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馬達框架的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馬達的框架,尤其是一種借助一塑膠軸管一體 包覆一金屬底板所構成的馬達框架的底座。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見的現有馬達框架,大致由一底座及一框體所構成,且該現 有馬達框架可供結合如定子及轉子等構件,以組成一馬達結構。 一般而 言,前述現有馬達框架的底座及框體可以塑膠材料一體射出成型,但是 當該馬達框架的整體結構皆以塑膠材料制成時,則具有結構強度不佳等問題。
又,為改善前述以塑膠材料制成的馬達框架所衍生的問題,市面上 也具有一種現有馬達框架的整體結構皆以金屬材料一體壓鑄成型,以便
增加結構強度及提升散熱效果;或者,也有現有馬達框架借助價格較低 的塑膠材料制成該框體,再以金屬材料制成該底座,以便維持一定的結 構強度及兼具有較佳的散熱效果等優點。因此,如以提升現有馬達框架 的結構強度及散熱效果作為前提條件,則較佳仍以選用金屬材質制成的 底座為優先考慮。
請參照圖l所示,如中國臺灣第M337062號《散熱風扇的絕緣基座 結構》專利,揭示一種以金屬材質所制成的馬達框架的底座,該底座為 一絕緣基座9,該絕緣基座9包含有一金屬座板91及一塑膠支柱92。該 金屬座板91設有一嵌卡結合部911,該嵌卡結合部911為數個凸爪片912; 該塑膠支柱92具有一結合端921。借此,如圖2所示,該塑膠支柱92的 結合端921可一體包覆該嵌卡結合部911,以構成該絕緣基座9。
上述現有絕緣基座9在實際使用時仍具有以下諸多缺點 1、制作成型不易該金屬座板91的嵌卡結合部911通常借助沖壓手段以形成如圖所示的凸爪片912結構,且該凸爪片912也配合彎折成 傾斜角度或垂直角度;當該塑膠支柱92以射出成型方式一體結合該金屬 座板91的嵌卡結合部911后,即可借助該凸爪片912設計,以防止該塑 膠支柱92任意轉動及脫落。但是前述利用沖壓及彎折手段形成該凸爪片 912的步驟相當繁瑣,且制成后的該金屬座板91的結構也相對較為復雜, 故制作成型不易。
2 、制作成本提高由于該嵌卡結合部911所形成的凸爪片912為 傾斜角度或垂直角度,當該塑膠支柱92的結合端921 —體包覆該嵌卡結 合部912時,如圖2所示,該塑膠支柱92的結合端921的軸向高度(H1) 必須大于該凸爪片912于軸向上的傾斜或垂直高度(H2),故導致該塑 膠支柱92必須使用較多的塑膠材料,方可完全包覆該嵌卡結合部911的 凸爪片912,造成整體制造成本提高。
綜上所述,現有絕緣基座9雖可借助該金屬座板91提供較佳的結構 強度及散熱效果,但是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又,現有絕緣基座9除具 有如上所述的諸多主要缺點尚待改善外,也由于該塑膠支柱92通常以射 出成型方式一體包覆該金屬底板91,當該金屬座板91預先置入一射出成 型模具(未繪示)的一模穴內的預定位置,以進行射出成型作業的過程 中,由于該金屬座板91未具有可供定位于該模穴內的結構設計,故造成 該金屬座板91與模具之間的結合穩固性不佳,導致該金屬座板91射出 成型過程中容易產生偏位情形;因此,當制成該現有絕緣基座9后,容 易造成如塑膠支柱92垂直度不佳或塑膠支柱92容易脫落等問題,使得 產品不良率相對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馬達框架的底座,其結構更 為精簡且制作更為簡易的底座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發明目的,主要是用以解決射出成型過程中,一 金屬材質制成的底板在模具內不易定位的問題,以提高產品的整體優良率。
一種馬達框架的底座,包含一底板及一軸管。該底板為金屬板片, 該底板中央具有一固定區域該固定區域內包含至少一定位孔及一結合 部,其中該固定區域于該定位孔以外的部位即為該結合部,該定位孔則
具有一防轉部;該軸管為中空狀的塑膠管體,該軸管一端形成一封閉端, 另一端形成一開放端,該軸管的封閉端結合于該底板的固定區域,且該 封閉端封閉該定位孔并包覆該結合部及該防轉部。借此,除可增加該底 板與該軸管之間的結合穩固性及組裝便利性佳外,也兼具有制作成型容 易及減少制作成本等諸多功效。
所述定位孔為一個,該防轉部為該定位孔的孔壁朝向該結合部所形 成的一缺槽。借此,該軸管的封閉端可卡掣結合該缺槽,以達到防止該 軸管于該定位孔內任意轉動的功效。
所述定位孔為一個非正圓形孔,該防轉部為該非正圓形孔所形成的 內側孔壁。借此,在無須設置如同前述的缺槽的條件下,同樣可防止該 軸管任意轉動,以達到精簡該底板的結構復雜度的功效。
所述定位孔為兩個長形孔,該二長形孔呈并排i殳置,該防轉部為該
二定位孔的內側孔壁。借此,由于該二定位孔之間也具有結合部,故可 增加該軸管與該底板彼此之間的結合面積,以達到提升整體結合穩固性
的功歲丈。
所述定位孔為數個,該防轉部為各該定位孔的內側孔壁。借此,各 定位孔之間也具有結合部,故同樣可更進一步提升整體結合穩固性。
所述底板于該固定區域周邊形成數個固定孔。借此,該底板置入一 射出成型模具的模穴后,該射出成型模具所屬的固定組件即可直接固定于各固定孔,使該底板與模具之間具有較佳的結合穩固性,以達到提升 其產品品質的功效。
所述封閉端區分為一第一包覆部及一第二包覆部,該第一包覆部及 第二包覆部共同夾持該底板的結合部。借此,可進一步提升該軸管與該 底板彼此之間的結合穩固性。
所述底板的底面相對于該固定區域的位置另形成一凹陷部,該第二 包覆部埋入于該凹陷部內。借此,可達到減少該底座的整體軸向高度的 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制作成型容易由于該軸管借助該封閉端一體包覆該底板的結 合部;其中相較于如圖1所示的現有金屬座板以較為繁瑣的步驟形成結 構復雜的凸爪片結構;本實用新型僅利用該定位孔的設計,即可同時達 到防止該軸管任意脫落及轉動的功效;因此,該底板的整體結構可更為 精簡,且該定位孔的制作成型也較現有凸爪片更為容易。
2、 減少制作成本相較于如圖2所示的現有塑膠支柱必須使用較 多的塑膠材料,方可完全包覆該嵌卡結合部的凸爪片;由于本實用新型 無須借助凸爪片設計,即可使該軸管穩固結合于該底板上且不會任意轉 動,因此,本實用新型軸管的封閉端可在使用較少的塑膠材料的條件下, 完全包覆該底板的固定區域,以有效降低整體制造成本。
圖1:現有馬達框架的底座的立體分解圖。
圖2:現有馬達框架的底座的局部組合剖視圖。
圖3: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底座的立體組合剖視圖。
圖4: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底座的平面組合剖視圖。
圖5: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底座的底板的立體外觀圖。圖6: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底座的立體組合剖視圖。 圖7: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底座的平面組合剖視圖。 圖8: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底座的底板的立體外觀圖。 圖9: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底座的立體組合剖視圖。 圖10: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底座的平面組合剖視圖。 圖11: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底座的底板的立體外觀圖。 圖12: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底座的立體組合剖視圖。 圖13: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底座的平面組合剖視圖。 圖14: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底座的底板的立體外觀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2、 3、 4底座10底板11固定區域12定位孔
121防轉部13結合部14通風孑L20軸管
21封閉端211第一包覆部212第二包覆部22開放端
30底板31固定區域32定位孔321防轉部
33結合部40軸管41封閉端411第一包覆部
412第二包覆部42開放端50底板51固定區域
52定位孔521防轉部53結合部60軸管
61封閉端611第一包覆部612第二包覆部62開放端
70底板71固定區域72定位孔721防轉部
73結合部74凹陷部75固定孔80軸管
81封閉端811第一包覆部812第二包覆部82開放端
9絕緣基座91金屬座板911嵌卡結合部912凸爪片
92塑膠支柱921結合端
具體實施方式
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
8文特舉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圖3及圖4所示,揭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 底座l,該底座1包含一底板IO及一軸管20,其中
該底板IO為金屬材質所制成的一板片,請配合參照圖5所示,該底 板10中央具有一固定區i或11,該固定區i或11為該底才反10可供該軸管 20結合的預定部位;又,該固定區域11內包含一定位孔12及一結合部 13,其中該固定區域11于該定位孔12以外的部位即為該結合部13;該 定位孔12具有一防轉部121,在本實施例中,該防轉部121為該定位孔 12的孔壁朝向該結合部13所形成的一缺槽,而該結合部13則為圍繞且 接鄰該定位孔12的周緣。又,該底板IO較佳可于該固定區域11周邊形 成數個通風孔14,以便該底板10結合該軸管20構成該馬達框架的底座 l時,該底座1也可作為一般風扇的底座等用途。
該軸管20為呈中空狀的塑膠管體,該軸管20—端形成一封閉端21, 另一端形成一開;j文端22,且該封閉端21可進一步區分為一第一包覆部 211及一第二包覆部212。該軸管20的封閉端21用以結合于該底4反10 的固定區域11,當該封閉端21結合于該固定區域11時,該封閉端21可 通過該底板10的定位孔12而完全包覆該結合部13及該防轉部121,并 兼可配合封閉該定位孔12;又,其中該封閉端21的第一包覆部211可抵 接該底板10的頂面,該第二包覆部212可抵接該底板10的底面,以便 利用該第一包覆部211及第二包覆部212共同夾持該底板10的結合部13。
借助前述該底板IO及該軸管20的結構特征,在實際組裝時,主要 將該底板10預先置入一射出成型模具(未繪示)的一模穴內的預定位置, 該模穴用以射出成型該軸管20;當該模穴注入塑料以一體射出成型該軸 管20的過程中,該軸管20即形成可結合于該固定區域11的該封閉端21 , 進而再利用該封閉端21封閉該定位孔12且同時一體包覆該結合部13;211及第二包覆部212 包覆該結合部13,以便借助該結合部13增加該軸管20與該底板10彼此 之間的結合面積,再利用該軸管20的封閉端21卡掣結合該定位孔12的 防轉部121 (即為缺槽),以進一步防止該軸管20于該定位孔12內任意 轉動,進而可有效提升該軸管20與該底板IO彼此之間的結合穩固性
請參照圖6及圖7所示,揭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 底座2,該底座2包含一底板30及一軸管40,其中
該底板30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底板10的結構特征大致相同,該底 板30同樣具有一固定區域31、 一定位孔32及一結合部33等設計,其中 針對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結構相同的部分不再贅述。又,請配合參照 圖8所示,本實施例的底板30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底板10的差異僅在 于該定位孔32為一非正圓形孔,例如;該定位孔32可為多邊形孔或 橢圓形孔等設計,在如圖所示的實施例中,揭示該定位孔32為方形孔; 而該定位孔32具有一防轉部321,該防轉部321為非正圓形孔所形成的 內側孔壁。
該軸管40同樣具有一封閉端41及一開放端42等設計,且該封閉端 41也可進一步區分為一第一包覆部411及一第二包覆部412,其中該軸 管40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軸管20的結構特征大致相同,故不再贅述。
借助前述該底板30及該軸管40的結構特征,在實際組裝時,也可 在該射出成型模具成型該軸管40的同時,將該軸管40的封閉端41 一體 包覆該結合部33且封閉該定位孔32,使該封閉端41的第一包覆部411 及第二包覆部412共同包覆該結合部33及防轉部321;本實施例中,主 要借助該定位孔32為非正圓形孔的設計,使該軸管40的封閉端41結合 該定位孔32時,可通過非正圓形孔的內側周緣所形成的防轉部321,以 同樣達到防止該軸管40在該定位孔32內任意轉動的效果;因此,本實施例的防轉部321無須設置如同前述第一實施例的缺槽,以精筒該底板 30的結構復雜度。
請參照圖9及圖IO所示,揭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 底座3,該底座3包含一底板50及一軸管60,其中
該底板50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底板10的結構特征大致相同,該底 板50同樣具有一固定區域51、 二定位孔52及一結合部53等設計,其中 針對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結構相同的部分不再贅述。又,請配合參照 圖ll所示,本實施例的底板50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底板IO的差異僅在 于該二定位孔52分別為二長形孔,該二長形孔呈并排設置;而該二定 位孔52各具有一防轉部521,該防轉部521為該二定位孔52的內側孔壁。
該軸管60同樣具有一封閉端61及一開放端62等設計,且該封閉端 61也可進一步區分為一第一包覆部611及一第二包覆部612,其中該軸 管60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軸管20的結構特征大致相同,故不再贅述。
借助前述該底板50及該軸管60的結構特征,在實際組裝時,也可 在該射出成型模具成型該軸管60的同時,將該軸管60的封閉端61 —體 包覆該結合部53且封閉各該定位孔52,使該封閉端61的第一包覆部611 及第二包覆部612共同包覆該結合部53及防轉部521;本實施例中,可 借助該二定位孔52的設計,使該軸管60的封閉端61結合該二定位孔52 時,達到防止該軸管60在該底板50上任意轉動的效果;再者,由于該 二定位孔52之間也具有結合部53,因此,當該軸管60的封閉端61結合 于該固定區域51時,則可借助該結合部53增加該軸管60與該底板50 彼此之間的結合面積,以有效提升整體結合穩固性。
請參照圖12及圖13所示,揭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馬達框架 的底座4,該底座4包含一底板70及一軸管80,其中
該底板70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底板10的結構特征大致相同,該底板70同樣具有一固定區域71、數個定位孔72及一結合部73等設計,其 中針對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結構相同的部分不再贅述。又,請配合參
照圖14所示,本實施例的底板70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底板IO的差異僅 在于該固定區域71設有該數個定位孔72,各該定位孔72的內側孔壁 分別為一防轉部721。又,該底板70的底面相對于該固定區域71的位置 另可形成一凹陷部74。
該軸管80同樣具有一封閉端81及一開;^文端82等設計,且該封閉端 81也可進一步區分為一第一包覆部811及一第二包覆部812,其中該軸 管80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軸管20的結構特征大致相同,故不再贅述。
借助前述該底板70及該軸管80的結構特征,在實際組裝時,也可 在該射出成型模具成型該軸管80的同時,將該軸管80的封閉端81 —體 包覆該結合部73且封閉各該定位孔72,使該封閉端81的第一包覆部811 及第二包覆部812共同包覆各該結合部73及防轉部721,再借助各該定 位孔72的設計,同樣可達到防止該軸管80在該底板70上任意轉動的效 果。另外,利用該底板70的凹陷部74的設計,則該第二包覆部812可 直接埋入于該凹陷部74內,4吏該底板70的底部較為平整,并兼可有效 減少該底座4的整體軸向高度。又,該凹陷部74的設計雖僅揭示于本實 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底座4,但是該凹陷部74也可適用于前 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底座1、 2、 3。
請再參照圖12至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 底座4也揭示該底板70在該固定區域71周邊形成數個固定孔75,借助 各該固定孔75的設計,在該軸管80以射出成型方式一體包覆該底板70 的過程中,當該底板70置入該射出成型模具的模穴后,該射出成型模具 所屬的固定組件(未繪示)可直接固定該底板70的各固定孔75,使該底 板70與模具之間具有較佳的結合穩固性。借此,后續進行射出成型的過程中,該底板70即不易產生偏位情形,因此,當制作成型本實用新型馬 達框架的底座4后,可確保該軸管80相對于該底板70的水平面的垂直 度符合標準,以有效提升其產品品質。又,該固定孔75的設計雖僅揭示 于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底座4,但是該固定孔75可適用 于前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底座1、 2、 3。
如上所述,借助上述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的馬達框架的底座1、 2、 3、 4的結構設計,本實用新型主要是于塑膠材質所制成的軸管20、 40、 60、 80在射出成型的過程中,可同時包覆該底板IO、 30、 50、 70的預定部位, 以構成該底座l、 2、 3、 4結構,因此,本實用新型確可達到如下所述的 諸多功效
1、 制作成型容易由于該軸管20、 40、 60、 80借助該封閉端21、 41、 61、 81—體包覆該底板10、 30、 50、 70的結合部13、 33、 53、 73; 其中相較于如圖1所示的現有金屬座板91以較為繁瑣的步驟形成結構復 雜的凸爪片912結構;本實用新型僅利用該定位孔12、 32、 52、 72的設 計,即可同時達到防止該軸管20、 40、 60、 80任意脫落及轉動的功效; 因此,該底板IO、 30、 50、 70的整體結構可更為精簡,且該定位孔12、 32、 52、 72的制作成型也較現有凸爪片912更為容易。
2、 減少制作成本相較于如圖2所示的現有塑膠支柱92必須使用 較多的塑膠材料,方可完全包覆該嵌卡結合部911的凸爪片912;如圖4、 7、 10及13所示,由于本實用新型無須借助凸爪片設計,即可使該軸管 20、 40、 60、 80穩固結合于該底板10、 30、 50、 70上且不會任意轉動, 因此,本實用新型軸管20、 40、 60、 80的封閉端21、 41、 61、 81可在 使用較少的塑膠材料的條件下,完全包覆該底板IO、 30、 50、 70的固定 區域ll、 31、 51、 71,以有效降低整體制造成本。
權利要求1、一種馬達框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個底板,為金屬板片,該底板中央具有一個固定區域,該固定區域內包含至少一個定位孔及一個結合部,其中該固定區域在該定位孔以外的部位即為該結合部,該定位孔具有一個防轉部;及一個軸管,為中空狀的塑膠管體,該軸管一端形成一個封閉端,另一端形成一個開放端,該軸管的封閉端結合于該底板的固定區域,且該封閉端封閉該定位孔并包覆該結合部及該防轉部。
2、 依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達框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該定位孔為 一個,該防轉部為該定位孔的孔壁朝向該結合部所形成的一個缺槽。
3、 依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達框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該定位孔為 一個非正圓形孔,該防轉部為該非正圓形孔所形成的內側孔壁。
4、 依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達框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該定位孔為 兩個長形孔,該兩個長形孔呈并排設置,該防轉部為該兩個定位孔的內 側孔壁。
5、 依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達框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該定位孔為 數個,該防轉部為各該定位孔的內側孔壁。
6、 依權利要求1、 2、 3、 4或5所述的馬達框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 該底板在該固定區域周邊形成數個固定孔。
7、 依權利要求l、 2、 3、 4或5所述的馬達框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 該封閉端區分為一個第一包覆部及一個第二包覆部,該第一包覆部及第 二包覆部共同夾持該底板的結合部。
8、 依權利要求7所述的馬達框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該底板的底 面相對于該固定區域的位置另形成一個凹陷部,該第二包覆部埋入于該 凹陷部內。
9、 依權利要求6所述的馬達框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該封閉端區分為一個第一包覆部及一個第二包覆部,該第一包覆部及第二包覆部共 同夾持該底板的結合部。
10、依權利要求9所述的馬達框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該底板的底 面相對于該固定區域的位置另形成一個凹陷部,該第二包覆部埋入于該 凹陷部內。
專利摘要一種馬達框架的底座,包含一底板及一軸管,該底板為金屬板片,該底板中央具有一固定區域,該固定區域內包含一定位孔及一結合部,其中該固定區域在該定位孔以外的部位即為該結合部,該定位孔則具有一防轉部;該軸管為中空狀的塑膠管體,該軸管一端形成一封閉端,另一端形成一開放端,該軸管的封閉端結合于該底板的固定區域,以便于射出成型該軸管的過程中,使該封閉端可同時封閉該定位孔并包覆該結合部及該防轉部,以有效提升該底板與該軸管彼此之間的結合穩固性。
文檔編號H02K5/00GK201435637SQ200920151709
公開日2010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7日
發明者洪銀樹 申請人:昆山廣興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