方式的基板40為柔性印刷基板。由此,與玻璃環氧基板等剛性基板相比,基板40自身的軸向尺寸得到抑制。其結果是,離心風扇I的軸向的尺寸進一步得到抑制。假設,電子元件配置部配置在風洞的寬度狹窄的部分或者配置在葉輪的附近,則由電子元件配置部所引起的風噪聲會變大。關于這一點,在本實施方式中,電子元件配置部41配置于側壁33的旋轉方向下游側的邊緣331的附近。更具體地說,電子元件配置部41以沿著側壁33和排氣口 333雙方的方式配置。由此,電子元件配置部41與葉輪20間的距離被拉開。如此一來,能夠抑制由電子元件配置部41所引起的風噪聲。為了抑制由電子元件配置部41所引起的風噪聲,優選將電子元件配置部41配置在風洞34的徑向寬度寬的區域。例如,優選在以中心軸線9為中心的周向,將電子元件配置部41配置在從排氣口 333的中央起測量向上游側180°的位置以及該位置的下游側的區域。并且,若在以中心軸線9為中心的周向,將電子元件配置部41配置在從排氣口 333的中央起測量向上游側90°的位置以及該位置的下游側的區域的話,則能夠進一步抑制電子元件41所引起的風噪聲。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以電子元件配置部41與側壁33之間的間隔比電子元件配置部41與葉輪20之間的間隔小的方式配置電子元件配置部41。如此一來,能夠使電子元件配置部41遠離葉輪20。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由電子元件配置部41所引起的風噪聲。并且,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俯視來看,底板31的引出口 311設于比葉輪20的徑向外側的端部靠徑向內側的位置。因此,引出口 311沒有面向風洞34。如此一來,能夠抑制在風洞34內流動的氣體從引出口 311泄漏。其結果為,能夠提高離心風扇I的靜壓。另外,為了進一步抑制從引出口 311泄漏氣體,也可以是:俯視來看,將引出口 311設于比葉輪基部21的徑向外側的端緣部靠徑向內側的位置。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至少一個焊盤部421在以中心軸線9為中心的周向配置在從排氣口 333的中央起測量向上游側180°的位置以及該位置的下游側的區域。如此一來,電子元件配置部41的多個電子元件411與馬達連接部42的焊盤部421之間的配線距離變短。因此,在電子元件配置部41與繞組53之間能夠降低電噪音。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電子元件411與焊盤部421的配線以不彎曲成銳角的方式延伸。由此,電子元件411與焊盤部421之間的配線距離更加變短。其結果為,電子元件配置部41與繞組53之間的電噪音更加降低。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的基板40搭載有無傳感器驅動電路。無傳感器驅動電路基于在繞組53產生的些微感應電壓來控制驅動電流。因此,電噪音容易影響馬達10的驅動控制。但是,若采用本實施方式的基板的布局,則如上所述,能夠降低電子元件配置部41與繞組53之間的電噪音。因此,能夠更正確地執行由無傳感器驅動電路所進行的驅動控制。變形例以上,對本發明的例示性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
也可以是:俯視來看,引出口配置于比葉輪的徑向外側的端部靠徑向外側的位置。如此一來,相比于上述第二實施方式,能夠縮短電子元件配置部與引出口之間的距離。因此,能夠縮短引出部的長度。例如,如圖6的離心風扇IB所示,引出口 335B也可設于機殼30B的側壁33B。在圖6的例子中,基板40B的引出部43B從電子元件配置部41B不向徑向內側延伸,而是直接向徑向外側的引出口 335B延伸。其結果為,引出部43B的長度比第二實施方式短。引出部43B的長度變短的話,則能夠更加抑制電源裝置與電子元件配置部41B之間的電噪音的混入。圖7為其他變形例所涉及的離心風扇IC的橫剖視圖。在圖7的例子中,機殼30C的底板31C具有多個下側吸氣口 312C。下側吸氣口 312C為位于馬達的旋轉部60C的下方或者葉輪20C的下方的貫通孔。如此一來,能夠從上側吸氣口和下側吸氣口 312C兩者向機殼30C的內部吸入氣體。并且,在圖7的例子中,基板40C的引出部43C通過下側吸氣口 312C而被引出到機殼30的外部。如此利用下側吸氣口 312C而將引出部43C引出的話,則不需為了引出部43C而設置原有的開口部。圖8是其他變形例所涉及的離心風扇ID的橫剖視圖。在圖8的例子中,引出口335D從電子元件配置部41D隔著馬達而配置在相反側的位置。并且,在機殼30D的底板31D設置多個下側吸氣口 312D。下側吸氣口 312D為設置于馬達的旋轉部60D的下方或者葉輪20D的下方的貫通孔。并且,在圖8的例子中,基板40D的引出部43D沿著配置于多個下側吸氣口 312D之間的肋313D而向引出口 33 延伸。如此一來,能夠不會妨礙從下側吸氣口 312D的吸氣地將引出部43D從電子元件配置部41D延伸向引出口 335D。圖9是其他變形例所涉及的離心風扇IE的俯視圖。在圖9的例子中,基板40E的引出部43E從排氣口 333E被引出。并且,從排氣口 333E引出的引出部43E向頂板32E的上表面翻折,然后向側方延伸。如此利用排氣口 333E而將引出部43E引出的話,則不需為了引出部而在機殼30E設置原有的開口部。因此,能夠更加抑制機殼30E的剛性的下降和氣體從機殼30E的泄漏。另外,也可將從排氣口 333E引出的引出部43E向底板的下表面翻折,然后向側方延伸。圖10是其他變形例所涉及的離心風扇IF的橫剖視圖。在圖10的例子中,基板40F的電子元件配置部41F的上表面被樹脂制的封裝部44F覆蓋。如此一來,能夠將電子元件配置部4IF配置于風洞34F內,且保護電子元件配置部4IF上的電子元件41IF不被氣流影響。并且,離心風扇的細節部位的結構也可與上述的實施方式和變形例不同。例如,設于基板的馬達連接部的焊盤部的個數既可為I至3個,也可為5個以上。并且,機殼的底板或者頂板也可與側壁構成為一體部件。并且,基板也可為玻璃環氧基板等剛性基板。在使用剛性基板時,引出部也可為導線。并且,馬達的軸承部既可以采用如上述實施方式的流體動壓軸承機構,也可采用滑動軸承等其他方式的軸承機構。并且,本發明的離心風扇也可搭載于電子設備以外的裝置。并且,本發明的離心風扇也可用于冷卻以外的目的。但是,對于用于筆記本個人計算機和臺式個人計算機的離心風扇,特別是薄型化的要求很高,所以本發明很適用。并且,上述實施方式和變形例中出現的各要素在不發生矛盾的范圍內可進行適當組合。本發明能夠用于離心風扇。
權利要求
1.一種離心風扇,其包括: 馬達,其使旋轉部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軸線為中心旋轉; 葉輪,其與所述旋轉部一同旋轉; 基板,其向所述馬達提供驅動電流;以及 機殼,其容納所述旋轉部以及所述葉輪,且所述機殼具有上側吸氣口和排氣口, 所述機殼具有: 底板,其在所述葉輪的下側沿與所述中心軸線正交的方向延展; 頂板,其在所述葉輪的上側沿與所述中心軸線正交的方向延展;以及 側壁,其在所述葉輪的徑向外側將所述底板的外緣部與所述頂板的外緣部連接, 所述側壁具有間隙擴大部,所述間隙擴大部與所述葉輪間的間隙隨著朝向所述旋轉部的旋轉方向下游側而擴大, 所述間隙擴大部的周向的范圍占所述側壁整體的至少一半, 所述側壁在旋轉方向下游側以及旋轉方向上游側具有一對邊緣, 所述一對邊緣間的空隙為所述排氣口, 所述頂板在所述馬達的上方具有所述上側吸氣口, 所述基板具有: 電子元件配置部,電子元件配置在所述電子元件配置部; 馬達連接部,其從所述電子元件配置部朝向所述馬達延伸;以及 引出部,其從所述電子元件配置部向所述機殼的外部延伸, 所述電子元件配置部配置于所述底板上的預定區域, 所述預定區域由所述間隙擴大部、所述葉輪、以及所述排氣口圍成,且所述預定區域為在以所述中心軸線為中心的周向,從所述排氣口的中央起測量向上游側180°的位置以及該位置的下游側的區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心風扇, 所述基板為柔性印刷基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心風扇, 所述電子元件配置部與所述側壁間的間隔比所述電子元件配置部與所述葉輪間的間隔小。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離心風扇, 所述電子元件配置部與所述側壁間的間隔比所述電子元件配置部與所述葉輪間的間隔小。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離心風扇, 所述電子元件配置部配置在所述側壁的旋轉方向下游側的邊緣的附近。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離心風扇, 所述電子元件配置部配置在所述側壁的旋轉方向下游側的邊緣的附近。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離心風扇, 所述機殼除所述上側吸氣口以及所述排氣口之外還具有供所述弓I出部引出的引出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離心風扇, 俯視來看, 所述引出口配置于比所述葉輪的徑向外側的端部靠徑向內側的位置。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離心風扇, 俯視來看,所述引出口配置于比所述葉輪的徑向外側的端部靠徑向外側的位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離心風扇, 所述引出口設置于所述側壁。
11.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離心風扇, 所述葉輪具有:固定于所述旋轉部的圓環狀的葉輪基部;和從所述葉輪基部朝向徑向外側延伸的多個葉片, 俯視來看,所述引出口配置于比所述葉輪基部的徑向外側的端緣部靠徑向內側的位置。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心風扇, 在以所述中心軸線為 中心的周向,在從所述排氣口的中央起測量向上游側90°的位置以及該位置的下游側的區域配置有所述電子元件配置部。
13.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離心風扇, 所述底板具有位于所述馬達或者所述葉輪的下方的下側吸氣口, 從所述下側吸氣口將所述弓丨出部引出。
14.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離心風扇, 所述底板具有位于所述馬達或者所述葉輪的下方的多個下側吸氣口, 所述引出部沿著配置在所述多個下側吸氣口之間的肋延伸。
15.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離心風扇, 所述引出部從所述排氣口引出。
16.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離心風扇, 所述馬達連接部具有焊盤部,所述馬達的繞組與該焊盤部連接, 至少一個所述焊盤部在以所述中心軸線為中心的周向配置在從所述排氣口的中央起測量向上游側180°的位置以及該位置的下游側的區域。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離心風扇, 連接所述電子元件配置部上的電子元件與所述焊盤部的配線以不彎曲成銳角的方式延伸。
18.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離心風扇, 所述離心風扇還具有覆蓋所述電子元件配置部的樹脂制的封裝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離心風扇,所述離心風扇的側壁具有間隙擴大部,所述間隙擴大部與葉輪間的間隙隨著朝向旋轉部的旋轉方向下游側而擴大。并且,在該離心風扇中,基板的電子元件配置部配置在由間隙擴大部、葉輪以及排氣口所圍成的區域。因此,馬達以及葉輪與電子元件配置部在軸向不重疊。如此一來,能夠抑制離心風扇的軸向的尺寸。并且,在以中心軸線為中心的周向,電子元件配置部配置在從排氣口的中央起測量向上游側180°的位置以及該位置的下游側的區域。即,電子元件配置部配置在風洞的寬度大的區域。如此一來,能夠抑制由電子元件配置部所引起的風噪聲。
文檔編號H02K9/06GK103174660SQ201210536229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1日
發明者松葉直樹, 豐島弘祥, 依田圭人 申請人:日本電產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