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余熱溫差發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節能領域與溫差發電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的溫差發電技術背榮技術目前本發明人,還未見有關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的溫差發電技術的報道和應用。
發明內容從戰略上決策,開發利用高溫余熱和空氣的溫差發電技術做為人類永久性的能源!可以說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從戰術創新解決合理利用內燃機的余熱、降低其開發和轉化的成本,是新能源開發中面臨的重要課題。根據上述現狀,本發明人研究開發出了,"一種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余熱溫差發電裝置"的專利技術。利用熱電偶片兩面的溫度相差6(TC就能發電的特性,就能用于內燃機/汽車發動機的排氣系統排出高達200卩~250°C的余熱高溫和空氣的50卩以下的低溫就能進行溫差發電。一、本發明可使原蓄電池延長使用壽命8倍以上,同時可大大降低環境污染。二、本發明可取消原車內空調系統的壓縮泵和發電機充電系統,可節油在25%~40%左右。三、選用了熱電偶的溫差發電片;若每片的兩面溫差能在6(TC,則發電電壓可達3.5V,電流可達5A50A100A。溫差半導體發電有著無噪音、壽命長、性能穩定等特點。可在零下40攝氏度的寒冷環境中迅速啟動,因此在實際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熱電偶溫差發電器件一技術參數<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四、選用了超導熱管;有較大傳熱能力,本身不耗能,結構簡單無運動部件和噪音。傳輸過程幾乎是等溫傳熱,熱損耗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可將大量熱量通過極小的截面積實現遠距離快速傳輸而無需外加動力。五、本實用新型的系統裝置,是可再生的綠色能源。六、本實用新型的系統裝置,將是解決我國和世界能源危及的最佳和最有效的技術手段和方案。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本實用新型中采用了熱電偶半導體溫差發電技術溫差發電是一種新型的發電方式,利用塞貝爾效應將熱能直接轉換為電能。溫差半導體發電技術,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兩塊不同性質的半導體兩端設置一個溫差,于是在半導體上就產生了直流電壓。以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制造的半導體發電機,只要有溫差存在即能發電。溫i半導體發電其內阻小、耐高溫、工作時無噪音、無污染,免維護、壽命長、性能穩定等特點,因而是一種應用廣泛的便攜電源。可在零下40攝氏度的寒冷環境中迅速啟動,因此在實際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這種發電方法是將冷/熱能直接轉變成電能,它不但與兩結溫度有關,且與所用導體的性質有關。這種發電法的優點是沒有轉動的機械部分,不會有磨損現象,故可長久使用,但欲達高效率需要溫度很高的熱源,有時利用數層熱電物質之層疊(cascade或staging)以達高效率的效果。若兩面溫差能達到攝氏60度,則發電電壓可達到3.5V,電流可達到5A以上。隨著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的呼聲越來越高、利用溫差發電就是發展的大方向、從小型器件到大型電站,越來越多地從實驗室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二、本實用新型中采用了超導熱管技術"熱管"又稱"超導熱管"或"介質導熱管",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熱傳導元件。它打破了傳統的以水為介質的傳熱方式,可將大量熱量通過極小的截面積實現遠距離快速傳輸而無需外加動力,從而實現了高效、節能、低耗的目的。經測試,其傳熱速度可達80~100厘米/秒,是銀、銅、鋁等良導體的數千倍;傳輸過程幾乎是等溫傳熱,熱損耗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而使用壽命高達上萬至數萬小時。"熱管"有較大的傳熱能力,熱管巧妙的組織了熱阻較小的沸騰和凝結兩種相變過程,使它的導熱系數高達紫銅導熱系數的數倍以至數千倍。"熱管"不需要輸送泵以及密封潤滑,結構簡單無運動部件和噪音。如一根長0.6m直徑13mm重0.34kg"熱管"在100'C工作溫度下,輸送200W能量,其溫降0.5億而輸送同等能量同樣長的實心銅棒重量為22.7kg,溫差高達70'C。"熱管換熱器"的冷、熱流體完全分開流動,可以比較容易的實現冷、熱流體的完全逆流換熱;同時冷熱流體均在管外流動,由于管外流動的換熱系數遠高于管內流動的換熱系數,且兩側受熱面均可采用擴展受熱面,用于品位較低的熱能的回收非常經濟。熱管技術的特點1、高速度的熱傳導效果2、重量輕且構造簡單;3、溫度分布平均,可作均溫或等溫動作4、熱傳輸量大、熱傳送距離長5、沒有主動組件,本身并不耗電;6、可以在無重力力場的環境下使用;7、沒有熱傳方向的限制,蒸發端以及凝結端可以互換;8、容易加工以改變熱傳輸方向;9、耐用、壽命長、可靠,易存放保管;10、價格低廉。本實用新型的創新點在于技術路線一(B)集熱器內連接著(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連接的(AO)排氣管法蘭盤和(AX)排氣管排氣管口;在(B)集熱器和(D)梳狀散熱器的中間連接著(E)熱電偶組的(E0)電源輸出插座,組成了一種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余熱溫差發電裝置。技術路線二(B)排氣管集熱器由(Bl)頂蓋集熱器上面的(B01)連接孔和(A01)排氣管上半圓組成;(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由(B2-1)左連接角/孔、(B2-3)上凸臺、(B2-4)上凹臺和(B2-2)右連接角/孔組成,在上下兩邊連接著(B2-5)頂連接角/孔和(B2-6)底連接角/孔,并在頂端面的(B01)連接孔開有內(B03)內鏍母;(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由(B3-1)左連接角/孔、(B3-5)上凸臺、(B3-6)下凹臺和(B3-2)右連接角/孔與(B3-3)上連接角/孔、(B3-4)底連接角/孔組成(B4)梳狀散熱器由(B4-1)連接孔和(B4-2)鏍栓組成;(E)熱電偶的(E1-5)熱電偶組和(E6-10)熱電偶組連接在(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的(B2-3)上凸臺和(B3)熱電偶冷源集熱的(B3-5)上凸臺中間;(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連接在(A01)排氣管上半圓和(A02)排氣管下半圓的中間的(AQ)排氣管直徑孔內,用(B01)連接孔開有內(B03)內鏍母或(B04)內鏍母用(B02)鏍栓緊固;(B)排氣管集熱器由(Bl)頂蓋集熱器順次連接(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E)熱電偶、(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和(B4)梳狀散熱器組成了高溫排氣管連接熱電偶與空冷的溫差發電裝置。技術路線三(B5)熱管集冷器由(F)熱管包括(F1-1)蒸發段、(Fl-2)絕熱段和(F1-0)保溫管與(F1-3〉冷凝段組成其中(FX)梅花集冷器套在(F)熱管的(F1-1)蒸發段外圈;(F)熱管的(Fl-3)冷凝段插入由(FN)上半圓和(FM)下半圓組成的(F0)熱管孔內;(B)排氣管集熱器由(Bl)頂蓋集熱器順次連接(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E)熱電偶、(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和(B5)熱管集冷器與(FX)梅花集冷器,組成了高溫排氣管連接熱電偶與低溫熱管的溫差發電裝置。技術路線四(B)集熱器內的(Bl)頂蓋集熱器連接著(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的(AS)排氣長管再順次連接(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和(B4)梳狀散熱器;(E)熱電偶組的電源由(E0)電源輸出插座;(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的(AS)排氣長管連接一端連接著(AX)排氣管排氣管口另一端連接著(AO)排氣管法蘭盤并再連接在(M)發動機缸體的(X0)法蘭盤上,組成了高溫排氣管連接熱電偶與空冷的溫差發電裝置。技術路線五(B)集熱器內的(Bl)頂蓋集熱器連接著(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的(AS)排氣長管再順次連接(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和(B5)熱管集冷器;(B5)熱管集冷器由(F)熱管包括(Fl-1)蒸發段、(Fl-2)絕熱段和(Fl-0)保溫管與(Fl-3)冷凝段組成;其中(FX)梅花集冷器套在(F)熱管的(Fl-1)蒸發段外圈;(F)熱管的(Fl-3)冷凝段插入由(FN)上半圓和(FM)下半圓組成的(F0)熱管孔內;(E)熱電偶組的電源由(E0)電源輸出插座(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的(AS)排氣長管連接一端連接著(AX)排氣管排氣管口另一端連接著(AO)排氣管法蘭盤并再連接在(M)發動機缸體的(XO)法蘭盤上,組成了高溫排氣管連接熱電偶與低溫熱管的溫差發電裝置。技術路線六(El-5)熱電偶片組包括由(El)、(E2)、(E3)、(E4)、(E5)串聯連接組成;(E6-10)熱電偶片組包括由(E6)、(E7)、(E8)、(E9)、(E10)串聯連接組成;(E1-5)熱電偶片組與(E6-10)熱電偶片組的(E+)正極和(E-)負極再相并聯,由(E)熱電偶連接的(E0)電源輸出插座輸出電源。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利用熱電偶片兩面的溫度相差60C就能發電的特性,就能用于內燃機/汽車發動機的排氣系統排出高達200C25(TC的余熱高溫和空氣的5CTC以下的低溫就能進行溫差發電。本實用新型可使原蓄電池延長使用壽命8倍以上,同時可大大降低環境污染。本實用新型可取消原車內空調系統的壓縮泵和發電機充電系統,可節油在25%40%左右。利用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的高溫,連接熱管和熱電偶就可進行發電和充電,特別是對汽車的直接用電和充電,可用于微型冷/暖空調器電器。利用內燃機排氣管余熱的溫差發電專利技術,是可再生能源,是未來的一種具有廣泛用途的新能源,特別在各種內燃機領域將具有巨大的潛力,是無污染的、具有巨大影響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價格低廉,按裝和維護很容易,推廣應用快,它的市場一旦打開,對全球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特別適用于汽車、船舶、飛機各種機動車輛,是人們理想的不花錢無污染的綠色能源。圖h汽車發動機排氣管余熱連接溫差發電的主要組成部分圖示圖1-1:剖示圖示;圖1-2:斷面圖示。圖2:高溫排氣管連接熱電偶與空冷的溫差發電裝置圖示圖2-1:剖示圖示;圖2-2:斷面圖示圖2-3:平面圖示。圖3:高溫排氣管連接熱電偶與低溫熱管的溫差發電裝置圖示圖3H:剖示與斷面圖示;圖3-2:熱管示意圖3-3:散熱器示意圖。圖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余熱溫差發電裝置連接圖示圖4-1:高溫排氣管連接熱電偶與空冷的溫差發電裝置連接圖示圖4-2:高溫排氣管連接熱電偶與低溫熱管的溫差發電裝置連接圖示。圖5:本實用新型的熱電偶片電路連接圖示。圖5-1:熱電偶片平面圖表示;圖5-1:熱電偶片斷面圖表示;圖5-1:熱電偶片斷面圖表示;圖5-1:熱電偶片電路連接圖示。圖中(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AO)排氣管法蘭盤、(AX)排氣管排氣管口、(B)排氣管集熱器、(E)熱電偶組、(E0)電源輸出插座、(D)梳狀散熱器;(A01)排氣管上半圓、(A02)排氣管下半圓、(AQ)排氣管直徑;(Bl)頂蓋集熱器、(B01)連接孔、(B02)鏍栓、(B03)內鏍母、(B04)內鏍母(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B2-1)左連接角/孔、(B2-2)右連接角/孔、(B2-3)上凸臺、(B2-4)上凹臺、(B2-5)頂連接角/孔、(B2-6)底連接角/孔;(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B3-1)左連接角/孔、(B3-2)右連接角/孔、(B3-3)上連接角/孔、(B3-4)底連接角/孔、(B3-5)上凹臺、(B3-6)下凹臺;(B4)梳狀散熱器、(B4-1)連接孔、(B4-2)鏍栓;(E)熱電偶、(E1-4)熱電偶組、(E5-8)熱電偶組;(B5)熱管集冷器、(F)熱管、(F1-1)蒸發段、(F1-2)絕熱段、(F1-0)保溫管、(F1-3)冷凝段、(FX)梅花集冷器、(F0)熱管孔、(FN)上半圓、(FM)下半圓;(AS)排氣長管、(Bl)頂蓋集熱器、(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B4)梳狀散熱器、(B5)熱管集冷器、(M)發動機缸體、(X0)法蘭盤、(E0)電源輸出插座、(E+)正極、(E-)負極。實施例實施例一在圖1中(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A0)排氣管法蘭盤、(AX)排氣管排氣管口、(B)排氣管集熱器、(E)熱電偶組、(E0)電源輸出插座、(D)梳狀散熱器。在圖中(B)集熱器內連接著(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連接的(A0)排氣管法蘭盤和(AX)排氣管排氣管口;在(B)集熱器和(D)梳狀散熱器的中間連接著(E)熱電偶組的(E0)電源輸出插座,組成了一種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余熱溫差發電裝置。在圖2中(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AO)排氣管法蘭盤、(A01)排氣管上半圓、(A02)排氣管下半圓、(AQ)排氣管直徑;(B)排氣管集熱器、(Bl)頂蓋集熱器、(B01)連接孔、(B02)鏍栓、(B03)內鏍母、(B04)內鏍母;(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B2-1)左連接角/孔、(B2-2)右連接角/孔、(B2-3)上凸臺、(B2-4)上凹臺、(B2-5)頂連接角/孔、(B2-6)底連接角/孔;(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B3-1)左連接角/孔、(B3-2)右連接角/孔、(B3-3)上連接角/孔、(B3-4)底連接角/孔、(B3-5)上凹臺、(B3-6)下凹臺;(B4)梳狀散熱器、(B4-l)連接孔、(B4-2)鏍栓;(E)熱電偶、(E1-5)熱電偶組、(E6-10)熱電偶組。在圖中-(B)^氣管集熱器由(Bl)頂蓋集熱器上面的(B01)連接孔和(A01)排氣管上半圓組成;(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由(B2-l)左連接角/孔、(B2-3)上凸臺、(B2-4)上凹臺和(B2-2)右連接角/孔組成,在上下兩邊連接著(B2-5)頂連接角/孔和(B2-6)底連接角/孔,并在頂端面的(B01)連接孔開有內(B03)內鏍母;(B3)熱電偶冷源集熱^l由(B3-1)左連接角/孔、(B3-5)上凸臺、(B3-6)下凹臺和(B3-2)右連接角/孔與(B3-3)上連接角/孔、(B3-4)底連接角/孔組成;(B4)梳狀散熱器由(B4-l)連接孔和(B4-2)鏍栓組成;(E)熱電偶的(El-5)熱電偶組和(E6-10)熱電偶組連接在(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的(B2-3)上凸臺和(B3)熱電偶冷源集熱的(B3-5)上凸臺中間;(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連接在(A01)排氣管上半圓和(A02)排氣管下半圓的中間的(AQ)排氣管直徑孔內,用(B01)連接孔開有內(B03)內鏍母或(B04)內鏍母用(B02)鏍栓緊固;(B)排氣管集熱器由(Bl)頂蓋集熱器順次連接(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E)熱電偶、(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和(B4)梳狀散熱器組成了高溫排氣管連接熱電偶與空冷的溫差發電裝置-在圖3中(B5)熱管集冷器、(F)熱管、(Fl-1)蒸發段、(Fl-2)絕熱段的套管(F1-0)保溫管、(F1-3)冷凝段;(FX)梅花集冷器、(F0)熱管孔、(FN)上半圓、(FM)下半圓。在圖中(B5)熱管集冷器由(F)熱管包括(F1-1)蒸發段、(F1-2)絕熱段和(F卜0)保溫管與(F1-3)冷凝段組成;其中(FX)梅花集冷器套在(F)熱管的(F1-1)蒸發段外圈;(F)熱管的(Fl-3)冷凝段插入由(FN)上半圓和(FM)下半圓組成的(F0)熱管孔內;(B)排氣管集熱器由(Bl)頂蓋集熱器順次連接(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E)熱電偶、(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和(B5)熱管集冷器與(FX)梅花集冷器,組成了高溫排氣管連接熱電偶與低溫熱管的溫差發電裝置。在圖4中(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A0)排氣管法蘭盤、(AX)排氣管排氣管口、(B)集熱器、(E)熱電偶組、(E0)電源輸出插座;(AS)排氣長管、(Bl)頂蓋集熱器、(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B4)梳狀散熱器、(B5)熱管集冷器、(M)發動機缸體、(X0)法蘭盤。實施例二在圖4-1中(B)集熱器內的(Bl)頂蓋集熱器連接著(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的(AS)排氣長管再順次連接(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和(B4)梳狀散熱器;(E)熱電偶組的電源由(E0)電源輸出插座;(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的(AS)排氣長管連接一端連接著(AX)排氣管排氣管口另一端連接著(AO)排氣管法蘭盤并再連接在(M)發動機缸體的(X0)法蘭盤上,組成了高溫排氣管連接熱電偶與空冷的溫差發電裝置。實施例三在圖4-2中(B)集熱器內的(Bl)頂蓋集熱器連接著(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的(AS)排氣長管再順次連接(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和(B5)熱管集冷器;(B5)熱管集冷器由(F)熱管包括(F1-1)蒸發段、(F1-2)絕熱段和(F1-0)保溫管與(F1-3)冷凝段組成;其中(FX)梅花集冷器套在(F)熱管的(Fl-1)蒸發段外圈;(F)熱管的(F1-3)冷凝段插入由(FN)上半圓和(FM)下半圓組成的(F0)熱管孔內;(E)熱電偶組的電源由(E0)電源輸出插座;(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的(AS)排氣長管連接一端連接著(AX)排氣管排氣管口另一端連接著(AO)排氣管法蘭盤并再連接在(M)發動機缸體的(X0)法蘭盤上,組成了高溫排氣管連接熱電偶與低溫熱管的溫差發電裝置。在圖5中(E)熱電偶、(E0)電源輸出插座、(E+)正極、(E-)負極、(El-5)熱電偶片組、(E6-10)熱電偶片組。在圖中(El-5)熱電偶片組包括由(El)、(E2)、(E3)、(E4)、(E5)串聯連接組成;(E6-10)熱電偶片組包括由(E6)、(E7)、(E8)、(E9)、(E10)串聯連接組成;(El-5)熱電偶片組與(E6-10)熱電偶片組的(E+)正極和(E-)負極再相并聯,由(E)熱電偶連接的(E0)電源輸出插座輸出電源;(B)集熱器內連接著(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連接的(AO)排氣管法蘭盤和(AX)排氣管排氣管口;在(B)集熱器和(D)梳狀散熱器的中間連接著(E)熱電偶組的(E0)電源輸出插座,組成了一種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余熱溫差發龜裝置。權利要求1、一種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余熱溫差發電裝置,包括由(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A0)排氣管法蘭盤、(AX)排氣管排氣管口、(B)排氣管集熱器、(E)熱電偶組、(E0)電源輸出插座、(D)梳狀散熱器;(A01)排氣管上半圓、(A02)排氣管下半圓、(AQ)排氣管直徑;(B1)頂蓋集熱器、(B01)連接孔、(B02)鏍栓、(B03)內鏍母、(B04)內鏍母;(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B2-1)左連接角/孔、(B2-2)右連接角/孔、(B2-3)上凸臺、(B2-4)上凹臺、(B2-5)頂連接角/孔、(B2-6)底連接角/孔;(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B3-1)左連接角/孔、(B3-2)右連接角/孔、(B3-3)上連接角/孔、(B3-4)底連接角/孔、(B3-5)上凹臺、(B3-6)下凹臺;(B4)梳狀散熱器、(B4-1)連接孔、(B4-2)鏍栓;(E)熱電偶、(E1-4)熱電偶組、(E5-8)熱電偶組;(B5)熱管集冷器、(F)熱管、(F1-1)蒸發段、(F1-2)絕熱段、(F1-0)保溫管、(F1-3)冷凝段、(FX)梅花集冷器、(F0)熱管孔、(FN)上半圓、(FM)下半圓;(AS)排氣長管、(B1)頂蓋集熱器、(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B4)梳狀散熱器、(B5)熱管集冷器、(M)發動機缸體、(XO)法蘭盤、(E0)電源輸出插座、(E+)正極、(E-)負極組成,其特征是;(B)集熱器內連接著(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連接的(A0)排氣管法蘭盤和(AX)排氣管排氣管口;在(B)集熱器和(D)梳狀散熱器的中間連接著(E)熱電偶組的(E0)電源輸出插座,組成了一種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余熱溫差發電裝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進的一種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余熱溫差發電裝置,其特征是(B)排氣管集熱器由(Bl)頂蓋集熱器上面的(B01)連接孔和(A01)排氣管上半圓組成;(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由(B2-l)左連接角/孔、(B2-3)上凸臺、(B2-4)上凹臺和(B2-2)右連接角/孔組成,在上下兩邊連接著(B2-5)頂連接角/孔和(B2-6)底連接角/孔,并在頂端面的(B01)連接孔開有內(B03)內鏍母;(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由(B3-1)左連接角/孔、(B3-5)上凸臺、(B3-6)下凹臺和(B3-2)右連接角/孔與(B3-3)上連接角/孔、(B3-4)底連接角/孔組成(B4)梳狀散熱器由(B4-1)連接孔和(B4-2)鏍栓組成;(E)熱電偶的(E1-5)熱電偶組和(E6-10)熱電偶組連接在(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的(B2-3)上凸臺和(B3)熱電偶冷源集熱的(B3-5)上凸臺中間;(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連接在(A01)排氣管上半圓和(A02)排氣管下半圓的中間的(AQ)排氣管直徑孔內,用(B01)連接孔開有內(B03)內鏍母或(B04)內鏍母用(B02)鏍栓緊固;(B)排氣管集熱器由(Bl)頂蓋集熱器順次連接(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E)熱電偶、(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和(B4)梳狀散熱器組成了高溫排氣管連接熱電偶與空冷的溫差發電裝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進的一種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余熱溫差發電裝置,其特征是;(B5)熱管集冷器由(F)熱管包括(F1-1)蒸發段、(F1-2)絕熱段和(F1-0)保溫管與(Fl-3)冷凝段組成;其中(FX)梅花集冷器套在(F)熱管的(F1-1)蒸發段外圈;(F)熱管的(Fl-3)冷凝段插入由(FN)上半圓和(FM)下半圓組成的(F0)熱管孔內;(B)排氣管集熱器由(Bl)頂蓋集熱器順次連接(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E)熱電偶、(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和(B5)熱管集冷器與(FX)梅花集冷器,組成了高溫排氣管連接熱電偶與低溫熱管的溫差發電裝置。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進的一種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余熱溫差發電裝置,其特征是(B)集熱器內的(Bl)頂蓋集熱器連接著(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的(AS)排氣長管再順次連接(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和(B4)梳狀散熱器;(E)熱電偶組的電源由(E0)電源輸出插座;(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的(AS)排氣長管連接一端連接著(AX)排氣管排氣管口另一端連接著(AO)排氣管法蘭盤并再連接在(M)發動機缸體的(X0)法蘭盤上,組成了高溫排氣管連接熱電偶與空冷的溫差發電裝置。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進的一種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余熱溫差發電裝置,其特征是;(B)集熱器內的(Bl)頂蓋集熱器連接著(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的(AS)排氣長管再順次連接(B2)熱電偶熱源集熱器、(B3)熱電偶冷源集熱器和(B5)熱管集冷器;(B5)熱管集冷器由(F)熱管包括(F1-1)蒸發段、(Fl-2)絕熱段和(F1-0)保溫管與(F1-3)冷凝段組成其中(FX)梅花集冷器套在(F)熱管的(Fl-1)蒸發段外圏;(F)熱管的(Fl-3)冷凝段插入由(FN)上半圓和(FM)下半圓組成的(F0)熱管孔內;(E)熱電偶組的電源由(E0)電源輸出插座;(A)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的(AS)排氣長管連接一端連接著(AX)排氣管排氣管口另一端連接著(AO)排氣管法蘭盤并再連接在(M)發動機缸體的(X0)法蘭盤上,組成了高溫排氣管連接熱電偶與低溫熱管的溫差發電裝置。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進的一種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余熱溫差發電裝置,其特征是;(El-5)熱電偶片組包括由(El)、(E2)、(E3)、(E4)、(E5)串聯連接組成;(E6-10)熱電偶片組包括由(E6)、(E7)、(E8)、(E9)、(E10)串聯連接組成;(E1-5)熱電偶片組與(E6-10)熱電偶片組的(E+)正極和(E-)負極再相并聯,由(E)熱電偶連接的(E0)電源輸出插座輸出電源。專利摘要一種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余熱溫差發電裝置,包括由;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排氣管集熱器、熱電偶組、電源輸出插座、梳狀散熱器、熱電偶熱源集熱器、熱電偶冷源集熱器、熱管集冷器、熱管、梅花集冷器組成;利用熱電偶片兩面的溫度相差60℃就能發電的特性,就能用于內燃機/汽車發動機排氣管排出高達200℃的余熱高溫和空氣的低溫就能進行溫差發電,可使原蓄電池延長使用壽命8倍以上,同時可大大降低環境污染,可取消原車內空調系統的壓縮泵和發電機充電系統,可節油在25%~40%左右,特別在各種內燃機領域將具有巨大的潛力,安裝和維護很容易,推廣應用快,對全球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特別適用于汽車、船舶、飛機等,是人們理想無污染的綠色能源。文檔編號H02N11/00GK201369695SQ20092014642公開日2009年12月23日申請日期2009年3月18日優先權日2009年3月18日發明者陳紹勇申請人:陳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