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攜帶式電子產品的無線充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ー種無線充電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可避免毎次對電池充電所造成的累積式損壞、并提升無線傳輸電カ效率以及升降壓效率的攜帯式電子產品的無線充電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無線充電的日漸盛行,未來 勢必演變成可隨處無線充電的狀態。隨處可無線充電雖帶來極大的方便性,惟無論是有線或無線充電,毎次在充電之初所產生的突波,都必然會對電池造成累積式的損壞,進而累積式減損電池壽命,換言之,隨著充電次數的愈來愈多,電池的壽命也相應愈來愈短,且電池的充放電效率也愈來愈差。在隨處可無線充電的情形下,人們的活動范圍內必將同時存在多數無線充電場所,或是人們將多次進出同一無線充電場所,如此ー來,所攜帯的攜帯式電子產品勢必在一天之內被無差別地多次無線充電,從而使攜帯式電子產品內的電池壽命提早告終。其次,由于無線傳輸電カ效率目前仍然偏低,也就是放電量仍偏高于充電量,再加上升降壓效率亦偏低,造成以無線來傳輸電カ的實用性仍無法提高,早為人所垢病已久。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可避免毎次對電池充電所造成的累積式損壞、甚至于還能提升無線傳輸電カ效率以及升降壓效率的本實用新型,為本實用新型創作人所亟欲解決的一大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攜帶式電子產品的無線充電裝置,以克服公知技術中存在的缺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無線充電裝置,為應用于一具有電路裝置的攜帯式電子產品,該電路裝置電性連接有ー受電端和一電池,該無線充電裝置包含一邏輯控制単元,具有多數腳;ー無線傳輸單元,具有一傳輸端和ー受測端,該受測端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單元的偵測腳;一升降壓單元,具有一第一調壓端、一第二調壓端和兩控制端,該第二調壓端電性連接于該無線傳輸單元的傳輸端,該兩控制端分別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單元的第一、ニ控制腳,該邏輯控制單元的電源腳電性連接于該彼此相接的第二調壓端和該傳輸端,且該升降壓單元為ー種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壓單元;一第一逆流防止器,具有一入ロ端、一出口端和ー控制端,該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別電性連接于所述電池的放電端和該升降壓單元的第一調壓端,該控制端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單元的第三控制腳;一第二逆流防止器,具有一入ロ端、一出口端和ー控制端,該出口端和入口端分別電性連接于所述電路裝置的受電端和該升降壓單元的第一調壓端,該控制端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単元的第五控制腳;以及一第一超電容,其一電極電性連接于所述電路裝置的受電端與該第二逆流防止器的出口端的連接處,并在該連接處形成一第一節點,其另ー電極則接地。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進ー步包含一第二超電容,該第二超電容并聯于所述的電池。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所述電路裝置具有一保護電路,該保護電路電性連接于所述電池與受電端之間。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中該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壓單元為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0SFET)式同步整流。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中該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壓單元包括ー電感和兩彼此同向串聯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該兩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各具ー控制扱,該兩控制極分別電性連接于該升降壓單元的兩控制端,該兩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于串聯后的一端電性連接于所述第二調壓端,另端則接地;該電感的一端電性連接于所述第一調壓端,另端則電性連接于該兩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之間。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進ー步包含一第三逆流防止器,該第三逆流防止器具有一入口端、一出口端和ー控制端,該出口端和入口端分別電性連接于所述電路裝置的受電端和第一節點,該控制端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単元的第六控制腳。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中各該逆流防止器具有一第一電阻和兩彼此相對向串聯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該兩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于串聯后的兩端即為所述逆流防止器的入口端和出口端,該兩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各具一控制極,該兩控制極電性連接于該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該第一電阻的一端電性連接于該兩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之間,另端亦電性連接于該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中各該逆流防止器還具有一晶體管和一第二電阻,該晶體管的第一極電性連接于該兩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的控制極,該晶體管的第二極接地,該第二電阻電性連接于該晶體管的第三極與該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之間。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中該第一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與該邏輯控制單元的第三控制腳之間形成有一第二節點,所述電池的放電端與該第一逆流防止器的入口端之間形成有一第三節點,該第二節點與第三節點之間電性連接有ー控制開關。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中該控制開關為一自動復位開關。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中該邏輯控制單元的第四控制腳進ー步以回路方式電性連接于第三控制腳。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中該第一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與該邏輯控制單元的第三控制腳之間形成有一第二節點,所述電池的放電端與該第一逆流防止器的入口端之間形成有一第三節點,該第二、三節點之間彼此電性連接,且該第二節點電性連接于所述電路裝置的訊號輸出端。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中該邏輯控制單元的第四控制腳進ー步以回路方式電性連接于第三控制腳。本實用新型的效果是I)由超電容特殊的設置位置以及超電容的阻抗系低于電池,因此,被充電時會先對超電容充電,從而達到讓超電容來抵擋每次充電時的突波問題,相對能避免每次對電池充電所造成的累積式損壞;由第一、ニ逆流防止器的逆流防止作用,以能避免漏電,相對具有省電功效;由升降壓單元系為ー種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壓單元(較佳地為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式同步整流),而據以提升升降壓的效率。2)由所述第一 三逆流防止器亦使用第一、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來做為逆流防止或做為開關的重要組件,使導通時所損耗的電較低,所以放電效率會較高,從而提升無線傳輸電カ效率。
圖I為本實用新型無線充電裝置電性連接于ー攜帯式電子產品的第一實施例的電路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依據圖I的等效電路方塊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等效電路方塊圖。附圖中主要組件符號說明I邏輯控制単元,11 16第一 六控制腳,17電源腳,18偵測腳,19發射保持回路;2無線傳輸單元,21傳輸端,22受測端;3升降壓單元,31、32第一、ニ調壓端,33、34控制端,35、36第一、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7電感;4、4a、4b第一、ニ、三逆流防止器,41入口端,411第三節點,42出口端,43控制端,431第二節點,44、45第一、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46第一電阻,47晶體管,48第ニ電阻;5控制開關;6第一超電容,61第一節點;9攜帶式電子產品,91電路裝置,911訊號輸出端,92保護電路,921受電端,93電池,931放電端。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ー種無線充電裝置,為應用于一具有電路裝置的攜帯式電子產品,該電路裝置電性連接有ー受電端和ー電池,該無線充電裝置包含一邏輯控制単元、一無線傳輸單元、一升降壓單元、一第一逆流防止器、一第二逆流防止器以及ー第一超電容。其中,該邏輯控制單元具有多數腳;該無線傳輸單元具有一傳輸端和ー受測端,該受測端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単元的偵測腳;該升降壓單元具有一第一調壓端、一第二調壓端和兩控制端,該第二調壓端電性連接于該無線傳輸単元的傳輸端,該兩控制端分別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單元的第一、ニ控制腳,該邏輯控制單元的電源腳電性連接于該彼此相接的第二調壓端和該傳輸端,且該升降壓單元為ー種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壓單元;該第一逆流防止器具有一入ロ端、一出口端和ー控制端,該入ロ端和出ロ端分別電性連接于所述電池的放電端和該升降壓單元的第一調壓端,該控制端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単元的第三控制腳;該第二逆流防止器具有一入ロ端、一出口端和ー控制端,該出口端和入口端分別電性連接于所述電路裝置的受電端和該升降壓單元的第一調壓端,該控制端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単元的第五控制腳;該第一超電容的一電極電性連接于所述電路裝置的受電端與該第二逆流防止器的出ロ端的連接處,并在該連接處形成一第一節點,其另ー電極則接地。 由此,能讓超電容來抵擋每次充電 時的突波問題,相對能避免每次對電池充電所造成的累積式損壞;再者,由第一、ニ逆流防止器的逆流防止作用,以能避免漏電,相對具有省電功效;此外,升降壓單元為ー種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壓單元,以能提升升降壓的效率。為了能夠更進一歩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特點和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惟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攜帯式電子產品的無線充電裝置,如圖I、圖2所示,是在掲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如圖3所示則分別在掲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第一實施例請參閱圖2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為應用于一具有電路裝置91的攜帯式電子產品9,該電路裝置91電性連接有一受電端921和ー電池93,較佳者,該電路裝置91還具有一保護電路92,該保護電路92電性連接于該受電端921與電池93之間。該無線充電裝置包含一邏輯控制単元I、一無線傳輸單元2、一升降壓單元3、一第一逆流防止器4、一第二逆流防止器4a、以及ー第一超電容6,較佳地還包含一第三逆流防止器4b、一第二超電容(圖未示)。該邏輯控制單元I具有第一 六控制腳11 16、以及電源腳17和偵測腳18,而其未標示組件符號的腳則為接地腳。該無線傳輸單元2具有一傳輸端21和一受測端22,該受測端22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單元I的偵測腳18。該升降壓單元3具有一第一調壓端31、一第二調壓端32和兩控制端33、34,該第二調壓端32電性連接于該無線傳輸単元2的傳輸端21,該兩控制端33、34分別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単元I的第一、ニ控制腳11、12,該邏輯控制單元I的電源腳17電性連接于該彼此相接的第二調壓端32和該傳輸端21,且該升降壓單元3為ー種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壓單元3。較佳地,該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壓單元3為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0SFET)式同步整流;請結合參閱圖I、圖2所示,該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壓單元3包括ー電感37和兩彼此同向串聯的第一、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5、36,該第一、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5、36各具一控制極(未標示組件符號),該兩控制極分別電性連接于該升降壓單元3的兩控制端33、34,該第一、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5、36于串聯后的一端電性連接于所述第二調壓端32,另端則接地,該電感37的一端電性連接于所述第一調壓端31,另端則電性連接于該第一、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5、36之間。該第一逆流防止器4具有一入ロ端41、一出口端42和一控制端43,該入口端41和出ロ端42分別電性連接于所述電池93的放電端931和該升降壓單元3的第一調壓端31,至于其控制端43則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單元I的第三控制腳(作為發射辨識之用)13。其中,該第一逆流防止器4的控制端43與該邏輯控制單元I的第三控制腳13之間形成有一第二節點431,所述電池93的放電端931與該第一逆流防止器4的入口端41之間形成有一第三節點411。該第二節點431與第三節點411之間是彼此電性連接(圖未示),使本實用新型無線充電裝置處于接收模式而能接收電カ為已用。請結合參閱圖I、圖2所示,當然亦可設置有一可切換發射模式和接收模式的開關,如圖,該第二節點431與第三節點411之間電性連接有ー控制開關5,以能切換為發射模式或接收模式。較佳地,該控制開關5為ー自動復位開關,甚至于該邏輯控制単元I的第四控制腳14進ー步以回路方式電性連接于第三控制腳(作為發射辨識之用)13,即圖中所示的發射保持回路19。該第二逆流防止器4a亦具有一入ロ端41、一出ロ端42和一控制端43,該出ロ端42和入口端41分別電性連接于所述電路裝置91的保護電路92的受電端921和該升降壓単元3的第一調壓端31,至于其控制端43則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單元I的第五控制腳15。該第一超電容6的一電極系電性連接于所述電路裝置91的保護電路92的受電端921與該第二逆流防止器4a之出口端42的連接處,并在該連接處形成一第一節點61,第一超電容6的另ー電極則接地。較佳地,本實用新型無線充電裝置的第一實施例還可進一歩包含一第三逆流防止器4b,該第三逆流防止器4b亦具有一入ロ端41、一出ロ端42和一控制端43,該出ロ端42和入口端41分別電性連接于所述電路裝置91的保護電路92的受電端921和該第一節點61,至于其控制端43則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單元I的第六控制腳16,由該邏輯控制單元I的第六控制腳16能輸出控制訊號,以控制該第三逆流防止器4b的ON或0FF,相對能控制是否對電池93充電。其次,則還可進ー步包含一第二超電容(圖未示),該第二超電容并聯于所述的電池93,當然,本實用新型無線充電裝置所設置的超電容可為僅設置所述的第一超電容6、僅設置所述的第二超電容(圖未示)、或亦可同時設置所述的第一超電容6和第二超電容。由于第一超電容6和第二超電容的阻抗低于電池93,故在被充電時會先對超電容充電,從而達到讓超電容來抵擋每次充電時的突波問題;再者,超電容又易于被充飽,故將立即轉而對電池93充電。其中,請結合參閱圖I、圖2所示,各該逆流防止器(4、4a、4b)具有一第一電阻46和兩彼此相對向串聯的第一、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44、45,該兩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于串聯后的兩端即為所述逆流防止器的入口端41和出口端42,該第一、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44、45各具一控制極(未標示組件符號),該兩控制極電性連接于該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43,該第一電阻46的一端電性連接于該第一、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44、45之間,另端則亦電性連接于該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43。此外,各該逆流防止器(4、4a、4b)還具有一晶體管47和一第二電阻48,該晶體管47的第一極電性連接于該第一、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44、45的控制極(未標示組件符號),該晶體管47的第二極則接地,而該第二電阻48電性連接于該晶體管47的第三極與該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43之間。本實用新型無線充電裝置第一實施例的發射模式由于該無線充電裝置默認為接收模式,因此,若欲進入發射模式,則須按壓控制開關5來切換。假設ー設置有本實用新型無線充電裝置的攜帯式電子產品9,欲將自身的電カ由無線方式傳輸給另ー設有無線充電裝置的電子產品時,先按壓控制開關5使之導通,電池93的電于經過控制開關5后,會再流經第三控制腳(即發射辨識控制腳,作為發射辨識之用)13而讓邏輯控制単元I辨識目前切換為發射模式。原本被第一逆流防止器4所擋住的電池93電力,當控制開關5導通后會導通該第一逆流防止器4而讓電カ通過,接著經過升降壓單元3的第一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5而連接到邏輯控制単元I的電源腳17,以供電給邏輯控制單元I。并利用第二逆流防止器4a的擋止而使電池93的電カ不致于回充。當邏輯控制単元I已辨識目前為發射模式時,還能利用發射保持回路(作為持續保持在發射模式之用)19而持續讓第四控制腳14的發射保持訊號一直提供給第三控制腳13,達到發射保持的效果,從而能夠保持在發射狀態。該邏輯控制單元I的偵測腳18會偵測該內具天線的無線傳輸単元2的相對側是否存在待充的電子產品,若未偵測到則邏輯控制單元I即控制停止發射,所述偵測是由偵測腳18來偵測該無線傳輸單元2的相對側是否確有ー負載存在若無負載即停止發射;若有負載該邏輯控制單元將I由其第一、ニ控制腳11、12而輸出PWM(波寬調變)訊號去驅動該升降壓單元3中的第一、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5、36。由該些PWM訊號以使第一、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5、36能持續地以很高的頻率進行交錯的ー開一夫,當第二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6為開而第一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5為關吋,由于第二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6和電池93的一端均為接地而形成一回路,從而使電池93的電カ能經由第一逆流防止器4和升降壓單元3的電感37,以流經第二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6,從而對電感37充電;當第一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5為開而第二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6為關時,來自電池93的電在通過電感37后,改走第一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5,使已充電的電感37能經過無線傳輸單元2而對外放電。換言之,由第一、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5、36為ー開一夫、以及ー關ー開,以對電感37充電、以及讓電感37放電。當有電流通過無線傳輸單元2內的線圈時,該線圈會產生磁力線,相對側的電子產品在感應到該磁力線后則會轉換成電流。當發射時,由電池93到無線傳輸單元2,其間所通過的升降壓單元3內的第一、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5、36為升壓(例如由3. 6 4. 2V的直流電,升壓為5V左右的交流電);反之,由無線傳輸單元2到電池93則為降壓。所述第一、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35、36的其中一者若在控制升降壓時,其中另ー者則在控制同步整流。本實用新型無線充電裝置第一實施例的接收模式當設置有本實用新型無線充電裝置的攜帯式電子產品9的無線傳輸單元2在接收到相對側所發射過來的電時,先經由電源腳17而供電給邏輯控制單元1,接著,所接收到的電將經過升降壓單元3而被降壓。邏輯控制単元I還能由發射保持回路19而控制第一逆流防止器4為0FF,并由邏輯控制単元I的第五控制腳15所輸出的控制訊號而控制第二逆流防止器4a為0N,從而使降壓后的電經由第二逆流防止器4a以及用以吸收突波的第一超電容6(較佳地另再經過第三逆流防止器4b)而供電給攜帶式電子產品9的電池93,當然,其間可經過保護電路92的保護而將電池93的充電范圍限制在預定范圍內(例如4 6V的直流電),當電池93被充飽時,保護電路92乃控制停止充電,且若相對側的電子產品在偵測不到有負載的情況下,也會自動停止放電(甚至于在放電時,若自身電池的電量已低于ー設定值時,亦會停止放電)。當邏輯控制単元I切換為發射模式時,其第四控制腳14將持續輸出ー發射保持訊號,以保持第一逆流防止器4為ON ;當邏輯控制単元I切換為接收模式時,其第五控制腳15將持續輸出ー接收保持訊號,以保持第二逆流防止器4a為0N。第二實施例請參閱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無線充電裝置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不同處在于該第二實實施例沒有第一實施例中的控制開關5,并改以攜帯式電子產品9所輸出的控制訊號的控制來取代第一實施例的控制開關5。如圖,該攜帯式電子產品9的電路裝置91具有一訊號輸出端911,以經過人手的操控(例如按壓攜帯式電子產品9的實體按鍵、或由攜帯式電子產品9的觸控屏幕而觸控一虛擬按鍵)而經由該電路裝置91的訊號輸出端911輸出ー控制訊號。本實用新型無線充電裝置的第二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逆流防止器4的第二節點431電性連接于該訊號輸出端911,以利用該訊號輸出端911所輸出的控制訊號來讓邏輯控制単元I (經由第三控制腳13)切換為發射模式。其中,該邏輯控制單元I的第四控制腳14亦可進ー步以回路方式電性連接于第三控制腳13,即圖中所示的發射保持回路19。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攜帯式電子產品的無線充電裝置的特點在干由超電容特殊的設置位置以及超電容的阻抗低于電池,因此,被充電時系會先對超電容充電,從而達到讓超電容來抵擋每次充電時的突波問題,相對能避免毎次對電池充電所造成的累積式損壞;由第一、ニ逆流防止器4、4a的逆流防止作用,以能避免漏電,相對具有省電功效;由升降壓單元2為ー種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壓單元,較佳地為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式同步整流(M0SFET同步整流),而據以提升升降壓的效率;由所述第一 三逆流防止器4、4a、4b亦使用第一、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44、45來做為逆流防止或做為開關的重要組件,使導通時所損耗的電較低,所以放電效率會較高,從而提升無線傳輸電カ效率。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舉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為的等效結構變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無線充電裝置,為應用于一具有電路裝置的攜帶式電子產品,該電路裝置電性連接有一受電端和一電池,其特征在于,該無線充電裝置包含 一邏輯控制單元,具有多數腳; 一無線傳輸單元,具有一傳輸端和一受測端,該受測端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單元的偵測腳; 一升降壓單元,具有一第一調壓端、一第二調壓端和兩控制端,該第二調壓端電性連接于該無線傳輸單元的傳輸端,該兩控制端分別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單元的第一、二控制腳,該邏輯控制單元的電源腳電性連接于該彼此相接的第二調壓端和該傳輸端,且該升降壓單元為一種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壓單元; 一第一逆流防止器,具有一入口端、一出口端和一控制端,該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別電性連接于所述電池的放電端和該升降壓單元的第一調壓端,該控制端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單元的第三控制腳; 一第二逆流防止器,具有一入口端、一出口端和一控制端,該出口端和入口端分別電性連接于所述電路裝置的受電端和該升降壓單元的第一調壓端,該控制端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單元的第五控制腳;以及 一第一超電容,其一電極電性連接于所述電路裝置的受電端與該第二逆流防止器的出口端的連接處,并在該連接處形成一第一節點,其另一電極則接地。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二超電容,該第二超電容并聯于所述的電池。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裝置具有一保護電路,該保護電路電性連接于所述電池與受電端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壓單元為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式同步整流。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壓單元包括一電感和兩彼此同向串聯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該兩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各具一控制極,該兩控制極分別電性連接于該升降壓單元的兩控制端,該兩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于串聯后的一端電性連接于所述第二調壓端,另端則接地;該電感的一端電性連接于所述第一調壓端,另端則電性連接于該兩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三逆流防止器,該第三逆流防止器具有一入口端、一出口端和一控制端,該出口端和入口端分別電性連接于所述電路裝置的受電端和第一節點,該控制端電性連接于該邏輯控制單元的第六控制腳。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該逆流防止器具有一第一電阻和兩彼此相對向串聯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該兩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于串聯后的兩端即為所述逆流防止器的入口端和出口端,該兩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各具一控制極,該兩控制極電性連接于該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該第一電阻的一端電性連接于該兩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之間,另端亦電性連接于該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該逆流防止器還具有一晶體管和一第二電阻,該晶體管的第一極電性連接于該兩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的控制極,該晶體管的第二極接地,該第二電阻電性連接于該晶體管的第三極與該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與該邏輯控制單元的第三控制腳之間形成有一第二節點,所述電池的放電端與該第一逆流防止器的入口端之間形成有一第三節點,該第二節點與第三節點之間電性連接有一控制開關。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控制開關為一自動復位開關。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邏輯控制單元的第四控制腳為回路電性連接于第三控制腳。
1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與該邏輯控制單元的第三控制腳之間形成有一第二節點,所述電池的放電端與該第一逆流防止器的入口端之間形成有一第三節點,該第二、三節點之間彼此電性連接,且該第二節點電性連接于所述電路裝置的訊號輸出端。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無線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邏輯控制單元的第四控制腳為回路電性連接于第三控制腳。
專利摘要一種攜帶式電子產品的無線充電裝置,該攜帶式電子產品的電路裝置具有電池,該無線充電裝置包含無線傳輸單元、以及電性連接于該電路裝置與無線傳輸單元之間的邏輯控制單元、升降壓單元、第一、二逆流防止器和至少一超電容。第一、二逆流防止器具有逆流防止和開關作用;升降壓單元在控制放電時的升壓和被充電時的降壓;邏輯控制單元在偵測無線傳輸單元的相對側是否有負載,并還能控制升降壓單元和第一、二逆流防止器的動作;超電容則在吸收每次充電時的突波,以避免每次充電時所造成的累積式損壞。
文檔編號H02J7/02GK202405842SQ20112053381
公開日2012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9日
發明者葉明祥 申請人:葉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