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磁動能收集及磁動能傳導的基礎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用于磁動能收集及磁動能傳導的基礎結構是由磁塊(1)與磁塊(2)同極端面相對,平行排列,導磁體(4)在磁塊(1)與磁塊(2)兩個同極相對的端面之間,整體結構存在變形,永磁干擾波(3)從側面發出。
【專利說明】用于磁動能收集及磁動能傳導的基礎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用于磁動能收集及磁動能傳導的基礎結構,就是把用于永磁徑向磁懸浮軸承的基礎結構進行改進,對應安裝在一起,收集旋轉時產生的多余動能,達到累積磁動能和傳導動能的目的。屬動力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現在人類發電必須依靠化石能源和自然界產生的能源,也就是必須依靠外部提供的能源才能發出電能。經過我們長期實驗研究,發現永磁波本身是具有相吸動能的,如何收集這種動能,是過去人們長期研究的課題。一般認為永磁相吸和相斥是耗能均衡的,也就是能量守恒。但是通過物理和數學的方法,完全可以打破相吸和相斥的耗能平衡。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就會剩余一部分能量。也就可以利用這種剩余能量進行發電。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用于磁動能收集及磁動能傳導的基礎結構的原理是,兩個磁塊端面同性相斥排列,當端面之間沒有間隙時,側面產生的高強度永磁干擾波可以作為磁動能收集和動能傳導裝置的基礎結構;當端面之間存在間隙及間隙中存在不導磁體時,側面產生的永磁干擾波可以用于磁動能收集;當端面之間存在間隙及間隙中存在導磁體時,其從導磁體中發射出的永磁干擾波能夠用于磁動能收集,相吸動能就會增加,發電效率最高。
[0004]兩個磁塊同極端面相對時,當充磁方向可以是不平行;磁塊的端面也可以不平行;磁塊之間可以更換為不導磁體或去除,就相當于永磁體之間留有間隙;永磁體的端面也可以不平行。如果兩個永磁體同極端面之間沒有間隙,必然會導致永磁體退磁。
[0005]中間的導磁體被分解成兩塊或多塊、導磁體之間是否有間隙、導磁體與永磁體之間是否有間隙、導磁體更換成不導磁體等變化,都不會影響永磁干擾波的產生。
[0006]上述結構中,無論是整體結構,還是磁塊、導磁體或不導磁體等配件本身,都能進行錐形、梯形、凸凹形及穿孔等形狀的優化和變化,這些形狀變化都不會影響永磁干擾波的產生。
[0007]磁動能收集裝置的原理是:以小弧長磁塊為主動部分,以大弧長磁塊為被動部分,線弧長磁塊與大弧長磁塊處于自然相吸狀態;當主動部分旋轉時,小弧長磁塊帶動大弧長磁塊旋轉,旋轉一對正反磁塊之后,主動部分的旋轉弧長小于被動部分的旋轉弧長,這樣被動部分的線速度和動能都大于主動部分的線速度和動能,被動部分獲得的多余能量來自于磁塊相吸與相斥時的多余動能,收集這種多余動能進行發電,就是磁能發出的電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發明的基礎結構的徑向剖面構造圖。
[0009]圖2是本發明的整體變形且中間有導磁體的永磁干擾波結構的 徑向剖面構造圖。[0010]圖3是本發明的磁塊單獨變形且磁塊之間有間隙的永磁干擾波結構的徑向剖面構造圖。
[0011]圖4是本發明的磁塊、導磁體及充磁方向都變形的永磁干擾波結構的徑向剖面構造圖。
[0012]圖5是本發明的兩個極性相對磁塊中間含永磁體和導磁體的永磁干擾波結構的徑向剖面構造圖。
[0013]圖6是本發明的磁塊之間的導磁體周圍所有方向都有磁塊的永磁干擾波結構的軸向視圖。
[0014]圖7是本發明的導磁體被分解成多塊且底部有永磁體的永磁干擾波結構的徑向首Ij面構造圖。
[0015]圖8是本發明的自然永磁波磁動能收集裝置的原理圖。
[0016]圖9是本發明的一對一永磁干擾波磁動能收集裝置的原理圖。
[0017]圖10是本發明的一對三永磁干擾波磁動能收集裝置的原理圖。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圖1中,永磁體(I)、永磁體(2 )及永磁干擾波(3 );永磁體(I)與永磁體(2 )同極端面相對平行排列,之間沒有間隙,永磁干擾波(3 )從兩個永磁體同極擠壓端面的四周發出。
[0019]圖2中,磁塊(I)與磁塊(2)同極端面相對,平行排列,導磁體(4)在磁塊(I)與磁塊(2)兩個同極相對的端面之間,此時對
整體結構進行變形,永磁干擾波(3)從側面發出。
[0020]圖3中,磁塊(I)和磁塊(2)同極端面相對平行排列,磁塊之間存在間隙,然后對磁塊(I)進行形狀結構變形;對磁塊(2)進行充磁方向改變,上述變化不影響永磁干擾波(3)的產生。
[0021 ] 圖4中,磁塊(I)與磁塊(2 )同極端面相對平行排列,磁塊之間安裝導磁體(3 ),然后改變兩磁塊的形狀和充磁方向,永磁干擾波(4)同樣能夠從側面發出。
[0022]圖5中,磁塊(I)與磁塊(2)同極端面相對排列,磁塊(I)與磁塊(2)的形狀和結構不同,相對同極端面之間的導磁體(3)被分解成多塊,且突出于并覆蓋兩磁塊的側緣;導磁體(3)中間再安裝一個永磁體(4),這樣仍然不會影響永磁干擾波的產生。
[0023]圖6是俯視圖,兩個同極端面相對的磁塊(I)之間安裝導磁體(3 ),當磁塊(I)的充磁方向水平旋轉時,不影響導磁體(3)向外發射永磁干擾波;兩個充磁方向向內的磁塊(2)覆蓋導磁體(3)
的另外兩個側面,此時仍然不影響永磁干擾波的產生。
[0024]圖7是在上述形狀結構變化的基礎上,在底部增加充磁方向向上的磁塊,其中兩個同極端面相對的磁塊(I)之間安裝導磁體(3),然后把導磁體(3)分解成多塊,水平分層安裝。最后在底部安裝充磁方向向上的磁塊(2)。
[0025]在上述基礎結構中,永磁體和導磁體形狀結構的改變,不會影響永磁干擾波的產生。
[0026]圖8中,磁塊(I)與磁塊(2)安裝在主動輪(3)上,對應相吸磁塊(Ia)與磁塊(2a)安裝在被動輪(4)上,主動輪旋轉磁塊(I)與磁塊(2),移動弧長A,帶動被動輪(4)上磁塊(Ia)與磁塊(2a)旋轉,運動弧長B,弧長B的長度大于弧長A的長度,此時被動輪(4)的旋轉周長和線速度就大于主動輪(3)的旋轉周長和線速度。
[0027]這種額外線速度的動能來自于永磁體自身的磁動能,利用這種磁動能進行發電,就可以獲得電能。但是這種端面磁場的強度和密度都小于干擾波磁場,所以其磁的相吸動力也小于干擾波磁場的動力,選用干擾波磁場進行磁能發電就可以提高發電機的功率。
[0028]圖9中,磁塊(I)與磁塊(2)之間形成的永磁干擾波對應磁塊(Ia)與磁塊(2a)之間形成的永磁干擾波,并且相互吸引,此時主動輪(3)移動弧長A時,被動輪(4)運動弧長B,弧長B的長度大于弧長A的長度,此時被動輪(4)的旋轉周長和線速度都大于主動輪(3)的旋轉周長和線速度。
[0029]圖10中,磁塊(I)兩端的永磁干擾波與磁塊(2)、(3)、(4)兩端的永磁干擾波對應,并且相互吸引,此時主動輪(5)移動弧長A時,被動輪(6)運動弧長B,弧長B的長度大于弧長A的長度,此時被動輪(6)的旋轉周長和線速度都大于主動輪(4)的旋轉周長和線速度。
[0030]上述主動輪與被動輪相吸的排列形式可以分為小環在大環外側的外排列形式(上述結構)、大環套小環的內排列形式和側向重疊排列等多種排列形式。
[0031]根據上述結構,塊單獨變形、充磁方向改變、導磁體變形和磁塊組合整體變形,都不會影響永磁干擾波的產生。在磁塊同極相對這個基本條件下,上述變化結構可以任意組
口 ο
[0032]根據上述結構,磁動能收集裝置的結構在進行排列組合變化之后,都不會影響磁動能的收集效果。
[0033]除以上實施例外,本發明還有其他排列組合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等效變形排列組合形成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用于磁動能收集及磁動能傳導的基礎結構,其特征是:磁塊(I)與磁塊(2)同極端面相對,平行排列,導磁體(4)在磁塊(I)與磁塊(2)兩個同極相對的端面之間,整體結構存在變形,永磁干擾波(3)從側面發出。
2.用于磁動能收集及磁動能傳導的基礎結構,其特征是磁塊(I)與磁塊(2)安裝在主動輪(3)上,對應相吸磁塊(Ia)與磁塊(2a)安裝在被動輪(4)上,主動輪旋轉磁塊(I)與磁塊(2),移動弧長A,帶動被動輪(4)上磁塊(Ia)與磁塊(2a)旋轉,運動弧長B,弧長B的長度大于弧長A的長度。
3.用于磁動能收集及磁動能傳導的基礎結構,其特征是:磁塊(I)與磁塊(2)之間形成的永磁干擾波對應磁塊(Ia)與磁塊(2a)之間形成的永磁干擾波,并且相互吸引,此時主動輪(3)移動弧長A時,被動輪(4)運動弧長B,弧長B的長度大于弧長A的長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磁動能收集及磁動能傳導的基礎結構,其特征是:當基礎結構出現整體凸凹、梯形或穿孔等形狀結構變化、磁塊單獨出現變形、充磁方向改變、磁塊之間沒有間隙、磁塊之間安裝導磁體或不導磁體、磁塊之間的導磁體出現變形或被分解成多塊、磁塊之間的導磁體之間存在空隙、磁塊之間的導磁體與磁塊之間存在間隙、磁塊之間安裝永磁體、在磁塊之間空隙的底部安裝永磁體及把中間導磁體的四周都用充磁方向向內的磁塊包圍起來等等情況變化,都不會影響永磁干擾波的產生。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磁動能收集及磁動能傳導的基礎結構,其特征是:主動輪與被動輪相吸的排列形式可以分為小環在大環外側的外排列方式、大環套小環的內排列和側向重疊排列等多種排列形式。
6.根據上述權利要求所述的用于磁動能收集及磁動能傳導的基礎結構,其特征是:所有變形結構和相吸相斥對應排列形式在進行重新排列組合之后,都能夠形成新的磁動能收集及磁動能傳導設計結構。
【文檔編號】H02N11/00GK103795293SQ201010513039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20日
【發明者】卓向東 申請人:卓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