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電機的轉子的制作方法
用于電機的轉子
背景技術:
在具有永磁激勵(Permanenterregung)和布置在氣隙上的永磁體的電機中,轉子本體上的永磁體的保持力對于機器的運行安全而言具有絕對性的意義。迄今為止的固定解決方案是基于機械連接裝置或粘合連接裝置的。其中將通常為平坦的永磁體或磁系統(由底板和固定于其上的永磁體構成)用螺釘固定、用夾子夾緊或用粘合劑粘貼在轉子本體上,這是由于僅僅磁的保持力不足以在所有的運行條件下將永磁體可靠地保持在轉子本體上。在圖1中示出了從現有技術中已知的固定解決方案。其中,在圖1中的最上方的示意圖中,永磁體3借助于成型的金屬片10和銷釘/鉚釘13與轉子本體4連接。在圖1中的中間的示意圖中,永磁體3被推入布置在轉子本體4中的、梯形的凹槽中并這樣固定在轉子本體4上。永磁體的附加的固定在此通過銷釘/鉚釘13和元件21實現。在圖1中的最下方的圖示中,永磁體3被嵌入到外套12中,其中,外套12通過燕尾槽連接裝置與轉子本體4連接。通過夾子20附加地向燕尾槽連接裝置施加壓力,以便附加地加強永磁體的固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用于電機的轉子,在該轉子中將永磁體可靠地保持在轉子的轉子本體上。該目的通過一種用于電機的轉子實現,其中,該轉子具有轉子本體,其中,在轉子本體的圓周上布置永磁體,其中,轉子本體的圓周的被永磁體覆蓋的區域具有至少一個凹進部,和/或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具有至少一個凹進部,其中,永磁體相應地貼合在轉子本體上的貼合面由于凹進部的緣故占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的側面的20%和85%之間。本發明的有利的設計方案由從屬權利要求中得出。被證明為有利的是,永磁體相應地貼合在轉子本體上的貼合面由于凹進部的緣故占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的側面的45%和55%之間,這是由于如此便能實現磁的保持力的非常大的提升。此外,該目的還通過一種用于電機的轉子實現,其中,該轉子具有轉子本體,其中,在轉子本體的圓周上布置鐵磁性的支架元件,其中,在支架元件的背對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上布置至少一個永磁體,其中,支架元件的朝向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具有至少一個凹進部,和/或支架元件的背對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具有至少一個凹進部。被證明為有利的是,支架元件相應地貼合在轉子本體上的貼合面由于凹進部的緣故占支架元件的朝向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的側面的20%和85%之間,和/或永磁體相應地貼合在支架元件上的貼合面由于凹進部的緣故占支架元件的背對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的側面的20%和85%之間,這是由于如此便能實現磁的保持力的大的提升。此外被證明為有利的是,支架元件相應地貼合在轉子本體上的貼合面由于凹進部的緣故占支架元件的朝向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的側面的45%和55%之間,和/或永磁體相應地貼合在支架元件上的貼合面由于凹進部的緣故占支架元件的背對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的側面的45%和55%之間,這是由于如此便能實現磁的保持力的非常大的提升。此外被證明為有利的是,凹進部以凹槽的形式實現,其中,凹槽的方向相對于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平行地延伸。由此能夠實現永磁體的簡單的拆卸。此外被證明為有利的是,凹槽具有正方形的、長方形的、圓形的、梯形的或V形的形狀,這是由于凹槽的這些形狀能夠以簡單的方式和方法實現。具有轉子的電機能夠在此設計為電動機或發電機和特別地設計為風力發電機。它優選地具有大于rnw的電功率。發電機被用于產生電能。在此,風力發電機能夠特別地設計為直接驅動式風力發電機。
在附圖中示出了本發明的多個實施例并且隨后進行詳細說明。圖中示出:圖1示出了從現有技術水平中已知的、用于將永磁體固定在轉子本體上的固定可能性,圖2以示意性的示意圖的方式示出了電機,圖3以示意性的示意圖的方式示出了根據圖2的電機的根據本發明的轉子的一個可替換的設計方案,圖4示出了本發明的一個設計方案的示意性的細節圖,圖5示出了本發明的另一個設計方案的示意性的細節圖,圖6示出了本發明的另一個設計方案的示意性的細節圖,圖7示出了本發明的另一個設計方案的示意性的細節圖,圖8示出了本發明的另一個設計方案的示意性的細節圖,圖9示出了出現的力的示意圖,圖10示出了場力線圖,圖11示出了鐵磁棒,圖12以示意性的示意圖的方式示出了另一個電機,圖13以示意性的示意圖的方式示出了根據圖12的電機的根據本發明的轉子的一個可替換的設計方案,和圖14以示意性的示意圖的方式示出了在圖2中示出的轉子的透視圖,圖15示出了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的側面,和圖16示出了支架元件的朝向或背對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的側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圖2中以示意性的示意圖的方式示出了電機I。該電機I具有可圍繞旋轉軸線R旋轉地布置的轉子5。該轉子具有轉子本體4,該轉子本體通過連接元件9與軸7連接。在此,轉子本體可以設計為是實心的或以在轉子5的旋轉軸線R的方向上順次連續布置的金屬片的方式存在。此外,轉子本體也能夠設計為是分段的。轉子包括電機的所有圍繞轉子5的旋轉軸線R可旋轉地布置的元件。在轉子本體4的圓周11上布置永磁體,其中,為了明晰起見,僅永磁體3具有參考標號。永磁體在此圍繞著轉子本體4的整個圓周11布置,這在圖2中通過點示出。永磁體在旋轉軸線R的方向上延伸。轉子本體4的圓周11的被永磁體覆蓋的區域具有凹進部,其中,為了明晰起見,在圖2中只有凹進部2和只有被永磁體3覆蓋的區域22具有參考標號。凹進部延伸進入轉子本體中。必須在此說明的是,在本發明的所有在當前的申請的范疇內說明的實施例中,凹進部以在轉子的旋轉軸線R的方向上延伸的凹槽的形式實現,但不必一定如此。凹進部例如也能夠以鉆孔或裝入到轉子本體4的圓周中的其它結構的凹進部的方式存在。凹槽在相應的凹槽的方向上相對于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平行地延伸。凹槽因此例如也能夠與轉子本體的圓周相關地在切線的方向上延伸。在此,凹槽能夠具有例如正方形的、長方形的、圓形的、梯形的或V形的形狀。在圖14中以示意性的透視圖的方式示出了在圖2中示出的轉子5,其中,在圖14中為了明晰起見,在旋轉軸線R的方向上順次連續布置的永磁體中僅有一個永磁體具有參考標號3。由于電機I的轉子5具有永磁體,所以電機I是一種所謂的永磁體激勵的電機。在電機I的轉子5和定子6之間存在氣隙。必須在此說明的是,為了明晰起見和由于對于理解本發明無關緊要,在圖2中未示出定子6的電的線圈。電機I在根據圖2的實施例的范疇內設計為所謂的內轉子,即成圓形地布置的定子6是圍繞著在電機I的中央可旋轉地布置的轉子5而布置的。但是如圖3中所示,電機I也能夠設計為所謂的外轉子,即轉子在電機運行時圍繞著電機的固定地布置在電機的中央的定子旋轉。為了明晰起見,在將電機I作為外轉子設計的情況下,在圖3中僅示出了轉子本體4和布置在其上的永磁體,其中,相同的元件具有和圖2中相同的參考標號。在根據圖2的將電機作為內轉子設計的設計方案中,永磁體布置在轉子本體4的外圓周11上,而在根據圖3的將電機作為外轉子設計的設計方案中,永磁體布置在轉子本體4的內圓周11'上,并且轉子本體4的內圓周11'的被永磁體覆蓋的區域具有凹進部,為了明晰起見,這些凹進部中僅有一個凹進部2具有參考標號。轉子本體的圓周能夠由此既以轉子本體的外圓周11的方式、又以轉子本體的內圓周IP的方式而存在。在此,圓周11或I廣的被永磁體覆蓋的區域在實施例的范疇內具有平坦的表面。該表面能夠例如通過對轉子本體進行切削加工、例如借助于銑刀來制造。必須在此說明的是,轉子本體4能夠設計為實心的或由在轉子5的旋轉軸線R的方向上順次連續布置的金屬片構成。此外,轉子本體4也能夠設計為是分段的。轉子本體由鐵磁材料、例如鐵磁性的鐵合金構成。在圖4中以示意性的截面圖的方式示出了轉子本體4的在平面上展開的局部圖和布置在轉子本體的圓周11或IP上的永磁體。在此,相同的元件在圖4中具有與在圖2和圖3中相同的參考標號。轉子本體的圓周的被永磁體覆蓋的區域具有凹進部。凹進部布置在永磁體和旋轉軸線R之間。凹進部被裝入轉子本體4的圓周側的表面中。凹進部延伸進入轉子本體中。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4的圓周11或1Γ的面在圖4中具有參考標號8。
凹進部具有高于圓周11或1Γ的被永磁體覆蓋的區域的剩余區域的磁阻。由此,磁通量擴展到永磁體貼合在轉子本體4的表面上的貼合區域上,即參照圖4,磁通量基本上在相應的凹進部的左邊和右邊延伸。在圖4中,為了明晰起見,僅貼合區域14具有參考標號。由于永磁體附著在鐵磁性的轉子本體4上所憑借的磁的保持力隨著磁通密度成二次冪地增加,因此盡管永磁體的有效的貼合面縮小,但是磁的保持力卻顯著提高。通過保持力的這種明顯的提升可以放棄使用例如在開頭說明的和在圖1中示出的附加的機械的固定解決方案,由此顯著地簡化了轉子的安裝和制造。磁的保持力由此通過凹進部的根據本發明的在永磁體和轉子本體4之間的實現方式與現有技術相比大大地提升,從而使永磁體和轉子本體之間的磁的連接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明顯增強并且由此得到改進。在此,凹進部具有這樣的尺寸,即永磁體相應地貼合在轉子本體4上的貼合面由于凹進部的緣故占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4的圓周11或11'的面8的側面的20%和85%之間。當凹進部具有這樣的尺寸,即永磁體相應地貼合在轉子本體4上的貼合面由于凹進部的緣故占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4的圓周11或11'的面8的側面的45%和55%之間時,則使得保持力特別高地提升。在圖15中,在示意圖的范疇內示出了永磁體3的朝向轉子本體4的圓周11或1Γ的面8的側面。該側面是用加粗畫出的長方形所圈出的面。該側面的在圖15中點狀地示出的面由于在轉子本體一側和/或永磁體一側上存在的凹進部的緣故而不再作為貼合面使用。貼合面與減去點狀地示出的面之后余下的側面相符。貼合面在圖15中用陰影線示出。在圖5中示出了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其中,相同的元件具有與在圖4中相同的參考標號。在根據圖5的實施例中,凹進部不是與在圖4中相同地裝入轉子本體4的圓周11或1Γ內,而是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4的圓周11或1Γ的面8具有凹進部。在此,凹進部延伸進入永磁體中。該工作原理除此之外均與根據圖4的工作原理一致,因此,相比于實施不具有凹進部的永磁體,在本發明的這一實施方式中也能大大提升磁的保持力。其中,正如已講過的那樣,凹進部具有這樣的尺寸,即永磁體相應地貼合在轉子本體4上的貼合面由于凹進部的緣故占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4的圓周11或1Γ的面8的側面的20%和85%之間。正如已講過的那樣,當凹進部具有這樣的尺寸,即永磁體相應地貼合在轉子本體4上的貼合面由于凹進部的緣故占永磁體朝向轉子本體4的圓周11或1Γ的面8的側面的45%和55%之間時,則使得保持力特別高地提升。此外還必須在此說明的是,參考本發明的上述設計方案,本發明也能夠這樣設計,即不僅轉子本體 的圓周的被永磁體覆蓋的區域、而且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均具有凹進部。其中,正如已講過的那樣,凹進部具有這樣的尺寸,即永磁體相應地貼合在轉子本體4上的貼合面由于凹進部的緣故占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4的圓周11或1Γ的面8的側面的20%和85%之間。正如已講過的那樣,當凹進部具有這樣的尺寸,即永磁體相應地貼合在轉子本體4上的貼合面由于凹進部的緣故占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4的圓周11或IP的面8的側面的45%和55%之間時,則實現保持力的特別高的提升。此外還必須在此說明的是,轉子本體的圓周的被永磁體覆蓋的區域也只能具有一個單獨的凹進部,和/或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也只能具有一個單獨的凹進部。在圖6,圖12和圖13中示出了本發明的另一個設計方案,其中,在這些圖中相同的元件具有與在圖2和圖3中相同的參考標號。如在圖3中所示,在本發明的這一設計方案中也能夠如在本發明的所有其它的設計方案中地將電機I設計為外轉子。在圖6中以示意性的截面圖的方式以永磁體3為例示出了在圖12和圖13中示出的、永磁體在轉子本體4上的布置。永磁體在本發明的這一實施方式中通過鐵磁性的支架元件磁性地與轉子本體4連接,其中,在圖12和圖13中僅支架元件15具有參考標號。鐵磁性的支架元件布置在永磁體和轉子本體4之間,其中,在支架元件的背對轉子本體4的圓周11或1Γ的面16上布置一個單獨的或多個的永磁體,其中,支架元件的朝向轉子本體4的圓周11或1Γ的面17具有凹進部并且支架元件的背對轉子4的圓周11或11'的面16具有凹進部。凹進部延伸進入支架元件中。為了明晰起見,在圖6中僅凹進部2'和2',具有參考標號。在此,正如在其余的實施例中,凹進部在實施例的范疇內以凹槽的形式實現,這些凹槽相對于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4的圓周的面8平行地延伸。凹槽能夠具有例如正方形的、長方形的、圓形的、梯形的或V形的形狀并且優選地在轉子的旋轉軸線R的方向上延伸或與轉子本體的圓周11或IP相關地在切線的方向上穿過支架元件延伸。工作原理在此又是與在前述的實施例中相同地進行說明的。由于存在凹進部,由永磁體3產生的磁通量擴展到永磁體3貼合在支架元件15上的和支架元件15貼合在轉子本體4上的剩余的貼合區域上并且主要在這些區域中延伸。在圖6中,為了明晰起見,只有兩個貼合區域14'和14',具有參考標號。由此顯著提高了在永磁體3和支架元件15之間、以及在支架元件15和轉子本體4之間起作用的磁的保持力、即磁吸引力。在圖7中示出了本發明的另一個設計方案,該設計方案示出了本發明的根據圖6的設計方案的變體。相同的元件在圖7中具有與在圖6中相同的參考標號。在本發明的根據圖7的設計方案中,僅在支架元件的朝向轉子本體4的面17上存在凹進部。在圖9中示出了屬于本發明的根據圖7的設計方案的磁的保持力Fl和F2。永磁體3通過保持力F2吸引鐵磁性的支架元件15,而鐵磁性的支架元件15通過與保持力F2相比大得多的磁的保持力Fl而保持在轉子本體4上。通過凹進部的數量和設計方案的相應的改變能夠有針對性地影響Fl與F2的力量對比。在圖8中示出了本發明的另一個設計方案,該設計方案示出了本發明的根據圖6的設計方案的另一個變體。相同的元件在圖8中具有與在圖6中相同的參考標號。在本發明的根據圖8的設計方案中,僅在支架元`件的背對轉子本體4的面16上存在凹進部。必須在此說明的是,支架元件的朝向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也只能具有一個單獨的凹進部,和/或支架元件的背對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也只能具有一個單獨的凹進部。在圖10中示出了在根據圖7的實施例的情況下形成的磁場力線23的磁場力線圖。相同的元件在圖10中具有與在圖7中相同的參考標號。正如能夠清楚看到的,磁場力線23主要在出現在支架元件15和轉子本體4之間的貼合面上延伸并且僅在很小的程度上穿過凹進部延伸,這是因為磁阻在凹進部中大大地提高了。在本發明的根據圖6至圖10以及圖12和圖13的設計方案中,凹進部布置在永磁體和轉子本體4之間。此外,凹進部在此優選地具有這樣的尺寸,即支架元件15相應地貼合在轉子本體4上的貼合面由于凹進部的緣故占支架元件15的朝向轉子本體4的圓周11或1Γ的面17的側面的20%和85%之間,和/或具有這樣的尺寸,即永磁體3相應地貼合在支架元件15上的貼合面由于凹進部的緣故占支架元件的背對轉子本體4的圓周11或1Γ的面16的側面的20%和85%之間。當凹進部具有這樣的尺寸,即支架元件15相應地貼合在轉子本體4上的貼合面由于凹進部的緣故占支架元件15的朝向轉子本體4的圓周11或1Γ的面17的側面的45%和55%之間時,和/或具有這樣的尺寸,即永磁體3相應地貼合在支架元件15上的貼合面由于凹進部的緣故占支架元件的背對轉子本體4的圓周11或1Γ的面16的側面的45%和55%之間時,則實現磁的保持力的特別大的提升。在圖16中,在示意圖的范疇內示出了支架元件的朝向或背對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的側面。該側面是用加粗畫出的長方形所圈出的面。該側面的在圖16中點狀地示出的面由于凹進部的緣故而不再作為貼合面使用。貼合面與減去點狀地示出的面之后余下的側面相符。貼合面在圖16中用陰影線示出。相比于平坦連貫的貼合面,通過凹進部的根據本發明的實現方案實現了磁的保持力的大大提升,從而能夠放棄使用從現有技術中已知的、在其中例如借助于螺栓、凹槽和形狀配合的連接裝置將永磁體固定在轉子本體上的機械的固定工具。永磁體由此僅僅通過由其產生的磁的保持力與轉子本體4連接并且以這樣的方式僅僅通過由其產生的磁的保持力保持在轉子本體4上。在應用所說明的鐵磁性的支架元件的情況下,磁的保持力在此通過支架元件得到加強。支架元件能夠例如由鐵磁性的鐵合金制成。特別是當凹進部以凹槽的形式設計時,通過本發明使得例如為達到維護的目的而能夠在以后簡單地拆卸永磁體。對此僅需為了拆卸永磁體而暫時將鐵磁棒、即由鐵磁性的材料、例如鐵磁性的鐵合金制成的棒插入凹槽中。在圖11中示例性地示出了這種棒19。其中,棒19的外形與凹槽的和由凹槽和永磁體或轉子本體的表面形成的通道相匹配、特別是形狀配合地相匹配。當棒插入凹槽中時,凹槽中的磁阻降低,由此使磁通量部分地向四周分散至被棒填塞的凹槽中。出現的磁的保持力則又與可能在元件之間的平坦連貫的貼合面上形成的磁的保持力相符。正如已講過的那樣,在相應的進行吸引的元件(永磁體、支架元件、轉子本體)之間的磁的保持力由于此時重新均勻分布的磁通量而大大降低,從而能夠通過簡單的輔助工具、例如楔子簡單并快速地重新拆卸永磁體和/或支架元件。在此能夠將多個棒連接為一個滑閥,從而能夠通過將滑閥推入凹槽中而特別容易且快速地將永磁體重新從轉子本體中拆卸。如果由永磁體產生的磁的保持力(吸引力)不足以將永磁體安全地保持在轉子本體上,那么能夠通過以下的方式附加地提高該保持力,即在永磁體和轉子本體之間或在永磁體和支架元件之間和/或在支架元件和轉子本體之間涂覆粘合層,從而使得永磁體除了通過磁的保持連接裝置外還通過粘合連接裝置保持在轉子本體上。永磁體在這種情況下僅通過磁的保持力和由膠粘劑產生的粘合力保持在轉子本體上。但是必須在此說明的是,也有可能的情況是,除了磁的連接裝置和可能存在的粘合連接裝置之外,利用附加的機械的固定工具將永磁體固定在轉子本體上,以便由此可靠地將永磁體特別安全地保持在轉子本體上。此外還必須在此說明的是,電機優選地具有大于IMW的電功率。此外還必須說明的是,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或支架元件的朝向和/或背對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不必一定如在實施例中所示出的一樣是平坦的,而是也能夠相應于圓周的曲率而彎曲。此外還必須說明的是, 不必一定將永磁體設計為一體,而是也能夠以被組合成為一個較大的永磁體的多個永磁體的方式存在。因此例如在圖14中在旋轉軸線R的方向上順次連續地布置了多個永磁體并且形成一個這樣的較大的永磁體。此外,永磁體也能夠彼此平行地(例如如在圖1中所示出的那樣)布置。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電機(I)的轉子,其中,所述轉子(5)具有轉子本體(4),其中,在所述轉子本體(4)的圓周(11,11')上布置永磁體(3),其中,所述轉子本體(4)的所述圓周(11,Ir )的被所述永磁體(3)覆蓋的區域(22)具有至少一個凹進部(2),和/或所述永磁體(3)的朝向所述轉子本體(4)的所述圓周(11,11')的面(8)具有至少一個凹進部(2),其中,所述永磁體(3)相應地貼合在所述轉子本體(4)上的貼合面由于所述凹進部的緣故占所述永磁體的朝向所述轉子本體(4)的所述圓周(11,Ili )的所述面(8)的側面的20%和85%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體(3)相應地貼合在所述轉子本體(4)上的所述貼合面由于所述凹進部的緣故占所述永磁體(3)的朝向所述轉子本體(4)的所述圓周(11,IP )的所述面(8)的側面的45%和55%之間。
3.一種用于電機的轉子,其中,所述轉子具有轉子本體(4),其中,在所述轉子本體(4)的圓周(11,1Γ )上布置鐵磁性的支架元件(15),其中,在所述支架元件(15)的背對所述轉子本體(4)的所述圓周(11,11')的面(16)上布置至少一個永磁體(3),其中,所述支架元件(15)的朝向所述轉子本體(4)的所述圓周(11,1Γ )的面(17)具有至少一個凹進部(2''),和/或所述支架元件(15)的背對所述轉子本體(4)的所述圓周(11,11')的所述面(16)具有至少一個凹進部(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元件(15)相應地貼合在所述轉子本體(4)上的貼合面由于所述凹進部(2',)的緣故占所述支架元件(15)的朝向所述轉子本體(4)的所述圓周(11,11')的所述面(17)的側面的20%和85%之間,和/或所述永磁體(3)相應地貼合在所述支架元件(15)上的貼合面由于所述凹進部(2')的緣故占所述支架元件(15)的背對所述轉子本體(4)的所述圓周(11,1Γ )的所述面(16)的側面的20%和85%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元件(15)相應地貼合在所述轉子本體(4)上的所述貼合面由于所述凹進部(2',)的緣故占所述支架元件(15)的朝向所述轉子本體(4)的所述圓周(11,1Γ )的所述面(17)的側面的45%和55%之間,和/或所述永磁體(3)相應地貼合在所述支架元件(15)上的貼合面由于所述凹進部Cl')的緣故占所述支架元件(15)的背對所述轉子本體(4)的所述圓周(11,1Γ )的所述面(16)的側面的45%和55%之間。
6.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進部(2)以凹槽的形式實現,其中,所述凹槽的方向相對于所述永磁體(3)的朝向所述轉子本體(4)的所述圓周(11,IP )的所述面(8)平行地延伸。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正方形的、長方形的、圓形的、梯形的或V形的形狀。
8.一種電機,其中,所述電機設計為電動機或發電機,其中,所述電機具有根據權利要求I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轉子。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電機設計為風力發電機。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電機的轉子,其中,該轉子具有轉子本體,其中,在轉子本體的圓周上布置永磁體,其中,轉子本體的圓周的被永磁體覆蓋的區域具有至少一個凹進部,和/或永磁體的朝向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具有至少一個凹進部。此外,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于電機的轉子,其中,該轉子具有轉子本體,其中,在轉子本體的圓周上布置鐵磁性的支架元件,其中,在支架元件的背對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上布置永磁體,其中,支架元件的朝向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具有至少一個凹進部,和/或支架元件的背對轉子本體的圓周的面具有凹進部。本發明提出一種用于電機的轉子,在該轉子中,永磁體可靠地保持在轉子的轉子本體上。
文檔編號H02K1/27GK103109443SQ201180042947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8日
發明者魯德維格·厄爾德, 阿克塞爾·默勒 申請人:西門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