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內部收納有電氣零件的汽車用的電連接箱。
背景技術:
作為配置于汽車的發動機室內的汽車用電連接箱,已知有在基座上設置繼電器及 熔絲等電氣零件,并用上蓋蓋住的方式的電連接箱。另外,還已知有從基座的下方引出與上 述電氣零件連接的線束,并且用下蓋將該線束等蓋住的結構。對于這種電連接箱,在雨水等侵入其內部,且水到達基座的零件搭載面上時,電氣 零件的連接觸點被潤濕,成為故障等的原因。為防止該情況,專利文獻1中公開有下述結 構,即,在所謂的縱置型電連接箱中,為防止毛細管現象引起的水從蓋的間隙的侵入,在殼 體主體和后蓋之間設有間隙。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1-238328號公報但是,專利文獻1的結構中,有時因汽車行駛時的風壓或振動等,從上述間隙侵入 的雨水到達基座的零件搭載面上,將電氣零件的連接觸點潤濕。因此,從可靠地防止電氣零 件發生故障的觀點來看,留有改善的余地。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創立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連接箱,防止水向 內部的侵入,并且假如即使在水侵入到內部的情況下,也能夠將水容易地排出到外部。根據本發明的觀點,提供以下結構的汽車用電連接箱。即,該電連接箱具備具有搭 載電氣零件的零件搭載面的基座和覆蓋所述電氣零件的上蓋。而且,所述零件搭載面與所 述上蓋周圍部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由此,即使雨水等從上蓋的周圍部的下端(嵌合間隙)侵入,其也難以到達處于比 嵌合間隙高的位置的零件搭載面。因此,能夠有效地防止電氣零件的浸水。在所述電連接箱中,優選設為以下的結構。即,在所述基座的周圍具備與所述上蓋 的周圍部嵌合的第一周壁。所述第一周壁配置于所述上蓋的周圍部的內側。所述第一周壁 的上端與所述上蓋的周圍部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另外,所述零件搭載面與所述第一周壁 的上端相比位于上方。或者也可以設為以下的結構。即,電連接箱具備與所述基座嵌合的下蓋。在所述 下蓋的周圍具備與所述上蓋的周圍部嵌合的第一周壁。所述第一周壁配置于所述上蓋的周 圍部的內側。所述第一周壁的上端與上蓋的周圍部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另外,所述零件 搭載面與所述第一周壁的上端相比位于上方。由此,即使雨水等從所述嵌合間隙侵入,該水要到達零件搭載面,也必須要越過第 一周壁的上端。因此,能夠良好地防止電氣零件的浸水。在所述電連接箱中,優選設為以下的結構。即,所述上蓋在所述周圍部的內部具備 向下的第二周壁。所述第二周壁位于所述第一周壁的內側,并且,所述零件搭載面與所述第二周壁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由此,即使雨水等從所述嵌合間隙侵入,該水要到達零件搭載面,也必須要越過第 一周壁的上端,接著穿過第二周壁的下側,之后進一步向上方的零件搭載面移動。通過該迷 宮效果,能夠更可靠地防止零件搭載面的潤濕,能夠對電氣零件良好地進行防水。在所述電連 接箱中,優選在所述基座的零件搭載面的周圍具備將從所述上蓋的嵌 合部的間隙侵入的水向下方排出的排水孔。由此,即使水從周圍侵入零件搭載面,也可以通過使該水落到排水孔而阻止其侵 入。因此,水難以達到內側的電氣零件及它們的連接器,可以實現進一步的防水效果。在所述電連接箱中,優選在所述零件搭載面的局部具備將侵入到所述零件搭載面 上的水向所述排水孔引導的槽。由此,假如即使水到達零件搭載面,也能夠經由所述槽將水迅速地導向周圍的排 水孔并進行排水。因此,能夠良好地防止電氣零件的潤濕。在所述電連接箱中,優選所述零件搭載面傾斜。由此,假如即使水到達零件搭載面,也能夠防止該水長時間滯留于零件搭載面上。 因此,能夠有效地防止電氣零件的浸水。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電連接箱的外觀立體圖;圖2是電連接箱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詳細表示基座和上蓋的嵌合部分周邊的局部剖面圖;圖4是變形例的電連接箱的基座的主要部分立體圖;圖5是詳細表示其它變形例的下蓋和上蓋的嵌合部分周邊的局部剖面圖。符號說明10 上蓋11 基座12 下蓋15電連接箱20零件搭載面21導向壁22、23 鎖定爪24、25 卡合部30繼電器(電氣零件)31第一周壁32第二周壁33排水孔34上蓋的周圍部43嵌合間隙50排水槽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最佳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電連接箱15的外觀立體圖。圖1所示的電連接箱15設于汽車的發動機室內的上部,具備上蓋10、基座11、及 下蓋12。上述基座11平面看形成為梯形。在基座11的周圍部的上端形成有多個鎖定爪22,在下端也形成有多個鎖定爪23。 另一方面,在上蓋10的下端,與上述鎖定爪22相對應形成有卡合部24,在下蓋12的上端, 與上述鎖定爪23相對應形成有卡合部25。上蓋10及下蓋12經由這些鎖定爪22、23及卡 合部24、25,相對于基座11被固定。上述卡合部24被配置在位于上蓋10的下端的周圍部34。該卡合部24構成為可 將手指放在其下端,通過對該卡合部24施加從鎖定爪22脫開的方向的力,可解除鎖定爪22 和卡合部24的卡合。其結果是,可將上蓋10打開,進行內部的電氣零件的維護等。同樣, 通過將手指放在卡合部25并施加力,可將下蓋12從基座11上拆下。圖2是電連接箱15的分解立體圖。如該圖2所示,基座11具備用于設置多個繼 電器等電氣零件的水平的零件搭載面20。該零件搭載面20遍及上述基座11的上面的大部 分而形成。另外,上述基座11具備從上述零件搭載面20垂直立起的導向壁21。通過該結構, 繼電器等電氣零件插入到該導向壁21的內部,被設置在上述零件搭載面20上。另外,圖2 中省略了電氣零件的圖示。在上述零件搭載面20的周圍,在基座11上設有排水孔33。該排水孔33沿基座 11的周緣細長地形成。落到該排水孔33的水流向下方的下蓋12側,最終排出到電連接箱 15的外部。在上述零件搭載面20的周圍(上述排水孔33的外側),在上述基座11的上面設 有第一周壁31。該第一周壁31沿排水孔33細長地形成。第一周壁31以向上方突出的方 式形成,并且構成為可從內側與在上蓋10的下部形成的上述周圍部34嵌合。圖3是將上述上蓋10和基座11的嵌合部放大表示的剖面圖。如該圖3所示,在 上述上蓋10的內部,在上述零件搭載面20上設置有繼電器(電氣零件)30。如圖3所示,上蓋10的周圍部34比上述零件搭載面20更向下方延伸。換言之, 上述零件搭載面20與上述周圍部34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另外,相對于上述周圍部34在 內側嵌合的第一周壁31的上端以與上述上蓋10的周圍部34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的方式 構成。在上蓋10上,在上述周圍部34的內側設有向下的第二周壁32。該第二周壁32位 于第一周壁31的內側,且該第二周壁32的下端與零件搭載面20相比位于下方。第二周壁32沿第一周壁31細長地形成。另外,形成于上述基座11的上述排水孔 33的開口部被配置為相對于上述第二周壁32在下側對面。在以上的結構中,假定雨水等進入了在上蓋10和基座11的接合部所形成的間隙 (嵌合間隙43)。該水要到達零件搭載面20,必須要越過第一周壁31的上端并穿過內側的 第二周壁32的下端,并且不落到上述排水孔33而向上方移動至零件搭載面20的高度。因 此,水到達零件搭載面20并潤濕繼電器30等的情況極難發生,實現了良好的防水效果。另外,由于是經由排水孔33直接向下方排出被第二周壁32阻擋了向內部的侵入的水的結構, 因此,水侵入到零件搭載面20變得更困難。因此,能夠更可靠地防止繼電器30等電氣零件 的浸水。如上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電連接箱15具備具有搭載繼電器30等電氣零件的零件 搭載面20的基座11、覆蓋上述電氣零件的上蓋10。而且,上述零件搭載面20與上述上蓋 10的周圍部34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由此,即使在從上蓋10和基座11的接合部分的間隙(嵌合間隙43)侵入了雨水 等的情況下,雨水等也難以到達零件搭載面20。因此,能夠防止上述繼電器30等電氣零件浸水。另外,本實施方式中,在上述基座11的周圍具備與上述上蓋10的周圍部34嵌合 的第一周壁31。該第一周壁31配置于上述上蓋10的周圍部34的內側,并且,該第一周壁 31的上端與上蓋10的周圍部34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另外,上述零件搭載面20與上述第 一周壁31的上端相比位于上方。由此,即使在水從上述嵌合間隙43侵入的情況下,水要到達上述零件搭載面20, 必須越過第一周壁31。因此,能夠良好地防止水向內部的侵入,能夠防止繼電器30等電氣 零件的浸水。另外,上述上蓋10在上述周圍部34的內側具備向下的第二周壁32。該第二周壁 32被配置于上述第一周壁31的內側,并且,上述零件搭載面20與上述第二周壁32的下端 相比位于上方。由此,即使在雨水等從上述嵌合間隙43浸入的情況下,該水要到達零件搭載面 20,也必須要越過第一周壁31的上端并穿過第二周壁32的下側,之后向上方移動至零件搭 載面20的高度。通過該迷宮式密封效果,能夠更有效地防止水到達零件搭載面20。另外,本實施方式的電連接箱15中,在上述零件搭載面20的周圍具備將從上述上 蓋10的嵌合部的間隙(嵌合間隙43)侵入的水向下方排出的排水孔33。由此,通過使要從外側侵入零件搭載面20的水落到排水孔33而能夠阻止其侵入。 另外,假如即使水侵入零件搭載面20,也能夠通過排水孔33將其水排水。另外,本實施方式中,由于不在上蓋10內配置預備的熔絲等,因而與此相應地將 零件搭載面20設定在較高的位置。而且,由此,能夠實現上蓋10的周圍部34的下端與上 述零件搭載面20相比位于下方的布局。S卩,假如在上蓋10內保管預備零件時,在該保管空間的安排上,需要充分確保該 上蓋10的上端和零件搭載面20之間的距離。因此,不得不將零件搭載面20設定在靠下方 的位置。而且,假如使上述上蓋10的周圍部34延伸到比上述零件搭載面20更靠下方的情 況下,上述上蓋成為深的上蓋10,上述鎖定爪22及卡合部24的設置部位將會大幅向下方移 動,將手從上側插入狹窄的發動機室內并使手指到達卡合部24變得極其困難。從這方面考慮,在本實施方式中,不在上蓋10內部保管熔絲等,由此,可以將基座 11的零件搭載面20設定在高的位置。因此,即使將上蓋10的周圍部34的下端設定在與零 件搭載面20相比更下方的位置,上蓋10也不會太深,卡合部24及鎖定爪22的位置也不怎 么會向下方移動。因此,能夠使手容易地到達上述卡合部24并打開上蓋10,能夠良好地保 持維護作業性。
6
其次,參照圖4對上述實施方式的變形例進行說明。圖4是將變形例的基座11的局部進行了放大的立體圖。該變形例中,如圖4所示,在設定于基座11的上面的上述零件搭載面20上設置有 截面V字形的排水槽50。該排水槽50以隨著從零件搭載面20的中央靠近周圍(排水孔 33)而降低的方式傾斜形成。由此,落到排水槽50的水被引導到上述排水孔33。根據該變形例的結構,即使水到達零件搭載面20,也可以通過排水槽50將其迅速 地導向排水孔33并排出。由此,能夠良好地防止繼電器30等電氣零件的潤濕。以上對本發明的最佳實施方式及變形例進行了說明,但以上的結構例如可如下變 更。上述實施方式及變形例中,上蓋10被嵌合于基座11。但是,取而代之的是,例如圖 5所示,可變更為將上蓋10嵌合于下蓋12。該情況下,將與上蓋10嵌合的上述第一周壁31 不設于基座11上而設于下蓋12上,基座11從內側嵌合于下蓋12。即使這樣變更,與上述 實施方式等相同,也能夠實現雨水等難以侵入內部的效果。上述實施方式及變形例中,也可以省略下蓋。但是,從保護配置于基座下方的線束 等的觀點來看,優選設置下蓋。圖4的變形例中所示的排水槽50設為例如截面圓弧狀等,可以適當變更其形狀。 另外,可以代替隨著接近排水孔33而下降那樣的下傾構成的排水槽50,而變更為水平的排 水槽。S卩,即使排水槽不具有坡度,只要將該排水槽避開繼電器30等電氣零件進行配置,就 可以通過將水匯集到該排水槽而實現難以潤濕電氣零件的效果。但是,從不使水滯留在零 件搭載面20上而迅速地進行排水的觀點來看,如圖4所示,優選使排水槽50朝向排水孔33 傾斜。可以將基座11變更為具備不是水平而傾斜的零件搭載面的結構。例如考慮形成 以成為向上凸的曲面的方式彎曲的零件搭載面。該情況下,假如即使水到達零件搭載面,該 水也不會滯留而是迅速地流向周圍,可以通過排水孔33排水。另外,也可以在上述傾斜狀 的零件搭載面上形成上述排水槽,該情況下,能夠期待更加順暢的排水效果。
權利要求
一種電連接箱,是用于汽車的電連接箱,該電連接箱具備具有搭載電氣零件的零件搭載面的基座;以及覆蓋所述電氣零件的上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搭載面與所述上蓋周圍部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的周圍具備與所述上蓋的周圍部嵌合的第一周壁, 所述第一周壁配置于所述上蓋的周圍部的內側, 所述第一周壁的上端與所述上蓋的周圍部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 所述零件搭載面與所述第一周壁的上端相比位于上方。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蓋在所述周圍部的內側具備向下的第二周壁, 所述第二周壁位于所述第一周壁的內側,所述零件搭載面與所述第二周壁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箱,其特征在于, 該電連接箱具備與所述基座嵌合的下蓋,在所述下蓋的周圍具備與所述上蓋的周圍部嵌合的第一周壁, 所述第一周壁配置于所述上蓋的周圍部的內側, 所述第一周壁的上端與所述上蓋的周圍部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 所述零件搭載面與所述第一周壁的上端相比位于上方。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蓋在所述周圍部的內側具備向下的第二周壁, 所述第二周壁位于所述第一周壁的內側,所述零件搭載面與所述第二周壁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
6.如權利要求1 5中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零件搭載面的周圍具備將從所述上蓋的嵌合部的間隙侵入的水向下方排出的 排水孔。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零件搭載面的局部具備將侵入到所述零件搭載面上的水向所述排水孔引導的槽。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零件搭載面傾斜。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連接箱,在汽車用的電連接箱中,能夠有效地防止水向內部的侵入,并且能夠將侵入的水容易地排出。電連接箱具備具有搭載繼電器(30)等電氣零件的零件搭載面(20)的基座(11)和覆蓋所述電氣零件的上蓋(10)。所述零件搭載面(20)與所述上蓋(10)所具備的周圍部(34)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在所述基座(11)的周圍具備與所述上蓋(10)的周圍部(34)嵌合的第一周壁(31)。該第一周壁(31)位于所述上蓋(10)的周圍部(34)的內部。所述第一周壁(31)的上端與上蓋(10)的周圍部(34)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另外,所述零件搭載面(20)與所述第一周壁(31)的上端相比位于上方。
文檔編號H02G3/16GK101874332SQ20088011762
公開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26日
發明者澤樹良昭, 細田徑江, 青木修 申請人: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古河As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