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軸向雙磁路大功率直流電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特別是一種軸向雙磁路大功率直流電 動機。
背景技術:
常規永磁直流電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電磁轉矩原理如圖1所示,即位 于磁場中的載流導體,在該導體上要受到力的作用,方向為左手定則,力
的大小為F=BIL。
常規永磁直流電機中,如果B和I的方向不相垂直,形成一個夾角e , 則力的大小為F=BILsine 。
常規永磁直流電機中,設計有一個線圈,有兩個有效邊。所產生的轉 矩T公式為T=2rF=2rBIL sine 。
常規永磁直流電機中,總導體Z上所受的總轉矩為
T=2rF=2rBIL Zsine 0
如上的原理結構,因而使常規直流電動機體積大、效率低、造價高、 用材多等不利因素。在很多領域中由于常規直流電動機體積大,以致在產 品選型時受到種種局限,急需制造體積小又重量輕的直流電動機。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軸向 雙磁路大功率直流電動機,使其達到體積小、效率高、造價低、用材省及 適用范圍寬廣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軸向 雙磁路大功率直流電動機,該電動機結構包括前端蓋,后端蓋及通過軸承
固定在前后端蓋上的中心軸,其中在所述中心軸上通過軸壓套壓緊的軸 套連接有多個繞組組成的繞組電樞;通過緊固螺釘將磁軛分別固定在所述 前端蓋和后端蓋的內側,在所述磁軛上固定有相互對應的多塊均勻分布的 磁鐵;在繞組電樞的相鄰繞組的縫隙中嵌入形成雙磁通回路的架空鐵芯, 在磁鐵與架空鐵芯之間形成氣隙;在所述后端蓋靠中心軸部位上設有通過
壓力彈簧固定的多個均勻分布的電刷,電刷緊貼在繞組電樞的表面相接觸。 本實用新型的效果是通過改變常規電機的徑向磁路為軸向雙磁路、 雙繞組電樞、換向與雙繞組合二為一電樞的設計組合,打破了常規直流電 動機結構上的設計理論。大大改進了常規直流電動機的性能,改變了原有 直流電動機設計中體積大、用材料多、效率低的缺點,使電機在體積小、 用材少的條件下,使該電機輸出的功率與常規電機幾近相同。大大的降低 了制造成本。在此種結構下通過增大或減小體積,可以制造出各種不同功率
的直流電機,如48V DC 5000W 3000r/min電機的整體重量約為9. 7kg/臺。 該結構的電機為航空、軍事裝備、電動汽車、高速電動摩托車、電動摩托 艇等領域提供良好的動力源。
圖1為常規永磁直流電機的磁場原理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機磁場原理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機結構示意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機磁路結構示意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機電樞結構示意圖6為本實用新型電機的性能曲線圖。
圖1中
1、前端蓋 2、繞組電樞3、磁軛4、磁鐵5、軸承 6、中心軸7、軸套8、架空鐵蕊9、連接片10、后端蓋
11、換向部件組合 12、輸入電源連接組合 13、換向部件安全蓋
14、電源連接壓板 15、電刷 16、銅合 17、絕緣云母套 18、軸承 19、壓力彈簧 20、后端蓋緊固螺釘
21、中心軸定位卡圈22、緊固鎖母 23、緊固電樞壓套
24、軸承壓板緊固螺釘25、前端蓋緊固螺釘26、前端蓋軸承壓板 27、氣隙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軸向雙磁路大功率直流電動機結 構加以說明。
如圖3所示,在所述后端蓋10靠中心軸部位上設有通過壓力彈簧19 固定的多個均勻分布的電刷15,電刷15緊貼在繞組電樞2的表面相接觸, 形成能量輸送。(省去了獨立的換向器)
在所述中心軸6上通過軸壓套23壓緊的軸套7連接有多個繞組組成的 繞組電樞2;通過25、 20等八只螺釘將磁軛3分別固定在所述前端蓋1和 后端蓋10的內側,在所述磁軛3上固定有相互對應的多塊均勻分布的磁鐵 4。在繞組電樞2的相鄰繞組的縫隙中嵌入形成雙磁通回路的架空鐵芯8, 在磁鐵4與架空鐵芯8之間形成氣隙27,形成兩個磁感應強度為B的磁場。 在所述后端蓋10靠中心軸部位上設有通過壓力彈簧19固定的多個均勻分 布的電刷15,電刷15緊貼在繞組電樞2的表面相接觸,形成能量輸送。該 結構省去了常規永磁直流電機獨立的換向器。
在所述繞組電樞2與軸套7和軸壓套23之間分別設有云母套17,通過 緊固鎖母22與軸套7螺紋鏈接,將繞組電樞2加以緊固,在所述云母套17 的內外側分別設有絕緣層,該絕緣層為耐高溫的絕緣膠,實現軸套7、軸壓 套23與繞組電樞2部件之間的絕緣緊固。
在繞組電樞外部,通過耐高溫絕緣漆完成繞組片間絕緣。所述繞組電樞書第4/5頁
2的每兩個繞組的端部通過連接片9相互連接,在每個繞組的端部一側和連
接片9的內測分別設有相互配合的凸凹結構,使多個繞組連接成一體形成
自鎖結構。該結構采用焊接工藝,連接成回路。該結構能夠在三萬轉/分離 心力的作用下,使電機繞組不產生損壞。
以上的電機結構提供了一種軸向雙磁路的永磁直流電動機。 一改原有 常規永磁電機轉子鐵芯中嵌入多組繞組的結構,形成散片梯形鐵芯,并通
過浸膠工藝固化,使該電機的槽滿率接近100%,故本電動機轉子使用的是 無軛磁路,形成架空電樞繞組。在繞組中嵌入架空鐵芯8,從而形成架空外 磁路鐵芯。該結構設有通過壓力彈簧19固定的多個均勻分布的電刷15,電 刷15緊貼在繞組電樞2的表面相接觸,形成能量輸送。電樞同換向器組合 為一體,使電刷直接與繞組電樞相接觸。同時,除去了常規電機的換向器部 件,使電機省去了換向器的重量、減小了常規電機的體積。
本實用新型的軸向雙磁路、雙繞組合二為一電樞結構的工作原理說明 如下
如圖4所示的磁力線為封閉的磁路。此電機采用軸向雙磁路合二為一 的組合,雙繞組合二為一電樞的結構,在選擇電機電負荷及磁負荷值時, 可以使電負荷及磁負荷值巨增。
在設計該電機中考慮的問題主要有兩個, 一是考慮電機電流密度越小 越好;二是考慮電樞與軸配合強度越大越好。從圖4的磁路圖中繞組電樞2 可以看出,該電機設計中無轉子軛部,這樣磁路短,鐵損耗就小。在圖5 的電樞結構中架空鐵蕊8的長度設計只考慮繞組電樞的電流密度。這樣設 計中就要加大計算電樞與軸配合的強度,所以在設計該電機電樞的長度不 是主要值,而在選擇電磁負合電負荷及磁負荷值時也是很有余地的。
由于電機電樞是架空繞組,圖4的磁路圖中架空鐵蕊8是被繞組電樞2 的結構形成的架空鐵蕊8,其槽滿率接近100%,故電負荷及磁負荷值巨增。
該電機是通過連接片9使多個繞組連接成一體形成自鎖結構,實際上是一 種自體風葉結構,并使該電機在體積小的情況下,達到散熱快,具有熱平 衡穩定的特性。
本實用新型的雙磁路大功率永磁直流電機是軸向雙磁路電機,如圖2
所示,有兩個氣隙27,形成二個磁感應磁場,磁感應強度為4B。
本電機結構載流導體的電流方向與磁感應強度B不存在夾角的變化,
有兩個繞組合為一個電樞,有四個有效邊。由于軸向磁感應強度B與載流
導體電負荷是垂直方向不存在夾角,消除了本電機力矩的波動,形成了穩
定的矩形波。
即T=4T=4 BIL sine =1
B—磁感應強度I—電流L一導線有效長l一磁片高度 r一磁弧有效高度到軸中心半徑
如圖6所示,為本電機如48V DC 5000W 3000r/min電機結構的效率曲線。
本設計電樞結構是采用銅帶材料制成的單波繞組。
本實用新型的永磁直流電機結構以制作五千瓦直流電動機為例從體 積上講,較目前國內外五千瓦直流電動機、發電機體積上要小四至五倍。 從重量上講,較國內外五千瓦直流電動機、發電機重量上要輕四至五倍。 重量輕了自然節省了相當可觀的原材料,有利于我國目前節能的大環境。 例目前國內外直流電機的價格計算是按1瓦1元人民幣計算的,既5千 瓦直流電動機需5000元人民幣,而本結構產品的銷售價格可以定在它的一 半既可。在功率不變的情況上,該產品做到如此小的體積,在目前市場中 開拓出多個使用領域。
權利要求1、一種軸向雙磁路大功率直流電動機,該電動機結構包括前端蓋(1),后端蓋(10)及通過軸承固定在前后端蓋上的中心軸(6),其特征是在所述中心軸(6)上通過軸壓套(23)壓緊的軸套(7)連接有多個繞組組成的繞組電樞(2);通過緊固螺釘將磁軛(3)分別固定在所述前端蓋(1)和后端蓋(10)的內側,在所述磁軛(3)上固定有相互對應的多塊均勻分布的磁鐵(4);在繞組電樞(2)的相鄰繞組的縫隙中嵌入形成雙磁通回路的架空鐵芯(8),在磁鐵(4)與架空鐵芯(8)之間形成氣隙(27);在所述后端蓋(10)靠中心軸部位上設有通過壓力彈簧(19)固定的多個均勻分布的電刷(15),電刷(15)緊貼在繞組電樞(2)的表面相接觸。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雙磁路大功率直流電動機,其特征 是在所述繞組電樞(2)與軸套(7)和軸壓套(23)之間分別設有云母 套(17),通過緊固鎖母(22)與軸套(7)螺紋鏈接,將繞組電樞(2)加 以緊固,在所述云母套(17)的內外側分別設有絕緣層。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雙磁路大功率直流電動機,其特征是 所述繞組電樞(2)的每兩個繞組的端部通過連接片.(9)相互連接,在每 個繞組的端部一側和連接片(9)的內測分別設有相互配合的凸凹結構,使 多個繞組連接成一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軸向雙磁路大功率直流電動機,該電動機結構包括前端蓋,后端蓋及中心軸,在中心軸上連接有多個繞組組成的繞組電樞;通過緊固螺釘將磁軛分別固定在前端蓋和后端蓋的內側,在磁軛上固定有相互對應的多塊均勻分布的磁鐵;在繞組電樞的相鄰繞組的縫隙中嵌入形成雙磁通回路的架空鐵芯,在后端蓋上設有通過壓力彈簧固定的多個均勻分布的電刷,電刷緊貼在繞組電樞的表面相接觸。本實用新型的效果是該結構打破了常規直流電動機的設計理論,使電機體積小、用材少,電機輸出的功率與常規電機幾近相同,降低了制造成本。可以制造出各種不同功率的直流電機,為航空、軍事裝備、電動汽車、高速電動摩托車、電動摩托艇等領域提供良好的動力源。
文檔編號H02K3/34GK201178366SQ200820074278
公開日2009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2日
發明者莉 孫, 濤 王, 王昌茂 申請人:王 濤;王昌茂;孫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