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導電排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導電排組,特別涉及一種以金屬擠型導電排所構成的導
電排組。
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如網絡設備、通訊設備、電信設備、不斷電系統配電設備
(UPS)、數據處理中心(data center)等大型設備的電力系統應用導電排組 (busbar)來連接各種用電裝置,以進行電力的配送及傳輸。
目前常見的導電排組多由多個銅排(copperbusbar)所組成,請參閱圖1, 其為現有導電排組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導電排組10至少包括第 一銅排11、第二銅排12及第三銅排13等多個銅排,其為由銅板直接裁切而 形成的多個長條形導電金屬板,其中第一銅排11及第二銅排12之間有部分 重疊,螺絲14則由垂直第一、第二銅排ll、 12軸向(X方向)的Z方向貫穿 第一銅排11及第二銅排12重疊處并以螺帽15鎖固,使第一銅排11與第二 銅排12搭接并以彼此重疊的區域形成電性連接。此外,第三銅排13垂直地 搭接于第二銅排12上,且同樣以螺絲14由垂直第二銅排12軸向及第三銅 排13軸向的Z方向貫穿并以螺帽15加以鎖固,以使導電排組10利用第一、 第二、第三銅排11-13之間不同的連接方式來配合大型設備的基架(未圖標) 進行配置,并將電力經由第一銅排ll、第二銅排12、第三銅排13傳輸至大 型設備的各個用電裝置(未圖標)。
由于現有的銅排11-13以大片的銅板裁切而成,因此銅排11-13的長度 及外形勢必受限于銅板的形狀,由此可知其配置較難任意變化,換言之,銅 排11-13間的配置彈性較差。此外,由于銅排11-13之間以面對面搭接的方 式形成電性連接,然而銅排11-13常有平整度不一的問題,因此第一、第二 銅排11、 12或第二、第三銅排12、 13重疊的搭接面之間易產生部分間隙16, 間隙16不但會影響導電排組10的導電效果,且當電流流經時亦會增加f荅接
4面的接觸阻抗。又利用螺絲14及螺帽15鎖固亦有松脫的可能, 一旦第一、 第二銅排ll、 12或第二、第三銅排12、 13之間的鎖固不夠緊密,便會使間 隙16增加而提升接觸阻抗,甚或使銅排11-13間分離而無法電性連接,此皆 會影響導電排組10的運作效率及功能。
而且,導電排組10用以導通大量電流,因此在電流導通時將產生許多 熱能,且由于銅排11-13的外形不易變化,為了解決散熱問題并符合安全規 格,現有的導電排組10必須增加銅排11-13面積,或在銅排11-13上額外設 置散熱裝置(未圖標)來提升導電排組10的散熱效率。然而銅板的價格高昂, 因此可理解,不論以增加銅排11-13面積或外加散熱裝置,皆會相對地增加 制造成本。
有鑒于此,如何發展一種導電排組來解決現有導電排組的諸多缺失,實 為相關技術領域人員目前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導電排組,其利用金屬擠型導電排取代現 有板狀銅排,并以連接桿件的端部鎖合多個金屬擠型導電排,使多個金屬擠 型導電排之間通過連接桿件達成電性連接的目的,由此避免現有導電排組的 銅排間因搭接面不平整產生間隙所造成的接觸阻抗,以確保導電排組的運作 效率。此外本發明亦利用金屬擠型導電排來改善導電排組的配置彈性、提升 散熱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較廣實施形式為提供一種導電排組,用以導
通電流,其至少包括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其具有第一本體及實質上垂直 于第一本體軸心的第一端面;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其具有第二本體;以及
連接桿件,其具有相對應的第一、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埋設于第一金屬擠型 導電排的第一本體中,而第二端部由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的第一端面延伸而 出并埋設于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的第二本體中,以使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通 過連接桿件而與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電性連接。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其中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至少部分的第一本體上設 有第一散熱組件,而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至少部分的第二本體上設有第二散 熱組件,且第一散熱組件與第一本體一體成型,第二散熱組件亦與第二本體一體成型,而第一、第二散熱組件為散熱片。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其中連接桿件的第一、第二端部設有螺紋。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其中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的第一本體設有第一容置 部,其由第一端面沿第一本體的軸心延伸設置,第一容置部設有螺紋,以將 連接桿件的第一端部鎖固于第一容置部中,且第一容置部貫穿第一本體。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其中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的第二本體設有第二容置 部,第二容置部設有螺紋,以將連接桿件的第二端部鎖固于第二容置部中。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其中第二容置部由實質上垂直于第二本體軸心的第
二端面沿第二本體的軸心延伸設置,且第二容置部貫穿第二本體;而第二容
置部亦可垂直于第二本體的軸心延伸設置。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其中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的第一本體及連接桿件的 第一端部之間以固定組件定位,而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的第二本體及連接桿 件的第二端部之間亦以固定組件定位。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其中連接桿件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之間實質上相 互平行或相互垂直。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其中連接桿件與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的第一本體一 體成型。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其中第一、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為鋁擠型導電排。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導電排組的配置較為彈性,且可變化多種配置
形式;導電排組的金屬擠型導電排亦可在擠壓成型時一并形成散熱組件,由 此可增加散熱面積,有利于提升導電排組的散熱效率;使電流得以更均勻的 導通,以維持導電排組的運作效率;可配合固定組件使金屬擠型導電排及連 接桿件定位,還能進一歩防止導電排組因長久使用而有松脫的可能;由于鋁 材質在氧化后更可在導電排組的外表面形成絕緣薄層,因此當導電排組傳輸 電流時,便可使使用者避免發生誤觸導電排組的危險。
圖1為現有導電排組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第一優選實施例的導電排組的分解示意圖。 -圖2B為圖2A組合完成的剖面圖。圖3A為本發明第二優選實施例的導電排組分解示意圖。 圖3B為圖3A組合完成的剖面圖。 圖4A為本發明第三優選實施例的導電排組分解示意圖。 圖4B為圖4A組合完成的剖面圖。
圖5A為本發明第四優選實施例的導電排組分解示意圖。 圖5B為圖4A組合完成的剖面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導電排組 10、 20
第一銅排 11
第二銅排 12
第三銅排 13
螺絲 14
螺帽 15
間隙 16
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 21、 27
第一本體 210、 270
第一端面 211、 271
第一容置部 212
螺紋 213、 223、 233、 253、 263、 283
第一散熱組件 214、 272
孔洞 215、 225、 234、 235、 254、 255、 265、 284
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 22、 26
第二本體 220、 260
第二端面 221、 261
第二容置部 222、 262
第二散熱組件 224、 264
連接桿件 23、 25、 28
第一端部 231、 251、 281
第二端部 232、 252、 282
固定組件 2具體實施例方式
體現本發明特征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后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 應理解的是本發明能夠在不同的形式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發明 的范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請參閱圖2A并配合圖2B,其分別為本發明第一優選實施例的導電排組 分解示意圖及組合剖面圖。如圖所示,導電排組20至少包括第一金屬擠型 導電排21、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及連接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及第二金 屬擠型導電排22的連接桿件23。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主要包括第一本體 210、第一容置部212以及第一散熱組件214等結構,而實質上垂直于第一 本體210的軸心a的一終端具有一第一端面211,其對應于連接桿件23的第 一端部231。此外,第一本體210設有第一容置部212,用以容置連接桿件 23的第一端部231,第一容置部212由第一端面211沿著軸心a向第一本體 210的內部延伸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容置部212可貫穿第一本體210, 亦即第一本體210可為中空的圓管結構,且第一容置部212靠近第一端面211 的壁面上設有螺紋213(如圖2B所示),以利于與連接桿件23結合。而由于 導電排組20在電流導通時會產生大量熱能,因此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至 少部分的第一本體210的外表面可增設第一散熱組件214,例如散熱片, 以通過增加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的整體面積來達到提升散熱效率的目的。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的第一本體210、第一容置部 212以及第一散熱組件214以一體成型為佳,但不以此為限。此外,第一金 屬擠型導電排21可利用延展性、導電性俱佳的材質,例如鋁等金屬,通 過擠型用模具(未圖示)擠壓而制成,換言之,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可為鋁 擠型導電排,至于螺紋213則可通過銑削加工制成,但皆不以此為限。
至于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亦具有第二本體220、實質上垂直于第二本 體220軸心a,的第二端面221、第二容置部222、螺紋223以及第二散熱組 件224等結構,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與第一金屬擠型導 電排21可由同樣的擠型用模具(未圖示)擠壓導電性及延展性佳的材料而制 成,例如鋁等金屬,亦即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亦可為鋁擠型導電排, 但不以此為限,且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的結構與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相似,換言之,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的第二本體220設有用以容置連接 桿件23的第二端部232的第二容置部222,且第二容置部222亦由第二端面 221沿著第二本體220的軸心a'延伸并貫穿第二本體220,螺紋223則分布 于第二容置部222鄰近于第二端面221的壁面上(如圖2B所示),至于第二散 熱組件224,例如散熱片,則設置于至少部分第二本體220的外表面上(如 圖2A所示)。同樣地,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的各結構亦以一體成型為佳, 但不以此為限。
請再參閱圖2A并配合圖2B,連接桿件23由導電材質所構成,例如 金屬,且包括相互對應的第一端部231及第二端部232,于本實施例中, 第一端部231及第二端部232之間實質上相互平行且共軸,換言之,第 一端部231與第二端部232間的夾角約為180度,使連接桿件23大致 呈"一"字型。此外,連接桿件23的第一端部231的外徑約等于第一容 置部212的內徑,而第二端部232的外徑則與第二容置部222的內徑相 符,且第一端部231及第二端部232皆設有螺紋233,其與第一容置部 212的螺紋213及第二容置部222的螺紋223配合,因此可知,當連接 桿件23欲與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的第一本體210結合時,可利用第 一端部231的螺紋233螺合第一本體210的第一容置部212的螺紋213,因 此連接桿件23的第一端部231便可鎖固于第一容置部212中,以將第一端 部231埋設于第一本體210內,而此時相對于第一本體210的第一端面211 延伸而出的第二端部232則同樣可利用螺紋233與第二本體220的第二容置 部222的螺紋223相互螺合,使第二端部232鎖固于第二容置部222進而埋 設于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的第二本體220中,因此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 21及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便可通過連接桿件23作為結合媒介而電性連 接。
而為了確保導電排組20的結構強度,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的第一本 體210上更可增設垂直于軸心a的孔洞215,并于連接桿件23的第一端部 231上設置相應的孔洞234,因此當連接桿件23的第一端部231與第一容置 部212相互鎖合時,僅需將第一本體210上的孔洞215與連接桿件23上的 孔洞234對齊,并以固定組件24穿過孔洞215、 234,便可使連接桿件23的 第一端部231相對于第一本體210定位,并確保連接桿件23的第一端部231與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的第一本體210之間能夠穩固地結合,此外亦可 利用孔洞215、 234的對位來確定連接桿件23的第一端部231的鎖合深度, 至于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固定組件24可為插銷或螺絲等,其并無所設限。 相同地,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的第二本體220與連接桿件23的第二端部 232之間亦可利用孔洞225、 235的對齊并配合固定組件24加以定位,同時 強化連接結構,如此一來便能避免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第二金屬擠型導 電排22以及連接桿件23之間因長久使用而松脫,由此導電排組20可確實 利用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連接桿件23及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所形成 的導電路徑來導通電流。
為了使導電排組可配合大型設備的基架而調整配置方向,本發明的導電 排組亦可有不同變化形式,請參閱圖3A并配合圖3B,其分別為本發明第二 優選實施例的導電排組分解示意圖及組合剖面圖。如圖所示,導電排組20 亦至少包括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以連接桿件25, 其中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的各結構以及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的各結構 皆與本發明圖2A及圖2B所示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 及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相同,因此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桿件25有所變化,如圖3A及圖3B所示,連接桿 件25亦具有第一端部251及第二端部252,然第一端部251與第二端部252 之間實質上相互垂直,換言之,第一端部251及第二端部252間所夾的角度 約呈90度,使連接桿件25的外形大致呈"L"形,但不以此為限。而連接桿 件25的第一端部251及第二端部252亦分別設有螺紋253,且第一端部251 及第二端部252可分別增設孔洞254、 255,至于連接桿件25與第一金屬擠 型導電排21和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彼此間的連接關系,以及通過固定組 件24使第一、第二端部251、 252相對于第一、第二本體210、 220定位的 方式皆與本發明第一優選實施例相似,由此不再贅述。
而由本發明圖3B可知,當連接桿件25分別利用第一端部251及第二端 部252與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及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鎖合時,第一、 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1、 22不但可通過連接桿件25而電性連接,相較于本 發明圖2B更可通過調整連接桿件25的第一、第二端部251、 252間的夾角 角度,使導電排組20的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與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朝不同的方向延伸,由此配合大型設備的基架(未圖標)做各種配置變化。
當然,本發明的導電排組不限于上述實施形式,請參閱圖4A并配合圖
4B,其分別為本發明第三優選實施例的導電排組分解示意圖及組合剖面圖。 如圖所示,導電排組20至少包括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第二金屬擠型導 電排26以及連接桿件23,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1的各結構 以及連接桿件23的第一端部231和第二端部232皆與本發明圖2A及圖2B 所示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相似,至于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6同樣具有第二本 體260、垂直于第二本體260軸心a,的第二端面261、第二容置部262以及 第二散熱組件264等結構,但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6以模 具擠壓出實心圓柱狀的第二本體260以及與之一體成型的第二散熱組件264, 且第二容置部262實質上由第二本體260平行于軸心a'的表面垂直于軸心a' 地朝第二本體260的內部延伸,且第二容置部262的表面上亦設有螺紋263, 以鎖合連接桿件23的第二端部232。
請再參閱圖4A及圖4B,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6可在 第二本體260的第二端面261上增設平行于軸心a,的孔洞265,而連接桿件 23同樣可設置孔洞234、235以配合第一本體210的孔洞215及第二本體260 的孔洞265,并在孔洞234、 215及235、 265對齊時通過固定組件24加以定 位,由此可知,通過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6設置于垂直第二本體260軸心a' 的第二容置部262,并配合第一、第二端部231、 232相互平行的連接桿件 23,亦可使導電排組20改變配置方向。
請參閱圖5A及圖5B,其分別為本發明第四優選實施例的導電排組分解 示意圖及組合剖面圖。如圖所示,導電排組20至少包括第一金屬擠型導電 排27、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以及連接桿件28,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金屬 擠型導電排27具有第一本體270、垂直于第一本體270軸心a的第一端面 271以及第一散熱組件272等結構,其中第一本體270及第一散熱組件272 以一體成型為佳,此外,連接桿件28的第一端部281埋設于第一金屬擠型 導電排27的第一本體270之中,并與第一本體270 —體成型,換言之,本 發明的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7可利用擠型用模具(未圖示)擠壓出一體成型 的第一本體270及第一散熱組件272,并削切出第一端面271及由第一端面 271延伸而出的第二端部282,同樣地,第二端部282上亦刻劃有螺紋283。至于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則與本發明圖2A及圖2B所示的第一優選實施 例相同,具有第二本體220、第二端面221、第二容置部222、螺紋223以及 第二散熱組件224等結構,于此不再贅述。而由于本實施例的連接桿件28 的第一端部281與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27的第一本體270 —體成型,因此 在組裝時,僅需將相對于第一端面271凸出的第二端部282利用螺紋283螺 合第二本體220的第二容置部222的螺紋223,便可使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 27通過連接桿件28而與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22電性連接。當然,連接桿件 28的第二端部282上亦可增設孔洞284,以對應于第二本體220上的孔洞 225(如圖5B所示),由此便可在第二端部282與第二容置部222鎖固完成后 利用固定組件24穿過孔洞225、 284而使連接桿件28相對于第二金屬擠型 導電排22定位,由此強化導電排組20的結構。
而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以兩個金屬擠型導電排通過一連接 桿件為例配置導電排組,然而實際上導電排組的金屬擠型導電排及連接桿件 的數量并無設限,換言之,可利用本發明各實施例的第一、第二金屬擠型導 電排相對于第一、第二端面的另一端搭配連接桿件,再通過該些連接桿件與 其它金屬擠型導電排電性連接,以擴充導電排組并使導電排組有所變化。舉 例而言,導件排組可利用圖2A及圖5A所示的結構進行延伸,或搭配圖3A 及圖4A所示的結構改變配置方向,以配合大型設備的基架。當然,若將連 接桿件增設第三端部并將第三端部埋設于第三金屬擠型導電排中,亦可使導 電排組分叉配置。
此外,本發明的金屬擠型導電排可如圖2B、圖3B的第一、第二金屬擠 型導電排所示,利用模具擠壓出空心的管狀結構,再于鎖合處刻劃螺紋,亦 可如圖4B的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般,利用模具擠壓出實心的金屬擠型導電 排后再制成容置部并刻劃螺紋。而本發明實施例所示的金屬擠型導電排組的 本體大致呈圓管或圓柱狀,但由于本發明的金屬擠型導電排皆由模具擠壓具 有導電性及延展性的材質所構成,由此可知,金屬擠型導電排的外型實無所 設限,換言之,僅需改變擠型用模具,便可因應調整金屬擠型導電排的長度 及外形,同理,金屬擠型導電排上的散熱組件亦可視需求增減。
而本發明的金屬擠型導電排的材質可為導電性及延展性俱佳fe金屬,例 如鋁,以利于擠型加工。而由于鋁在氧化后會形成不導電的氧化鋁,由此
12若第一、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為鋁擠型導電排,且連接桿件亦由鋁構成時, 僅需在第一、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與連接桿件結合處施予局部電鍍,亦即于 第一容置部的螺紋、第二容置部的螺紋以及連接桿件的第一、第二端部加以 電鍍,例如鍍鎳,便可確保導電排組保有良好的導電性。
再者,本發明亦可通過改變連接桿件的端部與金屬擠型導電排的容置部 的鎖固深度,或調整螺紋的密度,以視需求調整連接桿件與金屬擠型導電排 的接觸面積。
綜上所述,由于本發明的導電排組由金屬擠型導電排及連接桿件所構 成,而金屬擠型導電排的外型可通過調整模具而改變,長度亦可視需求增加 或縮短,且亦可搭配不同型式的連接桿件,由此相較于現有導電排組的銅排 受限于原銅板外形,且僅能通過螺絲及螺帽的配合鎖固的技術,本發明的導 電排組的配置較為彈性,且可變化多種配置形式。而本發明的導電排組的金 屬擠型導電排亦可在擠壓成型時一并形成散熱組件,由此可增加散熱面積, 有利于提升導電排組的散熱效率。
此外,本發明利用連接桿件的兩端部分別鎖固埋設于金屬擠型導電排的 本體內部,使金屬擠型導電排之間通過連接桿件達成電性連接的目的,不但 可視需求調整鎖固深度或螺紋密度來決定金屬擠型導電排與連接桿件的接 觸面積,且金屬擠型導電排及連接桿件之間還可利用螺紋而緊密接觸,由此 可確實避免現有導電排組的銅排利用面對面重疊搭接所形成之間隙造成的 接觸阻抗,故本發明能使電流得以更均勻的導通,以維持導電排組的運作效 率。而且,本發明通過鎖固的方式連接金屬擠型導電排及連接桿件,并可配 合固定組件使金屬擠型導電排及連接桿件定位,還能進一歩防止導電排組因 長久使用而有松脫的可能。
而當本發明的金屬擠型導電排由鋁構成時,僅需在金屬擠型導電排與連 接桿件結合處施予電鍍,便可確保導電排組具有良好的導電效果,相較于現 有以成本昂貴的銅排所組成的導電排組,本發明不僅可利用鋁擠型導電排降 低成本,且鋁的密度遠小于銅,更可減輕導電排組的重量,而且鋁材質在氧 化后更可在導電排組的外表面形成絕緣薄層,因此當導電排組傳輸電流時, 便可使使用者避免發生誤觸導電排組的危險。由此可知,相較于現有-以銅排 構成的導電排組,本發明的導電排組具有諸多優點,現有技術所無法達成所述優點。
縱使本發明已由上述的實施例詳細敘述而可由本領域技術人員任施匠 思而為各種修飾,然都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欲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導電排組,用以導通電流,其至少包括一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其具有一第一本體及實質上垂直于該第一本體軸心的一第一端面;一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其具有一第二本體;以及一連接桿件,其具有相對應的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該第一端部埋設于該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的該第一本體中,而該第二端部由該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的該第一端面延伸而出并埋設于該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的該第二本體中,以使該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通過該連接桿件而與該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電性連接。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電排組,其中該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至少部分 的該第一本體上設有一第一散熱組件,且該第一散熱組件與該第一本體一體 成型,而該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至少部分的該第二本體上設有一第二散熱組 件,且該第二散熱組件與該第二本體一體成型。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電排組,其中該連接桿件的該第一端部及該第 二端部設有螺紋。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電排組,其中該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的該第一本體設有一第一容置部,其由該第一端面沿該第一本體的軸心延伸設置,且 該第一容置部設有螺紋,以將該連接桿件的該第一端部鎖固于該第一容置部中。
5.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電排組,其中該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的該第二 本體設有一第二容置部,該第二容置部設有螺紋,以將該連接桿件的該第二 端部鎖固于該第二容置部中。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導電排組,其中該第二容置部由實質上垂直于該 第二本體軸心的一第二端面沿該第二本體的軸心延伸設置。
7.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導電排組,其中該第二容置部垂直于該第二本體 的軸心延伸設置。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電排組,其中該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的該第一本體及該連接桿件的該第一端部之間以一固定組件定位,而該第二金屬擠型 導電排的該第二本體及該連接桿件的該第二端部之間亦以該固定組件定位。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電排組,其中該連接桿件的該第一端部及該第 二端部之間實質上相互平行或相互垂直。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電排組,其中該連接桿件與該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的該第一本體一體成型。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一種導電排組,用以導通電流,其至少包括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其具有第一本體及實質上垂直于第一本體軸心的第一端面;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其具有第二本體;以及連接桿件,其具有相對應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埋設于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的第一本體中,而第二端部由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的第一端面延伸而出并埋設于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的第二本體中,以使第一金屬擠型導電排通過連接桿件而與第二金屬擠型導電排電性連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防止導電排組因長久使用而有松脫的可能,有利于提升導電排組的散熱效率。
文檔編號H02B1/20GK101582577SQ20081009707
公開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12日
發明者游承諭, 陳盈源 申請人: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