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旋轉工作臺裝置等的驅動源所使用的旋轉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在例如機床等領域中,作為用作工件的載置臺的旋轉工作臺裝置的驅動源,使用具有旋轉電機和減速器的旋轉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在該旋轉裝置中,旋轉電機的轉子經由安裝法蘭利用螺栓被連結在減速器的輸入軸。另外,在減速器的輸入軸上設置有滾子齒式凸輪。而且,設置在輸出軸外周的凸輪從動件依次與滾子齒式凸輪卡合,由此,輸入軸的旋轉被減速并傳遞到輸出軸。輸入軸和輸出軸以各軸的軸向成為大致垂直且扭轉的位置關系的方式能夠旋轉地配置在殼體內。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I日本實開平3-126545號公報在旋轉電機中,轉子和定子需要以相互成為同軸的方式精度良好地被定位。此時,在上述現有技術的旋轉裝置中,旋轉電機的轉子經由安裝法蘭與減速器的輸入軸連結。另一方面,支承輸入軸的軸承經由軸承套筒被固定在減速器的殼體上。旋轉電機的定子經由支承板被固定在該殼體上。這樣,成為在轉子和定子之間夾設有多個部件的結構。其結果,存在難以確保旋轉電機中的轉子和定子的同軸度的問題。另外,由于部件多,所以還存在旋轉裝置的組裝作業需要花費時間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旋轉裝置,能夠確保旋轉電機的轉子和定子的同軸度,并能夠高效地進行組裝作業。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申請的旋轉裝置一體地具備將勵磁部和電樞中的任一方作為轉子且將另一方作為定子的旋轉電機;和減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器具有設置有滾子齒式凸輪的輸入軸;和輸出軸,在所述輸出軸的外周設置有依次與所述滾子齒式凸輪卡合的凸輪從動件,所述輸出軸沿與所述輸入軸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旋轉電機具備旋轉軸,所述轉子固定于所述旋轉軸有,所述旋轉軸與所述減速器的所述輸入軸同軸地連結;和軸承支承部件,所述軸承支承部件對軸承進行支承,該軸承將所述減速器的所述輸入軸支承為能夠自由旋轉,所述定子設置于所述軸承支承部件。優選的是,所述減速器具有殼體,所述殼體具有供所述輸入軸貫穿的貫穿孔,并且所述殼體能夠沿與所述輸入軸的軸向正交的方向分割,所述旋轉電機的所述軸承支承部件設置于所述殼體的所述貫穿孔中。還優選的是,所述軸承支承部件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具有供所述軸承嵌合的嵌合部,所述支承部的外徑比所述貫穿孔的內徑小;和凸緣部,所述凸緣部的外徑比所述貫穿孔的內徑大。還優選的是,所述軸承支承部件具有與所述定子套接的套接部。
發明效果根據本發明,能夠確保旋轉電機的轉子與定子的同軸度,并能夠高效地進行旋轉裝置的組裝作業。
圖I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旋轉裝置的整體結構的縱剖視圖。圖2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旋轉裝置的整體結構的、從編碼部側觀察的側視圖。圖3A是抽出圖I所示的旋轉裝置的縱剖視圖中的軸承支承部件附近而示出的局部放大圖。 圖3B是相當于圖3A中的IIIB-IIIB剖面的剖視圖。圖4是表示還將軸承支承部件設置在編碼部側的變形例中的旋轉裝置的整體結構的縱剖視圖。圖5是表示通過形成在外周的螺紋部固定軸承支承部件的變形例中的旋轉裝置的整體結構的縱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首先,使用圖I及圖2說明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旋轉裝置的整體結構。圖I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旋轉裝置的整體結構的縱剖視圖。圖2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旋轉裝置的整體結構的、從編碼部側觀察的側視圖。如圖I所示,旋轉裝置I 一體地具備作為旋轉電機的電機100和減速器200。電機100具有電機電磁部110和編碼部120。在電機電磁部110與編碼部120之間配置有減速器 200。電機電磁部110具備轉子111和定子113。轉子111以與旋轉軸101成為同軸的方式被固定。定子113以沿徑向與轉子111的外周面對置的方式被固定在電機支架112上。旋轉軸101與減速器200的輸入軸211 —體成型為一根軸。轉子111具有磁軛114及磁鐵115。轉子111從旋轉軸101的減速器200相反側(負荷相反側。圖I中右側)被插入,并被粘接固定在旋轉軸101的外周。定子113具有層疊鐵芯體1131、繞線管1132、繞組線1133、供繞組線1133接線的接線基板1135、和輸入端子1136。繞線管1132貫插層疊鐵芯體1131。繞組線1133卷繞在繞線管1132上。輸入端子1136與接線基板1135連接。繞線管1132由樹脂等絕緣性材料構成。繞線管1132使層疊鐵芯體1131與繞組線1133電絕緣。層疊鐵芯體1131、繞線管1132、繞組線1133、接線基板1135和輸入端子1136是由樹脂1134模制(mold)而成。在定子113的減速器200相反側設置有托架116。在該托架116的更靠減速器200相反側的位置設置有蓋罩102。編碼部120夾著減速器200地配置在與電機電磁部110相反的一側。編碼部120具有編碼器121和編碼器蓋罩122。編碼器121是例如光學編碼器式或磁式編碼器。編碼器蓋罩122覆蓋編碼器121。編碼器121檢測旋轉軸101的旋轉角度等。
以下,對減速器200進行說明。減速器200是所謂的滾子齒式(roller gear)減速器。減速器200具有輸入軸211、輸出軸221和殼體201。輸入軸211上設置有滾子齒式凸輪212。在輸出軸221的外周設置有依次與滾子齒式凸輪212卡合的凸輪從動件222。在殼體201的內部,輸入軸211和輸出軸221配設成各軸的軸向大致垂直且扭轉的位置關系。
輸入軸211通過配置在軸向兩側的軸承213被支承為能夠相對于殼體201自由旋轉。在輸入軸211上一體地設置有滾子齒式凸輪212。在該滾子齒式凸輪212上形成有螺旋狀的錐形肋214。錐形肋214根據其旋轉角度一樣地發生軸向移位。另外,如前所述,輸入軸211與電機100的旋轉軸101 —體成型為一根軸。輸出軸221是中空軸。輸出軸221通過配置在軸向兩側的未圖示的軸承被支承為能夠相對于殼體201自由旋轉。在輸出軸221的外周面,沿著周向隔開預定間隔且呈放射狀地設置有多個凸輪從動件222。這些凸輪從動件222中的相鄰的兩個凸輪從動件222隨著滾子齒式凸輪212的旋轉,依次相對于錐形肋214的兩側面施加預負荷并抵接卡合。由此,輸入軸211的旋轉被減速而傳遞到輸出軸221。如圖2所示,殼體201能夠沿與輸入軸211的軸向正交的方向(即輸出軸221的軸向。圖2中左右方向)分割。殼體201具有第一殼體部201u及第二殼體部201d這兩個殼體部。所述第一殼體部201u和第二殼體部201d通過螺栓207(參照圖I)連結。另外,殼體201具有供輸入軸211貫穿的貫穿孔202。在該貫穿孔202中的靠編碼部120側的貫穿孔202a中設置有軸承213。在該軸承213的軸端側(圖I中左側)設置有油封203和油封座204。油封座204支承油封203,并且對軸承213施加預負荷。貫穿孔202a的更靠軸端側向殼體201的表面開口。編碼器蓋罩122固定在該開口 206的預定位置。在貫穿孔202中的靠電機電磁部110側的貫穿孔202b中設置有軸承支承部件
140。軸承支承部件140支承軸承213,并且對該軸承213施加一定的預負荷。此外,在軸承213是不需要施加預負荷的軸承(例如圓柱滾子軸承等)的情況下,軸承支承部件140以不施加預負荷的狀態支承軸承213。在貫穿孔202b的軸端側(圖I中右側),孔徑擴大地向殼體201的表面開口。電機電磁部110經由軸承支承部件140被定位并固定在該開口 205的預定位置。以下,使用圖3說明軸承支承部件140。圖3A是抽出圖I所示的旋轉裝置I的縱剖視圖中的軸承支承部件140附近而示出的局部放大圖。圖3B是相當于圖3A中IIIB-IIIB剖面的剖視圖。如圖3A及圖3B所示,軸承支承部件140是中央具有用于使輸入軸211貫穿的貫穿孔141的環狀部件。該軸承支承部件140具有支承部142和凸緣部143。支承部142的外徑比上述的殼體201的靠電機電磁部110側的貫穿孔202b的內徑小。凸緣部143的外徑比貫穿孔202b的內徑大。在軸承支承部件140被固定在殼體201的貫穿孔202b中的狀態下,支承部142插入于貫穿孔202b的內部。而且,凸緣部143配置在貫穿孔202b的外部,在該例中配置在上述的開口 205內。此時,由于支承部142的外徑比貫穿孔202b的內徑小,所以在支承部142的外周與貫穿孔202b的內周之間形成間隙S。貫穿孔141的減速器200側(圖3A中左側)以孔徑擴大的方式向軸承支承部件140的減速器200側(圖3A中左側)的表面開口。該開口 144作為供軸承213嵌合的嵌合部發揮功能。將軸承213嵌合在開口 144中,由此,支承部142對軸承213進行支承。此夕卜,在貫穿孔141與開口 144之間,因孔徑差而形成階梯差部145。該階梯差部145對軸承213施加一定的預負荷。在貫穿孔141的減速器200相反側(圖3A中右側)設置有油封203。該油封203通過呈圓周狀地設置在凸緣部143的徑向中央側的油封座部146被支承。在凸緣部143的周向多個部位(該例中是8個部位)形成有螺栓孔147。用于固定軸承支承部件140的螺栓208貫插在螺栓孔147中。螺栓孔147的孔徑形成得比螺栓208大。在各螺栓孔147內,在螺栓208的周圍形成間隙。將螺栓208貫插在形成于凸緣部143的螺栓孔147中并與殼體201緊固。由此,軸承支承部件140被固定在殼體201的貫穿孔202b中。另外,凸緣部143具有形成在徑向外周側的凸部148 (套接部)。凸部148與油封座部146呈同心圓狀地設置。此外,作為套接(4 >口一結合)部不限于凸部形狀,也可以 是凹部形狀。該凸部148朝向減速器200相反側(圖3A中右側)突出地形成。通過使凸部148的內周面與電機電磁部110的定子113的樹脂1134的外周面卡合,從而使凸部148和樹脂1134套接。由此,定子113設置在了軸承支承部件140上。此時,電機支架112的端部與凸部148抵靠,發揮套接時的抵靠面的作用。通過該套接,軸承支承部件140和定子113被定位成彼此同軸。此外,凸部148和樹脂1134被套接之后,通過粘接進行固定。對由以上說明的旋轉裝置I得到的效果進行說明。如上所述,電機100具備軸承支承部件140。軸承支承部件140支承軸承213,并對該軸承213施加一定的預負荷,所述軸承213將減速器200的輸入軸211支承為能夠自由旋轉。而且,定子113設置在該軸承支承部件140上。此時,減速器200的輸入軸211和電機100的旋轉軸101 —體地構成為同軸。其結果,轉子111和定子113實質上通過一個部件即軸承支承部件140進行定位。由此,能夠提高旋轉電機100中的轉子111和定子113的同軸度。另外,軸承支承部件140是通過一個部件發揮定子113的安裝部件、軸承213的支承部件及預負荷部件的功能。其結果,能夠減少零件數目,能夠高效地進行旋轉裝置I的組裝作業。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尤其是,減速器200的殼體201能夠沿與輸入軸211的軸向正交的方向分割。這樣的結構的情況下,如圖3B作為一例所示,有時在兩個殼體部201u、201d間產生尺寸誤差。該情況下,在電機電磁部110側的貫穿孔202b中,可能會在殼體部彼此的抵靠部分產生階梯差209。該情況下,例如是軸承嵌入于貫穿孔202b的一般結構的情況下,貫穿孔202b的內徑和軸承的外徑大致一致。其結果,難以直接將軸承嵌入于貫穿孔202b中。由此,需要消除貫穿孔202b的階梯差209的切削作業等,旋轉裝置的組裝作業需要花費時間。而在本實施方式的旋轉裝置I中,軸承支承部件140以支承軸承213的狀態設置在殼體201的貫穿孔202b中。此時,軸承支承部件140的支承部142的外徑比貫穿孔202b的內徑小。由此,在支承部142的外周與貫穿孔202b的內周之間形成有間隙S。由此,即使如上所述地在貫穿孔202b中產生階梯差209的情況下,如圖3B所示,也能夠利用間隙S允許階梯差209,將軸承213配置在貫穿孔202b中。其結果,不需要消除階梯差209的切削作業等,能夠容易地將軸承213設置于殼體201。因此,能夠高效地進行旋轉裝置I的組裝作業。另外,通過使支承部142的外徑與貫穿孔202b的內徑之間的尺寸差比較有富余,從而即使在貫穿孔202b中產生的階梯差209大的情況下,也能夠可靠地設置軸承213。另外,在軸承支承部件140的凸緣部143中,螺栓孔147的孔徑形成得比螺栓208大。另外,在各螺栓孔147內,在螺栓208的周圍形成有間隙。通過該螺栓孔147的間隙、以及上述的支承部142的外周與貫穿孔202b的內周之間的間隙S,能夠將軸承支承部件140固定在任意的位置。即,軸承支承部件140在沿與輸入軸211的軸向垂直的面方向錯開間隙的量的同時相對于殼體201被固定。因此,因殼體部201u、201d的尺寸誤差,貫穿孔202b的中心位置相對于輸入軸211的軸芯位置錯位的情況下,也能夠將軸承213支承并固定在與輸入軸211同軸的位置。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尤其是,軸承支承部件140具有支承部142和凸緣部143。支承部142具有供軸承211嵌合的開口 144。 支承部142的外徑比貫穿孔202b的內徑小。由此,將軸承支承部件140固定在殼體201上時,能夠在支承部142的外周和貫穿孔202b的內周之間可靠地形成間隙S的同時,能夠將軸承211配置在貫穿孔202b的內部。另一方面,凸緣部143的外徑比貫穿孔202b的內徑大。由此,利用位于貫穿孔202b外部的凸緣部143,通過螺栓緊固,將軸承支承部件140可靠地固定在殼體201上。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尤其是,軸承支承部件140的凸緣部143具有凸部148。凸部148與電機100的定子113的樹脂1134套接。由此,在旋轉裝置I的組裝作業中,將電機100安裝在減速器200上時,將凸部148與定子113套接。其結果,能夠將定子113相對于軸承支承部件140定位在預定位置,并能夠容易地安裝。因此,不需要對電機100的定位作業,能夠提高組裝作業的作業性。另外,在組裝作業中,使輸入軸211貫插于被軸承支承部件140支承的軸承213中,并將軸承支承部件140安裝在輸入軸211上。然后,使軸承支承部件140的凸部148與電機100的定子113套接,從而將定子113安裝在軸承支承部件140上。此時,最初將軸承支承部件140安裝在輸入軸211上時,軸承支承部件140與輸入軸211彼此成為同軸的。另外,然后在使軸承支承部件140的凸部148與電機100的定子113套接時,軸承支承部件140與定子113彼此成為同軸的。而且,由于減速器200的輸入軸211與電機100的旋轉軸101 一體地構成,所以是同軸的。其結果,將電機100安裝在減速器200上時,轉子111和定子113經由軸承支承部件140彼此成為同軸地被定位。其結果,能夠提高旋轉裝置I的組裝精度。而且,使電機100的定子113直接套接在軸承支承部件140上。由此,與例如將電機100的托架安裝在軸承支承部件140上的結構相比,不需要托架。因此,能夠實現電機100 (即旋轉裝置I)的小型化。此外,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其主旨及技術思想的范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變形。以下,依次對這樣的變形例進行說明。(I)還將軸承支承部件設置在編碼部側的情況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采用了僅電機電磁部110側的軸承213由軸承支承部件140支承的結構,但不限于此。即,編碼部120側的軸承213也可以由另一軸承支承部件進行支承。圖4是表示本變形例的旋轉裝置的整體結構的縱剖視圖。在該圖4中,與圖I同樣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適當省略說明。如圖4所示,在旋轉裝置IA的減速器200A中,在編碼部120側的貫穿孔202a中,也固定有支承軸承213的軸承支承部件150。軸承支承部件150與軸承支承部件140同樣地是中央具有用于使輸入軸211貫穿的貫穿孔151的環狀部件。該軸承支承部件150具有支承部152和凸緣部153。支承部152的外徑比殼體201的編碼部120側的貫穿孔202a的內徑小。凸緣部153的外徑比貫穿孔202a的內徑大。在軸承支承部件150被固定在殼體201的貫穿孔202a中的狀態下,支承部152被插入于貫穿孔202a的內部。另外,凸緣部153配置在貫穿孔202a的外部,在該例中配置在上述的開口 206內。此時,由于支承部152的外徑比貫穿孔202a的內徑小,所以在支承部152的外周與貫穿孔202a的內周之間形成間隙S。貫穿孔151的減速器200A側(圖4中右側)以孔徑擴大的方式向軸承支承部件 150的減速器200A側的表面開口。該開口 154作為供軸承213嵌合的嵌合部發揮功能。在貫穿孔151與開口 154之間因孔徑差而形成有階梯差部155。該階梯差部155對軸承213施加一定的預負荷。在貫穿孔151的減速器200A相反側(圖4中左側)設置有油封203。在凸緣部153,與軸承支承部件140同樣地在周向多個部位形成有螺栓孔157,用于固定軸承支承部件150的螺栓208貫插于該螺栓孔157中。螺栓孔157的孔徑形成得比螺栓208大。在各螺栓孔157內,在螺栓208的周圍形成有間隙。將螺栓208貫插在形成于凸緣部153的螺栓孔157中而與殼體201緊固。由此,軸承支承部件150被固定在殼體201的貫穿孔202a中。在軸承支承部件150的減速器200A相反側設置有編碼器蓋罩122。此外,關于旋轉裝置IA的上述以外的結構,與前述的實施方式的旋轉裝置I相同。根據本變形例,得到與前述的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另外,即使在編碼部120側的貫穿孔202a中產生階梯差的情況下,也能夠利用間隙S允許該階梯差,將軸承213配置在貫穿孔202a中。(2)通過在外周形成的螺紋部固定軸承支承部件的情況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螺栓208被貫插在形成于軸承支承部件140的凸緣部143上的螺栓孔147中,凸緣部143與殼體201緊固。由此,軸承支承部件140被固定在殼體201上,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后述的圖5所示的結構那樣,形成在軸承支承部件140B的凸緣部143B的外周上的螺紋部1431也可以與形成在殼體201B的開口 205的內周上的螺紋部螺合。該情況下,通過該螺合,軸承支承部件140B被固定在殼體201B上。此外,該變形例也能夠適用于殼體201B的開口 205沒有產生階梯差的情況(例如殼體201B不是分割結構的情況。或者,兩個殼體部201u、201d的尺寸誤差小的情況等)。圖5是表示本變形例的旋轉裝置的整體結構的縱剖視圖。在該圖5中,與圖I等同樣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適當省略說明。如圖5所示,在旋轉裝置IB的減速器200B中,支承軸承213的軸承支承部件140B設置在殼體201B的貫穿孔202中的靠電機電磁部110側(圖5中右側)的貫穿孔202b中。軸承支承部件140B具有支承部142B和凸緣部143B。支承部142B是與前述的支承部142大致同樣的結構。凸緣部143B與凸緣部143不同,在該凸緣部143B的周向未形成前述的螺栓孔147。在該凸緣部143B的外周形成有螺紋部1431。將該螺紋部1431擰入于形成在殼體201B的開口 205內周的螺紋部(省略圖示)中而進行螺合。由此,軸承支承部件140B被固定在殼體201B上。另外,在該凸緣部143B的靠電機電磁部110側形成有夾具安裝用的孔1432。在調整對軸承213施加的預負荷時,從電機電磁部110側將預定的夾具安裝在該孔1432中。然后,通過該夾具使軸承支承部件140B旋轉,來調整螺紋部1431的旋入量(締A込々量)。由此,將軸承支承部件140B向編碼部120側(圖5中左側)壓入,或者將軸承支承部件140B向電機電磁部110側拉出,由此對上述預負荷進行調整。此外,關于旋轉裝置IB的上述以外的結構,與前述的實施方式的旋轉裝置I相同。根據以上說明的本變形例,能夠得到與前述的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另外,尤其根據本變形例,能夠得到以下效果。即,設置在軸承支承部件140B外周的螺紋部1431與形成在殼體201B的開口 205內周的螺紋部螺合。由此,使軸承支承部件140B旋轉來調整螺紋部1431的旋入量,能夠使輸入軸211的滾子齒式凸輪212的位置沿軸向滑動。其結果,能夠進行滾子齒式凸輪212的錐形肋214和輸出軸221的凸輪從動件222之間的接觸狀態的微調整。其結果,能夠進行更高精度的定位。另外,定子113通過套接被固定在軸承支承部件140B上。由此,即便使軸承支承部件140B旋轉而使得輸入軸211的位置沿軸向移動了,定子113也同樣地沿軸向移動。其結果,能夠使轉子111與定子113的相對位置不變。此外,在本變形例中,采用了僅一側的軸承213由軸承支承部件支承的結構。但是,如上述(I)的變形例那樣,編碼部120側的軸承213也可以由軸承支承部件支承。該情況下,也可以采用如下結構通過使在該軸承支承部件的凸緣部的外周形成的螺紋部與在殼體的內周形成的螺紋部螺合,從而將該軸承支承部件固定在殼體的貫穿孔中。(3)其他以上,對減速器的殼體分割成兩部分的結構作為一例進行了說明,但不限于此,殼體不需要采用分割結構,也可以采用一體型殼體。該情況下,也能夠確保轉子與定子的同軸度且高效地進行組裝作業。另外,在采用分割結構的情況下,不限于分割成兩部分的結構,也可以采用分割成三部分以上的結構。另外,在圖I 圖5中,電機電磁部110和編碼部120分開配置在減速器200、200A、200B的兩側。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將電機電磁部110和編碼部120配置在減速器200、200A、200B的一側。另外,該情況下,也可以將制動部配置在減速器200、200A、200B的另一偵U。而且,例如也可以將電機電磁部110、制動部及編碼部120全部都集中配置在減速器200、200A、200B的一側。在這些變形例中,也能夠得到與前述的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另外,以上以將包括磁軛114及磁鐵115的勵磁部作為轉子且將包括繞線管1132等的電樞作為定子的電機100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不限于此。相反地,也可以采用將包括磁軛及磁鐵的勵磁部設置在電機支架而作為定子且將包括繞線管等的電樞設置在旋轉軸上而作為轉子的電機。該情況下,也能夠得到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另外,除了以上已經說明的以外,還可以適當組合上述實施方式和各變形例的方式。 其他,雖然沒有一一例示,但本發明在不脫離其主旨的范圍內能夠追加各種變更來實施。
權利要求
1.一種旋轉裝置(1、1A、1B),該旋轉裝置(1、1A、1B) —體地具備將勵磁部和電樞中的任一方作為轉子(111)且將另一方作為定子(113)的旋轉電機(100);和減速器(200、200A、200B),其特征在于, 所述減速器(200、200A、200B)具有 設置有滾子齒式凸輪(212)的輸入軸(211);和 輸出軸(221),在所述輸出軸(221)的外周設置有依次與所述滾子齒式凸輪(212)卡合的凸輪從動件(222),所述輸出軸(221)沿與所述輸入軸(211)垂直的方向延伸, 所述旋轉電機(100)具備 旋轉軸(101),所述轉子(111)固定于所述旋轉軸(101),所述旋轉軸(101)與所述減速器(200、200A、200B)的所述輸入軸(211)同軸地連結;和 軸承支承部件(140、140B),所述軸承支承部件(140、140B)對軸承(213)進行支承,該軸承(213)將所述減速器(200、200A、200B)的所述輸入軸(211)支承為能夠自由旋轉, 所述定子(113)設置于所述軸承支承部件(140、140B)。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旋轉裝置(1、1A、1B),其特征在于, 所述減速器(200、200A、200B)具有殼體(201、201B),所述殼體(201、201B)具有供所述輸入軸(211)貫穿的貫穿孔(202b),并且所述殼體(201、201B)能夠沿與所述輸入軸(211)的軸向正交的方向分割, 所述旋轉電機(100)的所述軸承支承部件(140、140B)設置于所述殼體(201、201B)的所述貫穿孔(202b)中。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裝置(1、1A、1B),其特征在于, 所述軸承支承部件(140、140B)具有 支承部(142U42B),所述支承部(142U42B)具有供所述軸承(213)嵌合的嵌合部(144),所述支承部(142U42B)的外徑比所述貫穿孔(202b)的內徑小;和 凸緣部(143U43B),所述凸緣部(143U43B)的外徑比所述貫穿孔(202b)的內徑大。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旋轉裝置(1、1A、1B),其特征在于, 所述軸承支承部件(140、140B)具有與所述定子(113)套接的套接部(148)。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旋轉裝置,確保旋轉電機的轉子與定子的同軸度,并高效地進行旋轉裝置的組裝作業。旋轉裝置(1)一體地具備電機(100)和減速器(200),該電機具有轉子(111)及定子(113)。減速器具有設置有滾子齒式凸輪(212)的輸入軸(211);和輸出軸(221),該輸出軸的外周設置有依次與滾子齒式凸輪卡合的凸輪從動件(222),該輸出軸沿與輸入軸垂直的方向延伸。電機具備固定有轉子的旋轉軸(101),該旋轉軸與減速器的輸入軸同軸地連結;和軸承支承部件(140),其對軸承(213)進行支承并對該軸承施加一定的預負荷,該軸承將減速器的輸入軸支承為能夠自由旋轉。在該軸承支承部件設置有定子。
文檔編號H02K5/16GK102629798SQ201210021818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2日
發明者加藤壽尚, 大石貴司, 宮內信和, 山岸俊幸, 高橋俊樹 申請人:株式會社三共制作所, 株式會社安川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