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勵磁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勵磁元件,特別是埋入型的勵磁元件。
背景技術:
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能夠降低齒槽轉矩的埋入型的轉子。該轉子具有轉子芯和 埋入配置在該轉子芯中的4個永久磁鐵。這些永久磁鐵以旋轉軸為中心環狀地配置。而 且,轉子芯的外周形狀具有所謂花瓣型的形狀,即,以旋轉軸為中心的周方向上的永久 磁鐵的兩端側的直徑比永久磁鐵的中央側的直徑小。由此改善磁通密度分布的磁場分布,使磁通密度分布接近正弦波分布。另外,與本案有關的技術公開在專利文獻2 4中。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3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2003-88015號公報 日本特開2007-300796號公報 日本特開2004-104962號公報 日本特開2003-143816號公報
發明內容
不過,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技術中,在永久磁鐵的兩端側,轉子與定子之間的 間隔(空氣隙,air gap)較大,該定子在垂直于旋轉軸的方向上與轉子相對。因此,有時 僅在永久磁鐵的中央側測定空氣隙,從而固定轉子與定子。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在降低齒槽轉矩的同時,容易地在永久磁 鐵的兩端側進行空氣隙的測定的勵磁元件。本發明的勵磁元件的第一方式,具備多個勵磁磁鐵(20、21、22);和勵磁 元件芯(1),該勵磁元件芯⑴包括在規定的軸(P)的周圍露出的外周(10);和分別 被上述多個勵磁磁鐵的至少一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環狀配置在上述軸的周圍的多個勵 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31、33),分別貫通插入上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上述多 個勵磁磁鐵的上述至少一個勵磁磁鐵中,單一極性的磁極面朝向上述外周配置,上述多 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一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和上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其 他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在以上述軸為中心的周方向(D)上相互相鄰,貫通插入上述多 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上述一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上述多個勵磁磁鐵的上述至少 一個勵磁磁鐵的上述磁極面的極性,與貫通插入上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上述其 他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上述多個勵磁磁鐵的上述至少一個勵磁磁鐵的上述磁極面的極 性,相互不同,在第一位置(101)與第二位置(102)之間,上述軸與上述外周之間的距離 (R),隨著沿上述周方向從上述第一位置向上述第二位置而以單調非增的方式減小,接著 以單調非減的方式增加,其中,上述第一位置是上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上述一 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上述周方向上的中央所處的上述周方向的位置,上述第二位置 是上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上述一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與上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上述其他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之間的間隔沿上述周方向上的中央所處的上述 周方向的位置。本發明的勵磁元件的第二方式,是第一方式的勵磁元件,上述多個勵磁磁鐵貫 通插入孔(30)的每一個,在上述周方向(D)上的兩端具有比貫通插入其自身的上述多個 勵磁磁鐵(21、22)的上述至少一個勵磁磁鐵更靠上述外周(10)側的第一空隙部(31),上 述勵磁元件芯(1)還具備第二空隙部(32),其在上述周方向(D)上與上述第一空隙部分 離,相對上述第一空隙部,沿上述外周配置在靠上述第一位置(101)側,在上述第一位 置到上述第二位置之間,上述距離(R)從減小轉變為增大的上述外周上的點(11),比上 述周方向上的上述第二空隙部的上述第一位置側的端(321),在上述周方向上更靠上述第 二位置側。本發明的勵磁元件的第三方式,是第一方式的勵磁元件,上述多個勵磁磁鐵貫 通插入孔(30)的每一個,在上述周方向(D)上的兩端具有比貫通插入其自身的上述多個 勵磁磁鐵(21、22)的上述至少一個勵磁磁鐵更靠上述外周(10)側、在向著上述外周(10) 的方向和沿上述外周向著上述第一位置(101)的方向延伸的空隙部(33),在上述第一位 置(101)到上述第二位置(102)之間,上述距離(R)從減小轉變為增大的上述外周(10) 上的點(11),比上述周方向上的上述空隙部的上述第一位置側的端(331),在上述周方 向上更靠上述第二位置側。本發明的勵磁元件的第四方式,是第一至第三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勵磁元件,相 對于將貫通插入上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的上述一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上 述多個勵磁磁鐵的上述至少一個勵磁磁鐵的上述周方向上的兩端彼此連接的直線,上述 周方向(D)上的上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上述一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上述中 央位于上述軸(P)側。本發明的勵磁元件的第五方式,是第一至第四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勵磁元件,上 述多個勵磁磁鐵(20)的上述至少一個勵磁磁鐵的保持力,在自身所插入的上述多個勵磁 磁鐵貫通插入孔(30)的上述中央側,比在上述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上述周方向上的端 部側小。本發明的勵磁元件的第六方式,是第一至第五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勵磁元件,上 述多個勵磁磁鐵(20)的上述至少一個勵磁磁鐵的能量積,在自身所插入的上述多個勵磁 磁鐵貫通插入孔(30)的上述中央側,比在上述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上述周方向上的端 部側小。本發明的勵磁元件的第七方式,是第一至第六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勵磁元件,上 述多個勵磁磁鐵的上述至少一個勵磁磁鐵是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上述多個勵磁磁鐵 貫通插入孔(30)的上述一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該多個勵磁磁鐵,彼此在上述周方向 (D)上或與上述軸(P)平行的方向上相鄰。根據本發明的勵磁元件的第一方式,貫通插入一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至少 一個勵磁磁鐵,使該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外周側的勵磁元件芯作為勵磁元件的一個磁 極產生作用。而且,在周方向上相互相鄰的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使各自的外周側的勵 磁元件芯所作用的磁極彼此極性相互不同。第一位置是該磁極的中心(磁極中心),第二 位置是該磁極彼此之間(磁極間)。而且,軸與外周間的距離隨著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而減小。因為該距離的減小造成磁阻增大,所以能夠使因勵磁磁鐵而在外周的表面產生 的磁通密度的波形接近在磁極間最小、在磁極中心最大的正弦波。而且,在磁極間該距離會再次增大。不過因為磁通密度在磁極間較小,所以即 使磁阻減小,對磁通密度的波形的影響也較小。于是,當設置在與旋轉軸平行的方向上 與勵磁元件相對的電樞的情況下,能夠在使磁通密度的波形接近正弦波的同時,減小磁 極間處勵磁元件與電樞之間的間隙(空氣隙)。于是,能夠容易地測定該磁極間處的勵磁 元件與電樞之間的距離。另外還能夠增加測定勵磁元件與電樞間的距離的位置,能夠高 精度地固定勵磁元件與電樞之間的相對位置。根據本發明的勵磁元件的第二方式,在距離隨著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而減小 的區域中,距離的減小造成磁阻增大,而接著在距離隨著向第二位置而增大的區域中, 能夠利用第二空隙部使磁阻增大。通常,為了使在外周產生的磁通密度的波形接近正弦 波,越接近第一位置越使磁阻的增大減小。根據第二方式的勵磁元件,因為在接近第一 位置的位置能夠利用距離的減小來調整磁阻,所以能夠進行細微的磁阻的調整。另外, 因為第一空隙部與第二空隙部分離,所以能夠提高勵磁元件芯的強度。根據本發明的勵磁元件的第三方式,在距離隨著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而減小 的區域中,距離的減小造成磁阻增大,而接著在距離隨著向第二位置而增大的區域中, 能夠利用空隙部使磁阻增大。通常,為了使在外周產生的磁通密度的波形接近正弦波, 越接近第一位置越使磁阻的增大減小。根據第三方式的勵磁元件,因為在接近第一位置 的位置能夠利用距離的減小來調整磁阻,所以能夠進行細微的磁阻的調整。根據本發明的勵磁元件的第四方式,因為在一個磁極上,勵磁磁鐵隨著向外周 側而從磁極中心向磁極間傾斜,所以能夠提高第一位置側的磁通密度,從而能夠進一步 使磁通密度接近正弦波。根據本發明的勵磁元件的第五方式,能夠提高去磁耐性。根據本發明的勵磁元件的第六方式,能夠在周方向上的外周的中央產生高磁通也/又。根據本發明的勵磁元件的第七方式,能夠減小在勵磁磁鐵表面流通的過電流。 通過,伴隨著勵磁磁鐵的溫度上升,去磁會變得容易。所以能夠通過減小過電流來降低 焦耳熱,從而提高提高去磁耐性。本發明的目的、特征、方面和優點,能夠通過以下的詳細說明和附圖變得更加 明確。
圖1是實施方式涉及的勵磁元件的大致的截面圖。圖2是實施方式涉及的勵磁元件的另一例的大致的截面圖。圖3是實施方式涉及的勵磁元件的大致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勵磁元件的大致的截面圖。圖1表示與旋轉軸P垂 直的截面上的勵磁元件的大致結構。本勵磁元件具備勵磁元件芯1和多個勵磁磁鐵20。
6
勵磁元件芯1包括在旋轉軸P的周圍露出的外周10、環狀配置在旋轉軸P的 周圍的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空隙部32、軸孔40和螺栓或銷用的孔50。軸孔40設置在包含旋轉軸P的區域,按照沿與旋轉軸P平行的方向貫通勵磁元 件芯1的方式設置。不過,軸孔40并不是必需的。例如,若在與旋轉軸P平行的方向上 的勵磁元件芯1的兩端設置端板,并將軸安裝在該端板上,則該狀態下不需要軸孔40。孔50例如環狀地配置在旋轉軸P的周圍,沿與旋轉軸P平行的方向貫通勵磁元 件芯1。該孔50中插入銷或螺栓。例如,將勵磁元件芯1從兩側以端板夾住,通過孔 50以銷或螺栓將整體加以固定。不過,若例如在以熔接的方式固定勵磁元件芯1與端板 的狀態下,則孔50并不是必需的。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環狀配置在旋轉軸P的周圍。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 30的每一個中至少貫通插入有一個勵磁磁鐵。在圖1中,例示了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 的每一個中分別貫通插入有二個勵磁磁鐵21、22的狀態。勵磁磁鐵21、22使外周10側 的勵磁元件芯1作為磁極發揮作用。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貫通插入一個勵磁磁鐵 貫通插入孔30的一組勵磁磁鐵21、22稱為勵磁磁鐵20。勵磁磁鐵20的磁極面中,單一的磁極向著外周側配置。這里,貫通插入各勵磁 磁鐵貫通插入孔30的勵磁磁鐵21、22彼此將相同極性的磁極面向著外周10配置。在以 旋轉軸P為中心的周方向D上相鄰的一對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中,貫通插入其中一個 孔的勵磁磁鐵21、22的向著外周10的磁極面,與貫通插入另一個孔的勵磁磁鐵21、22 的向著外周10的磁極面的極性相互不同。于是,在周方向D上相互相鄰的勵磁磁鐵貫通 插入孔30,使各自的外周10側的勵磁元件芯1發揮作用的磁極彼此極性相互不同。另外,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也可以在其周方向的端部具有空隙部31。空隙部 31配置得比勵磁磁鐵20的兩端更靠外周側。空隙部31雖然不是必需的部件,但利用它 能夠降低勵磁磁鐵20的漏磁通。空隙部32在周方向上與空隙部31分離,相對空隙部31,沿外周10配置在靠周 方向D上的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的中央側(后述極中心101側)。另外,空隙部32 不是必需的。關于空隙部32的功能將在后面詳述。旋轉軸P與外周10之間的徑長R在周方向D上并不一定。此處,將周方向D 上的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的中央稱為極中心101。將在周方向D上相鄰的勵磁磁鐵貫 通插入孔30彼此之間的中央稱為極間102。在周方向D上極中心101與極間102的之間 的區域中,徑長R隨著沿周方向D從極中心101向極間102而以單調非增的方式減小, 接著以單調非減的方式增大。這樣,對該勵磁元件按照在以旋轉軸P為中心的徑方向上相對的方式配置電 樞,由此能夠構成旋轉電機。在本勵磁元件中,徑長R隨著從極中心101向極間102而 以單調非增的方式減小。于是,勵磁元件與電樞間的距離(空氣隙)隨著從極中心101 向極間102而變大。于是磁阻隨著從極中心101向極間102而增大,因此能夠使勵磁磁 鐵20所產生的磁通密度的波形接近正弦波。另一方面,在極間102側,徑長R再次增大。不過,因為在極間102側勵磁磁 鐵20所產生的磁通密度較小,所以在極間102側即使空氣隙減小磁阻減小,該磁阻對磁 通密度的波形的影響也較小。于是,能夠在使磁通密度的波形接近正弦波的同時,容易地測定極間102側勵磁元件與電樞之間的距離。另外還能夠增加測定勵磁元件與電樞間 的距離的位置,能夠高精度地固定勵磁元件與電樞之間的相對位置。接著,對空隙部32進行詳述。空隙部32具有以旋轉軸P為中心的徑方向上的 寬度隨著向極中心101而變窄的形狀。而且,徑長R在周方向D上由減小轉變為增大的 外周10上的點11,比周方向D上的極中心101側的空隙部32的一端321更靠極間102 側。另外,若令以旋轉軸P為中心的角度為9,則周方向D上的徑長R的增大率dR/ d9比周方向D上相同位置上的空隙部32的徑方向的寬度H的增大率dH/de小。由于徑長R隨著從極中心101向極間102而以單調非增的方式減小,所以能夠隨 著從極中心101向極間102而增大磁阻。接著在徑長R增大的區域能夠利用空隙部32來 增大磁阻。于是,因為即使在徑長R增大的區域也能夠增大磁阻,所以能夠使磁通密度 進行一度接近正弦波。另外,因為能夠利用空隙部32來在不減小徑長R的前提下增大磁阻,所以礪磁 子與電樞之間的距離不會增大。于是即使在存在空隙部32的位置也能夠容易地測定該距罔。另外,在從極中心101向極間102細微地調整磁阻這一觀點上來看,比起設置空 隙部32更優選的是使徑長R在周方向上減小。這是因為,空隙部32的一端321側的形 狀實際上帶有圓角,所以在徑方向上的空隙部32的寬度較小的區域中,該寬度的細微調 整存在極限。另外,在例如通過沖制來形成空隙部32的情況下,一端321側的形狀越為 銳利的形狀,沖制部分越容易出現耐久性的問題。另一方面,從極中心101起在周方向D上連續地對徑長R進行細微地調整,與調 整空隙部32的寬度相比更容易實現。這是因為,例如對外周10進行切削即可。另外, 例如在通過沖制來形成的情況下,因為外周10以鈍角連續,所以沖制部分不容易產生耐 久性的問題。在本實施方式中,隨著從極中心101側向極間102而使徑長R暫時減小來增大磁 阻,并利用空隙部32來增大磁阻。于是,能夠在極中心101側進行磁阻的細微的調整的 同時,防止極間102側的徑長R的減小。另外,因為不需要使空隙部32的一端321側的 前端形成的角度變小,所以空隙部32容易形成。若在通過沖制來形成空隙部32的情況 下,能夠提高沖制部件的耐久性。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周方向D上的礪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的中央,相對于 將礪磁磁鐵20的周方向D上的兩端彼此連接的直線,位于旋轉軸P側。即,礪磁磁鐵 21、22配置為V字形。由此,能夠使礪磁磁鐵21、22所產生的磁通密度集中在極中心 101側。于是,能夠使磁通密度的波形更接近正弦波。另外該情況下,在極中心101側, 無需利用磁阻使礪磁磁鐵20所產生的磁通密度降低而使其接近正弦波。于是,能夠從極 中心101起在周方向上的規定的區域(圖1中從極中心101到點12為止的區域,這里, 點12相對于點11位于極中心101側)使徑長R —定,所以能夠有效地利用礪磁磁鐵20 所產生的磁通密度。另外,在圖1所示的礪磁子中,表示了空隙部31、32相互分離的狀態,但并不 限定于此。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涉及的礪磁子的另一例子的概念截面圖。圖2表示與旋 轉軸P垂直的截面上的礪磁子的大致結構。
與圖1所示的礪磁子相比,礪磁子芯1代替空隙部31、32具有空隙部33。該空 隙部33在從周方向D上的勵磁磁鐵20的兩端向著外周10的方向和沿外周10向著極中心 101的方向上延伸。空隙部32具有其徑方向的寬度隨著向極中心101而變窄的形狀。徑長R由減小轉變為增大的點11,比周方向D上的空隙部33的極中心101側的 一端331更靠極間102側。另外,周方向D上的徑長R的增大率比周方向D的相同位置 上的空隙部33的徑方向的寬度的增大率小。像這樣的結構的礪磁子,也能夠實現與圖1所示的礪磁子相同的效果。不過,如圖1所示,由于空隙部31、32之間存在礪磁子芯1,所以能夠提高礪磁 子芯1的強度。另外,空隙部31、32之間的礪磁子芯1能夠作為橋(bridge)來把持。圖3是表示在具有現有的礪磁子和電樞的電動機中,礪磁磁鐵產生反磁場時的 磁通線和礪磁磁鐵內部的磁通密度。不過,后述的礪磁磁鐵70中,只對圖1中位于右側 的礪磁磁鐵70表示出了其內部的磁通密度,對于其它的礪磁磁鐵70,表示了磁通線。現 有的礪磁子例如具有礪磁子7和礪磁磁鐵70。礪磁磁鐵70具有平板狀的形狀,環狀配置 在旋轉軸P的周圍。電樞以從旋轉軸P的相反側與該礪磁子相對的方式配置。電樞具備 電樞芯6,該電樞芯6具有向旋轉軸P側突出的齒61。另外,圖示中省略了卷繞在齒61 上的電樞繞線。在圖3中,表示了一個礪磁磁鐵70與一個齒61正面相對時的磁通線和礪磁磁鐵 70內部的磁通密度。另外,磁通的方向以塊狀箭頭表示。該一個礪磁磁鐵70被施加反 磁場。而且,將周方向D上的該一個礪磁磁鐵70的一端側的磁通密度放大表示。磁通 密度的高低由等高線801 803表示。等高線801 803表示磁通密度依次減小。在以等高線803表示的區域中,可知磁通密度降低。即,在該一端處礪磁磁鐵 70容易去磁。另外,礪磁磁鐵70的另一端也一樣。于是,在本實施方式的礪磁子中,希望礪磁磁鐵20的保持力在周方向D上的礪 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的中央比在礪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的端部側大。由此能夠在礪磁 磁鐵20的端部側提高去磁耐性。另外,希望礪磁磁鐵20的能量積在礪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的端部側比礪磁磁鐵 貫通插入孔30的中央側大。由此能夠在周方向D上的外周10的中央產生高磁通密度。另外,在圖1、2中,一個礪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中貫通插入二個礪磁磁鐵21、 22,礪磁磁鐵21、22彼此在與周方向D平行的方向上相鄰。礪磁磁鐵21、22相互之間 隔著絕緣體(空氣),所以能夠降低流通礪磁磁鐵20的過電流。通常礪磁磁鐵容易隨著 其溫度的上升而去磁。于是,能夠通過降低過電流來減小焦耳熱,從而提高去磁耐性。 另外,礪磁磁鐵21、22也可以在與旋轉軸P平行的方向上相鄰。而且一個礪磁磁鐵貫通 插入孔30中也可以貫通插入三個以上的礪磁磁鐵。以上對該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上述說明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例示,并不對 該發明進行限定。未例示的各種變形例均可解釋為在不脫離該發明的范圍內想到的發 明。
9
權利要求
1.一種勵磁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備多個勵磁磁鐵(20、21、22);和勵磁元件芯(1),該勵磁元件芯(1)包括在規定的軸(P)的周圍露出的外周(10); 和分別被所述多個勵磁磁鐵的至少一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環狀配置在所述軸的周圍的 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31、33),分別貫通插入所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所述多個勵磁磁鐵的至少一個勵磁磁 鐵,配置成單一極性的磁極面朝向所述外周,所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一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和所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 插入孔的其他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在以所述軸為中心的周方向(D)上相互相鄰,貫通 插入所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所述一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所述多個勵磁磁鐵 的至少一個勵磁磁鐵的所述磁極面的極性,與貫通插入所述多個所述勵磁磁鐵貫通插入 孔的所述其他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所述多個勵磁磁鐵的至少一個勵磁磁鐵的所述磁極 面的極性相互不同,在所述周方向的第一位置(101)與所述周方向的第二位置(102)之間,所述軸與所述 外周之間的距離(R),隨著沿所述周方向從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以單調非增的 方式減小,接著以單調非減的方式增加,其中,所述周方向的第一位置是所述多個勵磁 磁鐵貫通插入孔的所述一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所述周方向上的中央所處的位置,所 述周方向的第二位置是所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所述一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與 所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所述其他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之間的間隔沿所述周方向 上的中央所處的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勵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的各個,在所述周方向(D)上的兩端,具有比貫 通插入其自身的所述多個勵磁磁鐵(21、22)的至少一個勵磁磁鐵更靠所述外周(10)側的 第一空隙部(31),所述勵磁元件芯(1)還具備第二空隙部(32),該第二空隙部在所述周方向(D)上與 所述第一空隙部分離,相對于所述第一空隙部,沿所述外周配置在靠所述第一位置(101) 側,在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之間,所述距離(R)從減小轉變為增大的所述外周 上的點(11),比所述周方向上的所述第二空隙部的所述第一位置側的端(321),在所述 周方向上更靠所述第二位置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勵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的各個,在所述周方向(D)上的兩端,具有比貫 通插入其自身的所述多個勵磁磁鐵(21、22)的至少一個勵磁磁鐵更靠所述外周(10)側 的、在向著所述外周(10)的方向和沿所述外周向著所述第一位置(101)的方向延伸的空 隙部(33),在所述第一位置(101)到所述第二位置(102)之間,所述距離(R)從減小轉變為增 大的所述外周(10)上的點(11),比所述周方向上的所述空隙部的所述第一位置側的端 (331),在所述周方向上更靠所述第二位置側。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勵磁元件,其特征在于相對于將貫通插入所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的所述一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 孔的所述多個勵磁磁鐵的至少一個勵磁磁鐵的所述周方向上的兩端彼此連接的直線,所 述周方向(D)上的所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所述一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所述 中央位于所述軸(P)側。
5.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勵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勵磁磁鐵(20)的所述至少一個勵磁磁鐵的保持力,相比于在自身被插入的 所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的所述中央側,在所述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所述周 方向上的端部側較大。
6.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勵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勵磁磁鐵(20)的所述至少一個勵磁磁鐵的能量積,相比于在自身被插入的 所述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的所述中央側,在所述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所述周 方向上的端部側較大。
7.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勵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勵磁磁鐵的所述至少一個勵磁磁鐵是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所述多個勵 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的所述一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的該多個勵磁磁鐵,彼此在所述 周方向(D)上或與所述軸(P)平行的方向上相鄰。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能夠在使磁通密度的波形接近正弦波的同時,容易地測定磁極間的空氣隙的勵磁元件。勵磁元件芯(1)具備在旋轉軸(P)的周圍露出的外周(10)和環狀配置在旋轉軸(P)的周圍的多個勵磁磁鐵貫通插入孔(30)。外周(10)與旋轉軸(P)之間的徑長(R),在周方向(D)上的極中心(101)與極間(102)之間的區域上,隨著從極中心(101)向極間(102)而以單調非增的方式減小,并接著以單調非減的方式增加。
文檔編號H02K1/22GK102017367SQ20098011688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8日
發明者三個義仁, 山際昭雄, 青田桂治 申請人:大金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