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環形微風發電機的制作方法
環形微風發電機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交流同步電機領域,具體地說,是提出一種無槽的永磁同步發電機 結構。
背景技術:
在風力發電領域,發電機是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必不可少的機電能量轉換 裝置。為了獲得更多的風能,特別是也能利用微風的能量發電,發電機必須具有很小 的起動阻力矩,但是現有的小型風力發電機廣泛采用永磁轉子結構、定子采用“齒槽結 構”的電樞,即利用齒來引導磁流,利用線槽來安放繞組,并與齒交鏈,在運動中產生 感應電壓。齒槽結構的存在會引起齒槽轉矩,它是由轉子的永磁體磁場同定子鐵心的齒 槽相互作用,在圓周方向形成的阻力矩。此阻力矩與定子的電流無關,它總是試圖將轉 子定位在某些位置上。齒槽結構還會產生齒諧波和相關的能量損耗,降低發電機的效 率。正因為風力發電機需由永磁體產生磁場,而磁場引起的齒槽轉矩極大地增加了啟動 的阻力,因此無法在微風中啟動發電。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電機是通過取消定子鐵芯上的齒槽來消除齒槽阻力,實現微風起動 的,環形微風發電機由轉子體(1)、定子體( 和電機殼體(3)組成,轉子體上有轉子軸 (11)和永磁體(1 ,電機殼體C3)上有二個端蓋,其特征為,定子體( 為一無內圓槽 但帶有至少三個外凸齒0 的環形體鐵芯,且有多個電樞繞組分段布置,穿繞在該 環形體鐵芯上。
通過本發明的上述改進,取消了定子鐵芯內環上的齒和槽,轉子隨便轉到什么 位置,磁阻都一樣大,磁力線沒有變化,齒槽阻力為零,效果是很明顯的;由于無齒槽 結構,齒諧波和齒部磁場撓動產生的能量損耗也同時降低至零,發電機效率有所提高。
圖1為本發明的帶外凸齒的環形微風發電機結構的徑向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帶墊塊的環形微風發電機結構的徑向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可以看出,本發明的發電機由轉子體、定子體和電機殼體三大部分所 組成,轉子體上有轉子軸和永磁體,電機殼體上有端蓋,這與現有傳統發電機是相同 的。但本發明的定子鐵芯卻是無槽結構,正因為沒有線槽,所以電樞繞組就無法安放在 原有電機特設的定子槽內,為此,只得將繞組穿繞在該環形體鐵芯上。故本發明的發電 機就有環形發電機的結構名稱。
由于環形發電機的外環上也有繞組的一個邊,就必須在環的外緣增加若干個外凸齒,定子鐵芯可以靠這些外凸齒與電機殼體緊固地連接和定位,以使轉子施加于定子 的力矩傳遞到機殼上,同時,外凸齒也起到了支承和定位作用,避免了繞組的外緣與電 機殼體相碰,外凸齒與電機殼體間形成的間隙有利于空氣流通散熱。
外凸齒也可以用墊塊來代替,這樣一來,定子鐵芯就成為純環形,模具簡單、 沖制方便、材料節約,有利于降低發電機的制造成本。墊塊應該采用非導磁性材料,特 別是當電機殼體是鐵磁性材料時,如果采用導磁性墊塊,磁極就有可能通過電機殼體產 生漏磁,墊塊方案必須解決好定子軸的定位問題。
本發明的發電機繞組的個數N,與轉子磁極極對數辦間有著一定的關系。當N = 2p,且繞組沿環形圓周均勻分布時,繞組產生的交流感應電壓的相位或者相同或者相 反,繞組可以通過串聯或并聯輸出單相交流電壓,這時的環形發電機就是一臺單相發電 機。
很明顯,當N = 4p或N = 6p時,可以得到二相或三相發電機。
當N = 2p^m(m為正整數),當把相同(或相反)相位繞組按規則連接,則本發 明的發電機就成為一臺m相的多相發電機。
由于電樞繞組的一個邊在定轉子的氣隙中,為避免轉子體擦碰繞組,所以 本發明的發電機的電磁氣隙比傳統發電機大,會使氣隙磁場強度B降低,為此可以采用 釹鐵硼超強永磁體,可以保證環形鐵芯中足夠的B值,和保證發電機較高的額定功率。
權利要求
1.環形微風發電機,由轉子體⑴、定子體⑵和電機殼體⑶組成,轉子體上有轉 子軸(11)和永磁體(12),電機殼體(3)上有二個端蓋,其特征為,定子體(2)為一無內 圓槽但帶有至少三個外凸齒(22)的環形體鐵芯,且有多個電樞繞組(21)分段布置,穿繞 在該環形體鐵芯上。
2.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形微風發電機,其特征為,定子體(2)為純環形鐵芯,外凸齒 為墊塊所取代。
3.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環形微風發電機,其特征為,發電機為單相輸出。
4.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環形微風發電機,其特征為,發電機為二相或三相輸出。
5.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環形微風發電機,其特征為,發電機為多相輸出。
全文摘要
環形微風發電機,由轉子體(1)、定子體(2)和電機殼體(3)組成,轉子體上有轉子軸(11)和永磁體(12),電機殼體(3)上有端蓋,定子體(2)為一無內槽但帶有至少三個外凸齒(22)的環形體鐵芯,且有多個電樞繞組(21)分段布置,穿繞在該環形體鐵芯上。環形微風發電機是一種無槽發電機,定子鐵芯上不設線槽,所以具有很小的起動阻力矩,徹底消除了齒槽效應和齒槽阻力矩,可以在微風中啟動,環形微風發電機中沒有齒諧波及其能量損耗,發電機的波形好、效率較高。
文檔編號H02K3/46GK102025199SQ20091019538
公開日2011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9日
發明者於岳亮 申請人:於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