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繞線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
背景技術:
由于電機在各個領域的使用非常普遍,導致對電機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轉 子作為電機的關鍵部件,需求量更大。現有技術中雖然也有對轉子自動纏繞漆 包線的設備,但這些設備在轉子上纏繞完漆包線后,需要停機,將纏繞完成的
轉子從轉子夾具上取下,然后放入待繞線的轉子,再開機進行繞線;這樣頻繁 地開機、關機進行轉子的更換,工作效率十分低下,也增加了很多人力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高效率、不需要開關機來更 換轉子的自動轉子繞線機。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包括分別安裝于一工作 臺上的繞線裝置、旋轉裝置以及夾持裝置,
所述繞線裝置包括一 由第 一驅動件驅動旋轉的繞線架以及一 由第二驅動件 驅動水平縱向往復移動的中空主軸,且所述繞線架與中空主軸固定連接;
所述旋轉裝置包括一由第三驅動件驅動旋轉的旋轉平臺,所述旋轉平臺兩 端各設有一轉子夾具,且所述轉子夾具由第四驅動件驅動旋轉;
所述夾持裝置包括一夾持部、 一可驅動所述夾持部打開或閉合的第五驅動 件,所述第五驅動件固定在一絲桿上,所述絲桿與一可驅動該絲桿水平橫向運 動的第六驅動件連接;
所述繞線裝置與旋轉裝置相對設置,所述夾持裝置設置于所述旋轉裝置的
3一側。
該自動轉子繞線機還包括一張力控制器,所述張力控制器設于所述繞線裝 置的前端。
所述繞線架上固設有若干導向輪。
所述第一驅動件為一電機。
所述第二驅動件為一電機。
所述第三驅動件為一電機。
所述第四驅動件為 一 電^/L。
所述第五驅動件為一電機。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通過繞線裝置、旋轉裝置及夾 持轉子三者的配合,實現了對轉子高效率地繞線,可以在一個工作平臺上同時 對4個轉子進行繞線,且在繞線的同時可以將纏繞完成的轉子取下來,不用停 機來取下纏繞完成的轉子,同時也節省了人力成本,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圖l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開機前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 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正在繞線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的夾持部將漆包線夾 住并向右運動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 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 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參閱圖1、圖2及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包括分別安裝于一工作臺1上的繞線裝置11、旋轉裝置12以及夾持裝置
13,
所述繞線裝置11包括一由第一驅動件驅動旋轉的繞線架111以及一由第二 驅動件驅動水平縱向往復移動的中空主軸112,且所述繞線架111與中空主軸 112固定連接;具體地,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驅動件為一電才幾(圖中未示出), 所述繞線架111固定在該電機的轉軸上,由該電機驅動繞線架111作旋轉運動; 而所述第二驅動件也為一電機(圖中未示出),所述中空主軸112與該電機連 接,該電機可驅動所述中空主軸112與繞線架111 一起作水平縱向往復運動; 另外,所述繞線架111上設有若干可對漆包線進行導向的導向輪113,具體地, 本實施例在繞線架111上設有2個導向輪113,漆包線從中空主軸112的空腔 穿過,然后繞著2個導向輪113設置,該導向輪113方便漆包線的進給。
所述旋轉裝置12包括一由第三驅動件驅動旋轉的旋轉平臺121,所述旋轉 平臺121兩端各設有一轉子夾具122,且所述轉子夾具122由第四驅動件驅動 旋轉;具體地,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三驅動件為一電機(圖中未示出),所述旋 轉平臺121與該電機的轉軸連接,該電機可驅動旋轉平臺121作180°的轉動; 而所述轉子夾具122與旋轉平臺121之間為固定連接,所述第四驅動件也為一 電機(圖中未示出),該電機可驅動所述轉子夾具122按照要求旋動一定角度;
所述夾持裝置13包括一夾持部131、 一可驅動所述夾持部131打開或閉合 的第五驅動件132,所述第五驅動件132固定在一絲4干134上,所述絲桿134 與一可驅動該絲桿134水平橫向運動的第六驅動件133連接;具體地,本實施 例中所述第五驅動件132為一汽缸1321,所述第六驅動件133也為一汽缸1331。
而且,所述繞線裝置11與旋轉裝置12相對設置,所述夾持裝置13設置于 所述旋轉裝置12的一側。
進一步地,為了漆包線有足夠的張緊度,在所述繞線裝置的前端還設有一 張力控制器14,所述張力控制器14可拉緊穿過其內的漆包線,使漆包線有足夠的張緊度,從而使后續繞在轉子上的漆包線均勻、密實。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的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1 )首先把漆包線穿過張力控制器14及中空主軸112,夾持部131在汽缸 1321驅動下打開,將漆包線放于夾持部131上,接著夾持部131在汽缸1321 驅動下閉合從而將漆包線夾住;然后把轉子放置在轉子夾具122上,由于汽缸 1321固定在一絲桿134上,當汽缸1331驅動絲桿134水平向左運動時,汽缸 1321也跟著向左運動到繞線處A,此時夾持部131將漆包線纏繞在轉子夾具122 上的轉子上;之后,夾持部131在汽缸1321的驅動下打開從而將漆包線松開, 并在汽缸1331的驅動下向右運動并回到原始位置;4妄著中空主軸112由電^/L驅 動,帶動中空主軸112與繞線架111 一起向前移動到繞線處A (如圖2所示), 此時,繞線架111由另一電機驅動旋轉,將漆包線纏繞在轉子上,且繞線架111 一邊旋轉纏繞漆包線, 一邊會隨著中空主軸112作縱向運動,從而保證了纏繞 在轉子上的漆包線厚度均勻;當轉子上的漆包線纏繞完畢后,中空主軸112在 電機驅動下遠離繞線處A,繞線架111也隨之遠離繞線處A,同時夾持部131 在汽缸1331的驅動下向左移動到繞線處A,夾持部131在1321的驅動下將漆 包線夾住并在汽缸1331的驅動下向右移動,夾持部131在向右移動的同時將漆 包線從轉子上拉斷,使漆包線夾在夾持部131上(如圖3所示);
(2) 由于本實施例所提供的轉子有3個繞線端,當轉子上的一個繞線端的 漆包線纏繞完畢后,轉子夾具122在電機的驅動下旋轉120° ,轉子的另一繞 線端按照步驟(1 )開始纏繞漆包線;同理,轉子的第三個繞線端也按照步驟(1) 完成繞線;
(3) 當轉子的三個繞線段都纏繞好漆包線后,旋轉平臺121在電機的帶動 下旋轉180° ,另一個轉子轉到繞線處A,該轉子按照步驟(1)和(2)完成 繞線;在對該轉子繞線的同時,可以將步驟(2)纏繞好漆包線的轉子取下,并 向轉子夾具上放入待繞線的轉子,從而實現了不需要停機即可取下纏繞好的轉
6子并將待繞線的轉子放入轉子夾具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進一步地,為了提高自動轉子繞線機的工作效率,可以將四組自動轉子繞 線機放在同一工作臺1上,每組繞線機的繞線架111之間通過傳動帶15連接, 每組繞線機的中空主軸112之間則通過一連接4反16連接,每組繞線機的汽缸 1321都固定在絲桿134上,由汽缸1331驅動四個汽缸1321同時向左或向右運 動;當主繞線機工作時,副繞線機在傳動帶15及連接板16的作用下一起跟著 工作,實現了同時對4個轉子進行繞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節省了 人力成本,具有4艮好的市場前景。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 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 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包括分別安裝于一工作臺上的繞線裝置、旋轉裝置以及夾持裝置,所述繞線裝置包括一由第一驅動件驅動旋轉的繞線架以及一由第二驅動件驅動水平縱向往復移動的中空主軸,且所述繞線架與中空主軸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裝置包括一由第三驅動件驅動旋轉的旋轉平臺,所述旋轉平臺兩端各設有一轉子夾具,且所述轉子夾具由第四驅動件驅動旋轉;所述夾持裝置包括一夾持部、一可驅動所述夾持部打開或閉合的第五驅動件,所述第五驅動件固定在一絲桿上,所述絲桿與一可驅動該絲桿水平橫向運動的第六驅動件連接;所述繞線裝置與旋轉裝置相對設置,所述夾持裝置設置于所述旋轉裝置的一側。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張力 控制器,所述張力控制器設于所述繞線裝置的前端。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繞線架上 固設有若干導向輪。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 件為一電機。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 件為一電機。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驅動 件為一電才幾。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驅動 件為一電機。
8、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驅動 件為一電機。
專利摘要一種自動轉子繞線機,包括分別安裝于一工作臺上的繞線裝置、旋轉裝置以及夾持裝置,所述繞線裝置包括一由第一驅動件驅動旋轉的繞線架以及一由第二驅動件驅動水平縱向往復移動的中空主軸,且所述繞線架與中空主軸固定連接;所述旋轉裝置包括一由第三驅動件驅動旋轉的旋轉平臺,所述旋轉平臺兩端各設有一轉子夾具,所述轉子夾具與旋轉平臺之間活動連接,且所述轉子夾具由第四驅動件驅動旋轉;所述夾持裝置包括一夾持部以及一可驅動所述夾持部作水平橫向運動的第五驅動件。本實用新型可以在一個工作平臺上同時對4個轉子繞線,在繞線的同時可以將纏繞完成的轉子取下來,不用停機來取下纏繞完成的轉子,同時也節省了人力成本,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文檔編號H02K15/08GK201345597SQ200920129210
公開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月9日
發明者何雅文 申請人:何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