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軸向振動發電裝置,為通過圓柱形磁鐵軸向耦合于環形發電繞組作軸向振動位移,以使發電繞組通過榜次定律(Lenz’ s Law)的效應產生電能,而其圓柱形磁鐵與環形發電繞組的耦合磁力線為經由空氣傳遞其磁阻較大,使相對發電電能的電壓減低而儲存不易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為具有呈圓柱形而軸向呈不同極性磁極的柱形磁鐵,以及包覆于其外部的外圍導磁體,兩者結合于動塊總成106而呈同軸心相鄰設置構成磁路供作同步軸向位移,柱形磁鐵的外徑小于外圍導磁體的內徑并具一環狀間隙,以供呈環形發電繞組通過其間,當兩者呈軸向往復的相對軸向位移振動時,通過楞次定律效應使環形發電繞組產生電能,以及進一步經整流及充電電路將電能儲存于蓄電裝置,并設有蓄電裝置的正極輸出入端及負極輸出入端以作電能的輸出入接口,其主要構成如下
——機殼100 :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呈中空圓筒形而內部一端向內延伸一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連結環形發電繞組104,其管狀環形繞組座101與機殼100內孔之間具環狀空間103,管狀環形繞組座101中心具圓孔狀空間102,環形發電繞組104具有輸出導線105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發電電能供輸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再由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輸出端輸往蓄電裝置310的正輸端,以及由蓄電裝置310的正極端輸往設置于機殼100的正極輸出入端410及負極輸出入端420 ;
——動塊總成106 :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為具有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供結合外圍導磁體108,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的中間具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供結合柱形磁鐵107,而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周圍與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形成的動塊體內環形空間111供與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而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則供與柱形磁鐵107、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
——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與機殼100內壁之間設有第一緩沖體112,供在動塊總成106的中心柱體109及柱形磁鐵107及外圍導磁體108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
——上述柱形磁鐵107為能在與外圍導磁體108作軸向往復式振動通過環形發電繞組104時,供使環形發電繞組104產生發電效應;
——整流及充電電路300 :為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發電電能整流后供對蓄電裝置310充入電能的電路裝置,為由機電及固態電子元件及整流裝置所構成;
——蓄電裝置310 :為由能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或電容所構成,以供儲存來自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電能或由正極輸出入端410、負極輸出入端420輸入的電能;
——正極輸出入端410 :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正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負極輸出入端420: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負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機殼100的機殼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供與動塊總成106的外圍套合并作相對軸向位移,而動塊總成106與機殼100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內壁之間設有第二緩沖體113, 供在動塊總成106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作為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進一步為將其環形發電繞組104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外部供耦合與柱形磁鐵107呈同極性相對設置外圍磁鐵117,其主要構成如下
——機殼100 :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呈中空圓筒形而內部一端向內延伸一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連結環形發電繞組104,其管狀環形繞組座101與機殼100內孔之間具環狀空間103,管狀環形繞組座101中心具圓孔狀空間102,環形發電繞組104具有輸出導線105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發電電能輸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再由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輸出端輸往蓄電裝置310的正輸端,以及由蓄電裝置310的正極端輸往設置于機殼100的正極輸出入端410及負極輸出入端420 ;
——動塊總成106 :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為具有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供結合外圍磁鐵117,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的中間具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供結合柱形磁鐵107,而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周圍與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形成的動塊體內環形空間111供與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而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則供與柱形磁鐵107、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
——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與機殼100內壁之間設有第一緩沖體112,供在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柱形磁鐵107及外圍導磁體108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上述柱形磁鐵107為能在與外圍磁鐵117作軸向往復式振動通過環形發電繞組104時,供使環形發電繞組104產生發電效應;
——整流及充電電路300 :為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發電電能整流后供對蓄電裝置310充入電能的電路裝置,為由機電及固態電子元件及整流裝置所構成;
——蓄電裝置310 :為由能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或電容所構成,以供儲存來自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電能或由正極輸出入端410、負極輸出入端420輸入的電能;
一一正極輸出入端410: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正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負極輸出入端420 :為由導電端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負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機殼100的機殼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供與動塊總成106的外圍套合并作相對軸向位移,而動塊總成106與機殼100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內壁之間設有第二緩沖體113,供在動塊總成106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
——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兩者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磁極面包括呈同極性。作為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進一步為將其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兩者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磁極面包括呈不同極性。作為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具內柱外環磁 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進一步由多段的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所構成,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的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外部供耦合外圍導磁體108、外圍導磁體208,其主要構成如下
——機殼100 :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呈中空圓筒形而內部一端向內延伸一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結合環形發電繞組104,以及再結合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以及延伸結合環形發電繞組204,其管狀環形繞組座101與機殼100內孔之間具環狀空間103,管狀環形繞組座101中心具圓孔狀空間102,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呈同極性并聯或呈串聯以使發電的電壓相加,而具有輸出導線105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發電電能輸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再由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輸出端輸往蓄電裝置310的正輸端,以及由蓄電裝置310的正極端輸往設置于機殼100的正極輸出入端410及負極輸出入端420 ;
——動塊總成206 :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為具有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供結合外圍導磁體108,以及再結合杯形結構中隔環210以及延伸結合外圍導磁體208,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的中間具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供結合柱形磁鐵107,以及結合動塊體的中心柱體209再延伸結合柱形磁鐵207而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周圍與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形成的動塊體內環形空間111供與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及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及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而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的圓孔狀空間102則供與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中心柱體209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
——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與機殼100內壁之間設有第一緩沖體112,供在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中心柱體209及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及外圍導磁體
108、外圍導磁體208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
——上述柱形磁鐵107及柱形磁鐵207通過動塊體的中心柱體209所分隔的間距,及環形發電繞組104與環形發電繞組204通過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所分隔的間距,為能在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以及外圍導磁體108與外圍導磁體208作軸向往復式振動通過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環形發電繞組204時,供使環形發電繞組104與環形發電繞組204產生同相位的電壓;
——整流及充電電路300 :為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發電電能整流后供對蓄電裝置310充入電能的電路裝置,為由機電及固態電子元件及整流裝置所構成;
——蓄電裝置310 :為由能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或電容所構成,以供儲存來自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電能或由正極輸出入端410、負極輸出入端420輸入的電能;
一一正極輸出入端410: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正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一一負極輸出入端420: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負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機殼100的機殼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供與動塊總成106的外圍套合并作相對軸向位移,而動塊總成106與機殼100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內壁之間設有第二緩沖體113,供在動塊總成106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作為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進一步由多段的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所構成,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的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外部供耦合呈多段與柱形磁鐵107呈同極性相對設置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其主要構成如下
——機殼100 :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呈中空圓筒形而內部一端向內延伸一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結合環形發電繞組104,以及再結合管狀環形 繞組中隔座201以及延伸結合環形發電繞組204,其管狀環形繞組座101與機殼100內孔之間具環狀空間103,管狀環形繞組座101中心具圓孔狀空間102,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呈同極性并聯或呈串聯以使發電的電壓相加,而具有輸出導線105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發電電能輸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再由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輸出端輸往蓄電裝置310的正輸端,以及由蓄電裝置310的正極端輸往設置于機殼100的正極輸出入端410及負極輸出入端420 ;
——動塊總成206 :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為具有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供結合外圍磁鐵117,以及再結合杯形結構中隔環210以及延伸結合外圍磁鐵217,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的中間具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供結合柱形磁鐵107,以及結合動塊體的中心柱體209再延伸結合柱形磁鐵207而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周圍與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形成的動塊體內環形空間111供與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及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及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而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的圓孔狀空間102則供與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中心柱體209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
——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與機殼100內壁之間設有第一緩沖體112,供在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中心柱體209及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及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
-上述柱形磁鐵107及柱形磁鐵207及外圍磁鐵117與外圍磁鐵217通過動塊體的
中心柱體209所分隔的間距,及環形發電繞組104與環形發電繞組204通過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所分隔的間距,為能在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以及外圍磁鐵117與外圍磁鐵217作軸向往復式振動通過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環形發電繞組204時,供使環形發電繞組104與環形發電繞組204產生同相位的電壓;
——整流及充電電路300 :為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發電電能整流后供對蓄電裝置310充入電能的電路裝置,為由機電及固態電子元件及整流裝置所構成;
——蓄電裝置310 :為由能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或電容所構成,以供儲存來自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電能或由正極輸出入端410、負極輸出入端420輸入的電能;一一正極輸出入端410: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正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負極輸出入端420 :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負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機殼100的機殼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供與動塊總成106的外圍套合并作相對軸向位移,而動塊總成106與機殼100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內壁之間設有第二緩沖體113,供在動塊總成106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
——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兩者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磁極面及外圍磁鐵117與外圍磁鐵217的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磁極面包括呈同極性。作為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進一步為將其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兩者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磁極面及外圍磁鐵117與外圍磁鐵217的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磁極面包括呈不同極性。作為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設置的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外圍導磁體108、外圍導磁體208,都為由兩個或增加為兩個以上所構成。作為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設置的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都為由兩個或增加為兩個以上所構成。
作為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設置的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都為由兩個或增加為兩個以上所構成。作為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所設置的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外圍導磁體108、外圍導磁體208,都為由兩個或增加為兩個以上所構成,而環形發電繞組104為由一個所構成。作為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設置的柱形磁鐵
107、柱形磁鐵207、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都為由兩個或增加為兩個以上所構成,而環形發電繞組104為由一個所構成。作為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設置的柱形磁鐵
107、柱形磁鐵207、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都為由兩個或增加為兩個以上所構成,而環形發電繞組104為由一個所構成。本發明為具有呈圓柱形而軸向呈不同極性磁極的柱形磁鐵,以及包覆于其外部的外圍導磁體,兩者結合于動塊總成而呈同軸心相鄰設置構成磁路供作同步軸向位移,柱形磁鐵的外徑小于外圍導磁體的內徑并具一環狀間隙,以供呈環形發電繞組通過其間,當兩者呈軸向往復的相對軸向位移振動時,通過楞次定律效應使環形發電繞組產生電能,以及進一步經整流及充電電路將電能儲存于蓄電裝置,并設有蓄電裝置的正極輸出入端及負極輸出入端以作電能的輸出入接口,從而避免相對發電電能的電壓減低而儲存容易。
圖I所示為本發明環形發電繞組104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外部供耦合外圍導磁體108的蓄電裝置實施例結構示意 圖2所示為圖I的剖視 圖3所示為本發明環形發電繞組104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外部供耦合與柱形磁鐵107呈同極性相對設置外圍磁鐵117的蓄電裝置實施例結構示意 圖4所示為本發明環形發電繞組104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外部供耦合與柱形磁鐵107呈不同極性相對設置外圍磁鐵117的蓄電裝置實施例結構示意 圖5所示為本發明由多段的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所構成,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的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外部供耦合外圍導磁體108、外圍導磁體208的蓄電裝置實施例結構示意 圖6所示為本發明由多段的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所構成,環形發電 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的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外部供耦合呈多段與柱形磁鐵107呈同極性相對設置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的蓄電裝置實施例結構示意 圖7所示為本發明由多段的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所構成,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的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外部供耦合呈多段與柱形磁鐵107呈不同極性相對設置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的蓄電裝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主要部件名稱
100:機殼;
101:管狀環形繞組座;
102:圓孔狀空間;
103:環狀空間;
104、204 :環形發電繞組;
105 :輸出導線;
106.206:動塊總成;
107.207:柱形磁鐵;
108、208:外圍導磁體;
109、209:動塊體的中心柱體;
110:動塊體的杯形結構;
111:動塊體內環形空間;
112:第一緩沖體;
113:第二緩沖體;
114:機殼內部的圓筒狀空間;
117,217 :外圍磁鐵;
201 :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
210 :杯形結構中隔環;
300 :整流及充電電路;
310:蓄電裝置;
410 :正極輸出入端;420 :負極輸出入端。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特征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以下附圖及實施例僅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發明。傳統軸向振動發電裝置,為通過圓柱形磁鐵軸向耦合于環形發電繞組作軸向振動位移,以使發電繞組通過楞次定律Lenz’ s Law的效應產生電能,其柱形磁鐵與環形發電繞組的耦合磁力線為經由空氣傳遞其磁阻較大,使相對發電電能的電壓減低而儲存 不易為其缺點。本發明為具有呈圓柱形而軸向呈不同極性磁極的柱形磁鐵,以及包覆于其外部的外圍導磁體,兩者結合于動塊總成106而呈同軸心相鄰設置構成磁路供作同步軸向位移,柱形磁鐵的外徑小于外圍導磁體的內徑并具一環狀間隙,以供呈環形發電繞組通過其間,當兩者呈軸向往復的相對軸向位移振動時,通過楞次定律效應使環形發電繞組產生電能,以及進一步經整流及充電電路將電能儲存于蓄電裝置,并設有蓄電裝置的正極輸出入端及負極輸出入端以作電能的輸出入接口。本發明為一種軸向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的創新,為在柱形磁鐵通過環形發電繞組的外側,設置外圍導磁體以減少柱形磁鐵兩端磁極間通過環形發電繞組的磁阻,柱形磁鐵與外圍導磁體為共同結合于動塊總成106而作同步軸向位移以通過環形發電繞組,而通過楞次定律Lenz’s Law的效應使環形發電繞組產生電能,以及經整流及充電電路將電能儲存于蓄電裝置,并設有蓄電裝置的正極輸出入端及負極輸出入端以作電能的輸出入接口。圖I所示為本發明環形發電繞組104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外部供耦合外圍導磁體108的蓄電裝置實施例結構示意 圖2所示為圖I的剖視 如圖I、圖2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
——機殼100 :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呈中空圓筒形而內部一端向內延伸一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連結環形發電繞組104,其管狀環形繞組座101與機殼100內孔之間具環狀空間103,管狀環形繞組座101中心具圓孔狀空間102,環形發電繞組104具有輸出導線105,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發電電能供輸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再由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輸出端輸往蓄電裝置310的正輸端,以及由蓄電裝置310的正極端輸往設置于機殼100的正極輸出入端410及負極輸出入端420 ;
——動塊總成106 :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為具有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供結合外圍導磁體108,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的中間具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供結合柱形磁鐵107,而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周圍與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形成的動塊體內環形空間111,供與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而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則供與柱形磁鐵107、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
——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與機殼100內壁之間設有第一緩沖體112,供在動塊總成106的中心柱體109及柱形磁鐵107及外圍導磁體108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上述柱形磁鐵107為能在與外圍導磁體108作軸向往復式振動通過環形發電繞組104時,供使環形發電繞組104產生發電效應;
——整流及充電電路300 :為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發電電能整流后供對蓄電裝置310充入電能的電路裝置,為由機電及固態電子元件及整流裝置所構成;
——蓄電裝置310 :為由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ULTRA CAPACITOR)或電容所構成,以供儲存來自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電能或由正極輸出入端410、負極輸出入端420輸入的電能; ——正極輸出入端410 :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正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一一負極輸出入端420: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負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機殼100的機殼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供與動塊總成106的外圍套合并作相對軸向位移,而動塊總成106與機殼100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內壁之間設有第二緩沖體113,供在動塊總成106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圖3所示為本發明環形發電繞組104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外部供耦合與柱形磁鐵107呈同極性相對設置外圍磁鐵117的蓄電裝置實施例結構示意 圖3的剖視圖與圖2所不相同;
如圖3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
——機殼100 :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呈中空圓筒形而內部一端向內延伸一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連結環形發電繞組104,其管狀環形繞組座101與機殼100內孔之間具環狀空間103,管狀環形繞組座101中心具圓孔狀空間102,環形發電繞組104具有輸出導線105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發電電能輸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再由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輸出端輸往蓄電裝置310的正輸端,以及由蓄電裝置310的正極端輸往設置于機殼100的正極輸出入端410及負極輸出入端420 ;
——動塊總成106 :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為具有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供結合外圍磁鐵117,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的中間具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供結合柱形磁鐵107,而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周圍與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形成的動塊體內環形空間111,供與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而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則供與柱形磁鐵107、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
——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與機殼100內壁之間設有第一緩沖體112,供在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及柱形磁鐵107及外圍導磁體108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上述柱形磁鐵107為能在與外圍磁鐵117作軸向往復式振動通過環形發電繞組104時,供使環形發電繞組104產生發電效應;
——整流及充電電路300 :為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發電電能整流后供對蓄電裝置310充入電能的電路裝置,為由機電及固態電子元件及整流裝置所構成;
——蓄電裝置310 :為由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ULTRA CAPACITOR)或電容所構成,以供儲存來自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電能或由正極輸出入端410、負極輸出入端420輸入的電能;一一正極輸出入端410: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正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負極輸出入端420 :為由導電端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負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機殼100的機殼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供與動塊總成106的外圍套合并作相對軸向位移,而動塊總成106與機殼100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內壁之間設有第二緩沖體113,供在動塊總成106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兩者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磁極面包括呈同極性;或如圖4所示
——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兩者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磁極面包括呈不同極性;圖4所示為本發明環形發電繞組104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外部供耦合與柱形磁 鐵107呈不同極性相對設置外圍磁鐵117的蓄電裝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4的剖視圖與圖2所示相同。圖5所示為本發明由多段的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所構成,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的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外部供耦合外圍導磁體108、外圍導磁體208的蓄電裝置實施例結構示意 圖5的剖視圖與圖2所示相同;
如圖5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
——機殼100 :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呈中空圓筒形而內部一端向內延伸一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結合環形發電繞組104,以及再結合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以及延伸結合環形發電繞組204,其管狀環形繞組座101與機殼100內孔之間具環狀空間103,管狀環形繞組座101中心具圓孔狀空間102,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呈同極性并聯或呈串聯以使發電的電壓相加,而具有輸出導線105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發電電能輸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再由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輸出端輸往蓄電裝置310的正輸端,以及由蓄電裝置310的正極端輸往設置于機殼100的正極輸出入端410及負極輸出入端420 ;
——動塊總成206 :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為具有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供結合外圍導磁體108,以及再結合杯形結構中隔環210以及延伸結合外圍導磁體208,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的中間具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供結合柱形磁鐵107,以及結合動塊體的中心柱體209再延伸結合柱形磁鐵207而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周圍與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形成的動塊體內環形空間111供與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及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及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而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的圓孔狀空間102則供與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中心柱體209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
——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與機殼100內壁之間設有第一緩沖體112,供在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中心柱體209及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及外圍導磁體
108、外圍導磁體208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
——上述柱形磁鐵107及柱形磁鐵207通過動塊體的中心柱體209所分隔的間距,及環形發電繞組104與環形發電繞組204通過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所分隔的間距,為能在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以及外圍導磁體108與外圍導磁體208作軸向往復式振動通過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環形發電繞組204時,供使環形發電繞組104與環形發電繞組204產生同相位的電壓;
——整流及充電電路300 :為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發電電能整流后供對蓄電裝置310充入電能的電路裝置,為由機電及固態電子元件及整流裝置所構成;
——蓄電裝置310 :為由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ULTRA CAPACITOR)或電容所構成,以供儲存來自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電能或由正極輸出入端410、負極輸出入端420輸入的電能;
——正極輸出入端410 :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正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一一負極輸出入端420: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 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負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機殼100的機殼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供與動塊總成106的外圍套合并可作相對軸向位移,而動塊總成106與機殼100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內壁之間設有第二緩沖體113,供在動塊總成106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圖6所示為本發明由多段的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所構成,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的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外部供耦合呈多段與柱形磁鐵107呈同極性相對設置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的蓄電裝置實施例結構示意 圖6的剖視圖與圖2所不相同;
如圖6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
——機殼100 :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呈中空圓筒形而內部一端向內延伸一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結合環形發電繞組104,以及再結合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以及延伸結合環形發電繞組204,其管狀環形繞組座101與機殼100內孔之間具環狀空間103,管狀環形繞組座101中心具圓孔狀空間102,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呈同極性并聯或呈串聯以使發電的電壓相加,而具有輸出導線105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發電電能輸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再由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輸出端輸往蓄電裝置310的正輸端,以及由蓄電裝置310的正極端輸往設置于機殼100的正極輸出入端410及負極輸出入端420 ;
——動塊總成206 :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為具有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供結合外圍磁鐵117,以及再結合杯形結構中隔環210以及延伸結合外圍磁鐵217,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的中間具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供結合柱形磁鐵107,以及結合動塊體的中心柱體209再延伸結合柱形磁鐵207而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周圍與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形成的動塊體內環形空間111供與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及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及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套合可作相對軸向位移,而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的圓孔狀空間102則可供與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中心柱體209套合及可作相對軸向位移;
——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與機殼100內壁之間設有第一緩沖體112,供在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中心柱體209及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及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
-上述柱形磁鐵107及柱形磁鐵207及外圍磁鐵117與外圍磁鐵217通過動塊體的
中心柱體209所分隔的間距,及環形發電繞組104與環形發電繞組204通過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所分隔的間距,為能在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以及外圍磁鐵117與外圍磁鐵217作軸向往復式振動通過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環形發電繞組204時,供使環形發電繞組104與環形發電繞組204產生同相位的電壓;
——整流及充電電路300 :為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發電電能整流后供對蓄電裝置310充入電能的電路裝置,為由機電及固態電子元件及整流裝置所構成;
——蓄電裝置310 :為由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ULTRA CAPACITOR)或電容所構 成,以供儲存來自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電能或由正極輸出入端410、負極輸出入端420輸入的電能;
一一正極輸出入端410: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正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負極輸出入端420 :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負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機殼100的機殼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供與動塊總成106的外圍套合并可作相對軸向位移,而動塊總成106與機殼100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內壁之間設有第二緩沖體113,供在動塊總成106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
——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兩者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磁極面及外圍磁鐵117與外圍磁鐵217的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磁極面包括呈同極性;或如圖7所示——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兩者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磁極面及外圍磁鐵117與外圍磁鐵217的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磁極面包括呈不同極性;圖7所示為本發明由多段的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所構成,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的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外部供耦合呈多段與柱形磁鐵107呈不同極性相對設置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的蓄電裝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7的剖視圖與圖2所示相同。前述圖5的實施例中所設置的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外圍導磁體108、外圍導磁體208,都為由兩個或增加為兩個以上所構成;前述圖6、7的實施例中所設置的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都為由兩個或增加為兩個以上所構成;
前述圖5的實施例中所設置的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外圍導磁體108、外圍導磁體208,都為由兩個或增加為兩個以上所構成,而環形發電繞組104為由一個所構成;
ill述圖6、7的實施例中所設直的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都為由兩個或增加為兩個以上所構成,而環形發電繞組104為由一個所構成;
此項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其機殼100及正極輸出入端410、負極輸出入端420包括制成與傳統電瓶兼容的輸出導電接口及形狀的結構,或依需要制成各種結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專利精神和范圍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同理都應屬于本發明 的專利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為具有呈圓柱形而軸向呈不同極性磁極的柱形磁鐵,以及包覆于其外部的外圍導磁體,兩者結合于動塊總成(106)而呈同軸心相鄰設置構成磁路供作同步軸向位移,柱形磁鐵的外徑小于外圍導磁體的內徑并具一環狀間隙,以供呈環形發電繞組通過其間,當兩者呈軸向往復的相對軸向位移振動時,通過楞次定律效應使環形發電繞組產生電能,以及進一步經整流及充電電路將電能儲存于蓄電裝置,并設有蓄電裝置的正極輸出入端及負極輸出入端以作電能的輸出入接口,其主要構成如下 一一機殼(100):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呈中空圓筒形而內部一端向內延伸一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連結環形發電繞組(104),其管狀環形繞組座(101)與機殼(100)內孔之間具環狀空間(103),管狀環形繞組座(101)中心具圓孔狀空間(102),環形發電繞組(104)具有輸出導線(105)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發電電能供輸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再由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輸出端輸往蓄電裝置(310)的正輸端,以及由蓄電裝置(310)的正極端輸往設置于機殼(100)的正極輸出入端(410)及負極輸出入端(420); ——動塊總成(106):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為具有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供結合外圍導磁體(108),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的中間具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供結合柱形磁鐵(107),而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周圍與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形成的動塊體內環形空間(111)供與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而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則供與柱形磁鐵(107)、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 ——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與機殼(100)內壁之間設有第一緩沖體(112),供在動塊總成(106)的中心柱體(109)及柱形磁鐵(107)及外圍導磁體(108)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 ——上述柱形磁鐵(107)為能在與外圍導磁體(108)作軸向往復式振動通過環形發電繞組(104)時,供使環形發電繞組(104)產生發電效應; ——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為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發電電能整流后供對蓄電裝置(310)充入電能的電路裝置,為由機電及固態電子元件及整流裝置所構成; ——蓄電裝置(310):為由能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或電容所構成,以供儲存來自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電能或由正極輸出入端(410)、負極輸出入端(420)輸入的電能;——正極輸出入端(410):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正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一一負極輸出入端(420):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負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機殼(100)的機殼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供與動塊總成(106)的外圍套合并作相對軸向位移,而動塊總成(106)與機殼(100)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內壁之間設有第二緩沖體(113),供在動塊總成(106)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
2.如權利要求I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進一步為將其環形發電繞組(104)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外部供耦合與柱形磁鐵(107)呈同極性相對設置外圍磁鐵(117),其主要構成如下 一一機殼(100):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呈中空圓筒形而內部一端向內延伸一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連結環形發電繞組(104),其管狀環形繞組座(101)與機殼(100)內孔之間具環狀空間(103),管狀環形繞組座(101)中心具圓孔狀空間(102),環形發電繞組(104)具有輸出導線(105)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發電電能輸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再由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輸出端輸往蓄電裝置(310)的正輸端,以及由蓄電裝置(310)的正極端輸往設置于機殼(100)的正極輸出入端(410)及負極輸出入端(420); ——動塊總成(106):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為具有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供結合外圍磁鐵(117),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的中間具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供結合柱形磁鐵(107),而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周圍與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形成的動塊體內環形空間(111)供與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而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則供與柱形磁鐵(107)、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 ——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與機殼(100)內壁之間設有第一緩沖體(112),供在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柱形磁鐵(107)及外圍導磁體(108)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 ——上述柱形磁鐵(107)為能在與外圍磁鐵(117)作軸向往復式振動通過環形發電繞組(104)時,供使環形發電繞組(104)產生發電效應; ——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為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發電電能整流后供對蓄電裝置(310)充入電能的電路裝置,為由機電及固態電子元件及整流裝置所構成; ——蓄電裝置(310):為由能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或電容所構成,以供儲存來自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電能或由正極輸出入端(410)、負極輸出入端(420)輸入的電能;——正極輸出入端(410):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正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一一負極輸出入端(420):為由導電端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負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機殼(100)的機殼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供與動塊總成(106)的外圍套合并作相對軸向位移,而動塊總成(106)與機殼(100)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內壁之間設有第二緩沖體(113),供在動塊總成(106)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 ——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兩者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磁極面包括呈同極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進一步為將其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兩者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磁極面包括呈不同極性。
4.如權利要求I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進一步由多段的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所構成,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的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外部供耦合外圍導磁體(108)、外圍導磁體(208),其主要構成如下一一機殼(100):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呈中空圓筒形而內部一端向內延伸一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結合環形發電繞組(104),以及再結合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以及延伸結合環形發電繞組(204),其管狀環形繞組座(101)與機殼(100)內孔之間具環狀空間(103),管狀環形繞組座(101)中心具圓孔狀空間(102),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呈同極性并聯或呈串聯以使發電的電壓相加,而具有輸出導線(105)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發電電能輸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再由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輸出端輸往蓄電裝置(310)的正輸端,以及由蓄電裝置(310)的正極端輸往設置于機殼(100)的正極輸出入端(410)及負極輸出入端(420); ——動塊總成(206):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為具有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供結合外圍導磁體(108),以及再結合杯形結構中隔環(210)以及延伸結合外圍導磁體(208),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的中間具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供結合柱形磁鐵(107),以及結合動塊體的中心柱體(209)再延伸結合柱形磁鐵(207)而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周圍與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形成的動塊體內環形空間(111)供與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及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及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而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的圓孔狀空間(102)則供與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中心柱體(209)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 ——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與機殼(100)內壁之間設有第一緩沖體(112),供在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中心柱體(209)及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及外圍導磁體(108)、外圍導磁體(208)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 --上述柱形磁鐵(107)及柱形磁鐵(207)通過動塊體的中心柱體(209)所分隔的間距,及環形發電繞組(104)與環形發電繞組(204)通過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所分隔的間距,為能在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以及外圍導磁體(108)與外圍導磁體(208)作軸向往復式振動通過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環形發電繞組(204)時,供使環形發電繞組(104)與環形發電繞組(204)產生同相位的電壓; ——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為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發電電能整流后供對蓄電裝置(310)充入電能的電路裝置,為由機電及固態電子元件及整流裝置所構成; ——蓄電裝置(310):為由能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或電容所構成,以供儲存來自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電能或由正極輸出入端(410)、負極輸出入端(420)輸入的電能; ——正極輸出入端(410):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正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一一負極輸出入端(420):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負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機殼(100)的機殼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供與動塊總成(106)的外圍套合并作相對軸向位移,而動塊總成(106)與機殼(100)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內壁之間設有第二緩沖體(113),供在動塊總成(106)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
5.如權利要求2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進一步由多段的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所構成,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的內部供耦合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外部供耦合呈多段與柱形磁鐵(107)呈同極性相對設置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其主要構成如下 一一機殼(100):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呈中空圓筒形而內部一端向內延伸一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結合環形發電繞組(104),以及再結合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以及延伸結合環形發電繞組(204),其管狀環形繞組座(101)與機殼(100)內孔之間具環狀空間(103),管狀環形繞組座(101)中心具圓孔狀空間(102),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呈同極性并聯或呈串聯以使發電的電壓相加,而具 有輸出導線(105)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發電電能輸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再由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輸出端輸往蓄電裝置(310)的正輸端,以及由蓄電裝置(310)的正極端輸往設置于機殼(100)的正極輸出入端(410)及負極輸出入端(420); ——動塊總成(206):為由非良導磁及非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為具有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供結合外圍磁鐵(117),以及再結合杯形結構中隔環(210)以及延伸結合外圍磁鐵(217),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的中間具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供結合柱形磁鐵(107),以及結合動塊體的中心柱體(209)再延伸結合柱形磁鐵(207)而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周圍與動塊體的杯形結構(110)形成的動塊體內環形空間(111)供與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及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及管狀環形繞組座(101)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而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的圓孔狀空間(102)則供與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中心柱體(209)套合及作相對軸向位移; ——管狀環形繞組座(101)的圓孔狀空間(102)與機殼(100)內壁之間設有第一緩沖體(112),供在動塊體的中心柱體(109)、中心柱體(209)及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及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 -上述柱形磁鐵(107)及柱形磁鐵(207)及外圍磁鐵(117)與外圍磁鐵(217)通過動塊體的中心柱體(209)所分隔的間距,及環形發電繞組(104)與環形發電繞組(204)通過管狀環形繞組中隔座(201)所分隔的間距,為能在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以及外圍磁鐵(117)與外圍磁鐵(217)作軸向往復式振動通過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環形發電繞組(204)時,供使環形發電繞組(104)與環形發電繞組(204)產生同相位的電壓;——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為供將環形發電繞組(104)及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發電電能整流后供對蓄電裝置(310)充入電能的電路裝置,為由機電及固態電子元件及整流裝置所構成; ——蓄電裝置(310):為由能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或電容所構成,以供儲存來自整流及充電電路(300)的電能或由正極輸出入端(410)、負極輸出入端(420)輸入的電能;一一正極輸出入端(410):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正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 ——負極輸出入端(420):為由導電端頭或端子或插頭或插座結構所構成,供設置于機殼(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電電路(300)負端,為供對外輸出或輸入電能;——機殼(100)的機殼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供與動塊總成(106)的外圍套合并作相對軸向位移,而動塊總成(106)與機殼(100)內部的圓筒狀空間(114)內壁之間設有第二緩沖體(113),供在動塊總成(106)作軸向位移時,作為緩沖; ——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兩者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磁極面及外圍磁鐵(117)與外圍磁鐵(217)的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磁極面包括呈同極性。
6.如權利要求5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進一步為將其柱形磁鐵(107)與柱形磁鐵(207)兩者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104)的磁極面及外圍磁鐵(117)與外圍磁鐵(217)的相對于環形發電繞組(204)的磁極面包括呈不同極性。
7.如權利要求4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設置的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外圍導磁體(108)、外圍導磁體(208),都為由兩個或增加為兩個以上所構成。
8.如權利要求5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設置的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都為由兩個或增加為兩個以上所構成。
9.如權利要求6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設置的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環形發電繞組(104)、環形發電繞組(204)、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都為由兩個或增加為兩個以上所構成。
10.如權利要求4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所設置的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外圍導磁體(108)、外圍導磁體(208),都為由兩個或增加為兩個以上所構成,而環形發電繞組(104)為由一個所構成。
11.如權利要求5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設置的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都為由兩個或增加為兩個以上所構成,而環形發電繞組(104)為由一個所構成。
12.如權利要求6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設置的柱形磁鐵(107)、柱形磁鐵(207)、外圍磁鐵(117)、外圍磁鐵(217),都為由兩個或增加為兩個以上所構成,而環形發電繞組(104)為由一個所構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內柱外環磁動塊振動發電的蓄電裝置,其在柱形磁鐵通過環形發電繞組的外側,設置外圍導磁體以減少柱形磁鐵兩端磁極間通過環形發電繞組的磁阻,柱形磁鐵與外圍導磁體為共同結合于動塊總成而作同步軸向位移以通過環形發電繞組而產生電能,以及經整流及充電電路將電能儲存于蓄電裝置,并設有蓄電裝置的正極輸出入端及負極輸出入端以作電能的輸出入接口,從而避免相對發電電能的電壓減低而儲存容易。
文檔編號H02K35/00GK102780260SQ201210080589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5日
發明者楊泰和 申請人:楊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